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原本日本國內就不支持出兵西伯利亞這一行動,甚至為此興起了反對出兵的遊行示威活動。
但是在寺內正毅的強力鎮壓下,政府公開發表行政宣言,明令禁止報刊刊登反對出兵的內容,並且對屢教不改的報社進行查封。
一直到八月初,日本國內被禁止發行的報紙竟然超過了50種,你敢信?
可見整個日本,有多少人對這件事抱著不滿,又能看見寺內正毅的強權手段。
頓時,整個新聞界一片嘩然,並且把他們的憤怒訴諸行動,於是在8月25日,日本國內召開了聲勢浩大的"關西記者大會"。
一共84家報社的記者,全部集中在大阪,連續商討數天,最終得出決議,並且把這個決議發布到所有的報紙、周刊上,公開抨擊寺內內閣。
要求以寺內正毅為首的一幹獨裁派官員下台,強烈提出言論自由這個觀點,反覆明確擁護確立憲政等宗旨。
簡直是打臉,日本數千萬國民都看見了這一新聞,並且對寺內內閣反對憲政這一情況議論紛紛。
試問寺內正毅又怎麽會容忍這種事情發生,立馬就命令大阪當局行動,以《大阪朝日新聞》使用了"白虹貫日"這種暗示革命的字眼,作為理由查封了這個報社。
還不隻這樣,就連刊登了這一消息的所有報紙都被禁售以及回收,發行人兼編輯山口信雄和采寫這條消息的記者大西利夫被政府抓了起來,堂而皇之的判刑兩個月。
當然,出兵西伯利亞不僅僅是為了占據遠東,更主要的是寺內內閣試圖用這場戰爭,來抵消本國人民的革命情緒。
畢竟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那一陣妖風,不單單吹到了中國,更是牽連英美法日一幹帝國主義國家,各國國內都興起了一定得反抗運動。
顯然,寺內內閣的如意算盤打錯了,從這一次的報界運動來看就知道了。
更不用說,從八月開始,也就是日本正式出兵西伯利亞的時候,國內就已經不簡單了,米價持續上漲。
本來正常的米每升的價格是1角2分,可現在平均每天上升一個檔次,到了八月中旬,米價已經變成每升一塊錢,這是何其變態?
戰爭刺激消費,這沒錯,能夠帶動國內經濟發展,這也沒錯!可這些都隻是針對那些大資產階級,他們手中有無數工廠,戰爭一起,最先受益的就是他們。
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那就是災難了,米價的持續上漲,甚至影響到日本各地的穀物交易所,已經變成無米可買的情況了。
或許有人會問,整個日本都是產糧大國,他們的主要農產品就是大米,到處都是農田,怎麽會缺米的情況?
的確,日本是不缺大米,可百姓能不能買到大米,這又是一個問題了。
日本自從明治維新開始,國內一度鼓勵開設工廠,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就變成了一個高度發展的資本主義國家。
但是,日本的發展比起英美法來,還是有些差距,它們沒有經過那種大規模的社會變革,封建製度殘餘根深蒂固,這其中的代表就是日本實行的封建土地所有製。
幾乎所有的資本家都是原來的貴族,而這些貴族又掌握著日本大部分良田,日本百分之八十的大米都在他們手上。
商人以牟利為本,地主、資本家看準了戰爭這個機遇,投機倒把,不斷囤積居奇,使得市麵上基本沒有大米可賣,米價飆升。
在日本,一個普通的工人一個月隻能賺7塊錢左右,試問,飆升到兩塊錢一升的米,怎麽能夠養活自己?
在這種情況下,動亂難免產生。果然,八月四日,富山縣爆發了大規模的騷動,底層民眾把米商人的店鋪搶劫一空。
沒錯!就在天皇歡送西伯利亞派遣軍的時候,日本國內的百姓也在歡呼,他們不斷呐喊著:"要米!減低米價!"
