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陪讀
劉伊/著
第一部:高一下學期
第一章: 沙河,我們來了
1、
天漸漸暖了,但是大衣還要穿在身上,有愛美的小女孩已經絲襪配裙子了。華語卻不敢這樣穿,就算她為了美想這樣穿,老媽在旁邊嘟噥幾句她也是受不了的。當然,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覺得老媽說的話不無道理,所以也是聽的。主要是近年來,華語懂得了保養,在飲食方麵她格外注意,在春捂秋凍上也是倍加小心。
華語家隻有三個人,老媽,她,還有兒子顧小洋。另外還有一隻小狗,是老媽抱回來的流浪狗。平時,家裏的模式是這樣的,老媽嘮叨她,她嘮叨兒子,兒子不想聽她嘮叨,立刻關上門。獨剩下老媽和自己,她也不想聽老媽嘮叨,老媽嘮叨她的時候,她偶爾也會嫌煩,所以她嘮叨兒子的時候,兒子的逆反多多少少也讓她清楚明白這就是代溝。於是,在她明白以後,就盡量避免重複發生這樣嘮叨的場景。可生活中,很多東西是難以避免的。明明你生氣發火知道這是錯的,可在有的時候,卻又避免不了。一家三口,又是三代人,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就像舌頭、牙齒以及嘴唇,它們總會不經意間有碰撞。可它們互相誰又離不開誰,就象鍋鏟碰鍋沿。生活,也許就是這樣熱鬧著才有趣。
兒子不喜歡自己嘮叨,自己不喜歡老媽嘮叨,這是多麽痛的領悟。華語想到這裏,就開始反思,反思以後,老媽再嘮叨,她就聽了。但是遇到顧小洋不聽話的時候,她照本宣科照樣嘮叨他,你願意嘮叨你嘮叨,人家可未必全聽。華語也煩,自己說話聲音大,顧小洋就說她像爺們,她於是趕緊調整說話模式,語氣也改變了,聲音聽去很溫柔,這下可以了吧。顧小洋又說膩的起雞皮疙瘩。華語氣的沒招沒招兒的。有什麽辦法呢,人家是十幾歲的少年,按時下的說法,正在經曆青春期。自己有青春期嗎?也叛逆過嗎?忘了,華語覺得自己沒有這麽逆反過。一直是個乖乖女的形象。兒子顧小洋則不一樣,不聽她的話不說,也不知道從哪天開始,他還學會了頂嘴。他再也不是那個和她手拉手,或者被她挽著胳膊一起走路的小男生了。他的聲帶都變了,開始變粗。
好在華語在照顧老媽和兒子的同時,也會給自己騰出大部分時間來。尤其他們家這種三代同堂,一代隻有一個代表的家庭模式,自己有的時候都忘了自己還是個女人了。隻能現在把自己當頂梁柱使喚,至少華語在顧小洋18歲以前她還得扛著這個家。老媽年齡大了,需要她的嗬護,兒子還小,也需要她這個做媽媽的給他安全感。在華語的眼裏,小孩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可在他還沒有長大成人之前,他還不是一個完整的人,他是妖,是小動物,是成長中還沒有蛻去黃嘴丫的小鳥,羽翼未豐滿,還不能親自捕食養活自己。華語心裏這樣說這個沒長大的偶爾氣人的孩子,但是她卻充分給他自由,給他獨立的空間,把他當大人一樣看待。
2011年華語報名學車,當時已經是八月份了,等到拿到駕照已經是2012年的春天,當時剛剛過完春節。天氣還好,乍暖還寒。這一年的八月份,顧小洋光榮的成為了一名高中生,離開北京,一頭紮到沙河市,過起了住校的生活。這個時候的華語似乎鬆了口氣,就像姚遠說的那樣,孩子大了,隻要離開父母身邊,他才會真正的長大。姚遠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兒子,老二是閨女。是兩任妻子留給他的孩子。華語相信他說的是對的,也許兒子顧小洋高中三年以後,一定會換一個模樣。就像姚遠說的,他的兒子在高中住校以前,吃什麽都是挑剔的,後來在學校住了三年,再回到家,什麽都不挑了,就是餃子皮破了,他也會把餡和皮一起吃掉。這要是以前在家裏,可就不一樣了,指定把餡吃了,皮扔了,或者幹脆皮和餡都扔到一邊。他有自己的道理,說皮和餡都分家了,都進水了,沒有味道了,是堅決不能吃的。姚遠就會給兒子上憶苦思甜課,可人家不吃啊,不過姚遠說還好,至少兒子從來不和他頂嘴。他就算不願意聽,但他不開口。
