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倭馬亞家族衣錦還鄉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作者:正統大汗阿裏不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了一通之後,郭康還是被迫放棄了。
看起來,大家對於埃及人的印象過於深刻,以至於王大喇嘛這樣一直很信任他的人,都覺得這次的想法太過於離譜。
不過,埃及的吸引力確實很高,大家也不是不想經營那裏,隻是需要探討,這些方式是否足夠有效率。畢竟,紫帳汗國周圍,敵人一直不少,恐怕是沒法長期在那裏維持大量軍隊存在的。
“我們倒是一直和其他地方的各個教會,保持良好的關係。”王大喇嘛提出:“埃及那邊也好,更南方也好,都有當地教會存在。之前,我們就和他們多有接觸了。有了這層關係,大家至少能找到個幫忙的。”
“我總覺得埃及的正教會,也不怎麽可靠。”曹建說:“當年薩拉森人進攻埃及的時候,當地教會因為和君士坦丁堡有教義理解上的衝突,竟然站在入侵者一邊。薩拉森人能打的這麽順利,少不了他們的支持。他們後來被天方教欺壓,屬於咎由自取。說實話,我不覺得這些人值得信任。”
“我們可以和他們套套近乎,但真要在那邊經營領地,還是得按我們自己這一套來。”他建議道。
“那都是幾百年前的事情了,我看他們吃了這麽多虧,總該長點記性了吧。”王大喇嘛猶豫了下,解釋道:“而且,之前聯係的時候,我聽他們訴苦,說他們經常被官府找借口欺壓,日子過得很是困苦。據我們多方麵的了解,他們說的這些,確實不是假話。”
“按他們的說法,現在埃及的拜上帝教信徒,已經不到一半了。這樣下去,估計哪天,教會自己都會滅亡的。這種關係到存亡的事情,應該不至於造假吧。”
“什麽?居然還有這麽多啊?”郭康反而有些驚訝了。
“是啊,我看其他地方,像是敘利亞那邊,當地的拜上帝教信徒明顯沒有那麽多,而且其中不少教派組織,還是十字軍之後才興起的。”曹建也好奇道:“至於小亞那邊,變化得更快,現在估計都沒有拜上帝教信徒了吧?埃及人是怎麽堅持下來的?”
“小亞那邊本來就沒多少人,改得肯定快。而且我和天方教的一些神職人員聊過,他們大部分,也不覺得小亞那些信徒,對於信仰有多嚴謹——你看看他們每年,要從我們這邊進口多少葡萄飲料,就知道了。”王大喇嘛說:“我感覺,這些人可能對此就不怎麽在意,所以改得反而快。”
“敘利亞那邊,商業城市很多,之前的很長時間裏,經濟都比較繁榮。當地人都擅長經營,習慣四處做生意。這些滑頭的人,改起信仰來也肯定快。”他評價道:
“當然,這也有曆史原因:敘利亞是倭馬亞王朝的根據地,屬於被優待的地區。當地人改宗,能得到很大的提升空間。我估計,這也是個原因吧。”
“我一直以為敘利亞人就是阿拉伯人呢。”普龍斯基好奇地說:“原來他們其實就是改宗的土著啊。”
“阿拉伯人的定義很混亂。”王大喇嘛解釋道:“按照最初的定義,隻有在阿拉伯半島上的那些居民,才是阿拉伯人。實際上,也隻有他們算是“真正的信徒”。至於阿拉伯人之外的教眾,都被稱為‘被解救的奴隸’,叫做馬瓦裏。敘利亞人和波斯人,都是這個範圍,理論上應該是更低一級的。”
