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忘了陸慷之前怎麽對天子的!連房事都管上了!”胭脂胡同一處雅間裏,一名穿著綠袍的年輕士子冷笑著。
另一名藍袍的士子則有些不敢確定,道:“天子應該會通情達理一些吧。陸慷位居首相,根深蒂固,一旦發動群臣,天子在如山壓力下能撐得住?前幾次看著,天子可是個心善的主。”
綠袍士子名作詹哲,藍袍獅子名作胡安古,兩人都是六部員外郎,是進士及第後被放進去的。但至今為止,幾年過去了,還是原地不動。這讓兩人都是抑鬱悲憤,原因大家都知道。世閥嘛,跟上了世閥的快車道,仕途進展怎麽快都有可能。
但要跟不上這快車道,那什麽機會你都別想有了。
詹哲聽了胡安古的話不以為然:“安古,莫要忘了,這天下終究是王土。這國家終究是屬於華家的,這些年世閥秉政,黨爭紛擾天下是個什麽境況誰都看得清楚。現在台上那些人跳的歡,但真正做的事情有多少?一樁都沒有,排除異己,秉持國政,貪汙腐敗,庸憒難當。這種人就算是盯著權力的本事再如何厲害,天下人遲早會更加因此選擇皇室!而今局勢越發困頓,那些因世閥而不滿的士子,士紳,百姓才會越發想念另外一個強權來改變!而這個強權會屬於誰?”
“隻能是另外一個集團,或者是……另外一個階層,一個新興的階層。”胡安古到這裏擺擺手:“詹兄,我們偏題了。還是看看此次陸慷如何對天子施壓吧。你我這些困頓帝都的人也許真的迎來一個改變的機會了。”
“不是也許!”詹哲目光銳利:“而是一定!再不變革,這國家就要亡了!”
胡安古緩緩點頭。
撇去這些小插曲,因為陸凡慈的死,整個帝都還是極其震動的。所有人的反應都不慢,皇帝首先對這位已故的次相之死表示了哀悼,一切禮數做的足夠。
而其他陸家的嫡係旁支,屬下同僚,幾乎整個朝廷的官員也紛紛表示哀思。就連文國權也是麵帶肅容地親自過去慰問,還問著是不是要他出手寫一篇悼文。
文國權可是一榜進士,榜眼的角兒。手頭筆杆子整個朝廷裏頭比得過的很有限,其文采斐然,連陸慷也是羨慕的。
但對於文國權這八成帶著幸災樂禍的舉動陸慷想也沒想就拒絕了,而是請了翰林院學士,同樣聞名天下文采斐然的大儒劉泉。
對此,文國權也不以為意。
陸家上了白布,這戲肉也差不多該上映了。盡管陸慷是一萬個不願意這十分形式主義的丁憂製度,但他還是上書天子,希望丁憂回鄉,以盡孝道。
看完陸慷的奏章,天子一言不發,留中。
隨後,翰林院侍讀學士徐天放秘至陸府,不過半個時辰,徐天放神情木然而出。
翌日,都察院禦史劉渙仲率先奏請奪情陸相,以穩國事。天子留中不發,半個時辰後,都察院禦史三十二人聯名奏請奪情陸相。
天子依舊留中不發。
其後短短三天內,六部兩院四寺五佐五十四名正副主官,其中三十九人先後奏請天子奪情陸相,以穩國事。
天子沉默不語,留中不發。
對峙持續了半個月,禦史叩闕宮門外,寒風冷冽,啟興帝命大伴德勝送薑湯暖意,為禦史怒喝,天子依舊不見,閉鎖宮門。
禦史凍弊一人,文國權赴陸府,請陸慷出麵製止。陸慷應允,隨後,再次請文奪情。
天子交予兩府議事,名曰聽取意見。於是兩府八相除了陸慷避嫌以外,全部都到了禦書房議事。
雖說這是天子的退步,但整個禦書房內的氣氛卻略顯沉悶。
讓人詫異的是,一開頭,便是文國權先開口,而且還不是丁憂奪情一事:“首相雖因丁憂之事而暫不能主持國事。但國務不可廢,今日有一大事,便趁著這個機會說了。”
天子緩緩點頭。
隨後,文國權朝著眾人一拱手,道:“微臣奏請陛下依據舊例,召衡王入京,以生日禮慰天家親情。”
文國權說完,天子便掃視著全場,靜候其他人說話。因為此事不幹涉軍事,西府四人差不多都是個打醬油的存在,幹脆隻是帶了耳朵。
對此,率先回應的是周琦:“請神容易送神難,文相公就沒想到,若是藩王入京將會引起怎樣的爭議嗎?”
