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武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平旦,袁紹前護軍陣線。
前一日晚上,從後方中軍傳來命名,說要在今日黎明的時候各營分進過伊水,以便可以提前對泰山軍發起進攻。
但今日天未亮,中軍的信騎又跑過來,傳達了新的軍令,說是因為現在陳公國各路大軍都分散得太開,有很多營頭部隊都沒能收攏回來,再加上這片地區的道路因為大雨泥濘而分外難行,所以要繼續推遲進攻。
這就讓前護軍的主帥張郃很不滿了,他一聽這些話就知道友軍那些人在幹什麽。
什麽部隊沒能收攏回來?這些人竟然下著大雨都要出營去禍害那些裏社的黔首,真是不當人子。
而禍害了也就算了,竟然還敢影響到決戰的時機,要知道越是能提前進入戰場布置就能越搶占先機。
這一戰涉及著中原乃至天下的未來,而這些人竟然這般顢頇懈怠,張郃恨不得一刀剮了他們。
但隻從袁紹的陳述中就可知道,自家主公肯定是又沒當成事。
如此寬以治軍,後患無窮啊。
但張郃現在就是有再多的話也不能說了,就如他說的,此戰是決定天下未來的決戰,別人可以不顧大局,他得顧。
於是,就是心裏再不情不願,張郃還是隻能推遲了部隊出發的時間。
不過也趁著這個空,他也下令讓各營的輜重們烹飪早飯,盡量讓弟兄們上戰場前得吃頓熱的。
張郃的前護軍是距離戰場最近的部隊,所以很自然的,昨夜對麵飄來的肉香是聞得分明的,而在今早他們又看到洛水對岸飄蕩起來的炊煙,就明白對麵又要吃肉了。
這對張郃的壓力是巨大的,他可不想寒了弟兄們的心,所以雖然艱難,但還是努力給各營添了點東西。
東西不多,就是每人多了一碟醬菜,但這已經是張郃能做的全部了。
他不是沒和袁紹說過這個情況,昨日聞到對麵在吃肉的香味時,張郃就騎馬去找了棗祗,希望能調撥一點肉食給前護軍飽食一頓。
但當時棗祗磕磕巴巴的告訴他,軍中別說肉了,連粟都快空了,倒是有一些醬菜還存著,問張郃要不要。
張郃很生氣,他來可不是來要幾車醬菜的。他張郃也自認為是袁紹的親信,所以還試圖去說服棗祗。
他告訴棗祗,敵軍正在吃肉,如果軍中沒有表示的話,各營士氣是一定會受到影響的。
而前護軍本就是要第一批上戰場的,本就要犒勞一頓,所以吃頓肉不過分。
棗祗點頭了,並且認真的告訴張郃他的理由是充分的,甚至都不能稱之為過分,但很遺憾,軍中真的沒肉,他棗祗變不出來。
不過他也告訴張郃不用驚慌,在他看來那敵軍飄來的肉香味不過是敵軍的詭計,類似於當年四麵楚歌的效果,讓張郃不要被瞞騙了。
棗祗以他多年執掌後勤的經驗告訴他,敵軍就是再能耐也不可能湊出這麽多的肉食給全軍吃的,這一切都是對麵玩的手段。
於是張郃能說什麽?他最後帶著了幾車醬菜回營了。
出帳的瞬間,他忽然有一個念頭:
“你棗祗也知道這是四麵楚歌之計,那當年楚兵是啥結局你棗祗不清楚嗎?”
但這話他到底還是沒說出口。
懷著憋悶,張郃悶悶不樂的穿過中護軍的營地,忽然聞到了熟悉的肉香味,張郃心中五味雜陳,但他還是什麽話都沒有說,帶著這幾車醬菜沮喪的回去了。
張郃心裏多少是知道原因的。
軍中沒肉肯定是假話,畢竟陳公國上下為了打這一次決戰也是出了大血的,甚至連耕地的牛都被拉上了前線作為肉食。
這個賬袁紹是會算的,他如果打贏了,那耕牛自然以後還會有,要是打輸了,省吃儉用當成保的耕牛,最後不還是便宜了泰山軍?
