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都是聰明人,萬裏挑一出來的。


    徐鶴的話他們自然聽得懂。


    說白了,他們看書,讀了聖人的注釋後,覺得這個句子咱就懂了。


    但實際上並沒有代入到如今這個時代,沒有代入到自己的身上來理解。


    那理解的聖人之言,肯定沒有先賢理解的深刻。


    眾所周知,寫議論文,隻有體會深,且融入到自身體悟中寫,才能寫出好文章。


    不然寫出來的東西總覺得流於表麵,不發人深省。


    這就是徐鶴為什麽說,在座的各位,很多人讀書都沒讀好,還談什麽寫文章的原因。


    這時高國光出言道:“亮聲兄,你教了大家讀書的方法,那八股文章呢?有沒有什麽辦法讓我等也能中個第一名過過癮!”


    眾人聞言哄堂大笑。


    坐在案後的教授高壁卻瞪了高國光一眼,高國光見狀縮了縮腦袋,不敢跟徐鶴學,說俏皮話了。


    徐鶴聞言點了點頭:“確實有妙招,不知大家想不想學?”


    眾人聞言頓時像掉進懸崖,遇到白胡子老爺爺的社會青年,眼睛都放光了。


    徐鶴講了個故事:“據說吳縣有個士子,他幼讀經書,幾歲便能寫文章,但卻不屑於科舉時文。”


    眾人聞言心道,還有這等怪人。


    徐鶴接著道:“長大後,這人縱酒放懷,諸生譏笑他名不副實!”


    “但他卻慨然道,閉戶經年,取解首如反掌耳!”


    解首就是解元,鄉試第一名,眾人聽了全都驚訝地看著徐鶴的眼睛,仿佛想從他眼睛裏看出,此人是不是徐鶴杜撰的,哪有這麽牛轟轟的家夥,天天喝酒,出山就說自己能中解元。


    徐鶴道:“果然,他關門用功一年,便奪得應天鄉試解元!”


    “啊!”眾人嘩然,紛紛交頭接耳問身邊之人,吳縣是不是有這號人物。


    但大家想了半天,也沒聽說過往年應天鄉試中有吳縣的解元。


    高壁見眾人交頭接耳,於是沉聲道:“噤聲!”


    徐鶴笑道:“這個故事的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下麵的話!”


    “這人中了解元後,他的好友問他,你這八股製義是不是有什麽特別的訣竅?我看你中解元真如喝水一般簡單!”


    眾人一聽,知道【戲肉】來了,全都屏息凝神靜等下文。


    徐鶴道:“那人對好友說,【吾不覓時輩講習,取前所治《毛詩》與所謂《四書》者,翻討擬議,隻求合時議!”


    眾人聞言,恍然大悟。


    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


    不,先說說這話的人是誰?


    其實,徐鶴還真不是杜撰的故事,這是另一個時空中,唐寅唐伯虎在中解元前,真實說過的故事。


    而問這句話的人就是他的好友,大名鼎鼎的祝枝山。


    那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


    唐伯虎說,他之所以能中解元,是因為他從來不看同時代人的程文。


    而是仔細研究《毛詩》和朱子的《四書集注》,這兩本書相當於教科書,別的人寫的文章,闡發的釋義都相當於課外輔導。


    唐伯虎的意思是,我隻要把大綱內的教科書研究明白了,別的人寫得那些小作文,不看也罷。


    但他最後還說,【翻討擬議】,隻求與【時義】相合。


    其實,這句話才是這個故事的重點。


    唐伯虎說,他把前人的論點掌握了,然後結合時事,把古人的議論中,暗合今天時事的部分單獨拎出來寫到文章裏,這樣就能得高分。


    徐鶴當時看到唐伯虎的這段論述時,不由拍案叫絕。


    這叫什麽?


    翻討擬議就是不跳出國家考試規定的大綱範圍。


    與《時義》相合是什麽?


    這叫緊貼時事,用聖賢為人處世的小方法來給今天的事情背書。


    做到這兩點,考官看了你的卷子,就知道,你這人,經典是讀熟了的,對時事也很關心嘛,很好很好,喏,這是你的解元,親,收好了哦!


    沒錯,就是這麽簡單。


    眾人,包括謝良才和高壁、焦澤等人全都怔在原地,細細品味徐鶴話中的意思。


    而一幫子廩生、增生、附生則全都傻了。


    這種論述,無疑是給眾人打開了一扇全心的大門。


    以前大家被老師教育,老師們都會說:“你們書讀千遍,其義自見。”


    但今天學霸現身說法,直接告訴你,讀書也是有竅門的,不是說你書背熟了就有用的。


    也不是你把聖人經義搞明白什麽意思就行了。


    而是不僅背熟,還要結合自身對這件事的理解而理解。


    最後找出經義中的事情,來結合時代闡發自己的論述。


    很複雜,但最少有了努力的方向。


    到這裏,所有人的目光全都看著這個十五歲的少年案首,他們眼光中有羨慕、有嫉妒、有讚歎、有難以置信,總之,非常複雜。


    大家第一次知道,原來讀書真的不能抱著書死啃,也許笨辦法能讓你中生員,但指望將來靠啃死書想中舉人、進士,聽完徐鶴一席話,他們發現,那是天方夜譚。


    因為這個世界上聰明人太多,你不聰明,你不掌握方法,那你注定就是被淘汰的那個。


    而這種方法,卻不是人人肯說,人人願意分享了。


    眾人回過味來,看想徐鶴的眼神又變了。


    徐鶴這人,不僅學問好,而且還不藏私,這簡直是天字第一號【最佳同窗】啊。


    這時徐鶴道:“我說一個題,現場破給大家聽聽,供大家切磋如何?”


    眾人聞言,哄然叫好。


    丁子號齋舍眾人更是與有榮焉,心中幸福地快要暈了,這種學霸,在自己齋舍,那豈不是可以早晚請教?


    徐鶴道:“禹惡旨酒而好善言!”


    這句話出自孟子,意思是,大禹不喜歡喝酒,但是喜歡聽有價值、有意義的話。


    全文是:“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武王不泄邇,不忘遠。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這段話從大禹到周公,把儒家認為的先聖誇了個遍。


    頭緒很多,其實很不好破題。


    眾人聽了題後,都在腦子裏思索,如果是自己該怎麽破。


    徐鶴這時道:“我的破題是【大賢舉先聖之心法,明道統之相承也】!”


    眾人一聽,全都拍起了大腿。


    構成這個題目的經義是講述古代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這些先聖道統承繼的關係。


    題目長,文字多,涉及的任務更是不少,頭緒紛繁複雜。


    但徐鶴以【大賢舉先聖之心法,明道統之相承也】破題,可以稱得上是“方正嚴潔”,沒有一個字的廢話。


    眾人這才明白,原來徐鶴所謂的閱讀理解和切中【時義】,原來竟然這般厲害。


    高壁在聽完後暗自感歎:“此破題堅煉遒淨,一字不溢,題之義蘊畢現,難怪此生能得小三元,了不得,了不得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泡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泡泡並收藏寒門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