文國權平靜問:“兄弟之情,還能有什麽爭議?請周相公指教。”
周琦麵色古井無波,卻道:“天子眼下子嗣艱難,洪福未至。國統未定,儲君不穩。這樣的情況下,召親王入京難免會讓人想到一些有亂國本的事情。故而,微臣不讚同這個時候召親王入京,若是天子想念衡王,讓衡王禮物多備一些便是了。”
“朕若是真的想念嬰啼之聲,便抱幾個進來養著也無事。衡王是我的胞弟,到時候抱養一個也好。所以請衡王入京之事,朕並無芥蒂!”此刻,一直不大說話的華言殊開口了,一開口就是鎮住了全場。
這等於是將之前鬧得紛紛嚷嚷的國本之事給徹底終結了啊!天子一直以來子嗣艱難,大家胡思亂想什麽理由都有。但的確,若是天子一直都生不出兒子,那這帝權以後可就要旁落了。故而,催促著天子多納幾個妃子還真未必是壞事。
臣子們的用心,這一點上還是好的嘛。
隻是,而今天子這麽直截了當地將此事決斷,大家都有些反應不過來。難道天子就真這麽好心,抱養一個不是自己的孩子,然後這江山傳給他人?
還別說,啟興帝真就存了這麽個心思。
但現在的周琦可猜不出。於是周琦悶悶不樂地退下,隨後顧明開口:“既然如此,微臣讚同衡王殿下入京。”
此時任國穀道:“微臣也讚同。既然聖上希望將生日禮好好祝賀一次,那微臣以為,不如就擴大舉辦好了。”
“這是何意?”華言殊心下突然一沉。
任國穀語句清晰:“微臣以為,既然要賀天子生日禮,那不如就多請一些藩王。福王在洛多有賢名,理當入京賀禮。況且衡王側妃子隻有一子,如此奪去有悖人倫。而福王世子華儀柳生子三人,具可為天子抱養。至於其他藩王,微臣以為也可再請幾個入京,就是不知道聖上是何意見。”
華言殊目光一下子沉了下來,恨不得當場爆粗。
之前啟興帝借助王三善之事本來就是想想敲打敲打陸慷,為日後陸慷在衡王入京一事上做出鋪墊。但沒想到,陸慷竟是一番動作下來,將他的全部打算盡數攪亂。衡王一個入京就夠了,再來一個福王幹什麽?父子兩代都爭奪帝位失敗,可想而知他對眼下衡王這一支皇室有多大的怨念。
這個關頭讓福王想來,這不分明就是想著要……等等,華言殊心下突兀地咯噔一聲。
他的身體狀態如何他最清楚,難道……他們知道了自己的身體狀況?迫不及待地就要讓自己抱養皇子,立下皇儲?
不……他們應該隻是暫且知道了眼下我並無皇儲,以此口實來逼我退步吧。但若是如此,為什麽要特意將福王挑進來?別說福王德行卓著的話,除了衡王身份特殊一點可以自由入學外,其他的人根本就是被圈養在一個城池內,終生難以出去。那憋悶得能多難受,能多憋屈,以至於能做出多少混賬事都是可以理解了。
至於福王,那更是抑鬱過後滿城糟蹋百姓。故而,福王這一步顯然不是無的放矢,這應該是一個試探!一個對皇儲之事的試探。甚至,若是拒絕了福王,單單隻放一個衡王進京,還點名了要抱養衡王的孩子……
到了這裏,華言殊要還不明白那真就傻透了。看來,這些文臣已經盯上了皇儲之事啊!
華言殊強迫冷靜了下來,他瞬間想到了太多糟心的事情。陸慷比他想象之中更要強硬,到了這一步,就算要偏袒衡王也不能了。更何況,就算他強硬否決,隻要求衡王進京,隻怕接下來他們根本就不會提奪情之事。這本來就是一個交換,一個華言殊醞釀許久,終於找到機會的交換。
良久,華言殊悄緩緩點頭:“那好,就著衡王、福王與明年三月入京。賀我三十生日禮。”
任國穀行禮,隨後道:“臣請奪情陸相,以穩國事。”
華言殊再次點頭:“準。擬旨,奪情陸相丁憂一事。好了,都退下吧!”
“吾皇聖明!”七個人一起喊,倒是訓練有素一般很是整齊。
這次君臣奏對就這麽簡單地結束了,京師重歸安穩,天子既然奪情,那陸慷的首相之位也就不會有什麽波動了。
既然陸慷沒事,那還有啥事?
