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欲去追,想想還是罷了,即便現在能阻止了神界回到人間,也非長久之計,神界每千年謀劃一次,如此往複,接下來還不知有多少個千年,他們遲早會回來。
或許真的就隻剩下柳承那一個辦法了,造一個大大的亂世,再造一個連神界都能統禦得了的神,張道陵神界奪權,他們已經按捺不住了,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重出,到時候方外必定會重新洗牌,而我們要做的,則是在神界回來之前擁有自保的能力和勢力,因為神界回來第一個要對付的,必定是我們。
漫步走到那女屍旁邊看了幾眼,她在這之前就已經是具屍體了,隻不過被別人占據了身軀而已,這就是奪胎之術。
而圍觀眾人目光早已不在這屍體上麵,方才白衣女與我對話那一幕,將這個世界的另外一麵展示給了他們,他們又如何能冷靜得下來,既然他們已經知道了,我也不再藏著掖著,看了幾眼後施法念咒,施展移星換鬥離開,不多時進入山林。
進了林中行不遠,就見有方外之人遊蕩,得知距離龍虎欺主之地已經不遠,將要前行時,卻有方外之人瞧見了我,不過武當山上見我真麵目者也就方外那幾個首領而已,這些普通子弟不識得我,也不管我,隻聚集一處討論一事,自他們旁邊經過,聽他們說了‘東嶽’二字,心生好奇,問他們,“東嶽怎麽了?”
這幾人看看我,厲聲道,“東嶽豈是你能叫的?需叫東嶽大帝!”
我忙點頭,“是是是,東嶽大帝怎麽了?”並打量起他們服裝,他們右領繡著一弓矢,這是世家張家的圖騰。
其中一人道,“我們昨日連夜趕路,經過川渝交界地帶時忽遇山崩,擋住了我們前路,便要折道而行,剛折身又遇東嶽大帝領兩萬鬼兵進川,陰司向來瞧不起玄門世家,我們為求保命就將前途山石擋路的消息告訴給了東嶽大帝,東嶽大帝得知後改道,非但不怒,還邀我們同行,輾轉數山又遇一垂釣乞丐,那乞丐與東嶽大帝對話幾句,隻說有破青城山良計,但前提是要東嶽大帝背他入川。”
聽到這裏我隻恨讓薑尚改了道,若是不讓他改道的話,他也不會碰到東嶽大帝了,拍了拍額頭懊惱地道,“時也命也。”又見這幾人詫異看著我,我忙說,“東嶽大帝背了他嗎?或者說,東嶽大帝殺了他嗎?”
當年周文王請薑尚出山,薑尚也是用此手段,要乘坐文王輦車出山,還要周文王親自拉車,周文王耗盡力氣拉八百七十三步,於是薑尚就保了大周江山八百七十三年。
現在這薑尚更過分了,竟要東嶽大帝背他,以東嶽大帝的脾氣,怕是會當場把他錘死,那樣正好,少了一個勁敵。
這子弟道,“沒有,東嶽大帝一聽他姓薑,就真的將他負於背上背他入了川,途中說了幾句話,我們都未曾聽懂,東嶽大帝隻道受益無窮。”這子弟一臉難以理解。
“那人說了什麽?”我忙問,想來東嶽也知道那是薑尚,如果能拉攏薑尚,莫說是背他,就算是讓他坐上自己的椅子,怕是他也願意。
這子弟道,“其他我沒聽懂,就聽到四個字‘禮不伐喪’,好像是勸東嶽大帝暫時不要攻打青城山,畢竟青城山老掌教去世才沒多久,此時興兵,有違天和。我不明白,這既然是勸東嶽大帝不要攻打青城山,東嶽大帝又怎會說受益無窮。”
我聽罷笑了笑,“如果你能聽懂,你也是將相之才了。”本來準備靠近那龍虎欺主之地了,幹脆不去了,折身去青城山,臨走前道,“幾位可是要去那道教高人墓地?”
