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夜,這麽久也不來,可想死我了!”阮籍迎上前,一把抱過酒壇,嗅了嗅:“呦,是會稽山的老酒,還是你知我!”
嵇康挑眉:“這是想我還是想酒?”
“都想,都想!”
“方才來時,見我二哥臊眉耷眼的從這裏出來。怎麽,你欺負他了?”
“那倒沒有,隻是送了他個大白眼,哈哈哈!”阮籍大笑。
“你呀,就知道欺負老實人!二哥俗則俗矣,人還是不錯的。他孝敬母親,照管與我,從不藏虛。隻是我倆誌向不同,不能相談罷了。”
“你也知道他不能相談嘍!既不能相談,何必白留一場,浪費時間。”
“罷了,都是歪理,說不過你!”嵇康一笑,將琴放在膝前。
阮籍俯身細細打量此琴,讚歎道:“觀此琴之形製,倒與傳說中楚莊王的繞梁相仿,你從何處得來?”
“嗣宗果然好眼力,正是繞梁。”
“聽聞此琴被楚莊王命人捶碎,早已佚失,怎會到了你手?”
嵇康將神女贈琴之事相告,阮籍更是欽羨不已,一把奪過,振袖撫彈起來。琴音灑脫逍遙,狂而不亂,是他新作的琴曲《酒狂》。
嵇康閉目品道:“嗯……此曲甚妙,酒氣甚濃,想必是你飲醉時所作,是也不是?”
“你是我肚子裏的蛔蟲麽?怎麽事事猜中!”阮籍瞪眼。
“非也,我乃你腹中之酒蟲,連你今日喝了幾斤幾兩也知道。”
阮籍撇嘴:“我卻不信,你倒說說看!”
嵇康探身聞聞,又打量他片刻,道:“禦液八兩,老酒一斤。這禦液嘛,是在大將軍府喝的,不夠痛快,回來自己又補了一斤老酒,對否?”
阮籍一拍大腿,起身繞著嵇康轉了兩圈,道:“完了完了,真被你猜的準準的!你這是要成仙啊!”說罷與嵇康促膝對坐,拍著他的肩膀,大笑不止。
“要瘋要瘋!”嵇康將帶來的老酒抱去,道:“我看這酒你今日還是別喝了,免得一會兒發起瘋來,收拾不住!”
阮籍一把奪過,揭開蓋子狂飲道:“拿都拿來了,豈有不喝之理?你我今日要喝它個昏天黑地,不醉不歸!”他又狂喝了幾口,一頭栽進酒壇子裏。半餉無語,嵇康以為他醉過去了,誰知探身過去,卻聽酒壇中發出“嗚嗚”的哭聲。
“誒誒,你別把眼淚灑在酒裏啊!這酒很貴的,我打了好幾把鐵犁才換來的,你也給我留幾口呀!”嵇康去奪酒壇,卻見阮籍將臉從壇中抬起來,涕淚橫流,邊哭邊道:“你再來猜猜,我因何而哭?”
嵇康看著他雙眼,道:“一哭為了慈母辭世,骨肉分離;二哭為了堂堂男兒,苟全亂世;三哭為了世道末路,清明不存……我說的對不對?”
阮籍握緊嵇康的手,嚎哭更甚:“對,你說得全對!不過我還有一哭,我哭你我知己一場,卻不能常伴。若你我能日日相醉在一處,該有多好!”
嵇康抓過酒壇,飲將起來。“我聽人說,你要上東平?”
“對,我要喝光那裏所有美酒,我要出去好好痛快痛快……這洛陽城,已憋得我喘不過氣來!”阮籍指著四周用竹簡書卷堆成的高牆,爛醉道。
“好,離開這裏,永遠不要再回來!”
“我還能逃,可叔夜你呢,你該怎麽辦?”
“我嘛,就做一隻酒蟲,你何時想醉,便到酒缸裏找我來……”
“哈哈哈哈,好,做一隻酒蟲,一隻酒蟲……”阮籍仰天狂笑,突然“嗤”得噴出一口血。
“嗣宗!”嵇康慌忙扶住他。他何時虛弱成這般模樣?