哦,至於什麽天子三十歲生日禮,這在大家看來著實是個無趣的事情。到時候估計就是天子分肉,加一點銀錢,高級官員或者近臣還能參合一下帝宴,但對於大多數的官員而言,沒有情報,沒有消息,他們根本意識不到這其中將會帶來的巨大變化。(未完待續)
另一名藍袍的士子則有些不敢確定,道:“天子應該會通情達理一些吧。陸慷位居首相,根深蒂固,一旦發動群臣,天子在如山壓力下能撐得住?前幾次看著,天子可是個心善的主。”
綠袍士子名作詹哲,藍袍獅子名作胡安古,兩人都是六部員外郎,是進士及第後被放進去的。但至今為止,幾年過去了,還是原地不動。這讓兩人都是抑鬱悲憤,原因大家都知道。世閥嘛,跟上了世閥的快車道,仕途進展怎麽快都有可能。
但要跟不上這快車道,那什麽機會你都別想有了。
詹哲聽了胡安古的話不以為然:“安古,莫要忘了,這天下終究是王土。這國家終究是屬於華家的,這些年世閥秉政,黨爭紛擾天下是個什麽境況誰都看得清楚。現在台上那些人跳的歡,但真正做的事情有多少?一樁都沒有,排除異己,秉持國政,貪汙腐敗,庸憒難當。這種人就算是盯著權力的本事再如何厲害,天下人遲早會更加因此選擇皇室!而今局勢越發困頓,那些因世閥而不滿的士子,士紳,百姓才會越發想念另外一個強權來改變!而這個強權會屬於誰?”
“隻能是另外一個集團,或者是……另外一個階層,一個新興的階層。”胡安古到這裏擺擺手:“詹兄,我們偏題了。還是看看此次陸慷如何對天子施壓吧。你我這些困頓帝都的人也許真的迎來一個改變的機會了。”
“不是也許!”詹哲目光銳利:“而是一定!再不變革,這國家就要亡了!”
胡安古緩緩點頭。
撇去這些小插曲,因為陸凡慈的死,整個帝都還是極其震動的。所有人的反應都不慢,皇帝首先對這位已故的次相之死表示了哀悼,一切禮數做的足夠。
而其他陸家的嫡係旁支,屬下同僚,幾乎整個朝廷的官員也紛紛表示哀思。就連文國權也是麵帶肅容地親自過去慰問,還問著是不是要他出手寫一篇悼文。
文國權可是一榜進士,榜眼的角兒。手頭筆杆子整個朝廷裏頭比得過的很有限,其文采斐然,連陸慷也是羨慕的。
但對於文國權這八成帶著幸災樂禍的舉動陸慷想也沒想就拒絕了,而是請了翰林院學士,同樣聞名天下文采斐然的大儒劉泉。
對此,文國權也不以為意。
陸家上了白布,這戲肉也差不多該上映了。盡管陸慷是一萬個不願意這十分形式主義的丁憂製度,但他還是上書天子,希望丁憂回鄉,以盡孝道。
看完陸慷的奏章,天子一言不發,留中。
隨後,翰林院侍讀學士徐天放秘至陸府,不過半個時辰,徐天放神情木然而出。
翌日,都察院禦史劉渙仲率先奏請奪情陸相,以穩國事。天子留中不發,半個時辰後,都察院禦史三十二人聯名奏請奪情陸相。
天子依舊留中不發。
其後短短三天內,六部兩院四寺五佐五十四名正副主官,其中三十九人先後奏請天子奪情陸相,以穩國事。
天子沉默不語,留中不發。
對峙持續了半個月,禦史叩闕宮門外,寒風冷冽,啟興帝命大伴德勝送薑湯暖意,為禦史怒喝,天子依舊不見,閉鎖宮門。
禦史凍弊一人,文國權赴陸府,請陸慷出麵製止。陸慷應允,隨後,再次請文奪情。
天子交予兩府議事,名曰聽取意見。於是兩府八相除了陸慷避嫌以外,全部都到了禦書房議事。
雖說這是天子的退步,但整個禦書房內的氣氛卻略顯沉悶。
讓人詫異的是,一開頭,便是文國權先開口,而且還不是丁憂奪情一事:“首相雖因丁憂之事而暫不能主持國事。但國務不可廢,今日有一大事,便趁著這個機會說了。”
天子緩緩點頭。
隨後,文國權朝著眾人一拱手,道:“微臣奏請陛下依據舊例,召衡王入京,以生日禮慰天家親情。”
文國權說完,天子便掃視著全場,靜候其他人說話。因為此事不幹涉軍事,西府四人差不多都是個打醬油的存在,幹脆隻是帶了耳朵。
對此,率先回應的是周琦:“請神容易送神難,文相公就沒想到,若是藩王入京將會引起怎樣的爭議嗎?”