“但是,天方教建立帝國的時候,內部矛盾過於激烈。倭馬亞家族一開始是麥加最大的地頭蛇,曾經迫害過最早的那一批天方教徒,還把他們先知趕走過。後來眼看打不過,就轉頭決定加入對方。教團為了發展,也必須接納他們,以求降低擴張的難度。結果,就有不少這樣的老貴族,也進入了教團高層。”
“等到天方教教團開始內鬥的時候,倭馬亞家族謀得了敘利亞總督的位置,在那裏經營自己的根據地。敘利亞比阿拉伯地區富庶多了,有了敘利亞人的支持,倭馬亞家族憑借更強大的軍事實力,在一係列戰爭中幹掉了其他勢力。這時候,所謂的阿拉伯帝國,核心已經在大馬士革了。”
“所以非要說他們是不是阿拉伯人……呃……”王大喇嘛也有些困惑:“反正阿拉伯人打不過他們。後來,倭馬亞王朝的軍隊,都打回了聖地,把阿拉伯人的老窩都給抄了,把黑石都給砸了。這個時候……那他說自己是阿拉伯人,是真正的信徒,人家原本的阿拉伯人也沒法反對什麽了吧。”
“現在連突厥人都說自己是‘真正的信徒‘了。”曹建吐槽道:“我看阿拉伯人也沒什麽辦法。畢竟那些突厥軍閥,脾氣都不怎麽好,教法學家也打不過他們……”
“是啊。”王大喇嘛點點頭:“這樣的結果,就是敘利亞人在倭馬亞王朝,很有改宗的積極性。畢竟隻要加入他們的政權,就真的有機會得到重用。”
“整個倭馬亞王朝,東到撒馬爾罕,西到伊比利亞,到處都是敘利亞軍隊在為了帝國南征北戰。在河中那邊,和唐朝的各屬國在撒馬爾罕一線對抗的骨幹力量,主要就是倭馬亞的敘利亞軍隊。而遷徙到當地的阿拉伯部落,反而經常反抗倭馬亞王朝的統治,甚至聯合唐朝一方,以及當地波斯人,去造哈裏發的反。”
“西邊也是如此。波斯人推翻倭馬亞王朝之後,派到西班牙的敘利亞軍隊依然對倭馬亞家族保持忠誠。當地的後倭馬亞王朝,就是那邊的敘利亞軍人擁立逃亡的家族成員建立的。”
“你看,這種情況下,敘利亞人肯定樂意跟著他們了。”
“那倒是可以理解了。這不就是倭馬亞王朝的‘漢人’麽。”曹建評價道:“怪不得總感覺這有點似曾相識。估計元世祖之前,做這種事情的人也不少啊。”
“那確實。”郭康也說道:“除了漢高祖還鄉、元世祖還鄉,倭馬亞家族也衣錦還鄉,回麥加了啊……”
“還是不太一樣。”王大喇嘛倒是區分道:“按我看的文獻,元朝的漢軍的作戰積極性,放在世界範圍內,隻能算是一般。稍微遠一點的地方就不願意去,去了也得討價還價。雖然征伐蒙古叛軍的時候,經常讓漢軍當主力,但這些軍隊卻難以在草原長期維持。”
“整個元朝期間,漢軍最北是從大都北上,到了燕然山一線;最東也是從大都出發,征討遼東;最西是從關中出發,在別失八裏駐軍,也就是唐朝的庭州。大概也就向南遠了一些,去過爪哇,不過也沒待住。”
“他們能接受的行軍路線和作戰範圍,並沒有比之前的各個王朝大出多少。超出範圍之外,就開始不樂意。相比於全世界打仗的敘利亞人,調動起來明顯麻煩多了。不如說,元朝的漢人要是能盡心到敘利亞人這份上,這大元怕是還得再大上不少。”
“原來是這樣啊。那敘利亞人能得到青睞,也是可以理解的。”普龍斯基點點頭:“那埃及人呢?他們沒有人任用麽?”