這個道理袁紹豈能不懂?
但有肉是不假,但給不了全軍吃肉也是事實,畢竟全軍上下是實打實的十萬,要是都吃上肉,那得多少牛羊造下去。
所以這就出現了個,肉就這麽多,誰能吃,誰又吃不上。
而結果很顯然,他們前護軍就是那個吃不上肉的,原因張郃心裏也多少猜的到,無非就是因為前護軍是鞠義的舊部,妥妥的被打壓的存在。
但張郃明白又如何?因為他也是袁紹打壓鞠義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他也隻能老實完成自己的任務,扮演自己應該的角色。
張郃在返回營地後,將醬菜發了下去,至於說什麽激勵的話就算了,他張郃也是有臉的。
隻是在張郃的心中,他下定決心非要打好這一戰,讓那些人看看,我張郃就是帶著這樣的部隊也能立下大功。
想到這裏,張郃又回到軍帳裏準備休息,早上起的太早了,現在還有點困,隻能先補個覺。
於是他吩咐扈兵,讓他們盯著中軍的軍令,一有號令,立即喚醒他。
……
與此同時,袁紹正躺在胡床上休息著。
隨軍的一些小使臣正在給袁紹修剪指甲,而袁紹則閉目養神,思考著今日的作戰安排。
他嘴上念念有詞,忽然說要讓這個作為排頭,忽然又說要以這個軍作為策應,總之遲遲不能形成軍略。
其實這倒不是說陳軍沒有一個決戰的方略,而是袁紹自己老是自我懷疑。
忽然他有了一個念頭,顧不得小使臣正在給他修剪指甲就站了起來。他踱步到了帳外,此時外麵升起了一層薄薄的辰霧,感受著小風吹拂,袁紹哈哈一笑。
在眾人不解中,袁紹忽然下令:
“現在各軍是否已經準備妥當?”
扈將李典當即回道:
“各軍都已抵達指定位置,隨時聽令準備渡河。”
袁紹點頭,隨後手撐著腰背,手中馬鞭直指北麵,大吼一聲:
“爭渡,爭渡,令各軍即刻出營,搶占伊洛地的南向。”
隨著袁紹一聲令下,數十名早就準備好的扈兵紛紛跳上戰馬,持手令飛奔各營。
想著自己一聲令下,萬軍景從爭渡,袁紹就是胸中豪氣迸發,自以為用兵不過如此。
……
但袁紹以為的萬軍爭渡卻並沒有發生。
實際上當赤心隊的扈騎飛奔到李通的後護軍時,出兵的事就並不順利。
最早開始時,李通和前頭的張郃一樣都在平旦的時候令全軍整裝,就等袁紹令就可以向北過河進發了。
在最早的軍略中,他李通將要和李整以及張郃三個軍作為第一批次過河的部隊,他們將要負責和泰山軍主力決戰。
至於袁紹的本軍、袁術的部隊以及淳於瓊和周昕的部隊將作為後備兵力依舊留在南岸。
但後來李通得了中軍的軍令,說是要暫緩行動,所以李通就讓各營先做飯。而在他們將飯做了一半的時候,那中軍的扈兵又來了,又說讓他們趕緊出發。
這不是兒戲嗎?