華語相信了他的話,覺得初中三年和兒子鬥誌鬥勇的日子可算是過去了,以後的自己可算是輕鬆了。可以和姚遠談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戀愛了。這一場異地戀,因為孩子上初中,華語每天給孩子做飯而隻能一年見一兩麵。但華語還不待去南寧見姚遠,姚遠就說暫時先不行,女兒還不知道他們離婚。這個之前華語是知道的,但她沒有想到,他們在女兒麵前演戲,卻要涉及到她連這個城市都不能去。簡單的華語沒有想的太多,在她的思維裏,一直覺得姚遠能來她的城市見她,那麽同理可證,她也一樣可以去他的城市見他。想不到姚遠為了她的女兒拒絕華語去他的城市,盡管他說的很委婉,但是華語心裏頗不是個滋味。
不去就不去吧,華語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盡管兒子住校,她暫時看上去是輕鬆了,可她還有工作。於是她斷了去南寧的想法。公司剛剛給她訂製了一本書,她要采訪要查資料,時間總是不夠用,還哪有時間跑到另一個城市去約會呢。好在她已經習慣了或陪老媽或陪兒子的生活,如今身邊隻有和老媽相互陪伴的日子,也是不錯的日子。再說了,還有豆豆呢。她很喜歡這隻會討歡喜會撒嬌的小狗,雖然別人覺得它其貌不揚,可在她眼裏,它就是最好看的小狗了。
何況,華語拿到駕照以後,就和朋友一起把新車鼓搗著開回了家。她還要拿出更多的時間熟悉車。從此,華語的生活又添了一項內容,那就是顧小洋每兩周放一次假,她要驅車40公裏,去沙河市把兒子接回北京。周五中午接回來,周日下午再送回去。她的車技恐怕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對於華語來說,離婚以前,從來也沒有想過開車,更沒想過會買車。華語從成都搬來北京,一直住在駕校附近,好幾年過去了,三十多了才想起來學車,華語心裏明白,這多半因為孩子上學遠了,她來去看他方便,接他回來也方便。從沙河到北京40公裏,要倒一次車。沙河來北京要經過夏墊、燕郊,車上乘客太多,擠也擠不下,站也站不穩的。華語一是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想隻擁有11路和自行車,四個輪子的也想擺弄擺弄。但她明白,這多半是兒子給了他勇氣。她也告訴自己,活到老學到老。駕校學車的新手司機多半都是八零後,做為70後的她,往後看了看,也有比自己年長的,心下更是踏實了。她也明白,年長者雖然記憶力不好,但學東西踏實,認真,雖然朋友笑話她說以後北京的街頭又多了一個馬路殺手,可華語卻說,放心,我是最慢的司機。駕校教練卻對她說,慢不一定是最好的,比如變道的時候,你要穩準狠,必須速度,看準了就趕緊變道,你猶猶豫豫想變不變,不變又想變那才容易出問題呢。
華語記下了。對兒子顧小洋,華語卻狠不下來,高二的下學期,馬上就要放假了,他卻鬧著要華語去陪讀,電話裏,顧小洋說出各種理由,華語卻堅決不同意。她聽了姚遠的話,說對孩子也要該狠就狠,不能放任的什麽都由著他。華語也多方谘詢過來人,知道孩子隻有離開自己才能成長。所以,她堅定的拒絕去學校陪讀。當然,她還沒有找到更適合的理由,比如家裏姥姥年齡大了,需要身邊有人陪伴,她隻是一遍遍的告訴顧小洋,他已經長大了,別人能住校那他也一樣可以。不要搞特殊。顧小洋也有他的一套,他說有好多同學都在校外住,他們在宿舍裏根本睡不好,他們都睡的太晚了,有的在被窩裏玩手機。一聽到這裏,華語開始緊張了,追問顧小洋是不是也在被窩裏這麽幹。顧小洋自然說他才不這麽傻呢,他可不想瞎了。可是,孩子的話,你也隻能聽信個六七八,雖然他從小告誡孩子不要撒謊,但是,誰又能保證他們不說個一次兩次的謊呢。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到死亡,有誰從來沒有說過謊?就算是那些善意的謊言也算的,隻要是說的不是真實的,那都算。要是顧小洋也在被窩裏看手機,那眼睛哪裏承受得了,這還也得?
