可見人家的重視程度有多高,也難怪,英屬馬來西亞做為唯一一塊處於遠東地區的殖民地,也是英屬澳洲的前進基地或者說擋箭牌,如果不加以重視,恐怕接下來就有得他們哭得時候。
在中華開始對法屬東南亞動手的時候,英國佬就已經有所預感了,甚至可以增加了在遠東的兵力投入,尤其是英屬馬來西亞。
原本這個地方是做為一處海軍艦隊補給基地存在的,雖然也有一些僑民,但是更多的是一個在遠東的停靠站,這也是大英帝國的殖民方針。
沿襲了曾經歐洲列強殖民世界的套路,他們並不像中華一樣,擁有高達四萬萬的人民,所以無法排遣大軍占領一塊塊土地,強製遷移人口過去。
這點從美利堅就可以看出來了,15世紀末,殖民大潮剛剛開始的時候,不管是西班牙還是荷蘭或者是葡萄牙,都有完全占據這塊富饒的土地的打算。
但是,等到18世紀,反而是英人後來居上,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為什麽呢?無非是大英人多,也正是因為這樣,大英除了海軍之外,在人口遷移方麵也是不遺餘力,這才建立起世界頭號殖民強國。
但是,他們無一例外,都是依靠海軍,在沿海地區建立據點,隨即慢慢地遷移人口,侵占內陸地區。
相比於西方列強,東方侵占土地的方式顯得更加大開大合,不管是日本多少次對朝鮮的侵襲,還是中華攻略周邊你,無不是幾十萬大軍壓上,以堂皇之勢擊敗對手,占據當地。
其實英國佬比法國佬識相,同樣是中華引起的動蕩,北印和緬北地區並不比法屬東南亞來得晚多少,而且在此之前,中華和大英在我國邊藏地區發生了一場搏鬥,以中華勝利而告終。
所以,它不懷疑中華出手的決心和勇氣,就連北印、緬北,他們都敢動手,那其它地方怎麽能夠置身事外?
這一點,在後麵的中華收複法屬東南亞的時候,徹底的得到了驗證,沒有什麽保留,數十萬大軍把法國人打得那叫一個狼狽,最後的法軍還是本土政府求著人家放出來的。
為了提前預防,英國佬從英屬印地、澳大利亞調集了人力物力,特別是澳大利亞兵工廠和鋼鐵廠生產的物品,大批大批的運往英屬買來西亞。
但是,這種進度還是有些不夠,畢竟中華沒真正意義上對英出手,所以,大英國內很多人都抱著跟曾經的法國佬一樣的態度,在建設英屬馬來西亞上,半信半疑。
可中華真就吃了熊心豹子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英屬馬來亞,結果大英失去了遏守馬六甲海峽的權力,斷了英屬馬來西亞與澳大利亞、英屬印地的直接聯係。
而英人如果想要增強聯係,隻能是從太平洋繞過去,這就狠狠的在那些自以為不可能的日不落帝國大臣臉上打了一個耳光,徹底引起了日不落帝國中央政府的警惕。
盡管對於日不落來說,澳大利亞和英屬印地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在東南亞的英屬馬來亞和英屬馬來西亞,都隻是個添頭,要不也不會這麽久沒開發。
可這個添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管怎麽樣,日不落帝國的臉擺在那裏,又怎麽能讓人再打第二次,當然,這也是為了防止中華越來越猖獗。
畢竟日不落帝國的利益大部分都集中在東南亞、印度洋地區,其中以印地、澳大利亞為主,英屬馬來西亞、馬來亞為輔。
唇亡齒寒,既然馬來亞被拿下,那麽馬來西亞就不可能幸免,而一隻醒了的獅子的胃口是很大的,或許隻有徹底吃下這一片地區,才能勉強果腹。
最為緊張的應該是大英澳大利亞自治領的官員,畢竟他們算是一個自由體,中華拿下馬來西亞,那就真的兵鋒指向他們了,在這個龐然大物麵前,誰又能保證一定擋住呢?
