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
不笑不要錢(非洲篇) 作者:果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們出了康鎮,過了a2高速公路,沿著a3高速公路在鐵鏽色的卡拉哈裏沙漠裏穿行,繼續北上杭濟。
本來打算在沙漠裏宿營,但一想到夜間被獅子們圍攻時手無寸鐵就慫了。
到杭濟後直奔杭濟小學,聽說這些孩子很多是附近安置點桑人的後代,他們在學校可以受到免費教育。
秦弦子打算找個投緣的桑人孩子,然後順藤摸瓜找到附近桑人安置點,到時直接在桑人的村落裏支個帳篷過夜。
幾經周折終於來到了學校,孩子們已經吃完午餐,在教室門口的沙地上玩,在一群黑孩子中,可以一眼就分辨出桑人的臉,桑人皮膚發黃,據說是來源於亞洲黃種人的起源,鼻梁扁平。這所學校裏有好大一部分是桑人,但他們首先從穿著上已經被現代社會同化,從前光著屁股的布須曼小孩早已成為過去式,他們都穿著當代孩子們都喜歡穿的t恤、牛仔褲和運動鞋。
秦弦子讓拉巴哈抱著幾盒巧克力過去給哥哥姐姐們發糖。
她還送了一盒給站一邊的老師,老師欣喜地接受了來自東方人的禮物,聽說秦弦子他們是來旅遊的,對桑人的文化很感興趣。老師立馬主動幹起了導遊的活,說包括博茨瓦納所有的中小學,都隻教英語和茨瓦納兩種官方語言,並不教少數族群的語言。他解釋說,學習英語和茨瓦納語有助於這些桑人後代和外界交流。
桑人發音方式中包含著嘖舌音。布須曼語是已知的世界上唯一的一個用嘖舌來表達單詞信息的語言。語言學家認為,嘖舌是一種古老的發音方式,可以早到舊石器時代,是世界上目前存在的最古老的語言,最神奇的是,這種語言因為靠唇齒摩擦發音,絲毫不受呼吸的幹擾。世界上大多數的語言都是在發音的時候呼氣,而桑人的語言是在發音的時候吸氣。所以唇齒音非常有趣的一點是,你可以在呼吸的同時發音,這就是為什麽你聽到這些桑人毫不間斷地講上半個小時,也聽不到他們停下來喘氣。
桑人大約有26種語言分支,但其中一些已經麵臨滅絕的危險,因為沒有年輕的桑人再使用他們本民族的語言,等使用本族語言的老人逝去,這個語言支係也就永遠地消失了。而語言的消失也意味著文化很難再保持原樣。
老師說,很多生活在城鎮的桑人的孩子已經不再懂得父輩的叢林技藝,因為脫離了野外的生活環境,桑人對大自然淵博的知識正在失傳。
秦弦子感到十分的震驚:“這裏的孩子一個都不會說布須曼語了嗎?”
“會,一些稍大的孩子,雖然大部分桑人的語言會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傳給後人,但由於桑人沒有自己的文字,這種語言很容易改變,特別是現在他們到了新的環境,就會遇到新的情況,學習新的語言,也就會在自己的語言中加入一些新的詞匯。”老師對著一個年齡最大的桑人女孩招招手,讓她過來,把她介紹給秦弦子,“她叫普拉,她就會說布須曼語。”
“你好,我們是從中國來的遊客,這是送給你的禮物!”秦弦子把手中拿著的最後一盒巧克力送給普拉。
“謝謝!”普拉接過巧克力用英語說。
“布須曼語你好怎麽說?”秦弦子馬上向普拉討教。
普拉大大方方教起了秦弦子嘖舌音,她的皮膚閃耀著卡拉哈裏沙漠鐵鏽紅的光澤,笑起來像陽光一樣燦爛,秦弦子馬上就喜歡上了她,認準就是她了,今天跟定這位陽光小美女,去她家蹭吃蹭喝蹭帳篷搭。
“普拉”在博茨瓦納有著雙重意義,第一層意義是貨幣的名稱,這個國家的錢叫普拉。第二層意義是雨水,對於常年幹旱,幾個月也見不到一滴雨的沙漠來說,天降甘霖意味著生命的奇跡。
“普拉的爸爸替女兒取了這樣一個非同凡響的名字,必定不是什麽好惹的人物。”馬力在旁邊插話道,大概天天聽英語,他的聽力也在突飛猛進,後來發生的事情果然證實了馬力的猜測是很有見地滴。
等普拉放學後,秦弦子和馬力跟著來到她家居住的桑人安置點,桑人的茅草屋建在位於沙漠和叢林之間的戈壁上,以碎石和沙子為主,植被大多是一人多高的灌木,屬於半沙漠地貌。
