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事已至此,他也沒有辦法,隻能急匆匆地麵見喬治五世,希望得到國王陛下的支持,將國內風暴降至最低。
作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表弟的喬治五世,並不隻是一個簡單的虛權皇帝,一戰爆發的時候,他果斷舍棄了自己的德國姓氏,將王室改稱"溫莎",以此獲得了大不列顛民眾的支持和讚賞。
對於最近大英帝國就遠東遇上的一切問題,他都熟記於心,可他卻沒有插手,始終不幹涉黨派政治,關於國內國外一切事務都交給內閣處理。
所以,勞爾喬治一進門,他就說道:“大不列顛是一艘永不沉沒的巨艦,失去幾個水手並不能影響巨艦前行,或許隻是減輕了負擔。”
正如其所說,英國坐擁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橫跨歐亞非美,大洋洲更是隻有英國統治,這難道還不夠嗎?就算失去遠東所有殖民地,那又如何?有加拿大、澳大利亞甚至非洲各個地區,難不成英國會衰敗?
這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一個比英國還要壯大的龐然大物跟它決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次日,喬治五世以國王的名義,譴責中華對英國在遠東的海峽殖民地做出的不道德行為,所有英國民眾的焦點立刻對準了中華民國,不再針對勞爾喬治內閣。
雖然,喬治五世打消了勞爾喬治的開戰念頭,但這並不代表大不列顛就會平白無故忍受這種屈辱,那恐怕不隻是成為國內笑話,更多的是世界笑話。
一方麵,英國組建了以三艘戰列艦、十二艘驅逐艦為主的新遠東艦隊,並且派遣了一萬名英軍前往英屬馬來西亞,以鬥湖為海軍基地。
另一方麵,它們向緬甸乃至越南境內的民族主義者提供了武器和資金,甚至交好俄羅斯帝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
“少帥!我們要不要把英國佬這隻手砍斷?他們很囂張耶!”帝國海軍司令程越躍躍欲試。
說實話,這隻英軍遠東艦隊在中華海軍眼裏,那是真不夠看,且不說印度洋艦隊,就單論南海艦隊,恐怕也能讓它喝一壺了。
“不!讓英軍艦隊入港,而且要保證他們平安抵達,我中華豈會怕它這麽一隻小艦隊?”馮庸不屑說道。
在帝國海軍力量部署最為嚴密的東南亞海域,別說海軍對海軍能搞定它,部署在納土納和南沙群島的空軍足以讓它們重新認識自己。
何必要在這個節骨眼繼續招惹英國,此時此刻,如果這隻遠東艦隊失事,恐怕中華真的要做好世界大戰開啟的準備,要知道一而再再而三,整個東南亞除了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盡入中華手中,是個人都知道中華要吞並全東南亞,怎麽能不阻止?
且不說英國佬會瘋狂,荷蘭和美國會更瘋狂,荷屬東印度和美屬菲律賓是兩國唯一的海外殖民地,荷蘭雖然失去了往日的榮光,卻也不是任由別人欺到頭上來的,隻要中華敢動手,他們就敢將荷屬東印度分給歐洲各國,讓這裏成為一塊死地。
至於美國,菲律賓一旦出事,恐怕就是全國大決戰,要知道做為後來興起的列強,他們千辛萬苦才得到的菲律賓,就這麽輕易讓出去,誰願意?
