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進什麽?”
“佛學,”瓦萊裏婭重複道,“他們是特殊的僧人。”
赫斯塔微微顰眉:“……真是和尚?”
“是啊。”
兩人都陷入沉默。遠處,憲兵正在紅掌僧伽們待過的幾處據點拉起警戒帶,救護車從另一條路開過來,將傷者送往就近的醫院。
“來十二區之前我就在報紙上看到過他們的消息……但此前他們一直在山林、邊郊活動,”瓦萊裏婭道,“真沒想到今天會在聖洛姆遭遇他們……”
“和尚還幹這個,”赫斯塔喃喃道,“真是太奇怪了。”
“我也不理解。”
“其實很好理解。”一個陌生的聲音說。
赫斯塔與瓦萊裏婭同時回頭,與她們隔了一張桌子的地方,坐著一個老人。她桌上放著一盞空的咖啡杯,旁邊的甜餅幹和糖包則都沒有開封。一個粗麻繩編織的菜籃放在她的腳邊,鮮綠色的芹菜莖斜斜地靠著籃子口,垂下一大片新鮮水靈的葉子。
赫斯塔半側過身,左手搭在椅背上:“怎麽說?”
“諸行無常,有漏皆苦。一個僧人終其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讓自己、讓眾生從生死輪回的痛苦中解脫……那麽就要破除‘無明’,擺脫蒙昧無知的狀態,擺脫自身的愚癡之相。
“在過去,一個佛教的修行者相信,若是能依靠自身的覺悟,熄滅自身貪、嗔、癡三股邪火,便可往生‘無住涅盤’,從此不必再墮入輪回了。”
老人望著她們:“但到今時今日,一切都不一樣了。”
赫斯塔沒有太明白:“您是指什麽呢?”
“想一想,你要除去貪嗔癡三毒,但如果這些業障恰恰就是由整個社會結構造成的,那該怎麽辦?如果正是社會體製和公共政策共同催生了人們的貪欲、怒火和愚癡,如果所謂‘無明’已經侵入了整個社會的肌理——那又該怎麽辦呢?
“回到靜室繼續內觀和苦修嗎?還是踏出禪院,走上街頭,謀求改變?”
瓦萊裏婭微微整口:“您是說,這些僧人是在……伸張自己的政治理念?”
“是啊,”老人回答,“參與社會活動就是‘布施’,這期間付出的時間、汗水,乃至生命,就是‘修行’。因為社會的解放同心靈的解放一樣重要,如果沒有前者,後者就成了自欺欺人的手段,它所許諾的解脫隻能平複個體的心神,永遠無法給群體帶去自由……你剛才說他們是‘激進佛學’的踐行者,我倒覺得這裏頭沒什麽激進的,我和朋友們聊到這些僧人時,會用‘解放佛學’來指代他們的理念,我認為這樣說會更貼切。”
運著灰袍人屍體的馬車從幾人麵前經過,老人默默在胸口劃起了十字。赫斯塔聽見她歎息著低語,似乎是在為這些死去的年輕男人禱告。
赫斯塔沉默地等待著,直到老人再次睜開眼睛。
“您應該也不是十二區本地人吧?”赫斯塔問道。
“我剛來這兒半年。”老人回答。
“您今天也是專門來看永恒之樹的嗎?”
老人搖頭,抬起左手:“我就住在這裏,樓上就是我家……再說為什麽要專門來看永恒之樹呢,那不是屬於我們的東西,本來也不該覬覦。”
先前被衝散的車隊在不遠處的街道上重新排起長隊,那輛一度走散的馬車也被警察追回。憲兵們找來巨大的防水布,將每輛馬車上的樹幹都遮了起來,持槍的軍事警察站在車隊兩邊嚴陣以待。
隨著一聲尖銳的哨響,主幹道被迅速清理出來,人群再次被趕向道路兩邊。
老人背對著街道,幾次伸手按向圓桌的桌麵,當她第四次這麽做的時候,赫斯塔意識到她是想站起身,於是立刻過去搭了把手。
“謝謝你,好心的年輕人。”老人慢慢起身,“我今天在這兒坐得太久了。”
“要我幫您把菜籃子也提上去嗎?”