也因為覺得袁紹朝令夕改,李通覺得後麵軍令還要變,所以他不動聲色隻是告訴扈兵知道了,然後就依舊讓各營繼續做飯食。
李通是變通了,而距離李通比較近的李整部見後護軍那邊沒動,營上空還燒著炊煙,於是一咬牙也留了下來。
於是,當袁紹下令過河的時候,隻有前護軍的張郃匆忙下令各營停止做飯並按縱行陣交替出營。
目標伊水北岸。
……
其實李通和李整二人這一次是真的預料錯了,那就是袁紹這一次想的很清楚,也非常巧妙。
他之所以忽然又讓各營即刻過河,就是想到經過兩日的大雨,伊洛兩河地必然十分泥濘。
而這種泥濘其實是對袁軍這邊有優勢的,那就是這種地麵非常不利於騎軍的衝擊和奔馳。
而泰山軍無疑比己方更有騎兵優勢,如果能靠著現在戰場泥濘的情況占據要地,那無疑就能削弱敵軍的騎兵優勢。
從這一點來說,袁紹這一次想得非常巧妙,甚至有一種軍事天賦。
優秀的統帥總是能利用天時地利來揚長避短。
但可惜,這一次李通和李整兩軍沒有抓住這個機會。
……
當張郃帶著麾下一萬五千人的部隊陸續過河時,在洛水的北麵,泰山軍也在行動。
在張郃這個方向的是泰山軍的三個軍,分別是謝弼的魏博軍,張南的拱聖軍,郭默的豹韜軍。
袁紹的預料是對的,那就是在泰山軍的那邊出兵序列中,也並沒有將騎兵放在第一列。
實際上張衝他們這些騎將很清楚,這樣的天氣即便要動用騎兵,也需要再過幾個時辰,等日頭上來了,將戰場曬得稍硬才得行。
現在盲目用騎兵,那就是給敵軍的弓弩兵送靶子。
而張衝也很清楚,在這一次的決戰中,泰山軍手裏的突騎部隊就是勝負手,而在這一戰中,泰山軍的突騎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都是遠遠高於袁軍的,所以要盡可能的發揮己方的優勢。
謝弼和魏博軍是被安排在第三輪過河的,所以他們還是有比較充裕的時間進行戰前的準備的。
當營內的大鍋正悶煮著手抓飯的時,魏博軍各營吏士就陸續將埋在糠穀裏的兵刃和甲衣取出,擦拭打磨。
其實這兩日的大雨對全軍還是有很大影響的。
大雨和羽器很容易就讓這些鐵製甲械生鏽,所以魏博軍的吏士們就將這些甲械放在了糠稻中,試圖保護。
但再如何保護,在這樣的大雨中依舊有不少兵刃生鏽了。比如鎧甲部件的接合處因為生鏽而卡住,武器的鋒刃因為生鏽而變鈍。
這些都是小的細節,但在生死之間,這些細節就會決定到底誰能活下來。
所以越是老卒越是不敢怠慢。
此外,魏博軍內的弓弩手們也在彎弓上弦。
弓弦多是獸筋,這種弓弦一遇到水就會變軟喪失彈性,所以在大雨來臨前,他們就及時將弓弦給卸了下來。
這裏麵依舊有大量的弓弦受潮不能用了,但幸好泰山軍的儲備充足,所以才保證了魏博軍的遠程打擊能力。
在魏博軍吏士們忙碌的時候,謝弼正坐在馬紮上和幾個營將悠閑地吃著手抓飯。
這種手抓飯算是泰山軍的獨特美食了,最早是張衝開始在軍中做的,後來發展到全軍,一旦在戰前,泰山軍就開始吃這種抓飯。
泰山軍的手抓飯多是用葷油和大肉和粟飯一起燜煮,既美味又能為吏士們提供足夠的熱量。
謝弼和麾下的五個營將是在一處開闊地處用餐的,可以比較清晰的看著前麵拱聖軍在那齊齊並渡,可似乎是遇到了什麽麻煩,那邊一直都沒有什麽進展。
於是,謝弼的前營將,也是其軍中鬥將之首,有安平之虎稱呼的費曜說話了,他對謝弼道:
