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羅馬尼亞”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作者:正統大汗阿裏不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聽起來很離譜,但希臘化是目前羅馬汗國一個很棘手的問題。而且不止蒙古人在希臘化,連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的大臣們,乃至一直自詡有文化的漢人軍政首領,都在時刻麵對這個麻煩的情況。
這個問題,最早還是一些保加利亞官員提出來的。作為汗廷發家的地方,保加利亞人在高層官員的比例裏很大。但隨著汗國的擴張,建立起來的,卻更多是一種基於“希臘規則”的秩序。
紫帳的製度,號稱是源於唐製,實際上摻和了大量遼、元的組織方式和名詞,但在執行上,又偏向希臘傳統。比如他們的軍府,就是唐朝的製度和希臘人的習慣糅合的產物。至今,在一些希臘語的文件裏,還把它稱為“軍區”。
在歐洲,也隻有希臘人的組織製度,和唐朝最為相似,能夠便於吏民理解。其他那些國家,哪怕製度最完善的法國,都差了不少。所以,這種情況恐怕很難避免。
這些保加利亞人質疑,我們到底是用的是適當改造、以適應本地的漢製,還是借助漢製升級了一番的希臘製度?
如果是前者,尚且還能接受,相當於大家一起學習塞裏斯人先進經驗。如果是後者,這些保加利亞人心裏,就難免會開始嘀咕了。
保加利亞王國立國已經數百年,而且常年在和希臘人打仗。雖然深受希臘影響,甚至多次被羅馬帝國統治,但他們的獨立性一直很強。
作為有經驗的官吏,他們也能看出,紫帳汗國引進的漢製,比東羅馬製度更加強調中央集權,能夠消弭地方的獨立性。這樣下來,會不會導致保加利亞人從此消失,也被希臘人同化呢?
總之,作為羅馬的一部分,他們完全可以接受,甚至以此自豪,畢竟現在這個羅馬帝國,就是他們率先響應,一點點打出來的。但要把他們都變成希臘人,那大家肯定心裏不舒服。
而保加利亞,甚至算是情況比較好的。
從阿斯巴魯赫汗率領保加爾部落遷徙到這裏開始,保加利亞已經立國近八百年,有自己的傳承和曆史記憶。但其他地區,比如瓦拉幾亞乃至塞爾維亞,都是在羅馬衰落收縮時才有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國家,距今不過一兩百年而已。現在紫帳汗國統一了各個地區,推行希臘製度,很可能就把他們一下又同化回去了。
至於其他地方,比如摩爾達維亞和克裏米亞,以往連個成型的政權都欠缺。現在紫帳汗國在那裏推行屯墾,建立軍區,組織軍團。可以想見,未來也會希臘化的。
這不就等於,大家拚死打仗,卻給希臘人做嫁衣麽?
紫帳汗國高層的東方人,可能不怎麽在乎。就算真的如此,他們自己也加入希臘不就行了。但保加利亞人,顯然是最不能接受的。
上次希臘人就請了個亞美尼亞皇帝,給保加利亞人治眼,到現在大家還記著呢。到時候希臘這麽強,再找個能打的人帶隊,保加利亞人估計又要遭殃了。
對此,汗廷目前的策略是,盡量用羅馬旗號,規避希臘要素。
在紫帳汗國開設的新行政區,不管以前叫什麽,現在統一用漢字的“大秦”作為正式名稱,用希臘語的“羅馬”作為發音。
按理說,拉丁文才是最正統的,但現在“拉丁”已經有了別的含義,一提拉丁語、拉丁人,大家想到的,就是西羅馬故地的蠻子們。這個詞已經被蠻族汙染,不好用了。
這樣一來,大家能使用的成熟的文字,就隻有希臘文和漢文了——蒙古人連自己用什麽字母書寫,都沒定下來,元朝自己都沒法確定用回鶻文還是八思巴文;而這裏其他國家,也全都是用希臘字母或者衍生字符來進行記錄,還沒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字體係。
而為了回避“希臘化”,希臘文也得去掉。這下好了,就剩下漢字了……
所以,在紫帳汗國,有個古怪的現象:黑海沿岸的軍團農莊裏,不管是遷徙來的保加利亞人,當地的斯拉夫人,還是招募的草原人,都在以“羅馬人”自稱,平時編在一起。
莊園門口掛著個“大秦”招牌,甚至還有羅馬傳統的紅色大旗,上麵寫了個“秦”。可惜不是“漢”,否則估計都分辨不出來這到底是誰的旗子……
集訓的士兵們從莊園裏出發,去野外訓練。這些人的口令和書麵命令,也在使用漢語。紫帳汗國起家就是靠軍團,漢世侯的權力也是源自這裏,百年前,大家就在如此訓練士兵了。所以,很早就形成了這種獨特的軍團文化。