“如果不麻煩的話。”
“不麻煩。”赫斯塔回頭看向瓦萊裏婭,“我上去一趟。”
瓦萊裏婭坐在原地,笑著朝她揮了揮手。
茶餐廳的上麵是兩層居民住宅,老人家就住在二樓。赫斯塔扶著老人走過昏暗的木質樓梯,這裏墨綠色的樓梯和扶手看起來像是某種凝固的藤蔓,每一層樓梯中間的位置都因為長久的踩踏而明顯凹陷,綠漆掉落,呈現出原始的木色。
“您一個人住嗎?”
“是啊。”
“沒有別的親人了嗎,”赫斯塔問,“您一個人來的十二區?”
“我女兒這段時間回第三區了,下周才回來。”老人答道,“她不喜歡市中心,所以住得遠一些……”
老人停在一扇黑色的木門前,她慢悠悠地從菜籃種取出一串鑰匙,一把一把地翻找。
赫斯塔就在一旁看著,直到老人從眾多鑰匙中撚出一把,卻遲遲沒有將它插入鎖孔時,她才意識到,老人似乎並沒有要請她進去坐坐的意思——但她實在有些好奇老人的身份,通常情況下,直接進一個人的住所是了解這個人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更何況還能憑借各種物品展開話題……
“哈……”赫斯塔尷尬地笑了笑,“我得走了。”
“去吧孩子。”老人笑看著她,“多謝你,你有一副好心腸。”
赫斯塔往後退了兩步,轉過身,一步跨下了好幾層台階,轉彎處她停又停下腳步:“我能知道您的名字嗎?”
“帕卡特,”老人回答,“帕卡特·波都代爾。”
”好的,”赫斯塔笑道,“我剛到十二區不久,對這裏不算很熟悉。我不會在聖洛姆久待,不過如果有機會,希望能聽您聊聊這裏發生的事情。”
“其實沒有什麽好說的,”老人打開了門,回過頭,“生活在這裏的人所承受的每一分痛苦,無一不來自上層的盤剝和壓迫,它早就不是冥想和苦修就能對抗的東西了……這情形一日不改變,枷鎖就永遠套在所有人的脖子上。”
“佛學,”瓦萊裏婭重複道,“他們是特殊的僧人。”
赫斯塔微微顰眉:“……真是和尚?”
“是啊。”
兩人都陷入沉默。遠處,憲兵正在紅掌僧伽們待過的幾處據點拉起警戒帶,救護車從另一條路開過來,將傷者送往就近的醫院。
“來十二區之前我就在報紙上看到過他們的消息……但此前他們一直在山林、邊郊活動,”瓦萊裏婭道,“真沒想到今天會在聖洛姆遭遇他們……”
“和尚還幹這個,”赫斯塔喃喃道,“真是太奇怪了。”
“我也不理解。”
“其實很好理解。”一個陌生的聲音說。
赫斯塔與瓦萊裏婭同時回頭,與她們隔了一張桌子的地方,坐著一個老人。她桌上放著一盞空的咖啡杯,旁邊的甜餅幹和糖包則都沒有開封。一個粗麻繩編織的菜籃放在她的腳邊,鮮綠色的芹菜莖斜斜地靠著籃子口,垂下一大片新鮮水靈的葉子。
赫斯塔半側過身,左手搭在椅背上:“怎麽說?”
“諸行無常,有漏皆苦。一個僧人終其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讓自己、讓眾生從生死輪回的痛苦中解脫……那麽就要破除‘無明’,擺脫蒙昧無知的狀態,擺脫自身的愚癡之相。
“在過去,一個佛教的修行者相信,若是能依靠自身的覺悟,熄滅自身貪、嗔、癡三股邪火,便可往生‘無住涅盤’,從此不必再墮入輪回了。”
老人望著她們:“但到今時今日,一切都不一樣了。”
赫斯塔沒有太明白:“您是指什麽呢?”
“想一想,你要除去貪嗔癡三毒,但如果這些業障恰恰就是由整個社會結構造成的,那該怎麽辦?如果正是社會體製和公共政策共同催生了人們的貪欲、怒火和愚癡,如果所謂‘無明’已經侵入了整個社會的肌理——那又該怎麽辦呢?