“嗯,他們那邊就慘多了。”王大喇嘛說:“我聽說,埃及人改宗不積極,或許也有待遇的因素。天方教各王朝的統治者,也不重視傳教活動,反而限製民眾改宗,就為了能有理由多榨出來一點宗教稅。這種情況下,改宗自然也很緩慢了。”
“那也是有差別的。這一點負稅差距,對於真正的底層來說,已經是天壤之別了。”曹建說:“我為了找幫手,也到貧民區去過。那邊的人,經常計較到匪夷所思的程度。不是因為天生小氣,而是實在沒有什麽餘裕,隻能盡量節省任何一點支出。如果這是真的,那應該不會改宗這麽慢的。”
“這倒不是。”普龍斯基搖搖頭:“你那是在這座城裏。這邊,雖然底層人過得也很難,但大環境反而是相對有秩序的。一點政策上的差別,確實會對普通人產生影響。但大部分地方,應該並不是這樣。”
“雖然不太懂埃及的情況,但我在羅斯地區長大,見過那邊的真實情況,類推一下,也大概能明白埃及人的處境了。”
“那邊是怎麽回事?”曹建有些好奇。
“簡單來說,就是稅製啊,政策啊什麽的,對平民是沒有意義的。”普龍斯基告訴他:“在羅斯大地,很多時候,稅吏的任務不是算賬和丈量田地之類,而是找地洞。”
“為什麽要找這東西?”王大喇嘛也不太清楚。
“因為農民總會把收成藏起來,就像倉鼠一樣。”普龍斯基比喻道:“征稅的時候,各種名目加起來,肯定早就超過了農戶能承擔的極限,肯定是交不起的。所以實際收稅的時候,就是看他把糧食藏的好,還是稅吏找東西的本事更強。”
“連拷打審問,有時候都沒什麽作用——反正隻要存糧和留種被找到,農戶全家之後就必死無疑,所以哪怕嚴刑拷打的效果,都是有限的。這種情況下,稅製要求的比例也就根本沒有意義了。”
“有些村社會進行暴力抗稅,而統治者就會從城市召集人手,組成武裝征稅隊,和他們對打。更多的時候,相對弱勢的村社會選擇各種軟性的抵抗方式。這種情況下,往往就是剛才說的找東西比賽了。”
“我後來甚至想,是不是全世界都這樣?”他搖頭說:“我當初到大都來朝貢的時候,借著這個機會,找教會借了不少書。看起來,對於稅製,大家的情況估計都差不多。”
“這東西,與其說是朝廷根據經濟形勢精心算出來的數字,或者什麽深謀遠慮的國家政策,不如說是打出來的結果。管理國家的人,永遠希望能多收就多收;而被管理的人,當然是希望能少交就少交。自古以來,恐怕沒有什麽例外。”
“所以結果就是,上層越能打,農夫的實際稅率就越高;下層越能打,農夫的實際稅率就越低。所謂稅率,大概也就是這麽簡單的結果吧。”
“埃及人和我們這邊的斯拉夫人,戰鬥力水平是一個級別的——如果他們不更糟糕的話。”普龍斯基攤攤手:“那他們的統治者,有了多收一筆的機會,也自然也不會放過了。”
“這倒是能說得通了。”王大喇嘛點點頭:“埃及人戰鬥力太低,所以不管是不是改宗了,當地統治者還是會盡可能搜刮完。這種情況下,對於各個宗教,自然比較……一視同仁。所有人都被刮到了極限的情況下,那也確實沒什麽差別了……”
“我的天……”連郭康都忍不住感慨了句。
“就我所知,埃及的拜上帝教農夫,僅僅是紙麵上的賦稅負擔,就能達到六成到九成。實際承擔的稅收負擔,肯定已經超過極限,讓稅率失去意義了。”王大喇嘛介紹道:“而當地天方教農夫,雖然名義上少承擔一個宗教稅,但其他苛捐雜稅依然太多,負擔還是會超過極限的。”
“那確實比我們還狠。”普龍斯基承認道:“我們那邊,王公手裏的國家領地,紙麵上隻收一半呢。貴族們自己的多一些,也就七成這樣吧。一些教會領地,甚至隻收四分之一,以至於有些教士真信了這個規矩,按這個數字去收的時候,能憑空招攬一個農莊出來。”
“你看,就算都是搜刮,多少也比他們好聽些。這些人是真不要麵子啊……”
“呃……”郭康一時不知道怎麽回答了。
“而且我感覺,埃及人確實老實但固執,和敘利亞人的性格還是差別挺大的。說實話,有點鄭昭宋聾的感覺,也不知道是不是哪裏相似。”王大喇嘛搖頭說:“他們那些話,我感覺整體上還是可信的。”
“好吧。”郭康最終還是選擇了直接放棄:“那還是按你們調查的結果來吧。”
(本章完)
.