桑人們不再是隻穿著三角短褲,背著一個皮包原始的非洲布須曼人,不再是那些可以忍耐幾十天不喝水,耐力和奔跑速度卻驚人,可以日夜不停地追趕獵物,速度賽過大羚羊和跳羚的布須曼人了。
他們都穿著衣服褲子,與現代人無異。沙漠裏缺水,衣服也許很少洗熨,大概也很少洗澡,渾身上下髒兮兮的,令人懷念起他們不穿衣服,露著黃褐透紅的皮膚,赤腳在與他們皮膚色係保持高度一致的卡拉哈裏沙漠裏奔跑的矯健身姿。
政府為桑人提供了扶貧工作,比如撿拾垃圾、除草、砍樹,清掃街道,每個月從政府那裏領到500普拉的工資,但這些錢遠遠不夠,因為食物和衣服都很貴,所以他們有時候會到超市門口垃圾桶裏撿垃圾吃,這更讓其他黑人對我們桑人產生了輕蔑的想法。
普拉說,不過我爸爸不允許我們那樣做。
當秦弦子來到普拉家時,發現他家的房子是這個安置點最現代化的,其它的都是茅草屋、土屋,他們家是水泥的,走進去有長木椅,有床,還有卡式爐。
他們去的時候普拉的爸爸剛剛放牛回來,正把九頭牛趕進屋子後麵的牛欄裏。
見有客人來,讓普拉的媽媽拿出幾包中國生產的方便麵來煮給客人吃。普拉說,這些麵是在杭濟中國人開的商店裏買的,平時都不舍得吃,有國外來的朋友才拿出來招待客人。
吃麵的時候,由普拉當翻譯,和她爸爸桑奇(她爸爸名字好長,秦弦子就給她起了一個好記的)聊天,桑奇有一個偉大的夢想,想成為一個擁有五十頭牛的農場主,現在,他離五十頭還有四十一頭的距離。
秦弦子不以為然,他問桑奇為什麽不拿他們自己的文化做文章,將自己的村落變成旅遊景點,本色出演,讓遊客去拍照,參觀他們的生活,和他們在叢林中散步,給遊客展示獵人的才藝,讓他們體驗采摘植物、製作當地食物,狩獵的訓練,向遊客兜售手工藝品。聽說現在卡拉哈裏沙漠裏這樣的布須曼部落之旅,遊客每天要交納上萬元的費用才能和他們住一天,這樣也可以把你們的文化代代相傳下去,何樂而不為呢?
“是啊,一頭牛再怎麽也賣不了一萬塊錢啊!”馬力在旁邊幫腔,“聽說你們這兒有一種毛毛蟲特別好吃,每年三四月份時便寄生在樹幹上,現在正是吃毛毛蟲的時節,明天帶我們去捉毛毛蟲來吃。”
本來打算在沙漠裏宿營,但一想到夜間被獅子們圍攻時手無寸鐵就慫了。
到杭濟後直奔杭濟小學,聽說這些孩子很多是附近安置點桑人的後代,他們在學校可以受到免費教育。
秦弦子打算找個投緣的桑人孩子,然後順藤摸瓜找到附近桑人安置點,到時直接在桑人的村落裏支個帳篷過夜。
幾經周折終於來到了學校,孩子們已經吃完午餐,在教室門口的沙地上玩,在一群黑孩子中,可以一眼就分辨出桑人的臉,桑人皮膚發黃,據說是來源於亞洲黃種人的起源,鼻梁扁平。這所學校裏有好大一部分是桑人,但他們首先從穿著上已經被現代社會同化,從前光著屁股的布須曼小孩早已成為過去式,他們都穿著當代孩子們都喜歡穿的t恤、牛仔褲和運動鞋。
秦弦子讓拉巴哈抱著幾盒巧克力過去給哥哥姐姐們發糖。
她還送了一盒給站一邊的老師,老師欣喜地接受了來自東方人的禮物,聽說秦弦子他們是來旅遊的,對桑人的文化很感興趣。老師立馬主動幹起了導遊的活,說包括博茨瓦納所有的中小學,都隻教英語和茨瓦納兩種官方語言,並不教少數族群的語言。他解釋說,學習英語和茨瓦納語有助於這些桑人後代和外界交流。
桑人發音方式中包含著嘖舌音。布須曼語是已知的世界上唯一的一個用嘖舌來表達單詞信息的語言。語言學家認為,嘖舌是一種古老的發音方式,可以早到舊石器時代,是世界上目前存在的最古老的語言,最神奇的是,這種語言因為靠唇齒摩擦發音,絲毫不受呼吸的幹擾。世界上大多數的語言都是在發音的時候呼氣,而桑人的語言是在發音的時候吸氣。所以唇齒音非常有趣的一點是,你可以在呼吸的同時發音,這就是為什麽你聽到這些桑人毫不間斷地講上半個小時,也聽不到他們停下來喘氣。
桑人大約有26種語言分支,但其中一些已經麵臨滅絕的危險,因為沒有年輕的桑人再使用他們本民族的語言,等使用本族語言的老人逝去,這個語言支係也就永遠地消失了。而語言的消失也意味著文化很難再保持原樣。
老師說,很多生活在城鎮的桑人的孩子已經不再懂得父輩的叢林技藝,因為脫離了野外的生活環境,桑人對大自然淵博的知識正在失傳。
秦弦子感到十分的震驚:“這裏的孩子一個都不會說布須曼語了嗎?”