華語盡管心裏擔憂,但表麵還是裝作若無其事,也不妥協。
劉伊/著
第一部:高一下學期
第一章: 沙河,我們來了
1、
天漸漸暖了,但是大衣還要穿在身上,有愛美的小女孩已經絲襪配裙子了。華語卻不敢這樣穿,就算她為了美想這樣穿,老媽在旁邊嘟噥幾句她也是受不了的。當然,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覺得老媽說的話不無道理,所以也是聽的。主要是近年來,華語懂得了保養,在飲食方麵她格外注意,在春捂秋凍上也是倍加小心。
華語家隻有三個人,老媽,她,還有兒子顧小洋。另外還有一隻小狗,是老媽抱回來的流浪狗。平時,家裏的模式是這樣的,老媽嘮叨她,她嘮叨兒子,兒子不想聽她嘮叨,立刻關上門。獨剩下老媽和自己,她也不想聽老媽嘮叨,老媽嘮叨她的時候,她偶爾也會嫌煩,所以她嘮叨兒子的時候,兒子的逆反多多少少也讓她清楚明白這就是代溝。於是,在她明白以後,就盡量避免重複發生這樣嘮叨的場景。可生活中,很多東西是難以避免的。明明你生氣發火知道這是錯的,可在有的時候,卻又避免不了。一家三口,又是三代人,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就像舌頭、牙齒以及嘴唇,它們總會不經意間有碰撞。可它們互相誰又離不開誰,就象鍋鏟碰鍋沿。生活,也許就是這樣熱鬧著才有趣。
兒子不喜歡自己嘮叨,自己不喜歡老媽嘮叨,這是多麽痛的領悟。華語想到這裏,就開始反思,反思以後,老媽再嘮叨,她就聽了。但是遇到顧小洋不聽話的時候,她照本宣科照樣嘮叨他,你願意嘮叨你嘮叨,人家可未必全聽。華語也煩,自己說話聲音大,顧小洋就說她像爺們,她於是趕緊調整說話模式,語氣也改變了,聲音聽去很溫柔,這下可以了吧。顧小洋又說膩的起雞皮疙瘩。華語氣的沒招沒招兒的。有什麽辦法呢,人家是十幾歲的少年,按時下的說法,正在經曆青春期。自己有青春期嗎?也叛逆過嗎?忘了,華語覺得自己沒有這麽逆反過。一直是個乖乖女的形象。兒子顧小洋則不一樣,不聽她的話不說,也不知道從哪天開始,他還學會了頂嘴。他再也不是那個和她手拉手,或者被她挽著胳膊一起走路的小男生了。他的聲帶都變了,開始變粗。
好在華語在照顧老媽和兒子的同時,也會給自己騰出大部分時間來。尤其他們家這種三代同堂,一代隻有一個代表的家庭模式,自己有的時候都忘了自己還是個女人了。隻能現在把自己當頂梁柱使喚,至少華語在顧小洋18歲以前她還得扛著這個家。老媽年齡大了,需要她的嗬護,兒子還小,也需要她這個做媽媽的給他安全感。在華語的眼裏,小孩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可在他還沒有長大成人之前,他還不是一個完整的人,他是妖,是小動物,是成長中還沒有蛻去黃嘴丫的小鳥,羽翼未豐滿,還不能親自捕食養活自己。華語心裏這樣說這個沒長大的偶爾氣人的孩子,但是她卻充分給他自由,給他獨立的空間,把他當大人一樣看待。
2011年華語報名學車,當時已經是八月份了,等到拿到駕照已經是2012年的春天,當時剛剛過完春節。天氣還好,乍暖還寒。這一年的八月份,顧小洋光榮的成為了一名高中生,離開北京,一頭紮到沙河市,過起了住校的生活。這個時候的華語似乎鬆了口氣,就像姚遠說的那樣,孩子大了,隻要離開父母身邊,他才會真正的長大。姚遠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兒子,老二是閨女。是兩任妻子留給他的孩子。華語相信他說的是對的,也許兒子顧小洋高中三年以後,一定會換一個模樣。就像姚遠說的,他的兒子在高中住校以前,吃什麽都是挑剔的,後來在學校住了三年,再回到家,什麽都不挑了,就是餃子皮破了,他也會把餡和皮一起吃掉。這要是以前在家裏,可就不一樣了,指定把餡吃了,皮扔了,或者幹脆皮和餡都扔到一邊。他有自己的道理,說皮和餡都分家了,都進水了,沒有味道了,是堅決不能吃的。姚遠就會給兒子上憶苦思甜課,可人家不吃啊,不過姚遠說還好,至少兒子從來不和他頂嘴。他就算不願意聽,但他不開口。