這些子弟一笑,“當然是。”
我說,“麻煩幾位進了山幫我捎話給北陰大帝柳承,就說青城山有難,我先去解青城山之難,就不去見他了,讓他盡快讓孫思仁回青城山。”
這幾人有些發愣,沒想到我會認識柳承,驚異看著我,忽有一人似乎想起什麽,愕然指著我道,“你莫非就是武當山上那個……神將?聽家裏長輩描述你,也是你這般年紀,就連衣著都相似。”
我不準備多言,轉身離去,留下話道,“回到張家告訴你們家主,張家兩千年基業不易,可以隔岸觀火,但勿要站錯了隊伍,變成火中取栗。”
這幾個子弟一頭霧水,我卻已經離開了。
兩個勢力之間的關係,最明顯的體現不在兩方有多少交流和利益往來,而是兩方年輕一輩對對方的態度,這幾個子弟無疑是張家後輩,他們連我一個陌生人喚東嶽都要糾正成東嶽大帝,肯定不是他們自己養成這習慣的,而是耳濡目染,也就是說,張家長輩對東嶽態度比這幾個子弟還要敬重。
再則,東嶽能邀這幾個子弟隨他一同進川,說明這不隻是張家單方麵曖昧,他們是在互相曖昧。張家統領玄門世家,這也是一方不容小覷的力量了,爭取不過來,也不能讓他落入東嶽手中。
至於著急趕回青城山,確實是忌憚東嶽和薑尚這二人結合的本事,用一句如虎添翼形容並不過分,青城山雖然易守難攻,但這兩人想要攻破青城山,不是難事。
此地距離青城山不遠,我一路返回,白天東嶽不敢行事,怕是正隱匿深山老林,所以我們還有時間。
剛至青城山,還沒入山,孫思仁、黃蘊秋二人就已經追了上來,見我在山門,忙迎了過來說道,“你讓人告訴我們青城山有難,東嶽來了嗎?”
我看著孫思仁沉聲道,“青城山是你的地盤,你一句話就讓青城山陷入危難之地,現在你是掌教,也是主帥。作為主帥,你連敵人到哪兒了都不知道,如此下去,青城山必將拱手讓人。”
孫思仁愣了下,張嘴想要反駁,卻沒說出口來,等著我看了我好久才說,“你別這樣看著我,你這次回來變得有點可怕了。”
我也才反應過來,看著她們二人錯愕表情,忙幹咳了聲,“習慣了……”然後笑了笑,“就事論事,你可是我小祖宗,我不敢訓你,陳瑩瑩沒跟你們一起?”
孫思仁道,“她怕自己回來會拖累我們,就留在了柳承那裏。”
我哦了聲,而後進山,進山時我對孫思仁和黃蘊秋道,“東嶽此次帶了兩萬人來,十數倍於青城山道士,不過青城山是道教聖地,東嶽兩萬人為陰兵,天生相克,所以短時間他們也不敢妄動。不過東嶽麾下有一人獻了一計叫做‘禮不伐喪’,此計若成,青城山不攻自破。”
黃蘊秋和孫思仁相互看了幾眼,沒聽懂,隻說,“這是儒家禮儀,敵國有國喪時,當遵循禮儀,不發動軍爭,青城山老掌教剛仙去,這是在勸東嶽大帝不要在這個時候攻打青城山吧,怎麽成了破青城山的計謀了?”
我回身正立,如果是柳承或者是青玄的話,一定就能看穿這計謀用意,看來她們兩人,不適合做帥,隻適合做將,我便直言說道,“我曾看過薑尚所寫的《六韜》,其中有一句是:收其內,間其外,才臣外相,敵國內侵,國鮮不亡。現在向東嶽提出‘禮不伐喪’這計謀的正是薑尚,這計謀的真正用意正好符合六韜中的這句話。”
“為什麽?”她們問道。
“敵國君主或者敵軍主帥去世,其老臣舊部卻還在,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勢力都有黨羽之爭,敵國君主、主帥一死,平日的暗鬥就會變成明爭,這個時候‘禮不伐喪’,就是在等敵國自亂,爭權奪勢的內亂之後,再要攻打敵國就要容易許多,甚至不費吹灰之力。”我說罷看向孫思仁,“青城山老掌教去世不久,你又匆匆離開了青城山,你師父青玄也在前段時間離開了,你認為現在的青城山很團結嗎?”
