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幫什麽事,能夠做到的肯定要幫。”楊光欣聽劉韜說到這,隻要不是將自己調離高嶺江鎮,到縣裏幫做事,無非是寫一些東西,確實不能拒絕。
“好,老弟肯答應,哥哥在這先感謝了。”劉韜嚴肅地說。
“劉哥,有必要這樣嗎。到底什麽事?”
“是這樣,前年縣長在一次調研中了解到一個事情。雙星縣的山歌比較普遍,腔調獨特又很有韻味,當初就錄下一些。後來縣長在一次同學聚會時提到這個,領導的一個同學在省城是教授,做民俗文化這方麵的研究,聽了山歌,很動心,要縣長回來搜集資料,然後申報世界非物質遺產。
當時,縣長覺得這是一個向外打響雙星縣品牌的一個契機,回來後給文化局布置了工作。文化局那邊也組織了一些人,專門成立一個‘申遺’小組。整理資料,收集證據等。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材料比較厚實了,這邊的準備也是按照申遺各項要求進行的。但資料往上交,卻被駁回來。
原因呢也說了,材料單薄。八月的時候,縣長特地到省城找那位同學,同學看了材料,覺得份量確實不夠。提了幾條,縣裏這邊按照這些意見,再次做工作。九月份,縣長再去省城,他的教授同學又看了材料,苦笑著說。材料相差並不多,關鍵是材料的組織和編寫,這是一個不小的問題。讓縣裏重新整理思路,另找切人點。
沒辦法,縣裏申遺小組將縣裏最能寫的、對民俗這方麵最熟悉的人都集中起來了。開了幾次會,討論不出新東西來。縣長便想到老弟,希望你能給出來擔這個事。”
楊光欣對申遺簡直毫無了解,不知道從何思考。不過,劉韜表麵了是向海平縣長的意思,他不管能不能做好,都得去看看情況,“劉哥。我去看看情況肯定沒問題。不過,我對申遺沒有一點頭緒,先了解情況後,可能對整個工作都沒有什麽幫助。”
“縣長相信老弟的才幹,也明白這個工作的難度,盡力而為,成了是大好事,沒做成,也不是老弟的問題。就借用一段時間而已,我相信老弟必有自己的主見。”
“多謝劉哥。”楊光欣知道這時候謙虛也沒用,不過,話已經說清楚,到時候要怎麽樣也沒太大關係。
劉韜對申遺的工作了解也隻是大體情況,知道申遺小組這一年多的努力,跑了不少村鎮。時常住在農村,轉移找年紀大的人來搜集資料。山歌這東西有傳承的曲調,但要說主歌還得找一些歌王才有。
近幾十年,國人上下都在開放,也都在盡力將傳承的東西遺忘、批判和消滅,特別一些公知、資本媒體更是別有用心,將國內整個思想領域、價值觀念、道德風尚,攪得像一鍋爛粥。
年輕人對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都厭棄了,想要搜找材料,必須找老一代人,如此,也讓資料的搜找增加很大困難。不過,縣裏對申遺工作很重視,縣長親自過問幾次。小組的人也不敢絲毫懈怠,哪怕上交材料幾次都被打回來。
楊光欣從小生活在江柳市,對雙星縣這邊充滿地域限定的山歌和調子,都沒什麽了解。在高嶺江鎮,石孝等人下村到野外山穀,偶爾也會來兩嗓子,楊光欣並不覺得新奇。
因為不僅在高嶺江鎮有山歌,但凡在影視裏表現民俗的都會出現山歌,這些山歌經過改編後,已經脫離最初的那種味道,更容易傳播和被外人接受。
當然,這樣的山歌甚至成為一種產品,對楊光欣而言,確實沒有什麽吸引力。