華語相信了他的話,覺得初中三年和兒子鬥誌鬥勇的日子可算是過去了,以後的自己可算是輕鬆了。可以和姚遠談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戀愛了。這一場異地戀,因為孩子上初中,華語每天給孩子做飯而隻能一年見一兩麵。但華語還不待去南寧見姚遠,姚遠就說暫時先不行,女兒還不知道他們離婚。這個之前華語是知道的,但她沒有想到,他們在女兒麵前演戲,卻要涉及到她連這個城市都不能去。簡單的華語沒有想的太多,在她的思維裏,一直覺得姚遠能來她的城市見她,那麽同理可證,她也一樣可以去他的城市見他。想不到姚遠為了她的女兒拒絕華語去他的城市,盡管他說的很委婉,但是華語心裏頗不是個滋味。
不去就不去吧,華語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盡管兒子住校,她暫時看上去是輕鬆了,可她還有工作。於是她斷了去南寧的想法。公司剛剛給她訂製了一本書,她要采訪要查資料,時間總是不夠用,還哪有時間跑到另一個城市去約會呢。好在她已經習慣了或陪老媽或陪兒子的生活,如今身邊隻有和老媽相互陪伴的日子,也是不錯的日子。再說了,還有豆豆呢。她很喜歡這隻會討歡喜會撒嬌的小狗,雖然別人覺得它其貌不揚,可在她眼裏,它就是最好看的小狗了。
何況,華語拿到駕照以後,就和朋友一起把新車鼓搗著開回了家。她還要拿出更多的時間熟悉車。從此,華語的生活又添了一項內容,那就是顧小洋每兩周放一次假,她要驅車40公裏,去沙河市把兒子接回北京。周五中午接回來,周日下午再送回去。她的車技恐怕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對於華語來說,離婚以前,從來也沒有想過開車,更沒想過會買車。華語從成都搬來北京,一直住在駕校附近,好幾年過去了,三十多了才想起來學車,華語心裏明白,這多半因為孩子上學遠了,她來去看他方便,接他回來也方便。從沙河到北京40公裏,要倒一次車。沙河來北京要經過夏墊、燕郊,車上乘客太多,擠也擠不下,站也站不穩的。華語一是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想隻擁有11路和自行車,四個輪子的也想擺弄擺弄。但她明白,這多半是兒子給了他勇氣。她也告訴自己,活到老學到老。駕校學車的新手司機多半都是八零後,做為70後的她,往後看了看,也有比自己年長的,心下更是踏實了。她也明白,年長者雖然記憶力不好,但學東西踏實,認真,雖然朋友笑話她說以後北京的街頭又多了一個馬路殺手,可華語卻說,放心,我是最慢的司機。駕校教練卻對她說,慢不一定是最好的,比如變道的時候,你要穩準狠,必須速度,看準了就趕緊變道,你猶猶豫豫想變不變,不變又想變那才容易出問題呢。
華語記下了。對兒子顧小洋,華語卻狠不下來,高二的下學期,馬上就要放假了,他卻鬧著要華語去陪讀,電話裏,顧小洋說出各種理由,華語卻堅決不同意。她聽了姚遠的話,說對孩子也要該狠就狠,不能放任的什麽都由著他。華語也多方谘詢過來人,知道孩子隻有離開自己才能成長。所以,她堅定的拒絕去學校陪讀。當然,她還沒有找到更適合的理由,比如家裏姥姥年齡大了,需要身邊有人陪伴,她隻是一遍遍的告訴顧小洋,他已經長大了,別人能住校那他也一樣可以。不要搞特殊。顧小洋也有他的一套,他說有好多同學都在校外住,他們在宿舍裏根本睡不好,他們都睡的太晚了,有的在被窩裏玩手機。一聽到這裏,華語開始緊張了,追問顧小洋是不是也在被窩裏這麽幹。顧小洋自然說他才不這麽傻呢,他可不想瞎了。可是,孩子的話,你也隻能聽信個六七八,雖然他從小告誡孩子不要撒謊,但是,誰又能保證他們不說個一次兩次的謊呢。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到死亡,有誰從來沒有說過謊?就算是那些善意的謊言也算的,隻要是說的不是真實的,那都算。要是顧小洋也在被窩裏看手機,那眼睛哪裏承受得了,這還也得?
華語盡管心裏擔憂,但表麵還是裝作若無其事,也不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