文國權平靜問:“兄弟之情,還能有什麽爭議?請周相公指教。”
周琦麵色古井無波,卻道:“天子眼下子嗣艱難,洪福未至。國統未定,儲君不穩。這樣的情況下,召親王入京難免會讓人想到一些有亂國本的事情。故而,微臣不讚同這個時候召親王入京,若是天子想念衡王,讓衡王禮物多備一些便是了。”
“朕若是真的想念嬰啼之聲,便抱幾個進來養著也無事。衡王是我的胞弟,到時候抱養一個也好。所以請衡王入京之事,朕並無芥蒂!”此刻,一直不大說話的華言殊開口了,一開口就是鎮住了全場。
這等於是將之前鬧得紛紛嚷嚷的國本之事給徹底終結了啊!天子一直以來子嗣艱難,大家胡思亂想什麽理由都有。但的確,若是天子一直都生不出兒子,那這帝權以後可就要旁落了。故而,催促著天子多納幾個妃子還真未必是壞事。
臣子們的用心,這一點上還是好的嘛。
隻是,而今天子這麽直截了當地將此事決斷,大家都有些反應不過來。難道天子就真這麽好心,抱養一個不是自己的孩子,然後這江山傳給他人?
還別說,啟興帝真就存了這麽個心思。
但現在的周琦可猜不出。於是周琦悶悶不樂地退下,隨後顧明開口:“既然如此,微臣讚同衡王殿下入京。”
此時任國穀道:“微臣也讚同。既然聖上希望將生日禮好好祝賀一次,那微臣以為,不如就擴大舉辦好了。”
“這是何意?”華言殊心下突然一沉。
任國穀語句清晰:“微臣以為,既然要賀天子生日禮,那不如就多請一些藩王。福王在洛多有賢名,理當入京賀禮。況且衡王側妃子隻有一子,如此奪去有悖人倫。而福王世子華儀柳生子三人,具可為天子抱養。至於其他藩王,微臣以為也可再請幾個入京,就是不知道聖上是何意見。”
華言殊目光一下子沉了下來,恨不得當場爆粗。
之前啟興帝借助王三善之事本來就是想想敲打敲打陸慷,為日後陸慷在衡王入京一事上做出鋪墊。但沒想到,陸慷竟是一番動作下來,將他的全部打算盡數攪亂。衡王一個入京就夠了,再來一個福王幹什麽?父子兩代都爭奪帝位失敗,可想而知他對眼下衡王這一支皇室有多大的怨念。
這個關頭讓福王想來,這不分明就是想著要……等等,華言殊心下突兀地咯噔一聲。
他的身體狀態如何他最清楚,難道……他們知道了自己的身體狀況?迫不及待地就要讓自己抱養皇子,立下皇儲?
不……他們應該隻是暫且知道了眼下我並無皇儲,以此口實來逼我退步吧。但若是如此,為什麽要特意將福王挑進來?別說福王德行卓著的話,除了衡王身份特殊一點可以自由入學外,其他的人根本就是被圈養在一個城池內,終生難以出去。那憋悶得能多難受,能多憋屈,以至於能做出多少混賬事都是可以理解了。
至於福王,那更是抑鬱過後滿城糟蹋百姓。故而,福王這一步顯然不是無的放矢,這應該是一個試探!一個對皇儲之事的試探。甚至,若是拒絕了福王,單單隻放一個衡王進京,還點名了要抱養衡王的孩子……
到了這裏,華言殊要還不明白那真就傻透了。看來,這些文臣已經盯上了皇儲之事啊!
華言殊強迫冷靜了下來,他瞬間想到了太多糟心的事情。陸慷比他想象之中更要強硬,到了這一步,就算要偏袒衡王也不能了。更何況,就算他強硬否決,隻要求衡王進京,隻怕接下來他們根本就不會提奪情之事。這本來就是一個交換,一個華言殊醞釀許久,終於找到機會的交換。
良久,華言殊悄緩緩點頭:“那好,就著衡王、福王與明年三月入京。賀我三十生日禮。”
任國穀行禮,隨後道:“臣請奪情陸相,以穩國事。”
華言殊再次點頭:“準。擬旨,奪情陸相丁憂一事。好了,都退下吧!”
“吾皇聖明!”七個人一起喊,倒是訓練有素一般很是整齊。
這次君臣奏對就這麽簡單地結束了,京師重歸安穩,天子既然奪情,那陸慷的首相之位也就不會有什麽波動了。
既然陸慷沒事,那還有啥事?
哦,至於什麽天子三十歲生日禮,這在大家看來著實是個無趣的事情。到時候估計就是天子分肉,加一點銀錢,高級官員或者近臣還能參合一下帝宴,但對於大多數的官員而言,沒有情報,沒有消息,他們根本意識不到這其中將會帶來的巨大變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