或許真的就隻剩下柳承那一個辦法了,造一個大大的亂世,再造一個連神界都能統禦得了的神,張道陵神界奪權,他們已經按捺不住了,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重出,到時候方外必定會重新洗牌,而我們要做的,則是在神界回來之前擁有自保的能力和勢力,因為神界回來第一個要對付的,必定是我們。
漫步走到那女屍旁邊看了幾眼,她在這之前就已經是具屍體了,隻不過被別人占據了身軀而已,這就是奪胎之術。
而圍觀眾人目光早已不在這屍體上麵,方才白衣女與我對話那一幕,將這個世界的另外一麵展示給了他們,他們又如何能冷靜得下來,既然他們已經知道了,我也不再藏著掖著,看了幾眼後施法念咒,施展移星換鬥離開,不多時進入山林。
進了林中行不遠,就見有方外之人遊蕩,得知距離龍虎欺主之地已經不遠,將要前行時,卻有方外之人瞧見了我,不過武當山上見我真麵目者也就方外那幾個首領而已,這些普通子弟不識得我,也不管我,隻聚集一處討論一事,自他們旁邊經過,聽他們說了‘東嶽’二字,心生好奇,問他們,“東嶽怎麽了?”
這幾人看看我,厲聲道,“東嶽豈是你能叫的?需叫東嶽大帝!”
我忙點頭,“是是是,東嶽大帝怎麽了?”並打量起他們服裝,他們右領繡著一弓矢,這是世家張家的圖騰。
其中一人道,“我們昨日連夜趕路,經過川渝交界地帶時忽遇山崩,擋住了我們前路,便要折道而行,剛折身又遇東嶽大帝領兩萬鬼兵進川,陰司向來瞧不起玄門世家,我們為求保命就將前途山石擋路的消息告訴給了東嶽大帝,東嶽大帝得知後改道,非但不怒,還邀我們同行,輾轉數山又遇一垂釣乞丐,那乞丐與東嶽大帝對話幾句,隻說有破青城山良計,但前提是要東嶽大帝背他入川。”
聽到這裏我隻恨讓薑尚改了道,若是不讓他改道的話,他也不會碰到東嶽大帝了,拍了拍額頭懊惱地道,“時也命也。”又見這幾人詫異看著我,我忙說,“東嶽大帝背了他嗎?或者說,東嶽大帝殺了他嗎?”
當年周文王請薑尚出山,薑尚也是用此手段,要乘坐文王輦車出山,還要周文王親自拉車,周文王耗盡力氣拉八百七十三步,於是薑尚就保了大周江山八百七十三年。
現在這薑尚更過分了,竟要東嶽大帝背他,以東嶽大帝的脾氣,怕是會當場把他錘死,那樣正好,少了一個勁敵。
這子弟道,“沒有,東嶽大帝一聽他姓薑,就真的將他負於背上背他入了川,途中說了幾句話,我們都未曾聽懂,東嶽大帝隻道受益無窮。”這子弟一臉難以理解。
“那人說了什麽?”我忙問,想來東嶽也知道那是薑尚,如果能拉攏薑尚,莫說是背他,就算是讓他坐上自己的椅子,怕是他也願意。
這子弟道,“其他我沒聽懂,就聽到四個字‘禮不伐喪’,好像是勸東嶽大帝暫時不要攻打青城山,畢竟青城山老掌教去世才沒多久,此時興兵,有違天和。我不明白,這既然是勸東嶽大帝不要攻打青城山,東嶽大帝又怎會說受益無窮。”
我聽罷笑了笑,“如果你能聽懂,你也是將相之才了。”本來準備靠近那龍虎欺主之地了,幹脆不去了,折身去青城山,臨走前道,“幾位可是要去那道教高人墓地?”