阮籍用袖子擦擦嘴,看了眼血跡,一笑:“不礙事,我早就添了這個毛病,一時三刻死不了……想要日日沉醉,總得付出代價……”他按上嵇康的手,“日後為了見你這個酒蟲,我更要多喝幾斤了。”說罷搶過酒壇,又一通狂灌。
嵇康去搶酒壇,卻被他死死攥住,不由悲道:“嗣宗,你這是何苦!”
“叔夜,你就讓我醉下去吧,隻有醉了才能忘記……”
嵇康鬆開手:“好,今日你想醉多久,我都陪著你!”
“這才是好兄弟!”阮籍又是大笑,命下人搬來幾壇好酒,兩人痛飲起來。幾日後,阮籍上任東平,沒多久那裏便政通人和,百姓安居。後世詩仙李白曾作詩讚曰:阮籍為太守,乘驢上東平。剖竹十日間,一朝風化清。阮籍在步兵校尉上過了段逍遙日子,隻是他不知道,那日與嵇康醉酒撫琴,便是此生最後一回。
洛陽城,廟堂之爭還在升級。毌丘儉、文欽之反後,司馬昭在朝堂宣揚其叛逆之惡,連毌丘儉平定高句麗時所立的紀功碑也推倒了,恨不得把他打入十八層地獄。曹髦深知毌丘儉乃忠臣良將,想通過太學辯經的方式,為毌丘儉平冤,宣揚忠君愛國之道。
他率領群儒來到太學,道:“近日朕重讀經典,有一個疑問,想請眾卿解答。”
太學中最為學優之人起身拜道:“請陛下發問。”
“當年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周公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懷疑周公要篡奪皇位,便起兵反叛。後來周公平定叛亂,誅殺管叔、流放蔡叔、貶霍叔為民,此事天下皆知。但朕卻有一問,若周公當真聖明無比,那麽他當初又為何會重用管叔、蔡叔、霍叔這樣的奸佞之徒呢?還是說,管蔡反叛也有其道理可言呢?”曹髦此問是借管蔡之事,諷喻毌丘儉之反,並暗中點出司馬氏的謀篡之心。
眾太學生聽了此問,皆不敢回答,因實在太過敏感。方才站出來的那位太學生,支吾了半天,道:“周公乃聖明先賢,學生不敢妄論。”
曹髦又看向身側躬立的群儒們,道:“眾位賢士以為如何?”
群儒俯首道:“我等孤陋寡聞,不能評判聖人的是非曲直。”
曹髦見他們推三阻四,不敢回答,怒道:“周公與管蔡之事,《尚書》中早有記載,你等熟讀經史子集,怎麽連如此簡單之問也答不上來!朕命你們好好翻閱經典,過幾日再來回答!”說罷甩袖而去。太學生中有年紀最幼的一位,涉世未深,見皇帝如此孤立無援,心中十分擔憂。他就是趙至。舅父張屬封侯以後,將他送入太學。他出身貧寒,沒有貴族公子的紈絝之氣,浮華之風,一心讀書自強,遭到其他太學生的孤立。但他毫不在意,每日獨來獨往,倒也自在快活。
他想著皇帝之問,一個人出了太學。剛走到門口,便被一人吸引住了目光。太學門外立有三體石經,因年久少修,許多地方已經模糊不清了。趙至見一男子正全神貫注,在補寫石經中缺失之處。自那人身後觀看,見他用筆剛勁,氣勢不凡,所寫古文精準、小篆峻美、隸書典雅,三種字體各顯風流,不禁看得癡了。男子寫了許久,直起腰停頓歇息,發現有人在身後,轉身相看,見一太學生正兩眼放光地看著自己。
“阿叔,竟然是你!”趙至驚喜道,寫經之人正是嵇康。
“你是……趙至?”一年多未見,趙至長高了不少,像個大小夥子了。
“是我,阿叔,你的字寫得真漂亮!”趙至見到嵇康,激動地小臉通紅。嵇康微笑,詢問他舅父如何,又為何來到太學。當日他雖恨張屬殺了毌丘儉,但這歸根結底是戰爭所帶來的災禍。朝堂政壇之爭,豈能讓一個平民百姓承擔罪責?張屬對父母至孝,對後輩慈愛,也不失為一個好人。趙至將舅父送他入太學之事相告,嵇康點頭讚許,又詢問他太學中所學為何,是否能懂。
趙至心中正有疑問,便將曹髦今日在太學之事說了,問嵇康該如何回答。
嵇康鎖眉思索,半餉後告訴趙至,讓他三日後再來此處找他。三日後,趙至早早來此等候,嵇康將一篇名為《管蔡論》的文章拿與趙至相看。趙至讀罷,拍手相讚,要將文章呈獻曹髦。嵇康卻將文收回,對趙至道:“日後陛下若問,你以此文章之要作答即可。”
“此文是阿叔所寫麽?”