可日本政府視若無睹,因為政府是地主和資本家支持的,他們怎麽會為了普通小屁民而去鎮壓有錢人。
這種矛盾是階級矛盾,是日本地主和資本家與工人、農民和其他勞動人民之間的矛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算短期被忽略了,但最終也是會爆發出來的。
富山縣的‘米騷動’不斷擴散,一直蔓延到大阪、神戶、京都、奈良、和歌山、岡山、廣島、吳港、門司、金澤、福井,就連日本天皇所在地東京都爆發了大規模的搶米行動。
從最初的數百人演變到數萬人,不斷集會、遊行示威,搗毀米店,暴亂狂潮席卷了整個日本。
就在寺內正毅決定出兵的時候,並且第十四師團、第五師團、第十六師團已經趕赴海參崴了。
這種米騷動已經變了,變成了階級鬥爭,所有城市的工人都站了出來,充當革命的‘旗手’,他們將動亂演變成了革命。
革命之火熊熊燃燒,照亮了日本任何一處地方,遊行群眾用石塊、棍棒把自己武裝起來了,不斷向政府軍、警察反擊,每時每刻都有傷亡。
雖然大暴動原因是米價高漲,可經過發展以後,這已經不是米價的問題了,尖銳的政治矛盾體現出來。
降低米價,奪取糧食滿足不了日本普通百姓的要求,因為出兵西伯利亞已經把埋藏在百姓心靈魂深處憤怒釋放出來了。
幾乎所有的底層工人、農民都知道了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試問他們會眼睜睜看著別的國家由無產階級做主嗎?
每個人都想自己當家作主,於是鬥爭的矛頭從那些米商轉向了天皇製政府。
寺內內閣在日本民眾的眼裏,變成了十惡不赦的反動派,當然,這其中也因為政府不斷派遣軍警對民眾進行鎮壓,卻從不壓製米價,這種區別對待何其明顯,試問他們又怎麽能忍得了?
於在這種背景下,局勢慢慢演變到現在,在大阪,群眾高喊"打倒市政府!"進行大規模遊行示威,而更有甚者,就比如名古屋的群眾大會,會議正式提出了"打倒寺內內閣"的政治鬥爭口號。
但是在寺內正毅的強力鎮壓下,政府公開發表行政宣言,明令禁止報刊刊登反對出兵的內容,並且對屢教不改的報社進行查封。
一直到八月初,日本國內被禁止發行的報紙竟然超過了50種,你敢信?
可見整個日本,有多少人對這件事抱著不滿,又能看見寺內正毅的強權手段。
頓時,整個新聞界一片嘩然,並且把他們的憤怒訴諸行動,於是在8月25日,日本國內召開了聲勢浩大的"關西記者大會"。
一共84家報社的記者,全部集中在大阪,連續商討數天,最終得出決議,並且把這個決議發布到所有的報紙、周刊上,公開抨擊寺內內閣。
要求以寺內正毅為首的一幹獨裁派官員下台,強烈提出言論自由這個觀點,反覆明確擁護確立憲政等宗旨。
簡直是打臉,日本數千萬國民都看見了這一新聞,並且對寺內內閣反對憲政這一情況議論紛紛。
試問寺內正毅又怎麽會容忍這種事情發生,立馬就命令大阪當局行動,以《大阪朝日新聞》使用了"白虹貫日"這種暗示革命的字眼,作為理由查封了這個報社。
還不隻這樣,就連刊登了這一消息的所有報紙都被禁售以及回收,發行人兼編輯山口信雄和采寫這條消息的記者大西利夫被政府抓了起來,堂而皇之的判刑兩個月。
當然,出兵西伯利亞不僅僅是為了占據遠東,更主要的是寺內內閣試圖用這場戰爭,來抵消本國人民的革命情緒。
畢竟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那一陣妖風,不單單吹到了中國,更是牽連英美法日一幹帝國主義國家,各國國內都興起了一定得反抗運動。
顯然,寺內內閣的如意算盤打錯了,從這一次的報界運動來看就知道了。
更不用說,從八月開始,也就是日本正式出兵西伯利亞的時候,國內就已經不簡單了,米價持續上漲。
本來正常的米每升的價格是1角2分,可現在平均每天上升一個檔次,到了八月中旬,米價已經變成每升一塊錢,這是何其變態?