為此,不僅僅是大英本土調集了重兵防守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更是不遺餘力的建設當地,幾乎所有的碉堡要塞都是由澳大利亞出資出人搞定的。
並且,澳大利亞方麵還派出了兩個步兵師,要知道整個澳大利亞也不過才十二個步兵師,其中被大英調集了六個,前往印地支援,還有一個被放在了新西蘭地區。
現在僅剩下三個步兵師,分別部署在悉尼、堪培拉、墨爾本,也難怪,整個澳大利亞開發最完善的就是東南地區。
事實上,整個英屬馬來西亞現在的兵力達到了驚人的二十八萬,包括海軍、空軍、陸軍,足以傾覆整個荷蘭在東南亞的殖民基礎。
為此,在英屬馬來西亞中心斯裏巴家灣組建了“聯合防禦指揮部”,澳大利亞、英國、法國三者各占其一,負責協同作戰,對付來犯之敵。
他們萬萬沒想到,防禦重點對來犯之敵沒有一點作用,因為進攻他們的不是中華,而是日本。
9月1日淩晨一點半,日軍分三部分,分別登陸加裏曼丹島爪窪島、蘇拉威西島。
以石田太郎為首的新一屆日本政治掌控人,重新塑造了日軍好戰的因子,依舊是武士道精神,但效忠對象換了一個,換成了國家和民族。
日本效仿蘇俄的軍事體係,設立了教導這一特殊位置,平時灌輸一些華日一體的思想,所以,日軍現在對中華的好感大大提升了,甚至覺得進攻東南亞群島就是為中華做貢獻,這是光榮的。
他們有些羨慕安南人、朝鮮人,不得不說是個玩笑,曾經野心勃勃要吞並中華的日本,居然有遭一日會希望加入中華,這難道不滑稽嗎?
當然,做為強大的日本軍隊,在作戰上還是對英法有些不屑,他們甚至認為英屬馬來西亞和荷屬東南亞都是放在桌上的肉,隻要出手,就能夠吃到。
或許是日本政府的重新灌輸,讓日軍恢複了必勝信念,結果三路大軍,除了蘇拉威西島、爪窪島兩個集團之外,主力收到了重挫。
在中華開始對法屬東南亞動手的時候,英國佬就已經有所預感了,甚至可以增加了在遠東的兵力投入,尤其是英屬馬來西亞。
原本這個地方是做為一處海軍艦隊補給基地存在的,雖然也有一些僑民,但是更多的是一個在遠東的停靠站,這也是大英帝國的殖民方針。
沿襲了曾經歐洲列強殖民世界的套路,他們並不像中華一樣,擁有高達四萬萬的人民,所以無法排遣大軍占領一塊塊土地,強製遷移人口過去。
這點從美利堅就可以看出來了,15世紀末,殖民大潮剛剛開始的時候,不管是西班牙還是荷蘭或者是葡萄牙,都有完全占據這塊富饒的土地的打算。
但是,等到18世紀,反而是英人後來居上,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為什麽呢?無非是大英人多,也正是因為這樣,大英除了海軍之外,在人口遷移方麵也是不遺餘力,這才建立起世界頭號殖民強國。
但是,他們無一例外,都是依靠海軍,在沿海地區建立據點,隨即慢慢地遷移人口,侵占內陸地區。
相比於西方列強,東方侵占土地的方式顯得更加大開大合,不管是日本多少次對朝鮮的侵襲,還是中華攻略周邊你,無不是幾十萬大軍壓上,以堂皇之勢擊敗對手,占據當地。
其實英國佬比法國佬識相,同樣是中華引起的動蕩,北印和緬北地區並不比法屬東南亞來得晚多少,而且在此之前,中華和大英在我國邊藏地區發生了一場搏鬥,以中華勝利而告終。
所以,它不懷疑中華出手的決心和勇氣,就連北印、緬北,他們都敢動手,那其它地方怎麽能夠置身事外?