“乃嵇康所作。”他說罷便轉身離去。
“嵇康……”趙至早聽過嵇康大名,但並不知自己麵前之人便是。見他走了,慌忙在身後追問道:“阿叔,你還從未告訴過我姓名!”嵇康卻早已走遠。
過了一月,曹髦又駕臨太學,問起管蔡之事,眾人仍是百般回避。就在曹髦心灰意冷之時,趙至站起瘦小的身軀,青澀道:“陛下,學生願意一談。”
曹髦看他十一二歲年紀,眉清目朗,應是新入學的太學生。如此年紀,怎能應對這般難題?不過此時,也隻有聽聽他的了。便道:“你說吧。”
趙至道:“依學生看來,當日周公重用管蔡並沒有錯。管蔡治理殷商遺民頗有功績,使當地民風大振,故而列土封侯。但後來周成王年幼登基,周公攝政,管蔡不能理解周公的權宜之計,以為他要謀反,所以秉承著對周室的一片忠心,起兵勤王。這是他們居心忠誠但卻不明事理的錯誤。待周公平定了叛亂,為了天下大局而揮淚懲處管蔡,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由此看來,周公不能說是不聖明,而管蔡也不可簡單的歸為罪無可恕。陛下,學生如此理解是否妥當?”
此一番辨析,既沒有指責周公不聖明,但也指明管蔡反叛懷有忠誠之心,實則與曹髦為毌丘儉平冤之目的暗合,並且又沒有直接批評司馬氏的意思,不至於陷曹髦於險境,可謂用心良苦。曹髦聽罷,心情大振,對少年刮目相看。
在場的群儒和太學生,也皆不敢出言反駁。曹髦點頭笑道:“卿之言甚合朕意。小小年紀便能發此宏論,列位都應向其學習,退下吧。”眾人唯唯諾諾而去。
曹髦見人已退,道:“你叫何名?”
“學生趙至。”
“方才那番話,是你自己的觀點麽?”
“並不是,乃從一高人文章中讀到。”
“誰人之文?”
“乃嵇康先生新寫的《管蔡論》。”
“先生乃吾家之親,朕深聞其名,傾慕已久。你是他的學生?”
“學生無緣,未得先生教誨,隻是崇敬而已。陛下,可是要召先生為官?”
曹髦輕歎一聲,道:“朕自然想請先生入朝,隻恐他不願出山……對了,你是從何處讀到此文?”
趙至將事情原委相告。曹髦一拍趙至腦袋,急道:“好個呆子!你那位阿叔便是嵇康!”趙至大夢方醒,忙隨曹髦一起來到太學門外石經處,空無一人。自那日後三個月,趙至每日都奉曹髦之命在此等候,可嵇康再也沒有出現。曹髦派人到嵇府去請,嵇喜稟報說,嵇康一月前便與曹璺出遊,不知向何處去了。
到了第三月最後一日,曹髦對趙至歎道:“罷了,不必等了。看來先生不願與朕相見。不見也好,此等人物若召之為官,隻會為其帶來殺身之禍。”
趙至卻不甘心:“學生一定要找到他!”
曹髦頹喪地搖了搖頭:“找到又能如何?”
“求先生教我為人做學之道。”趙至語氣堅定。
“大道已毀,倫常已喪,一個人的力量什麽也改變不了!”曹髦歎世事也是歎自己。
“即使改變不了這世道,也決不能讓這世道改變自己!”趙至倔強地抬起頭,仰視十五歲的少年君王。曹髦也看著這個年幼的學子。兩個少年郎在太學門外久久對視,已沒有帝王與學子之分,而是兩個鮮活生命在交換心靈的呐喊。
最終曹髦道:“你說得對,即使玉碎九重,朕也是太祖的子孫,一國的君王!”