“軍主,要不要讓我去看看。”
謝弼搖了搖頭,正要說吃飯,低頭就看到費曜的碗裏已經空了。邊感慨小費吃的多,謝弼邊將自己碗裏的飯盛到他的碗裏。
隨後謝弼看了其他幾人,見多數都是吃完了,不禁莞爾:
“你們要吃慢點。用食要細嚼慢咽,急不得。”
費曜都有點焦急了,他三兩口將謝弼盛的飯給扒了後,急道:
“軍主,這倒是等到啥時候,咱們還是早點出發吧,越是過河過得早,就越是能早點抓住袁紹。咱們弟兄們都怕這老賊跑掉。”
謝弼依舊不緊不慢的吃著飯,他搖頭:
“不會的,現在的袁紹除了與我們決戰,已經別無出路了。再說了,這是他選擇的戰場,也是他選擇的時間,這要是不打就溜,咱們該得高興。”
費曜不說話了,他並不是什麽智謀之將,隻是單純的渴望軍功。
本來他們這些魏博將以為昨夜和王上請戰會求得排頭,但最後卻讓張南的拱聖軍搶了頭籌,所以他們本就有點時不我待的感覺。
再加上自家軍主這種不緊不慢的性子,就更讓弟兄們著急了。
此時費曜嚼著嘴裏的抓飯,用渴望的眼神看著前方的拱聖軍:
“袁軍可得堅持得久一點,一定要堅持到自己到啊!”
……
實話實說,當費曜渴望地望著拱聖軍這邊時,拱聖軍這邊也遇到了不大不小的麻煩。
那就是因為這兩天的大雨,洛水兩岸都漲水了,原先要橫渡洛水的渡口已經被淹沒,所以拱聖軍要選擇在備用渡口渡河。
實際上這個渡口非常好,因為它的對岸是一片淺灘,而且十分寬闊能同時讓一個什的武士登岸。
可非常不走運的是,這一處渡口因為太過於出名了,所以泰山軍擔心會遭到敵軍的提前針對,所以才列為備選。
所以,在原先渡口不能行的時候,張南決定走那條備用渡口,於是在經過一番準備後,總人數在四千六百七十三人武士的拱聖軍開始渡河了。
前一日晚上,從後方中軍傳來命名,說要在今日黎明的時候各營分進過伊水,以便可以提前對泰山軍發起進攻。
但今日天未亮,中軍的信騎又跑過來,傳達了新的軍令,說是因為現在陳公國各路大軍都分散得太開,有很多營頭部隊都沒能收攏回來,再加上這片地區的道路因為大雨泥濘而分外難行,所以要繼續推遲進攻。
這就讓前護軍的主帥張郃很不滿了,他一聽這些話就知道友軍那些人在幹什麽。
什麽部隊沒能收攏回來?這些人竟然下著大雨都要出營去禍害那些裏社的黔首,真是不當人子。
而禍害了也就算了,竟然還敢影響到決戰的時機,要知道越是能提前進入戰場布置就能越搶占先機。
這一戰涉及著中原乃至天下的未來,而這些人竟然這般顢頇懈怠,張郃恨不得一刀剮了他們。
但隻從袁紹的陳述中就可知道,自家主公肯定是又沒當成事。
如此寬以治軍,後患無窮啊。
但張郃現在就是有再多的話也不能說了,就如他說的,此戰是決定天下未來的決戰,別人可以不顧大局,他得顧。
於是,就是心裏再不情不願,張郃還是隻能推遲了部隊出發的時間。
不過也趁著這個空,他也下令讓各營的輜重們烹飪早飯,盡量讓弟兄們上戰場前得吃頓熱的。
張郃的前護軍是距離戰場最近的部隊,所以很自然的,昨夜對麵飄來的肉香是聞得分明的,而在今早他們又看到洛水對岸飄蕩起來的炊煙,就明白對麵又要吃肉了。
這對張郃的壓力是巨大的,他可不想寒了弟兄們的心,所以雖然艱難,但還是努力給各營添了點東西。
東西不多,就是每人多了一碟醬菜,但這已經是張郃能做的全部了。