看起來,大家對於埃及人的印象過於深刻,以至於王大喇嘛這樣一直很信任他的人,都覺得這次的想法太過於離譜。
不過,埃及的吸引力確實很高,大家也不是不想經營那裏,隻是需要探討,這些方式是否足夠有效率。畢竟,紫帳汗國周圍,敵人一直不少,恐怕是沒法長期在那裏維持大量軍隊存在的。
“我們倒是一直和其他地方的各個教會,保持良好的關係。”王大喇嘛提出:“埃及那邊也好,更南方也好,都有當地教會存在。之前,我們就和他們多有接觸了。有了這層關係,大家至少能找到個幫忙的。”
“我總覺得埃及的正教會,也不怎麽可靠。”曹建說:“當年薩拉森人進攻埃及的時候,當地教會因為和君士坦丁堡有教義理解上的衝突,竟然站在入侵者一邊。薩拉森人能打的這麽順利,少不了他們的支持。他們後來被天方教欺壓,屬於咎由自取。說實話,我不覺得這些人值得信任。”
“我們可以和他們套套近乎,但真要在那邊經營領地,還是得按我們自己這一套來。”他建議道。
“那都是幾百年前的事情了,我看他們吃了這麽多虧,總該長點記性了吧。”王大喇嘛猶豫了下,解釋道:“而且,之前聯係的時候,我聽他們訴苦,說他們經常被官府找借口欺壓,日子過得很是困苦。據我們多方麵的了解,他們說的這些,確實不是假話。”
“按他們的說法,現在埃及的拜上帝教信徒,已經不到一半了。這樣下去,估計哪天,教會自己都會滅亡的。這種關係到存亡的事情,應該不至於造假吧。”
“什麽?居然還有這麽多啊?”郭康反而有些驚訝了。
“是啊,我看其他地方,像是敘利亞那邊,當地的拜上帝教信徒明顯沒有那麽多,而且其中不少教派組織,還是十字軍之後才興起的。”曹建也好奇道:“至於小亞那邊,變化得更快,現在估計都沒有拜上帝教信徒了吧?埃及人是怎麽堅持下來的?”
“小亞那邊本來就沒多少人,改得肯定快。而且我和天方教的一些神職人員聊過,他們大部分,也不覺得小亞那些信徒,對於信仰有多嚴謹——你看看他們每年,要從我們這邊進口多少葡萄飲料,就知道了。”王大喇嘛說:“我感覺,這些人可能對此就不怎麽在意,所以改得反而快。”
“敘利亞那邊,商業城市很多,之前的很長時間裏,經濟都比較繁榮。當地人都擅長經營,習慣四處做生意。這些滑頭的人,改起信仰來也肯定快。”他評價道:
“當然,這也有曆史原因:敘利亞是倭馬亞王朝的根據地,屬於被優待的地區。當地人改宗,能得到很大的提升空間。我估計,這也是個原因吧。”
“我一直以為敘利亞人就是阿拉伯人呢。”普龍斯基好奇地說:“原來他們其實就是改宗的土著啊。”
“阿拉伯人的定義很混亂。”王大喇嘛解釋道:“按照最初的定義,隻有在阿拉伯半島上的那些居民,才是阿拉伯人。實際上,也隻有他們算是“真正的信徒”。至於阿拉伯人之外的教眾,都被稱為‘被解救的奴隸’,叫做馬瓦裏。敘利亞人和波斯人,都是這個範圍,理論上應該是更低一級的。”
