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庸沒有再和漢斯繞圈子,當即開門見山的說道:“漢斯閣下!大家都是聰明人,繞來繞去也就沒意思了,直說吧!您今天到底是來幹嘛的!”
德國領事漢斯用略帶欣賞的眼色看著眼前這個不足十八的少年,或者說大男孩,的確不錯,不驕不躁,很有大將風範,於是說道:“貴國中央政府視我國善意於不顧,絲毫不念貴我兩國的情誼,悍然跟著英法美對我國宣戰,並且派遣了數十萬勞工參戰,這讓我國感到很傷心,就在今年8月,我國獲悉英美正在遊說貴國段祺瑞總理,讓他組織中國派遣軍進入歐洲參戰,這讓我國很擔憂。同時我從貴軍進入福建開始就關注貴軍了,貴軍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與當今貴國所有軍閥迥然有異,說實話,貴國的中央政府都遠遠遜色於貴軍,所以我就把這一情況上報給我國皇帝陛下,皇帝陛下特地囑咐我一定要交好貴軍。所以今天我是帶著德意誌帝國的善意而來!”
這話一說,頓時馮庸就明白了,眼前這個德國人的確是帶著善意來的,德國在去年西線的"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和東線俄軍的夏季攻勢麵前無可奈何,並且日德蘭海戰役後,英國仍然牢牢控製著製海權,這讓德國的鋒芒已經磨消了,雖然今年俄國國內爆發“二月革命”,那些革命者的大肆破壞讓俄國沒有餘力發起對德軍的進攻,但是卻有一個沒有受到戰火影響反而因為軍火貿易國力大增的北美大國——美國參戰了,這對於德國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之所以德國現在還能呈守勢不敗,那是因為英法美的軍隊素質遠遠比不上德國,更何況三國國內形勢不允許他們動員更多的參戰兵,但是拉上東亞的中華民國就不一樣了,雖然中華民國在國力上甚至比不上歐洲的小國,但是他們有一個所有國家都比不了的優勢,那就是四萬萬的人口,這就說明,隻要有源源不斷的武器裝備運來,這頭遠東病虎就能源源不斷的派軍隊參戰,雖然德國自認陸軍天下第一,但是好漢架不住群狼,在源源不斷的兵力麵前,就是拖都能拖垮德國。
所以打定主意要攪和掉美英法的好事,堅持不讓中華民國派遣參戰軍,而這裏麵最重要的就是,他們打算利用扶持福建軍閥馮德麟父子來對抗中華民國北洋政府,讓他們自顧不暇。
雖然馮庸厭惡英法美,但是不代表他會盲目的看不清局勢,不得不說,派遣參戰軍這是個好主意,雖然對德宣戰這個主意不錯,但是段祺瑞等人的美妙算盤並沒有打響,今年2月三號,美國佬對德宣戰,同時美國向中國展開了積極的外交斡旋,不斷遊說北洋政府斷絕與德國的外交關係,加入戰爭。此外,英國、意大利也向中國表達了這一想法,試圖將中國這個人口大國拉入他們的陣營。
德國方麵則是極力與中國關係避免向斷交宣戰的方向發展。所以,盡管中國方麵措辭嚴厲,德國表示了忍耐,他們收到抗議後,表示“抗議不足深怪”,希望中國政府千萬不要被他國的遊說所動。關於潛艇作戰,德國方麵也表示“顧念中德邦交,關於中國船隻等駛入限製區域,可雙方開議,定一特別辦法,以示德政府和好之意。”可以說,德國方麵給出的誠意並不遜色於英美,結果呢!英美成功了。