這一點,在後麵的中華收複法屬東南亞的時候,徹底的得到了驗證,沒有什麽保留,數十萬大軍把法國人打得那叫一個狼狽,最後的法軍還是本土政府求著人家放出來的。
為了提前預防,英國佬從英屬印地、澳大利亞調集了人力物力,特別是澳大利亞兵工廠和鋼鐵廠生產的物品,大批大批的運往英屬買來西亞。
但是,這種進度還是有些不夠,畢竟中華沒真正意義上對英出手,所以,大英國內很多人都抱著跟曾經的法國佬一樣的態度,在建設英屬馬來西亞上,半信半疑。
可中華真就吃了熊心豹子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英屬馬來亞,結果大英失去了遏守馬六甲海峽的權力,斷了英屬馬來西亞與澳大利亞、英屬印地的直接聯係。
而英人如果想要增強聯係,隻能是從太平洋繞過去,這就狠狠的在那些自以為不可能的日不落帝國大臣臉上打了一個耳光,徹底引起了日不落帝國中央政府的警惕。
盡管對於日不落來說,澳大利亞和英屬印地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在東南亞的英屬馬來亞和英屬馬來西亞,都隻是個添頭,要不也不會這麽久沒開發。
可這個添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管怎麽樣,日不落帝國的臉擺在那裏,又怎麽能讓人再打第二次,當然,這也是為了防止中華越來越猖獗。
畢竟日不落帝國的利益大部分都集中在東南亞、印度洋地區,其中以印地、澳大利亞為主,英屬馬來西亞、馬來亞為輔。
唇亡齒寒,既然馬來亞被拿下,那麽馬來西亞就不可能幸免,而一隻醒了的獅子的胃口是很大的,或許隻有徹底吃下這一片地區,才能勉強果腹。
最為緊張的應該是大英澳大利亞自治領的官員,畢竟他們算是一個自由體,中華拿下馬來西亞,那就真的兵鋒指向他們了,在這個龐然大物麵前,誰又能保證一定擋住呢?
為此,不僅僅是大英本土調集了重兵防守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更是不遺餘力的建設當地,幾乎所有的碉堡要塞都是由澳大利亞出資出人搞定的。
並且,澳大利亞方麵還派出了兩個步兵師,要知道整個澳大利亞也不過才十二個步兵師,其中被大英調集了六個,前往印地支援,還有一個被放在了新西蘭地區。
現在僅剩下三個步兵師,分別部署在悉尼、堪培拉、墨爾本,也難怪,整個澳大利亞開發最完善的就是東南地區。
事實上,整個英屬馬來西亞現在的兵力達到了驚人的二十八萬,包括海軍、空軍、陸軍,足以傾覆整個荷蘭在東南亞的殖民基礎。
為此,在英屬馬來西亞中心斯裏巴家灣組建了“聯合防禦指揮部”,澳大利亞、英國、法國三者各占其一,負責協同作戰,對付來犯之敵。
他們萬萬沒想到,防禦重點對來犯之敵沒有一點作用,因為進攻他們的不是中華,而是日本。
9月1日淩晨一點半,日軍分三部分,分別登陸加裏曼丹島爪窪島、蘇拉威西島。
以石田太郎為首的新一屆日本政治掌控人,重新塑造了日軍好戰的因子,依舊是武士道精神,但效忠對象換了一個,換成了國家和民族。
日本效仿蘇俄的軍事體係,設立了教導這一特殊位置,平時灌輸一些華日一體的思想,所以,日軍現在對中華的好感大大提升了,甚至覺得進攻東南亞群島就是為中華做貢獻,這是光榮的。
他們有些羨慕安南人、朝鮮人,不得不說是個玩笑,曾經野心勃勃要吞並中華的日本,居然有遭一日會希望加入中華,這難道不滑稽嗎?
當然,做為強大的日本軍隊,在作戰上還是對英法有些不屑,他們甚至認為英屬馬來西亞和荷屬東南亞都是放在桌上的肉,隻要出手,就能夠吃到。
或許是日本政府的重新灌輸,讓日軍恢複了必勝信念,結果三路大軍,除了蘇拉威西島、爪窪島兩個集團之外,主力收到了重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