中華沒有理會英國的小動手,正全神貫注的治理馬來亞,這塊飛地可不是好玩的,盡管土著死了不少,但也是整個地區最多的人種,且人家的民族意識在英國人的教化下得到強化。
如果不能處理好,到時候將會變得很複雜,但是小規模反複叛亂就牽扯了中華的很多精力,特別是孤懸海外,很容易成為有心人的利用對象。
在這種情況下,中華民國沒有立刻吞並馬來亞,相比於緬甸、越南來說,這裏缺乏一些東西。
隻是以英國海外自治領的模式,把馬來亞分為兩處,北部是滿剌馬來族自治區,南部則是馬六甲自治區,以華人為各地官員,對當地各族進行同化。
並且,中華民國就馬來亞部分設立滿剌軍區,以原滿剌人民軍第一師、第二師組建滿剌自治區守備軍,以原來滿剌人民軍第三師、第四師組建馬六甲自治區守備軍,原滿剌人民軍第五師則改組為新加坡巡防部隊。
各個縣市設立專門的警察部隊,有當地華僑同胞的支持,這項工作可以說一帆風順,唯一不足的是,當地十萬軍隊都是華人,警察則需要更多的華人,所以警源一時間難以尋找。
無奈之下,整個馬來亞自治地區學習西方殖民模式,征調印度裔人為警察,管理當地馬來裔人,以夷治夷,不得不說,這是個妙招,雖然印度裔在華人麵前乖得跟孫子一樣但是對付馬來裔,簡直是不遺餘力,短短幾天,整個馬來亞地區的治安風氣為之一變。
原本英國佬就是這麽做的,但是因為當地土著實在太多了,而印度人大量上位的話,勢必會引起華人的不滿,於是才讓馬來裔人擔任警察、治安部隊這些職位。
他們沒有估算到當地土著的上位會帶給華人乃至整個馬來亞的外來人種的沉重打擊,當然,白人是肯定不會受到影響的。
以至於整個馬來亞受到開化的土著形成了早期的民族主義,極度仇視華人、印度人,時常有慘案發生。
就算不是中華民國在後麵出招,遲早這裏也會脫離英國人的控製,就好比後世發生在馬來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大屠殺一樣。
有些事,有些時候,是必然會產生的,中華的這一步無非是將慘劇以及對象提前或者改變了,屠殺華人那多不好,不如死幾個鬼佬,無傷大雅。
以占據世界人口百分之二十不到的白人,控製著世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土地,這合理嗎?當然不合理,若說西方文明先東方一步,那是事實,但若說西方優於東方,恐怕不是吧!嗬嗬!所以嘍!不管是中華還是日本還是土耳其,誰的崛起都是對西方最有利的抨擊。
作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表弟的喬治五世,並不隻是一個簡單的虛權皇帝,一戰爆發的時候,他果斷舍棄了自己的德國姓氏,將王室改稱"溫莎",以此獲得了大不列顛民眾的支持和讚賞。
對於最近大英帝國就遠東遇上的一切問題,他都熟記於心,可他卻沒有插手,始終不幹涉黨派政治,關於國內國外一切事務都交給內閣處理。
所以,勞爾喬治一進門,他就說道:“大不列顛是一艘永不沉沒的巨艦,失去幾個水手並不能影響巨艦前行,或許隻是減輕了負擔。”
正如其所說,英國坐擁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橫跨歐亞非美,大洋洲更是隻有英國統治,這難道還不夠嗎?就算失去遠東所有殖民地,那又如何?有加拿大、澳大利亞甚至非洲各個地區,難不成英國會衰敗?
這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一個比英國還要壯大的龐然大物跟它決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次日,喬治五世以國王的名義,譴責中華對英國在遠東的海峽殖民地做出的不道德行為,所有英國民眾的焦點立刻對準了中華民國,不再針對勞爾喬治內閣。
雖然,喬治五世打消了勞爾喬治的開戰念頭,但這並不代表大不列顛就會平白無故忍受這種屈辱,那恐怕不隻是成為國內笑話,更多的是世界笑話。
一方麵,英國組建了以三艘戰列艦、十二艘驅逐艦為主的新遠東艦隊,並且派遣了一萬名英軍前往英屬馬來西亞,以鬥湖為海軍基地。
另一方麵,它們向緬甸乃至越南境內的民族主義者提供了武器和資金,甚至交好俄羅斯帝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
“少帥!我們要不要把英國佬這隻手砍斷?他們很囂張耶!”帝國海軍司令程越躍躍欲試。
說實話,這隻英軍遠東艦隊在中華海軍眼裏,那是真不夠看,且不說印度洋艦隊,就單論南海艦隊,恐怕也能讓它喝一壺了。
“不!讓英軍艦隊入港,而且要保證他們平安抵達,我中華豈會怕它這麽一隻小艦隊?”馮庸不屑說道。
在帝國海軍力量部署最為嚴密的東南亞海域,別說海軍對海軍能搞定它,部署在納土納和南沙群島的空軍足以讓它們重新認識自己。
何必要在這個節骨眼繼續招惹英國,此時此刻,如果這隻遠東艦隊失事,恐怕中華真的要做好世界大戰開啟的準備,要知道一而再再而三,整個東南亞除了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盡入中華手中,是個人都知道中華要吞並全東南亞,怎麽能不阻止?