誠意這種東西在利益麵前一文不值,段祺瑞等人很聰明的表態,當即看清楚了世界局勢,立馬打定主意對德宣戰,並且試圖通過參戰來影響英美,然後讓英美出麵,拿回屬於中國的東西,包括握在日本手裏的膠東半島、台灣諸島,這一步很聰明,但是在派遣參戰軍這個問題上,他們表示極大分歧,並且在日本幹擾下,徹底讓這件事情無疾而終,不得不說,這是最大的敗筆,任何權益的爭取都必須建立在強有力的拳頭上,沒有強大的武力,談何奪回權益。
如果有數十萬武裝到牙齒的參戰軍對德參戰,那麽戰爭結束後,中國立馬就有了一隻裝備精良且久經沙場的軍隊,這隻軍隊的到來,就足夠威懾日本了,乃至於增強在列強眼中的分量,奪回昔日滿清丟棄的那些東西就不在話下,可是呢!這個絕好的主意被拋棄了,甚至讓事情功虧一簣。
要知道曆史上,一戰之後的巴黎和會,這個瓜分勝利果實的會議簡直就是羞辱,會議簽訂的《凡爾賽和約》的第156、157、158這三條是給了日本的權益,156條是把德國在山東原來的條約利益全部給日本,157條說德國在山東所有的財產也無償轉移給日本,158條是說一個月內日本要把所有的戰車等轉移。可是中國當時是戰勝國呀!德國在山東半島的權益不但沒有得到,甚至連山東都給了日本,這是何其的恥辱,似乎列強在審判瓜分德、奧,但是日本在瓜分中國,何其搞笑,若是有那麽一隻數十萬精銳的參戰軍,還會這樣嗎?日本還會輕而易舉的占領我們的山東嗎?數十萬的中國勞工的犧牲就換來這個結果,任誰都不會滿意。
古老的《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狼在河的上遊,責備下遊的羊把水攪渾了,羊說,他在下遊喝水,不可能把上遊的水攪渾。狼又說:“但是你去年罵了我爸爸。”羊回答說,那時候他還沒有出生。狼於是對羊說:“即使你善於辯解,我還是要吃了你。”這便是對於舊中國的最好詮釋。
但是馮庸沒辦法,因為他不過占據了一省之地,總不可能答應英法美派參戰軍吧!再說你肯去也得人家願意呀!想比於微不足道的福建政府,他們更願意相信北洋政府。一戰沒有辦法獲得更多的利益,這是他心中難以言喻的悲哀!世界上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但是自己得不到。
德國領事漢斯用略帶欣賞的眼色看著眼前這個不足十八的少年,或者說大男孩,的確不錯,不驕不躁,很有大將風範,於是說道:“貴國中央政府視我國善意於不顧,絲毫不念貴我兩國的情誼,悍然跟著英法美對我國宣戰,並且派遣了數十萬勞工參戰,這讓我國感到很傷心,就在今年8月,我國獲悉英美正在遊說貴國段祺瑞總理,讓他組織中國派遣軍進入歐洲參戰,這讓我國很擔憂。同時我從貴軍進入福建開始就關注貴軍了,貴軍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與當今貴國所有軍閥迥然有異,說實話,貴國的中央政府都遠遠遜色於貴軍,所以我就把這一情況上報給我國皇帝陛下,皇帝陛下特地囑咐我一定要交好貴軍。所以今天我是帶著德意誌帝國的善意而來!”