兩人邊吃邊聊,楊光欣大體了解一些情況,但為什麽資料充分,還不能過關的真正原因在哪裏,還得更詳細了解申遺,摸清操作和要求,才有自己的判斷。
喝了第三杯酒,劉韜說,“老弟,一切拜托了。高嶺江鎮那邊的工作,我會跟王統書記、郭占江鎮長溝通的。”
“好,我一定盡力。”
“對了,這段時間就住在縣城,我在雙星酒店給你安排一房間,一周還是一個月,就看申遺工作的進展。吃飯問題也好辦,縣政府也好,申遺小組那邊也開夥,要不到這裏來掛單,我來簽字。”
“劉哥,非常感謝。”劉韜已經將細致的事情都先安排了,楊光欣還能這麽說。
兩人離開餐館之前,劉韜還交代餐館這邊,今後隻要楊光欣到這裏吃飯,都掛在他的名下。這個情分可不小,也顯得劉韜對楊光欣非常信任。以後有朋友要接待,就可到這裏來開銷。
沒去縣政府而是直接到文化局,文化局在老城內的一幢小樓,三層。劉韜帶著楊光欣上到二樓,一個掛著申遺招牌的辦公室,裏麵有三個人,一個五十幾歲,一個七十來歲,還有一個二十幾歲的女子。
劉韜進辦公室,笑嗬嗬地跟裏麵的人招呼。
“劉老您好,中午也不午休?小睡片刻,養養身才好。”
“劉秘書總是那麽關心人,年紀大了,精力不足。每天是要眯一陣子,這位是……”劉老說。
“對了,今天過來,特地給大家介紹一位厲害角色。楊光欣楊鎮長,高嶺江鎮副鎮長,又是市政府辦的人,江柳市人氏,正經江城大學文科生畢業。我們縣的大才子,之前在市報出了一篇通訊稿,縣裏領導都震動了。
楊鎮長,我來給你介紹幾位我們縣的文化名人。”劉韜轉身對楊光欣說,“劉老,幾十年來一直在從事文學耕耘,碩果累累。到如今,還在勤苦不斷,老驥伏櫪,誌在千裏。是我最佩服的老先生。”
楊光欣忙走到劉老麵前,跟劉老握手,“劉老您好,我是久聞大名,今天總算得見您老了。劉老精神矍鑠,是年輕人的福氣。”
“楊鎮長客氣,江城大學文科生是真正科班出身,了不得啊,了不得。”
“好,老弟肯答應,哥哥在這先感謝了。”劉韜嚴肅地說。
“劉哥,有必要這樣嗎。到底什麽事?”
“是這樣,前年縣長在一次調研中了解到一個事情。雙星縣的山歌比較普遍,腔調獨特又很有韻味,當初就錄下一些。後來縣長在一次同學聚會時提到這個,領導的一個同學在省城是教授,做民俗文化這方麵的研究,聽了山歌,很動心,要縣長回來搜集資料,然後申報世界非物質遺產。
當時,縣長覺得這是一個向外打響雙星縣品牌的一個契機,回來後給文化局布置了工作。文化局那邊也組織了一些人,專門成立一個‘申遺’小組。整理資料,收集證據等。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材料比較厚實了,這邊的準備也是按照申遺各項要求進行的。但資料往上交,卻被駁回來。
原因呢也說了,材料單薄。八月的時候,縣長特地到省城找那位同學,同學看了材料,覺得份量確實不夠。提了幾條,縣裏這邊按照這些意見,再次做工作。九月份,縣長再去省城,他的教授同學又看了材料,苦笑著說。材料相差並不多,關鍵是材料的組織和編寫,這是一個不小的問題。讓縣裏重新整理思路,另找切人點。
沒辦法,縣裏申遺小組將縣裏最能寫的、對民俗這方麵最熟悉的人都集中起來了。開了幾次會,討論不出新東西來。縣長便想到老弟,希望你能給出來擔這個事。”
楊光欣對申遺簡直毫無了解,不知道從何思考。不過,劉韜表麵了是向海平縣長的意思,他不管能不能做好,都得去看看情況,“劉哥。我去看看情況肯定沒問題。不過,我對申遺沒有一點頭緒,先了解情況後,可能對整個工作都沒有什麽幫助。”