“陛下英勇,學生敬佩!”趙至對著曹髦,深深叩拜下去。
嵇康挑眉:“這是想我還是想酒?”
“都想,都想!”
“方才來時,見我二哥臊眉耷眼的從這裏出來。怎麽,你欺負他了?”
“那倒沒有,隻是送了他個大白眼,哈哈哈!”阮籍大笑。
“你呀,就知道欺負老實人!二哥俗則俗矣,人還是不錯的。他孝敬母親,照管與我,從不藏虛。隻是我倆誌向不同,不能相談罷了。”
“你也知道他不能相談嘍!既不能相談,何必白留一場,浪費時間。”
“罷了,都是歪理,說不過你!”嵇康一笑,將琴放在膝前。
阮籍俯身細細打量此琴,讚歎道:“觀此琴之形製,倒與傳說中楚莊王的繞梁相仿,你從何處得來?”
“嗣宗果然好眼力,正是繞梁。”
“聽聞此琴被楚莊王命人捶碎,早已佚失,怎會到了你手?”
嵇康將神女贈琴之事相告,阮籍更是欽羨不已,一把奪過,振袖撫彈起來。琴音灑脫逍遙,狂而不亂,是他新作的琴曲《酒狂》。
嵇康閉目品道:“嗯……此曲甚妙,酒氣甚濃,想必是你飲醉時所作,是也不是?”
“你是我肚子裏的蛔蟲麽?怎麽事事猜中!”阮籍瞪眼。
“非也,我乃你腹中之酒蟲,連你今日喝了幾斤幾兩也知道。”
阮籍撇嘴:“我卻不信,你倒說說看!”
嵇康探身聞聞,又打量他片刻,道:“禦液八兩,老酒一斤。這禦液嘛,是在大將軍府喝的,不夠痛快,回來自己又補了一斤老酒,對否?”
阮籍一拍大腿,起身繞著嵇康轉了兩圈,道:“完了完了,真被你猜的準準的!你這是要成仙啊!”說罷與嵇康促膝對坐,拍著他的肩膀,大笑不止。
“要瘋要瘋!”嵇康將帶來的老酒抱去,道:“我看這酒你今日還是別喝了,免得一會兒發起瘋來,收拾不住!”
阮籍一把奪過,揭開蓋子狂飲道:“拿都拿來了,豈有不喝之理?你我今日要喝它個昏天黑地,不醉不歸!”他又狂喝了幾口,一頭栽進酒壇子裏。半餉無語,嵇康以為他醉過去了,誰知探身過去,卻聽酒壇中發出“嗚嗚”的哭聲。
“誒誒,你別把眼淚灑在酒裏啊!這酒很貴的,我打了好幾把鐵犁才換來的,你也給我留幾口呀!”嵇康去奪酒壇,卻見阮籍將臉從壇中抬起來,涕淚橫流,邊哭邊道:“你再來猜猜,我因何而哭?”
嵇康看著他雙眼,道:“一哭為了慈母辭世,骨肉分離;二哭為了堂堂男兒,苟全亂世;三哭為了世道末路,清明不存……我說的對不對?”
阮籍握緊嵇康的手,嚎哭更甚:“對,你說得全對!不過我還有一哭,我哭你我知己一場,卻不能常伴。若你我能日日相醉在一處,該有多好!”
嵇康抓過酒壇,飲將起來。“我聽人說,你要上東平?”
“對,我要喝光那裏所有美酒,我要出去好好痛快痛快……這洛陽城,已憋得我喘不過氣來!”阮籍指著四周用竹簡書卷堆成的高牆,爛醉道。
“好,離開這裏,永遠不要再回來!”
“我還能逃,可叔夜你呢,你該怎麽辦?”
“我嘛,就做一隻酒蟲,你何時想醉,便到酒缸裏找我來……”
“哈哈哈哈,好,做一隻酒蟲,一隻酒蟲……”阮籍仰天狂笑,突然“嗤”得噴出一口血。
“嗣宗!”嵇康慌忙扶住他。他何時虛弱成這般模樣?