“但是,天方教建立帝國的時候,內部矛盾過於激烈。倭馬亞家族一開始是麥加最大的地頭蛇,曾經迫害過最早的那一批天方教徒,還把他們先知趕走過。後來眼看打不過,就轉頭決定加入對方。教團為了發展,也必須接納他們,以求降低擴張的難度。結果,就有不少這樣的老貴族,也進入了教團高層。”
“等到天方教教團開始內鬥的時候,倭馬亞家族謀得了敘利亞總督的位置,在那裏經營自己的根據地。敘利亞比阿拉伯地區富庶多了,有了敘利亞人的支持,倭馬亞家族憑借更強大的軍事實力,在一係列戰爭中幹掉了其他勢力。這時候,所謂的阿拉伯帝國,核心已經在大馬士革了。”
“所以非要說他們是不是阿拉伯人……呃……”王大喇嘛也有些困惑:“反正阿拉伯人打不過他們。後來,倭馬亞王朝的軍隊,都打回了聖地,把阿拉伯人的老窩都給抄了,把黑石都給砸了。這個時候……那他說自己是阿拉伯人,是真正的信徒,人家原本的阿拉伯人也沒法反對什麽了吧。”
“現在連突厥人都說自己是‘真正的信徒‘了。”曹建吐槽道:“我看阿拉伯人也沒什麽辦法。畢竟那些突厥軍閥,脾氣都不怎麽好,教法學家也打不過他們……”
“是啊。”王大喇嘛點點頭:“這樣的結果,就是敘利亞人在倭馬亞王朝,很有改宗的積極性。畢竟隻要加入他們的政權,就真的有機會得到重用。”
“整個倭馬亞王朝,東到撒馬爾罕,西到伊比利亞,到處都是敘利亞軍隊在為了帝國南征北戰。在河中那邊,和唐朝的各屬國在撒馬爾罕一線對抗的骨幹力量,主要就是倭馬亞的敘利亞軍隊。而遷徙到當地的阿拉伯部落,反而經常反抗倭馬亞王朝的統治,甚至聯合唐朝一方,以及當地波斯人,去造哈裏發的反。”
“西邊也是如此。波斯人推翻倭馬亞王朝之後,派到西班牙的敘利亞軍隊依然對倭馬亞家族保持忠誠。當地的後倭馬亞王朝,就是那邊的敘利亞軍人擁立逃亡的家族成員建立的。”
“你看,這種情況下,敘利亞人肯定樂意跟著他們了。”
“那倒是可以理解了。這不就是倭馬亞王朝的‘漢人’麽。”曹建評價道:“怪不得總感覺這有點似曾相識。估計元世祖之前,做這種事情的人也不少啊。”
“那確實。”郭康也說道:“除了漢高祖還鄉、元世祖還鄉,倭馬亞家族也衣錦還鄉,回麥加了啊……”
“還是不太一樣。”王大喇嘛倒是區分道:“按我看的文獻,元朝的漢軍的作戰積極性,放在世界範圍內,隻能算是一般。稍微遠一點的地方就不願意去,去了也得討價還價。雖然征伐蒙古叛軍的時候,經常讓漢軍當主力,但這些軍隊卻難以在草原長期維持。”
“整個元朝期間,漢軍最北是從大都北上,到了燕然山一線;最東也是從大都出發,征討遼東;最西是從關中出發,在別失八裏駐軍,也就是唐朝的庭州。大概也就向南遠了一些,去過爪哇,不過也沒待住。”
“他們能接受的行軍路線和作戰範圍,並沒有比之前的各個王朝大出多少。超出範圍之外,就開始不樂意。相比於全世界打仗的敘利亞人,調動起來明顯麻煩多了。不如說,元朝的漢人要是能盡心到敘利亞人這份上,這大元怕是還得再大上不少。”
“原來是這樣啊。那敘利亞人能得到青睞,也是可以理解的。”普龍斯基點點頭:“那埃及人呢?他們沒有人任用麽?”