“回到靜室繼續內觀和苦修嗎?還是踏出禪院,走上街頭,謀求改變?”
瓦萊裏婭微微整口:“您是說,這些僧人是在……伸張自己的政治理念?”
“是啊,”老人回答,“參與社會活動就是‘布施’,這期間付出的時間、汗水,乃至生命,就是‘修行’。因為社會的解放同心靈的解放一樣重要,如果沒有前者,後者就成了自欺欺人的手段,它所許諾的解脫隻能平複個體的心神,永遠無法給群體帶去自由……你剛才說他們是‘激進佛學’的踐行者,我倒覺得這裏頭沒什麽激進的,我和朋友們聊到這些僧人時,會用‘解放佛學’來指代他們的理念,我認為這樣說會更貼切。”
運著灰袍人屍體的馬車從幾人麵前經過,老人默默在胸口劃起了十字。赫斯塔聽見她歎息著低語,似乎是在為這些死去的年輕男人禱告。
赫斯塔沉默地等待著,直到老人再次睜開眼睛。
“您應該也不是十二區本地人吧?”赫斯塔問道。
“我剛來這兒半年。”老人回答。
“您今天也是專門來看永恒之樹的嗎?”
老人搖頭,抬起左手:“我就住在這裏,樓上就是我家……再說為什麽要專門來看永恒之樹呢,那不是屬於我們的東西,本來也不該覬覦。”
先前被衝散的車隊在不遠處的街道上重新排起長隊,那輛一度走散的馬車也被警察追回。憲兵們找來巨大的防水布,將每輛馬車上的樹幹都遮了起來,持槍的軍事警察站在車隊兩邊嚴陣以待。
隨著一聲尖銳的哨響,主幹道被迅速清理出來,人群再次被趕向道路兩邊。
老人背對著街道,幾次伸手按向圓桌的桌麵,當她第四次這麽做的時候,赫斯塔意識到她是想站起身,於是立刻過去搭了把手。
“謝謝你,好心的年輕人。”老人慢慢起身,“我今天在這兒坐得太久了。”
“要我幫您把菜籃子也提上去嗎?”
“如果不麻煩的話。”
“不麻煩。”赫斯塔回頭看向瓦萊裏婭,“我上去一趟。”
瓦萊裏婭坐在原地,笑著朝她揮了揮手。
茶餐廳的上麵是兩層居民住宅,老人家就住在二樓。赫斯塔扶著老人走過昏暗的木質樓梯,這裏墨綠色的樓梯和扶手看起來像是某種凝固的藤蔓,每一層樓梯中間的位置都因為長久的踩踏而明顯凹陷,綠漆掉落,呈現出原始的木色。
“您一個人住嗎?”
“是啊。”
“沒有別的親人了嗎,”赫斯塔問,“您一個人來的十二區?”
“我女兒這段時間回第三區了,下周才回來。”老人答道,“她不喜歡市中心,所以住得遠一些……”
老人停在一扇黑色的木門前,她慢悠悠地從菜籃種取出一串鑰匙,一把一把地翻找。
赫斯塔就在一旁看著,直到老人從眾多鑰匙中撚出一把,卻遲遲沒有將它插入鎖孔時,她才意識到,老人似乎並沒有要請她進去坐坐的意思——但她實在有些好奇老人的身份,通常情況下,直接進一個人的住所是了解這個人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更何況還能憑借各種物品展開話題……
“哈……”赫斯塔尷尬地笑了笑,“我得走了。”
“去吧孩子。”老人笑看著她,“多謝你,你有一副好心腸。”
赫斯塔往後退了兩步,轉過身,一步跨下了好幾層台階,轉彎處她停又停下腳步:“我能知道您的名字嗎?”
“帕卡特,”老人回答,“帕卡特·波都代爾。”
”好的,”赫斯塔笑道,“我剛到十二區不久,對這裏不算很熟悉。我不會在聖洛姆久待,不過如果有機會,希望能聽您聊聊這裏發生的事情。”
“其實沒有什麽好說的,”老人打開了門,回過頭,“生活在這裏的人所承受的每一分痛苦,無一不來自上層的盤剝和壓迫,它早就不是冥想和苦修就能對抗的東西了……這情形一日不改變,枷鎖就永遠套在所有人的脖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