阮籍用袖子擦擦嘴,看了眼血跡,一笑:“不礙事,我早就添了這個毛病,一時三刻死不了……想要日日沉醉,總得付出代價……”他按上嵇康的手,“日後為了見你這個酒蟲,我更要多喝幾斤了。”說罷搶過酒壇,又一通狂灌。
嵇康去搶酒壇,卻被他死死攥住,不由悲道:“嗣宗,你這是何苦!”
“叔夜,你就讓我醉下去吧,隻有醉了才能忘記……”
嵇康鬆開手:“好,今日你想醉多久,我都陪著你!”
“這才是好兄弟!”阮籍又是大笑,命下人搬來幾壇好酒,兩人痛飲起來。幾日後,阮籍上任東平,沒多久那裏便政通人和,百姓安居。後世詩仙李白曾作詩讚曰:阮籍為太守,乘驢上東平。剖竹十日間,一朝風化清。阮籍在步兵校尉上過了段逍遙日子,隻是他不知道,那日與嵇康醉酒撫琴,便是此生最後一回。
洛陽城,廟堂之爭還在升級。毌丘儉、文欽之反後,司馬昭在朝堂宣揚其叛逆之惡,連毌丘儉平定高句麗時所立的紀功碑也推倒了,恨不得把他打入十八層地獄。曹髦深知毌丘儉乃忠臣良將,想通過太學辯經的方式,為毌丘儉平冤,宣揚忠君愛國之道。
他率領群儒來到太學,道:“近日朕重讀經典,有一個疑問,想請眾卿解答。”
太學中最為學優之人起身拜道:“請陛下發問。”
“當年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周公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懷疑周公要篡奪皇位,便起兵反叛。後來周公平定叛亂,誅殺管叔、流放蔡叔、貶霍叔為民,此事天下皆知。但朕卻有一問,若周公當真聖明無比,那麽他當初又為何會重用管叔、蔡叔、霍叔這樣的奸佞之徒呢?還是說,管蔡反叛也有其道理可言呢?”曹髦此問是借管蔡之事,諷喻毌丘儉之反,並暗中點出司馬氏的謀篡之心。
眾太學生聽了此問,皆不敢回答,因實在太過敏感。方才站出來的那位太學生,支吾了半天,道:“周公乃聖明先賢,學生不敢妄論。”
曹髦又看向身側躬立的群儒們,道:“眾位賢士以為如何?”
群儒俯首道:“我等孤陋寡聞,不能評判聖人的是非曲直。”
曹髦見他們推三阻四,不敢回答,怒道:“周公與管蔡之事,《尚書》中早有記載,你等熟讀經史子集,怎麽連如此簡單之問也答不上來!朕命你們好好翻閱經典,過幾日再來回答!”說罷甩袖而去。太學生中有年紀最幼的一位,涉世未深,見皇帝如此孤立無援,心中十分擔憂。他就是趙至。舅父張屬封侯以後,將他送入太學。他出身貧寒,沒有貴族公子的紈絝之氣,浮華之風,一心讀書自強,遭到其他太學生的孤立。但他毫不在意,每日獨來獨往,倒也自在快活。
他想著皇帝之問,一個人出了太學。剛走到門口,便被一人吸引住了目光。太學門外立有三體石經,因年久少修,許多地方已經模糊不清了。趙至見一男子正全神貫注,在補寫石經中缺失之處。自那人身後觀看,見他用筆剛勁,氣勢不凡,所寫古文精準、小篆峻美、隸書典雅,三種字體各顯風流,不禁看得癡了。男子寫了許久,直起腰停頓歇息,發現有人在身後,轉身相看,見一太學生正兩眼放光地看著自己。
“阿叔,竟然是你!”趙至驚喜道,寫經之人正是嵇康。
“你是……趙至?”一年多未見,趙至長高了不少,像個大小夥子了。
“是我,阿叔,你的字寫得真漂亮!”趙至見到嵇康,激動地小臉通紅。嵇康微笑,詢問他舅父如何,又為何來到太學。當日他雖恨張屬殺了毌丘儉,但這歸根結底是戰爭所帶來的災禍。朝堂政壇之爭,豈能讓一個平民百姓承擔罪責?張屬對父母至孝,對後輩慈愛,也不失為一個好人。趙至將舅父送他入太學之事相告,嵇康點頭讚許,又詢問他太學中所學為何,是否能懂。
趙至心中正有疑問,便將曹髦今日在太學之事說了,問嵇康該如何回答。
嵇康鎖眉思索,半餉後告訴趙至,讓他三日後再來此處找他。三日後,趙至早早來此等候,嵇康將一篇名為《管蔡論》的文章拿與趙至相看。趙至讀罷,拍手相讚,要將文章呈獻曹髦。嵇康卻將文收回,對趙至道:“日後陛下若問,你以此文章之要作答即可。”
“此文是阿叔所寫麽?”