他不是沒和袁紹說過這個情況,昨日聞到對麵在吃肉的香味時,張郃就騎馬去找了棗祗,希望能調撥一點肉食給前護軍飽食一頓。
但當時棗祗磕磕巴巴的告訴他,軍中別說肉了,連粟都快空了,倒是有一些醬菜還存著,問張郃要不要。
張郃很生氣,他來可不是來要幾車醬菜的。他張郃也自認為是袁紹的親信,所以還試圖去說服棗祗。
他告訴棗祗,敵軍正在吃肉,如果軍中沒有表示的話,各營士氣是一定會受到影響的。
而前護軍本就是要第一批上戰場的,本就要犒勞一頓,所以吃頓肉不過分。
棗祗點頭了,並且認真的告訴張郃他的理由是充分的,甚至都不能稱之為過分,但很遺憾,軍中真的沒肉,他棗祗變不出來。
不過他也告訴張郃不用驚慌,在他看來那敵軍飄來的肉香味不過是敵軍的詭計,類似於當年四麵楚歌的效果,讓張郃不要被瞞騙了。
棗祗以他多年執掌後勤的經驗告訴他,敵軍就是再能耐也不可能湊出這麽多的肉食給全軍吃的,這一切都是對麵玩的手段。
於是張郃能說什麽?他最後帶著了幾車醬菜回營了。
出帳的瞬間,他忽然有一個念頭:
“你棗祗也知道這是四麵楚歌之計,那當年楚兵是啥結局你棗祗不清楚嗎?”
但這話他到底還是沒說出口。
懷著憋悶,張郃悶悶不樂的穿過中護軍的營地,忽然聞到了熟悉的肉香味,張郃心中五味雜陳,但他還是什麽話都沒有說,帶著這幾車醬菜沮喪的回去了。
張郃心裏多少是知道原因的。
軍中沒肉肯定是假話,畢竟陳公國上下為了打這一次決戰也是出了大血的,甚至連耕地的牛都被拉上了前線作為肉食。
這個賬袁紹是會算的,他如果打贏了,那耕牛自然以後還會有,要是打輸了,省吃儉用當成保的耕牛,最後不還是便宜了泰山軍?
這個道理袁紹豈能不懂?
但有肉是不假,但給不了全軍吃肉也是事實,畢竟全軍上下是實打實的十萬,要是都吃上肉,那得多少牛羊造下去。
所以這就出現了個,肉就這麽多,誰能吃,誰又吃不上。
而結果很顯然,他們前護軍就是那個吃不上肉的,原因張郃心裏也多少猜的到,無非就是因為前護軍是鞠義的舊部,妥妥的被打壓的存在。
但張郃明白又如何?因為他也是袁紹打壓鞠義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他也隻能老實完成自己的任務,扮演自己應該的角色。
張郃在返回營地後,將醬菜發了下去,至於說什麽激勵的話就算了,他張郃也是有臉的。
隻是在張郃的心中,他下定決心非要打好這一戰,讓那些人看看,我張郃就是帶著這樣的部隊也能立下大功。
想到這裏,張郃又回到軍帳裏準備休息,早上起的太早了,現在還有點困,隻能先補個覺。
於是他吩咐扈兵,讓他們盯著中軍的軍令,一有號令,立即喚醒他。
……
與此同時,袁紹正躺在胡床上休息著。
隨軍的一些小使臣正在給袁紹修剪指甲,而袁紹則閉目養神,思考著今日的作戰安排。
他嘴上念念有詞,忽然說要讓這個作為排頭,忽然又說要以這個軍作為策應,總之遲遲不能形成軍略。
其實這倒不是說陳軍沒有一個決戰的方略,而是袁紹自己老是自我懷疑。
忽然他有了一個念頭,顧不得小使臣正在給他修剪指甲就站了起來。他踱步到了帳外,此時外麵升起了一層薄薄的辰霧,感受著小風吹拂,袁紹哈哈一笑。
在眾人不解中,袁紹忽然下令:
“現在各軍是否已經準備妥當?”