“縣長相信老弟的才幹,也明白這個工作的難度,盡力而為,成了是大好事,沒做成,也不是老弟的問題。就借用一段時間而已,我相信老弟必有自己的主見。”
“多謝劉哥。”楊光欣知道這時候謙虛也沒用,不過,話已經說清楚,到時候要怎麽樣也沒太大關係。
劉韜對申遺的工作了解也隻是大體情況,知道申遺小組這一年多的努力,跑了不少村鎮。時常住在農村,轉移找年紀大的人來搜集資料。山歌這東西有傳承的曲調,但要說主歌還得找一些歌王才有。
近幾十年,國人上下都在開放,也都在盡力將傳承的東西遺忘、批判和消滅,特別一些公知、資本媒體更是別有用心,將國內整個思想領域、價值觀念、道德風尚,攪得像一鍋爛粥。
年輕人對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都厭棄了,想要搜找材料,必須找老一代人,如此,也讓資料的搜找增加很大困難。不過,縣裏對申遺工作很重視,縣長親自過問幾次。小組的人也不敢絲毫懈怠,哪怕上交材料幾次都被打回來。
楊光欣從小生活在江柳市,對雙星縣這邊充滿地域限定的山歌和調子,都沒什麽了解。在高嶺江鎮,石孝等人下村到野外山穀,偶爾也會來兩嗓子,楊光欣並不覺得新奇。
因為不僅在高嶺江鎮有山歌,但凡在影視裏表現民俗的都會出現山歌,這些山歌經過改編後,已經脫離最初的那種味道,更容易傳播和被外人接受。
當然,這樣的山歌甚至成為一種產品,對楊光欣而言,確實沒有什麽吸引力。
兩人邊吃邊聊,楊光欣大體了解一些情況,但為什麽資料充分,還不能過關的真正原因在哪裏,還得更詳細了解申遺,摸清操作和要求,才有自己的判斷。
喝了第三杯酒,劉韜說,“老弟,一切拜托了。高嶺江鎮那邊的工作,我會跟王統書記、郭占江鎮長溝通的。”
“好,我一定盡力。”
“對了,這段時間就住在縣城,我在雙星酒店給你安排一房間,一周還是一個月,就看申遺工作的進展。吃飯問題也好辦,縣政府也好,申遺小組那邊也開夥,要不到這裏來掛單,我來簽字。”
“劉哥,非常感謝。”劉韜已經將細致的事情都先安排了,楊光欣還能這麽說。
兩人離開餐館之前,劉韜還交代餐館這邊,今後隻要楊光欣到這裏吃飯,都掛在他的名下。這個情分可不小,也顯得劉韜對楊光欣非常信任。以後有朋友要接待,就可到這裏來開銷。
沒去縣政府而是直接到文化局,文化局在老城內的一幢小樓,三層。劉韜帶著楊光欣上到二樓,一個掛著申遺招牌的辦公室,裏麵有三個人,一個五十幾歲,一個七十來歲,還有一個二十幾歲的女子。
劉韜進辦公室,笑嗬嗬地跟裏麵的人招呼。
“劉老您好,中午也不午休?小睡片刻,養養身才好。”
“劉秘書總是那麽關心人,年紀大了,精力不足。每天是要眯一陣子,這位是……”劉老說。
“對了,今天過來,特地給大家介紹一位厲害角色。楊光欣楊鎮長,高嶺江鎮副鎮長,又是市政府辦的人,江柳市人氏,正經江城大學文科生畢業。我們縣的大才子,之前在市報出了一篇通訊稿,縣裏領導都震動了。
楊鎮長,我來給你介紹幾位我們縣的文化名人。”劉韜轉身對楊光欣說,“劉老,幾十年來一直在從事文學耕耘,碩果累累。到如今,還在勤苦不斷,老驥伏櫪,誌在千裏。是我最佩服的老先生。”
楊光欣忙走到劉老麵前,跟劉老握手,“劉老您好,我是久聞大名,今天總算得見您老了。劉老精神矍鑠,是年輕人的福氣。”
“楊鎮長客氣,江城大學文科生是真正科班出身,了不得啊,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