戰爭刺激消費,這沒錯,能夠帶動國內經濟發展,這也沒錯!可這些都隻是針對那些大資產階級,他們手中有無數工廠,戰爭一起,最先受益的就是他們。
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那就是災難了,米價的持續上漲,甚至影響到日本各地的穀物交易所,已經變成無米可買的情況了。
或許有人會問,整個日本都是產糧大國,他們的主要農產品就是大米,到處都是農田,怎麽會缺米的情況?
的確,日本是不缺大米,可百姓能不能買到大米,這又是一個問題了。
日本自從明治維新開始,國內一度鼓勵開設工廠,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就變成了一個高度發展的資本主義國家。
但是,日本的發展比起英美法來,還是有些差距,它們沒有經過那種大規模的社會變革,封建製度殘餘根深蒂固,這其中的代表就是日本實行的封建土地所有製。
幾乎所有的資本家都是原來的貴族,而這些貴族又掌握著日本大部分良田,日本百分之八十的大米都在他們手上。
商人以牟利為本,地主、資本家看準了戰爭這個機遇,投機倒把,不斷囤積居奇,使得市麵上基本沒有大米可賣,米價飆升。
在日本,一個普通的工人一個月隻能賺7塊錢左右,試問,飆升到兩塊錢一升的米,怎麽能夠養活自己?
在這種情況下,動亂難免產生。果然,八月四日,富山縣爆發了大規模的騷動,底層民眾把米商人的店鋪搶劫一空。
沒錯!就在天皇歡送西伯利亞派遣軍的時候,日本國內的百姓也在歡呼,他們不斷呐喊著:"要米!減低米價!"
可日本政府視若無睹,因為政府是地主和資本家支持的,他們怎麽會為了普通小屁民而去鎮壓有錢人。
這種矛盾是階級矛盾,是日本地主和資本家與工人、農民和其他勞動人民之間的矛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算短期被忽略了,但最終也是會爆發出來的。
富山縣的‘米騷動’不斷擴散,一直蔓延到大阪、神戶、京都、奈良、和歌山、岡山、廣島、吳港、門司、金澤、福井,就連日本天皇所在地東京都爆發了大規模的搶米行動。
從最初的數百人演變到數萬人,不斷集會、遊行示威,搗毀米店,暴亂狂潮席卷了整個日本。
就在寺內正毅決定出兵的時候,並且第十四師團、第五師團、第十六師團已經趕赴海參崴了。
這種米騷動已經變了,變成了階級鬥爭,所有城市的工人都站了出來,充當革命的‘旗手’,他們將動亂演變成了革命。
革命之火熊熊燃燒,照亮了日本任何一處地方,遊行群眾用石塊、棍棒把自己武裝起來了,不斷向政府軍、警察反擊,每時每刻都有傷亡。
雖然大暴動原因是米價高漲,可經過發展以後,這已經不是米價的問題了,尖銳的政治矛盾體現出來。
降低米價,奪取糧食滿足不了日本普通百姓的要求,因為出兵西伯利亞已經把埋藏在百姓心靈魂深處憤怒釋放出來了。
幾乎所有的底層工人、農民都知道了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試問他們會眼睜睜看著別的國家由無產階級做主嗎?
每個人都想自己當家作主,於是鬥爭的矛頭從那些米商轉向了天皇製政府。
寺內內閣在日本民眾的眼裏,變成了十惡不赦的反動派,當然,這其中也因為政府不斷派遣軍警對民眾進行鎮壓,卻從不壓製米價,這種區別對待何其明顯,試問他們又怎麽能忍得了?
於在這種背景下,局勢慢慢演變到現在,在大阪,群眾高喊"打倒市政府!"進行大規模遊行示威,而更有甚者,就比如名古屋的群眾大會,會議正式提出了"打倒寺內內閣"的政治鬥爭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