不過話說回來,軍官們也確實喜歡這套東西,因為它發音和書寫都非常簡潔,非常適合軍隊裏發號施令,連希臘人都在用。所以,現在也依然沒用衰落的跡象。
當然,這玩意兒也很難說是真正的漢語。由於使用者文化水平的問題,這套“語言”非常簡化,往往隻有一個個字詞,然後用當地人自己熟悉的語法,粗略組織起來,大家看得懂就行。在當地,俗稱“羅馬漢字”或者“軍團文”,和文書們那種長篇大論的“漢語”區別開。
而在更廣闊的視野下,以這一個個軍團農莊和羅馬城鎮為中心,形成了紫帳汗國真正的根基——“羅馬尼亞”。
這個詞不是郭康前世那個具體的國家。如今,那個概念還遠沒有成型,而且很難說在這個世界還能不能成型了。
原本,瓦拉幾亞人會在1330年擊退匈牙利,並建立現代羅馬尼亞的第一個前身。但查閱紫帳汗國的史書,這時候驅逐匈牙利的,是伯顏帖木兒和郭蓋等人率領的、名義上還是金帳汗國的軍隊。所以,也就沒後麵那些事了。
以往的東歐政權,往往隻是國王們換來換去,地方上的改變並不大。但紫帳汗國建立之後,常年苦於敵人太多,戰鬥力不足。金帳汗國那時還是龐然大物,時刻可能過來追究他們這些叛逆。匈牙利、波蘭這些,也都是整個歐洲數得上數的強國。這種情況下,大家隻能竭盡全力,提高自己的組織能力和戰鬥力。
所以,汗廷頂著巨大的壓力,開始推動對當地貴族的裁撤和遷徙,在地方上建立軍府。郭氏的先祖郭蓋,和李氏的先祖李天英等人,就是這項措施的主要推動者。
汗國付出了幾十年的精力和巨大的代價,包括李天英在內的很多人都死於內外戰爭。後來,到李天英的弟弟、那個喜歡看戲的李天策擔任執政時,才算把核心區域安定下來。而改革基本完成,都得到李應麟打贏南北戰爭之後了。
而成果是,在這些地方,終於建立了還算完善的官吏製度,成功實現複古,退回了東羅馬封建化之前的時代。紫帳汗國的動員能力因此比周圍國家高了不少,常年一打多都不怎麽吃力,底氣就在這裏。
由於原來的貴族和領地都被打散,汗廷也使用了一套新的命名方式。
這些開拓的領地,從色雷斯一直延伸到克裏米亞,甚至包括黑海沿岸的格魯吉亞地區。汗廷將他們統稱為羅馬之地,“羅馬尼亞”。
隻是,“羅馬尼亞”本身,也采用了大量希臘的文化和製度產物。時間長了,連羅馬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希臘,非常讓人擔心。
這倒不是大家敵視和排斥希臘,實際上,李玄英這幫人就很喜歡希臘文化。但大家也非常清楚,希臘化的後果。
這個問題,最早還是一些保加利亞官員提出來的。作為汗廷發家的地方,保加利亞人在高層官員的比例裏很大。但隨著汗國的擴張,建立起來的,卻更多是一種基於“希臘規則”的秩序。
紫帳的製度,號稱是源於唐製,實際上摻和了大量遼、元的組織方式和名詞,但在執行上,又偏向希臘傳統。比如他們的軍府,就是唐朝的製度和希臘人的習慣糅合的產物。至今,在一些希臘語的文件裏,還把它稱為“軍區”。
在歐洲,也隻有希臘人的組織製度,和唐朝最為相似,能夠便於吏民理解。其他那些國家,哪怕製度最完善的法國,都差了不少。所以,這種情況恐怕很難避免。
這些保加利亞人質疑,我們到底是用的是適當改造、以適應本地的漢製,還是借助漢製升級了一番的希臘製度?
如果是前者,尚且還能接受,相當於大家一起學習塞裏斯人先進經驗。如果是後者,這些保加利亞人心裏,就難免會開始嘀咕了。
保加利亞王國立國已經數百年,而且常年在和希臘人打仗。雖然深受希臘影響,甚至多次被羅馬帝國統治,但他們的獨立性一直很強。
作為有經驗的官吏,他們也能看出,紫帳汗國引進的漢製,比東羅馬製度更加強調中央集權,能夠消弭地方的獨立性。這樣下來,會不會導致保加利亞人從此消失,也被希臘人同化呢?
總之,作為羅馬的一部分,他們完全可以接受,甚至以此自豪,畢竟現在這個羅馬帝國,就是他們率先響應,一點點打出來的。但要把他們都變成希臘人,那大家肯定心裏不舒服。
而保加利亞,甚至算是情況比較好的。
從阿斯巴魯赫汗率領保加爾部落遷徙到這裏開始,保加利亞已經立國近八百年,有自己的傳承和曆史記憶。但其他地區,比如瓦拉幾亞乃至塞爾維亞,都是在羅馬衰落收縮時才有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國家,距今不過一兩百年而已。現在紫帳汗國統一了各個地區,推行希臘製度,很可能就把他們一下又同化回去了。
至於其他地方,比如摩爾達維亞和克裏米亞,以往連個成型的政權都欠缺。現在紫帳汗國在那裏推行屯墾,建立軍區,組織軍團。可以想見,未來也會希臘化的。
這不就等於,大家拚死打仗,卻給希臘人做嫁衣麽?