且不說英國佬會瘋狂,荷蘭和美國會更瘋狂,荷屬東印度和美屬菲律賓是兩國唯一的海外殖民地,荷蘭雖然失去了往日的榮光,卻也不是任由別人欺到頭上來的,隻要中華敢動手,他們就敢將荷屬東印度分給歐洲各國,讓這裏成為一塊死地。
至於美國,菲律賓一旦出事,恐怕就是全國大決戰,要知道做為後來興起的列強,他們千辛萬苦才得到的菲律賓,就這麽輕易讓出去,誰願意?
中華沒有理會英國的小動手,正全神貫注的治理馬來亞,這塊飛地可不是好玩的,盡管土著死了不少,但也是整個地區最多的人種,且人家的民族意識在英國人的教化下得到強化。
如果不能處理好,到時候將會變得很複雜,但是小規模反複叛亂就牽扯了中華的很多精力,特別是孤懸海外,很容易成為有心人的利用對象。
在這種情況下,中華民國沒有立刻吞並馬來亞,相比於緬甸、越南來說,這裏缺乏一些東西。
隻是以英國海外自治領的模式,把馬來亞分為兩處,北部是滿剌馬來族自治區,南部則是馬六甲自治區,以華人為各地官員,對當地各族進行同化。
並且,中華民國就馬來亞部分設立滿剌軍區,以原滿剌人民軍第一師、第二師組建滿剌自治區守備軍,以原來滿剌人民軍第三師、第四師組建馬六甲自治區守備軍,原滿剌人民軍第五師則改組為新加坡巡防部隊。
各個縣市設立專門的警察部隊,有當地華僑同胞的支持,這項工作可以說一帆風順,唯一不足的是,當地十萬軍隊都是華人,警察則需要更多的華人,所以警源一時間難以尋找。
無奈之下,整個馬來亞自治地區學習西方殖民模式,征調印度裔人為警察,管理當地馬來裔人,以夷治夷,不得不說,這是個妙招,雖然印度裔在華人麵前乖得跟孫子一樣但是對付馬來裔,簡直是不遺餘力,短短幾天,整個馬來亞地區的治安風氣為之一變。
原本英國佬就是這麽做的,但是因為當地土著實在太多了,而印度人大量上位的話,勢必會引起華人的不滿,於是才讓馬來裔人擔任警察、治安部隊這些職位。
他們沒有估算到當地土著的上位會帶給華人乃至整個馬來亞的外來人種的沉重打擊,當然,白人是肯定不會受到影響的。
以至於整個馬來亞受到開化的土著形成了早期的民族主義,極度仇視華人、印度人,時常有慘案發生。
就算不是中華民國在後麵出招,遲早這裏也會脫離英國人的控製,就好比後世發生在馬來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大屠殺一樣。
有些事,有些時候,是必然會產生的,中華的這一步無非是將慘劇以及對象提前或者改變了,屠殺華人那多不好,不如死幾個鬼佬,無傷大雅。
以占據世界人口百分之二十不到的白人,控製著世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土地,這合理嗎?當然不合理,若說西方文明先東方一步,那是事實,但若說西方優於東方,恐怕不是吧!嗬嗬!所以嘍!不管是中華還是日本還是土耳其,誰的崛起都是對西方最有利的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