“嗯,他們那邊就慘多了。”王大喇嘛說:“我聽說,埃及人改宗不積極,或許也有待遇的因素。天方教各王朝的統治者,也不重視傳教活動,反而限製民眾改宗,就為了能有理由多榨出來一點宗教稅。這種情況下,改宗自然也很緩慢了。”
“那也是有差別的。這一點負稅差距,對於真正的底層來說,已經是天壤之別了。”曹建說:“我為了找幫手,也到貧民區去過。那邊的人,經常計較到匪夷所思的程度。不是因為天生小氣,而是實在沒有什麽餘裕,隻能盡量節省任何一點支出。如果這是真的,那應該不會改宗這麽慢的。”
“這倒不是。”普龍斯基搖搖頭:“你那是在這座城裏。這邊,雖然底層人過得也很難,但大環境反而是相對有秩序的。一點政策上的差別,確實會對普通人產生影響。但大部分地方,應該並不是這樣。”
“雖然不太懂埃及的情況,但我在羅斯地區長大,見過那邊的真實情況,類推一下,也大概能明白埃及人的處境了。”
“那邊是怎麽回事?”曹建有些好奇。
“簡單來說,就是稅製啊,政策啊什麽的,對平民是沒有意義的。”普龍斯基告訴他:“在羅斯大地,很多時候,稅吏的任務不是算賬和丈量田地之類,而是找地洞。”
“為什麽要找這東西?”王大喇嘛也不太清楚。
“因為農民總會把收成藏起來,就像倉鼠一樣。”普龍斯基比喻道:“征稅的時候,各種名目加起來,肯定早就超過了農戶能承擔的極限,肯定是交不起的。所以實際收稅的時候,就是看他把糧食藏的好,還是稅吏找東西的本事更強。”
“連拷打審問,有時候都沒什麽作用——反正隻要存糧和留種被找到,農戶全家之後就必死無疑,所以哪怕嚴刑拷打的效果,都是有限的。這種情況下,稅製要求的比例也就根本沒有意義了。”
“有些村社會進行暴力抗稅,而統治者就會從城市召集人手,組成武裝征稅隊,和他們對打。更多的時候,相對弱勢的村社會選擇各種軟性的抵抗方式。這種情況下,往往就是剛才說的找東西比賽了。”
“我後來甚至想,是不是全世界都這樣?”他搖頭說:“我當初到大都來朝貢的時候,借著這個機會,找教會借了不少書。看起來,對於稅製,大家的情況估計都差不多。”
“這東西,與其說是朝廷根據經濟形勢精心算出來的數字,或者什麽深謀遠慮的國家政策,不如說是打出來的結果。管理國家的人,永遠希望能多收就多收;而被管理的人,當然是希望能少交就少交。自古以來,恐怕沒有什麽例外。”
“所以結果就是,上層越能打,農夫的實際稅率就越高;下層越能打,農夫的實際稅率就越低。所謂稅率,大概也就是這麽簡單的結果吧。”
“埃及人和我們這邊的斯拉夫人,戰鬥力水平是一個級別的——如果他們不更糟糕的話。”普龍斯基攤攤手:“那他們的統治者,有了多收一筆的機會,也自然也不會放過了。”
“這倒是能說得通了。”王大喇嘛點點頭:“埃及人戰鬥力太低,所以不管是不是改宗了,當地統治者還是會盡可能搜刮完。這種情況下,對於各個宗教,自然比較……一視同仁。所有人都被刮到了極限的情況下,那也確實沒什麽差別了……”
“我的天……”連郭康都忍不住感慨了句。
“就我所知,埃及的拜上帝教農夫,僅僅是紙麵上的賦稅負擔,就能達到六成到九成。實際承擔的稅收負擔,肯定已經超過極限,讓稅率失去意義了。”王大喇嘛介紹道:“而當地天方教農夫,雖然名義上少承擔一個宗教稅,但其他苛捐雜稅依然太多,負擔還是會超過極限的。”
“那確實比我們還狠。”普龍斯基承認道:“我們那邊,王公手裏的國家領地,紙麵上隻收一半呢。貴族們自己的多一些,也就七成這樣吧。一些教會領地,甚至隻收四分之一,以至於有些教士真信了這個規矩,按這個數字去收的時候,能憑空招攬一個農莊出來。”
“你看,就算都是搜刮,多少也比他們好聽些。這些人是真不要麵子啊……”
“呃……”郭康一時不知道怎麽回答了。
“而且我感覺,埃及人確實老實但固執,和敘利亞人的性格還是差別挺大的。說實話,有點鄭昭宋聾的感覺,也不知道是不是哪裏相似。”王大喇嘛搖頭說:“他們那些話,我感覺整體上還是可信的。”
“好吧。”郭康最終還是選擇了直接放棄:“那還是按你們調查的結果來吧。”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