“會,一些稍大的孩子,雖然大部分桑人的語言會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傳給後人,但由於桑人沒有自己的文字,這種語言很容易改變,特別是現在他們到了新的環境,就會遇到新的情況,學習新的語言,也就會在自己的語言中加入一些新的詞匯。”老師對著一個年齡最大的桑人女孩招招手,讓她過來,把她介紹給秦弦子,“她叫普拉,她就會說布須曼語。”
“你好,我們是從中國來的遊客,這是送給你的禮物!”秦弦子把手中拿著的最後一盒巧克力送給普拉。
“謝謝!”普拉接過巧克力用英語說。
“布須曼語你好怎麽說?”秦弦子馬上向普拉討教。
普拉大大方方教起了秦弦子嘖舌音,她的皮膚閃耀著卡拉哈裏沙漠鐵鏽紅的光澤,笑起來像陽光一樣燦爛,秦弦子馬上就喜歡上了她,認準就是她了,今天跟定這位陽光小美女,去她家蹭吃蹭喝蹭帳篷搭。
“普拉”在博茨瓦納有著雙重意義,第一層意義是貨幣的名稱,這個國家的錢叫普拉。第二層意義是雨水,對於常年幹旱,幾個月也見不到一滴雨的沙漠來說,天降甘霖意味著生命的奇跡。
“普拉的爸爸替女兒取了這樣一個非同凡響的名字,必定不是什麽好惹的人物。”馬力在旁邊插話道,大概天天聽英語,他的聽力也在突飛猛進,後來發生的事情果然證實了馬力的猜測是很有見地滴。
等普拉放學後,秦弦子和馬力跟著來到她家居住的桑人安置點,桑人的茅草屋建在位於沙漠和叢林之間的戈壁上,以碎石和沙子為主,植被大多是一人多高的灌木,屬於半沙漠地貌。
桑人們不再是隻穿著三角短褲,背著一個皮包原始的非洲布須曼人,不再是那些可以忍耐幾十天不喝水,耐力和奔跑速度卻驚人,可以日夜不停地追趕獵物,速度賽過大羚羊和跳羚的布須曼人了。
他們都穿著衣服褲子,與現代人無異。沙漠裏缺水,衣服也許很少洗熨,大概也很少洗澡,渾身上下髒兮兮的,令人懷念起他們不穿衣服,露著黃褐透紅的皮膚,赤腳在與他們皮膚色係保持高度一致的卡拉哈裏沙漠裏奔跑的矯健身姿。
政府為桑人提供了扶貧工作,比如撿拾垃圾、除草、砍樹,清掃街道,每個月從政府那裏領到500普拉的工資,但這些錢遠遠不夠,因為食物和衣服都很貴,所以他們有時候會到超市門口垃圾桶裏撿垃圾吃,這更讓其他黑人對我們桑人產生了輕蔑的想法。
普拉說,不過我爸爸不允許我們那樣做。
當秦弦子來到普拉家時,發現他家的房子是這個安置點最現代化的,其它的都是茅草屋、土屋,他們家是水泥的,走進去有長木椅,有床,還有卡式爐。
他們去的時候普拉的爸爸剛剛放牛回來,正把九頭牛趕進屋子後麵的牛欄裏。
見有客人來,讓普拉的媽媽拿出幾包中國生產的方便麵來煮給客人吃。普拉說,這些麵是在杭濟中國人開的商店裏買的,平時都不舍得吃,有國外來的朋友才拿出來招待客人。
吃麵的時候,由普拉當翻譯,和她爸爸桑奇(她爸爸名字好長,秦弦子就給她起了一個好記的)聊天,桑奇有一個偉大的夢想,想成為一個擁有五十頭牛的農場主,現在,他離五十頭還有四十一頭的距離。
秦弦子不以為然,他問桑奇為什麽不拿他們自己的文化做文章,將自己的村落變成旅遊景點,本色出演,讓遊客去拍照,參觀他們的生活,和他們在叢林中散步,給遊客展示獵人的才藝,讓他們體驗采摘植物、製作當地食物,狩獵的訓練,向遊客兜售手工藝品。聽說現在卡拉哈裏沙漠裏這樣的布須曼部落之旅,遊客每天要交納上萬元的費用才能和他們住一天,這樣也可以把你們的文化代代相傳下去,何樂而不為呢?
“是啊,一頭牛再怎麽也賣不了一萬塊錢啊!”馬力在旁邊幫腔,“聽說你們這兒有一種毛毛蟲特別好吃,每年三四月份時便寄生在樹幹上,現在正是吃毛毛蟲的時節,明天帶我們去捉毛毛蟲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