扈將李典當即回道:
“各軍都已抵達指定位置,隨時聽令準備渡河。”
袁紹點頭,隨後手撐著腰背,手中馬鞭直指北麵,大吼一聲:
“爭渡,爭渡,令各軍即刻出營,搶占伊洛地的南向。”
隨著袁紹一聲令下,數十名早就準備好的扈兵紛紛跳上戰馬,持手令飛奔各營。
想著自己一聲令下,萬軍景從爭渡,袁紹就是胸中豪氣迸發,自以為用兵不過如此。
……
但袁紹以為的萬軍爭渡卻並沒有發生。
實際上當赤心隊的扈騎飛奔到李通的後護軍時,出兵的事就並不順利。
最早開始時,李通和前頭的張郃一樣都在平旦的時候令全軍整裝,就等袁紹令就可以向北過河進發了。
在最早的軍略中,他李通將要和李整以及張郃三個軍作為第一批次過河的部隊,他們將要負責和泰山軍主力決戰。
至於袁紹的本軍、袁術的部隊以及淳於瓊和周昕的部隊將作為後備兵力依舊留在南岸。
但後來李通得了中軍的軍令,說是要暫緩行動,所以李通就讓各營先做飯。而在他們將飯做了一半的時候,那中軍的扈兵又來了,又說讓他們趕緊出發。
這不是兒戲嗎?
也因為覺得袁紹朝令夕改,李通覺得後麵軍令還要變,所以他不動聲色隻是告訴扈兵知道了,然後就依舊讓各營繼續做飯食。
李通是變通了,而距離李通比較近的李整部見後護軍那邊沒動,營上空還燒著炊煙,於是一咬牙也留了下來。
於是,當袁紹下令過河的時候,隻有前護軍的張郃匆忙下令各營停止做飯並按縱行陣交替出營。
目標伊水北岸。
……
其實李通和李整二人這一次是真的預料錯了,那就是袁紹這一次想的很清楚,也非常巧妙。
他之所以忽然又讓各營即刻過河,就是想到經過兩日的大雨,伊洛兩河地必然十分泥濘。
而這種泥濘其實是對袁軍這邊有優勢的,那就是這種地麵非常不利於騎軍的衝擊和奔馳。
而泰山軍無疑比己方更有騎兵優勢,如果能靠著現在戰場泥濘的情況占據要地,那無疑就能削弱敵軍的騎兵優勢。
從這一點來說,袁紹這一次想得非常巧妙,甚至有一種軍事天賦。
優秀的統帥總是能利用天時地利來揚長避短。
但可惜,這一次李通和李整兩軍沒有抓住這個機會。
……
當張郃帶著麾下一萬五千人的部隊陸續過河時,在洛水的北麵,泰山軍也在行動。
在張郃這個方向的是泰山軍的三個軍,分別是謝弼的魏博軍,張南的拱聖軍,郭默的豹韜軍。
袁紹的預料是對的,那就是在泰山軍的那邊出兵序列中,也並沒有將騎兵放在第一列。
實際上張衝他們這些騎將很清楚,這樣的天氣即便要動用騎兵,也需要再過幾個時辰,等日頭上來了,將戰場曬得稍硬才得行。
現在盲目用騎兵,那就是給敵軍的弓弩兵送靶子。
而張衝也很清楚,在這一次的決戰中,泰山軍手裏的突騎部隊就是勝負手,而在這一戰中,泰山軍的突騎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都是遠遠高於袁軍的,所以要盡可能的發揮己方的優勢。
謝弼和魏博軍是被安排在第三輪過河的,所以他們還是有比較充裕的時間進行戰前的準備的。
當營內的大鍋正悶煮著手抓飯的時,魏博軍各營吏士就陸續將埋在糠穀裏的兵刃和甲衣取出,擦拭打磨。
其實這兩日的大雨對全軍還是有很大影響的。