這些子弟一笑,“當然是。”
我說,“麻煩幾位進了山幫我捎話給北陰大帝柳承,就說青城山有難,我先去解青城山之難,就不去見他了,讓他盡快讓孫思仁回青城山。”
這幾人有些發愣,沒想到我會認識柳承,驚異看著我,忽有一人似乎想起什麽,愕然指著我道,“你莫非就是武當山上那個……神將?聽家裏長輩描述你,也是你這般年紀,就連衣著都相似。”
我不準備多言,轉身離去,留下話道,“回到張家告訴你們家主,張家兩千年基業不易,可以隔岸觀火,但勿要站錯了隊伍,變成火中取栗。”
這幾個子弟一頭霧水,我卻已經離開了。
兩個勢力之間的關係,最明顯的體現不在兩方有多少交流和利益往來,而是兩方年輕一輩對對方的態度,這幾個子弟無疑是張家後輩,他們連我一個陌生人喚東嶽都要糾正成東嶽大帝,肯定不是他們自己養成這習慣的,而是耳濡目染,也就是說,張家長輩對東嶽態度比這幾個子弟還要敬重。
再則,東嶽能邀這幾個子弟隨他一同進川,說明這不隻是張家單方麵曖昧,他們是在互相曖昧。張家統領玄門世家,這也是一方不容小覷的力量了,爭取不過來,也不能讓他落入東嶽手中。
至於著急趕回青城山,確實是忌憚東嶽和薑尚這二人結合的本事,用一句如虎添翼形容並不過分,青城山雖然易守難攻,但這兩人想要攻破青城山,不是難事。
此地距離青城山不遠,我一路返回,白天東嶽不敢行事,怕是正隱匿深山老林,所以我們還有時間。
剛至青城山,還沒入山,孫思仁、黃蘊秋二人就已經追了上來,見我在山門,忙迎了過來說道,“你讓人告訴我們青城山有難,東嶽來了嗎?”
我看著孫思仁沉聲道,“青城山是你的地盤,你一句話就讓青城山陷入危難之地,現在你是掌教,也是主帥。作為主帥,你連敵人到哪兒了都不知道,如此下去,青城山必將拱手讓人。”
孫思仁愣了下,張嘴想要反駁,卻沒說出口來,等著我看了我好久才說,“你別這樣看著我,你這次回來變得有點可怕了。”
我也才反應過來,看著她們二人錯愕表情,忙幹咳了聲,“習慣了……”然後笑了笑,“就事論事,你可是我小祖宗,我不敢訓你,陳瑩瑩沒跟你們一起?”
孫思仁道,“她怕自己回來會拖累我們,就留在了柳承那裏。”
我哦了聲,而後進山,進山時我對孫思仁和黃蘊秋道,“東嶽此次帶了兩萬人來,十數倍於青城山道士,不過青城山是道教聖地,東嶽兩萬人為陰兵,天生相克,所以短時間他們也不敢妄動。不過東嶽麾下有一人獻了一計叫做‘禮不伐喪’,此計若成,青城山不攻自破。”
黃蘊秋和孫思仁相互看了幾眼,沒聽懂,隻說,“這是儒家禮儀,敵國有國喪時,當遵循禮儀,不發動軍爭,青城山老掌教剛仙去,這是在勸東嶽大帝不要在這個時候攻打青城山吧,怎麽成了破青城山的計謀了?”
我回身正立,如果是柳承或者是青玄的話,一定就能看穿這計謀用意,看來她們兩人,不適合做帥,隻適合做將,我便直言說道,“我曾看過薑尚所寫的《六韜》,其中有一句是:收其內,間其外,才臣外相,敵國內侵,國鮮不亡。現在向東嶽提出‘禮不伐喪’這計謀的正是薑尚,這計謀的真正用意正好符合六韜中的這句話。”
“為什麽?”她們問道。
“敵國君主或者敵軍主帥去世,其老臣舊部卻還在,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勢力都有黨羽之爭,敵國君主、主帥一死,平日的暗鬥就會變成明爭,這個時候‘禮不伐喪’,就是在等敵國自亂,爭權奪勢的內亂之後,再要攻打敵國就要容易許多,甚至不費吹灰之力。”我說罷看向孫思仁,“青城山老掌教去世不久,你又匆匆離開了青城山,你師父青玄也在前段時間離開了,你認為現在的青城山很團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