“乃嵇康所作。”他說罷便轉身離去。
“嵇康……”趙至早聽過嵇康大名,但並不知自己麵前之人便是。見他走了,慌忙在身後追問道:“阿叔,你還從未告訴過我姓名!”嵇康卻早已走遠。
過了一月,曹髦又駕臨太學,問起管蔡之事,眾人仍是百般回避。就在曹髦心灰意冷之時,趙至站起瘦小的身軀,青澀道:“陛下,學生願意一談。”
曹髦看他十一二歲年紀,眉清目朗,應是新入學的太學生。如此年紀,怎能應對這般難題?不過此時,也隻有聽聽他的了。便道:“你說吧。”
趙至道:“依學生看來,當日周公重用管蔡並沒有錯。管蔡治理殷商遺民頗有功績,使當地民風大振,故而列土封侯。但後來周成王年幼登基,周公攝政,管蔡不能理解周公的權宜之計,以為他要謀反,所以秉承著對周室的一片忠心,起兵勤王。這是他們居心忠誠但卻不明事理的錯誤。待周公平定了叛亂,為了天下大局而揮淚懲處管蔡,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由此看來,周公不能說是不聖明,而管蔡也不可簡單的歸為罪無可恕。陛下,學生如此理解是否妥當?”
此一番辨析,既沒有指責周公不聖明,但也指明管蔡反叛懷有忠誠之心,實則與曹髦為毌丘儉平冤之目的暗合,並且又沒有直接批評司馬氏的意思,不至於陷曹髦於險境,可謂用心良苦。曹髦聽罷,心情大振,對少年刮目相看。
在場的群儒和太學生,也皆不敢出言反駁。曹髦點頭笑道:“卿之言甚合朕意。小小年紀便能發此宏論,列位都應向其學習,退下吧。”眾人唯唯諾諾而去。
曹髦見人已退,道:“你叫何名?”
“學生趙至。”
“方才那番話,是你自己的觀點麽?”
“並不是,乃從一高人文章中讀到。”
“誰人之文?”
“乃嵇康先生新寫的《管蔡論》。”
“先生乃吾家之親,朕深聞其名,傾慕已久。你是他的學生?”
“學生無緣,未得先生教誨,隻是崇敬而已。陛下,可是要召先生為官?”
曹髦輕歎一聲,道:“朕自然想請先生入朝,隻恐他不願出山……對了,你是從何處讀到此文?”
趙至將事情原委相告。曹髦一拍趙至腦袋,急道:“好個呆子!你那位阿叔便是嵇康!”趙至大夢方醒,忙隨曹髦一起來到太學門外石經處,空無一人。自那日後三個月,趙至每日都奉曹髦之命在此等候,可嵇康再也沒有出現。曹髦派人到嵇府去請,嵇喜稟報說,嵇康一月前便與曹璺出遊,不知向何處去了。
到了第三月最後一日,曹髦對趙至歎道:“罷了,不必等了。看來先生不願與朕相見。不見也好,此等人物若召之為官,隻會為其帶來殺身之禍。”
趙至卻不甘心:“學生一定要找到他!”
曹髦頹喪地搖了搖頭:“找到又能如何?”
“求先生教我為人做學之道。”趙至語氣堅定。
“大道已毀,倫常已喪,一個人的力量什麽也改變不了!”曹髦歎世事也是歎自己。
“即使改變不了這世道,也決不能讓這世道改變自己!”趙至倔強地抬起頭,仰視十五歲的少年君王。曹髦也看著這個年幼的學子。兩個少年郎在太學門外久久對視,已沒有帝王與學子之分,而是兩個鮮活生命在交換心靈的呐喊。
最終曹髦道:“你說得對,即使玉碎九重,朕也是太祖的子孫,一國的君王!”
“陛下英勇,學生敬佩!”趙至對著曹髦,深深叩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