大雨和羽器很容易就讓這些鐵製甲械生鏽,所以魏博軍的吏士們就將這些甲械放在了糠稻中,試圖保護。
但再如何保護,在這樣的大雨中依舊有不少兵刃生鏽了。比如鎧甲部件的接合處因為生鏽而卡住,武器的鋒刃因為生鏽而變鈍。
這些都是小的細節,但在生死之間,這些細節就會決定到底誰能活下來。
所以越是老卒越是不敢怠慢。
此外,魏博軍內的弓弩手們也在彎弓上弦。
弓弦多是獸筋,這種弓弦一遇到水就會變軟喪失彈性,所以在大雨來臨前,他們就及時將弓弦給卸了下來。
這裏麵依舊有大量的弓弦受潮不能用了,但幸好泰山軍的儲備充足,所以才保證了魏博軍的遠程打擊能力。
在魏博軍吏士們忙碌的時候,謝弼正坐在馬紮上和幾個營將悠閑地吃著手抓飯。
這種手抓飯算是泰山軍的獨特美食了,最早是張衝開始在軍中做的,後來發展到全軍,一旦在戰前,泰山軍就開始吃這種抓飯。
泰山軍的手抓飯多是用葷油和大肉和粟飯一起燜煮,既美味又能為吏士們提供足夠的熱量。
謝弼和麾下的五個營將是在一處開闊地處用餐的,可以比較清晰的看著前麵拱聖軍在那齊齊並渡,可似乎是遇到了什麽麻煩,那邊一直都沒有什麽進展。
於是,謝弼的前營將,也是其軍中鬥將之首,有安平之虎稱呼的費曜說話了,他對謝弼道:
“軍主,要不要讓我去看看。”
謝弼搖了搖頭,正要說吃飯,低頭就看到費曜的碗裏已經空了。邊感慨小費吃的多,謝弼邊將自己碗裏的飯盛到他的碗裏。
隨後謝弼看了其他幾人,見多數都是吃完了,不禁莞爾:
“你們要吃慢點。用食要細嚼慢咽,急不得。”
費曜都有點焦急了,他三兩口將謝弼盛的飯給扒了後,急道:
“軍主,這倒是等到啥時候,咱們還是早點出發吧,越是過河過得早,就越是能早點抓住袁紹。咱們弟兄們都怕這老賊跑掉。”
謝弼依舊不緊不慢的吃著飯,他搖頭:
“不會的,現在的袁紹除了與我們決戰,已經別無出路了。再說了,這是他選擇的戰場,也是他選擇的時間,這要是不打就溜,咱們該得高興。”
費曜不說話了,他並不是什麽智謀之將,隻是單純的渴望軍功。
本來他們這些魏博將以為昨夜和王上請戰會求得排頭,但最後卻讓張南的拱聖軍搶了頭籌,所以他們本就有點時不我待的感覺。
再加上自家軍主這種不緊不慢的性子,就更讓弟兄們著急了。
此時費曜嚼著嘴裏的抓飯,用渴望的眼神看著前方的拱聖軍:
“袁軍可得堅持得久一點,一定要堅持到自己到啊!”
……
實話實說,當費曜渴望地望著拱聖軍這邊時,拱聖軍這邊也遇到了不大不小的麻煩。
那就是因為這兩天的大雨,洛水兩岸都漲水了,原先要橫渡洛水的渡口已經被淹沒,所以拱聖軍要選擇在備用渡口渡河。
實際上這個渡口非常好,因為它的對岸是一片淺灘,而且十分寬闊能同時讓一個什的武士登岸。
可非常不走運的是,這一處渡口因為太過於出名了,所以泰山軍擔心會遭到敵軍的提前針對,所以才列為備選。
所以,在原先渡口不能行的時候,張南決定走那條備用渡口,於是在經過一番準備後,總人數在四千六百七十三人武士的拱聖軍開始渡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