紫帳汗國高層的東方人,可能不怎麽在乎。就算真的如此,他們自己也加入希臘不就行了。但保加利亞人,顯然是最不能接受的。
上次希臘人就請了個亞美尼亞皇帝,給保加利亞人治眼,到現在大家還記著呢。到時候希臘這麽強,再找個能打的人帶隊,保加利亞人估計又要遭殃了。
對此,汗廷目前的策略是,盡量用羅馬旗號,規避希臘要素。
在紫帳汗國開設的新行政區,不管以前叫什麽,現在統一用漢字的“大秦”作為正式名稱,用希臘語的“羅馬”作為發音。
按理說,拉丁文才是最正統的,但現在“拉丁”已經有了別的含義,一提拉丁語、拉丁人,大家想到的,就是西羅馬故地的蠻子們。這個詞已經被蠻族汙染,不好用了。
這樣一來,大家能使用的成熟的文字,就隻有希臘文和漢文了——蒙古人連自己用什麽字母書寫,都沒定下來,元朝自己都沒法確定用回鶻文還是八思巴文;而這裏其他國家,也全都是用希臘字母或者衍生字符來進行記錄,還沒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字體係。
而為了回避“希臘化”,希臘文也得去掉。這下好了,就剩下漢字了……
所以,在紫帳汗國,有個古怪的現象:黑海沿岸的軍團農莊裏,不管是遷徙來的保加利亞人,當地的斯拉夫人,還是招募的草原人,都在以“羅馬人”自稱,平時編在一起。
莊園門口掛著個“大秦”招牌,甚至還有羅馬傳統的紅色大旗,上麵寫了個“秦”。可惜不是“漢”,否則估計都分辨不出來這到底是誰的旗子……
集訓的士兵們從莊園裏出發,去野外訓練。這些人的口令和書麵命令,也在使用漢語。紫帳汗國起家就是靠軍團,漢世侯的權力也是源自這裏,百年前,大家就在如此訓練士兵了。所以,很早就形成了這種獨特的軍團文化。
不過話說回來,軍官們也確實喜歡這套東西,因為它發音和書寫都非常簡潔,非常適合軍隊裏發號施令,連希臘人都在用。所以,現在也依然沒用衰落的跡象。
當然,這玩意兒也很難說是真正的漢語。由於使用者文化水平的問題,這套“語言”非常簡化,往往隻有一個個字詞,然後用當地人自己熟悉的語法,粗略組織起來,大家看得懂就行。在當地,俗稱“羅馬漢字”或者“軍團文”,和文書們那種長篇大論的“漢語”區別開。
而在更廣闊的視野下,以這一個個軍團農莊和羅馬城鎮為中心,形成了紫帳汗國真正的根基——“羅馬尼亞”。
這個詞不是郭康前世那個具體的國家。如今,那個概念還遠沒有成型,而且很難說在這個世界還能不能成型了。
原本,瓦拉幾亞人會在1330年擊退匈牙利,並建立現代羅馬尼亞的第一個前身。但查閱紫帳汗國的史書,這時候驅逐匈牙利的,是伯顏帖木兒和郭蓋等人率領的、名義上還是金帳汗國的軍隊。所以,也就沒後麵那些事了。
以往的東歐政權,往往隻是國王們換來換去,地方上的改變並不大。但紫帳汗國建立之後,常年苦於敵人太多,戰鬥力不足。金帳汗國那時還是龐然大物,時刻可能過來追究他們這些叛逆。匈牙利、波蘭這些,也都是整個歐洲數得上數的強國。這種情況下,大家隻能竭盡全力,提高自己的組織能力和戰鬥力。
所以,汗廷頂著巨大的壓力,開始推動對當地貴族的裁撤和遷徙,在地方上建立軍府。郭氏的先祖郭蓋,和李氏的先祖李天英等人,就是這項措施的主要推動者。
汗國付出了幾十年的精力和巨大的代價,包括李天英在內的很多人都死於內外戰爭。後來,到李天英的弟弟、那個喜歡看戲的李天策擔任執政時,才算把核心區域安定下來。而改革基本完成,都得到李應麟打贏南北戰爭之後了。
而成果是,在這些地方,終於建立了還算完善的官吏製度,成功實現複古,退回了東羅馬封建化之前的時代。紫帳汗國的動員能力因此比周圍國家高了不少,常年一打多都不怎麽吃力,底氣就在這裏。
由於原來的貴族和領地都被打散,汗廷也使用了一套新的命名方式。
這些開拓的領地,從色雷斯一直延伸到克裏米亞,甚至包括黑海沿岸的格魯吉亞地區。汗廷將他們統稱為羅馬之地,“羅馬尼亞”。
隻是,“羅馬尼亞”本身,也采用了大量希臘的文化和製度產物。時間長了,連羅馬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希臘,非常讓人擔心。
這倒不是大家敵視和排斥希臘,實際上,李玄英這幫人就很喜歡希臘文化。但大家也非常清楚,希臘化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