這話一說,頓時馮庸就明白了,眼前這個德國人的確是帶著善意來的,德國在去年西線的"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和東線俄軍的夏季攻勢麵前無可奈何,並且日德蘭海戰役後,英國仍然牢牢控製著製海權,這讓德國的鋒芒已經磨消了,雖然今年俄國國內爆發“二月革命”,那些革命者的大肆破壞讓俄國沒有餘力發起對德軍的進攻,但是卻有一個沒有受到戰火影響反而因為軍火貿易國力大增的北美大國——美國參戰了,這對於德國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之所以德國現在還能呈守勢不敗,那是因為英法美的軍隊素質遠遠比不上德國,更何況三國國內形勢不允許他們動員更多的參戰兵,但是拉上東亞的中華民國就不一樣了,雖然中華民國在國力上甚至比不上歐洲的小國,但是他們有一個所有國家都比不了的優勢,那就是四萬萬的人口,這就說明,隻要有源源不斷的武器裝備運來,這頭遠東病虎就能源源不斷的派軍隊參戰,雖然德國自認陸軍天下第一,但是好漢架不住群狼,在源源不斷的兵力麵前,就是拖都能拖垮德國。
所以打定主意要攪和掉美英法的好事,堅持不讓中華民國派遣參戰軍,而這裏麵最重要的就是,他們打算利用扶持福建軍閥馮德麟父子來對抗中華民國北洋政府,讓他們自顧不暇。
雖然馮庸厭惡英法美,但是不代表他會盲目的看不清局勢,不得不說,派遣參戰軍這是個好主意,雖然對德宣戰這個主意不錯,但是段祺瑞等人的美妙算盤並沒有打響,今年2月三號,美國佬對德宣戰,同時美國向中國展開了積極的外交斡旋,不斷遊說北洋政府斷絕與德國的外交關係,加入戰爭。此外,英國、意大利也向中國表達了這一想法,試圖將中國這個人口大國拉入他們的陣營。
德國方麵則是極力與中國關係避免向斷交宣戰的方向發展。所以,盡管中國方麵措辭嚴厲,德國表示了忍耐,他們收到抗議後,表示“抗議不足深怪”,希望中國政府千萬不要被他國的遊說所動。關於潛艇作戰,德國方麵也表示“顧念中德邦交,關於中國船隻等駛入限製區域,可雙方開議,定一特別辦法,以示德政府和好之意。”可以說,德國方麵給出的誠意並不遜色於英美,結果呢!英美成功了。
誠意這種東西在利益麵前一文不值,段祺瑞等人很聰明的表態,當即看清楚了世界局勢,立馬打定主意對德宣戰,並且試圖通過參戰來影響英美,然後讓英美出麵,拿回屬於中國的東西,包括握在日本手裏的膠東半島、台灣諸島,這一步很聰明,但是在派遣參戰軍這個問題上,他們表示極大分歧,並且在日本幹擾下,徹底讓這件事情無疾而終,不得不說,這是最大的敗筆,任何權益的爭取都必須建立在強有力的拳頭上,沒有強大的武力,談何奪回權益。
如果有數十萬武裝到牙齒的參戰軍對德參戰,那麽戰爭結束後,中國立馬就有了一隻裝備精良且久經沙場的軍隊,這隻軍隊的到來,就足夠威懾日本了,乃至於增強在列強眼中的分量,奪回昔日滿清丟棄的那些東西就不在話下,可是呢!這個絕好的主意被拋棄了,甚至讓事情功虧一簣。
要知道曆史上,一戰之後的巴黎和會,這個瓜分勝利果實的會議簡直就是羞辱,會議簽訂的《凡爾賽和約》的第156、157、158這三條是給了日本的權益,156條是把德國在山東原來的條約利益全部給日本,157條說德國在山東所有的財產也無償轉移給日本,158條是說一個月內日本要把所有的戰車等轉移。可是中國當時是戰勝國呀!德國在山東半島的權益不但沒有得到,甚至連山東都給了日本,這是何其的恥辱,似乎列強在審判瓜分德、奧,但是日本在瓜分中國,何其搞笑,若是有那麽一隻數十萬精銳的參戰軍,還會這樣嗎?日本還會輕而易舉的占領我們的山東嗎?數十萬的中國勞工的犧牲就換來這個結果,任誰都不會滿意。
古老的《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狼在河的上遊,責備下遊的羊把水攪渾了,羊說,他在下遊喝水,不可能把上遊的水攪渾。狼又說:“但是你去年罵了我爸爸。”羊回答說,那時候他還沒有出生。狼於是對羊說:“即使你善於辯解,我還是要吃了你。”這便是對於舊中國的最好詮釋。
但是馮庸沒辦法,因為他不過占據了一省之地,總不可能答應英法美派參戰軍吧!再說你肯去也得人家願意呀!想比於微不足道的福建政府,他們更願意相信北洋政府。一戰沒有辦法獲得更多的利益,這是他心中難以言喻的悲哀!世界上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但是自己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