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喜多秀家這個安排看來很合適,但福島正則忽然冒了出來,有些不悅地問道:“等等,秀家,為何不讓我和加藤出陣?若第二番隊和第五番隊出陣,不止是區區幸州,連開城在內也能一日之間再度拿下!”
福島正則這話看似口氣很大,其實也有前提,開城現在沒有明軍駐守了,朝鮮軍在日軍眼裏不過土雞瓦狗,第二番隊和第五番隊一齊上,一日破之那也著實不算異事。
但宇喜多秀家卻答道:“我自登陸朝鮮以來尚未親自攻占城池,雖說身為總大將未必非得親立戰功,但畢竟我也有破城殺敵之願。當然,即便如此,我也不會獨占此功,這才令各番隊抽調兵力合攻幸州。
至於第二番隊、第五番隊,你們都是眾所周知的精銳,因此為防備明軍仗著騎兵優勢突然襲擊,還是請第五番隊扼守要道,第二番隊防備漢陽,此這兩件事比起攻打幸州更為重要。”
這話給足了福島正則和加藤清正麵子,福島正則雖然居功自負,但有宇喜多秀家這樣的態度,倒也願意就此作罷,同意擔任防備明軍的任務。當然,這也是因為福島正則心中其實極為期盼能與明軍交戰之故。
加藤清正則仍對小西行長語出嘲諷,譏笑道:“小西,你最好祈禱明軍不會來救援幸州,否則我們將明軍擊退之後,你該多慚愧呀,是不是?”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la">xiaoshuting.la</a>
小西行長知道宇喜多秀家雖說是總大將,但其態度或多或少仍是偏向於加藤清正的,因此這次沒有多話,隻是冷冷地看著他,怒而不語。
此時幸州這邊也正為防備日軍來襲而做準備,休靜大師二弟子處英聽聞日軍將攻幸州,也領僧兵數百趕來支援。
權栗對處英的到來十分感謝,親自迎接並表達謝意,道:“聽聞日軍在京畿道清剿義軍及僧兵,我正為此擔憂,眼下見師父們無事,實在是老天護佑。”
處英合十謝道:“多謝將軍關心,天下僧侶群起響應,佛祖自在心中,怎會被妖邪殺戮殆盡?此次我奉師父之命,特來助將軍守衛幸州。”權栗再謝,相請入城。
入城之後,權栗便召集諸將,道:“幸州地處險要,為南北咽喉,事關全局。正因為是此等要害之地,是以日軍遲早來攻,如今看來果不其然。諸位,我軍必須憑險堅守,日後幸州也可作為光複王京之前線駐地,必能事半功倍。”
部將趙儆麵色憂慮,遲疑道:“將軍,幸州兵力不到三千,若倭寇大軍來攻,如何能守衛幸州?是否可以考慮……請明軍援救?”
權栗對於部下中會有此一問早有預料,聞言毫不意外,回答道:“幸州地利在我,此地位於德陽山上,南有漢江,東有昌陵川,而二水之間沼澤密布,隻有西北一路可供出入。
我軍隻要借此狹窄之便善加布置,則倭寇無論兵力再多都難以鋪開,隻能化作斑斑小股,批次進攻,如此便更利於我軍防守了。
爾等切記,弓弩火矢、火箭投石、蒺藜火炮等物都需要再核查一遍是否可用,另外還要再次加固幸州防禦工事,挖掘戰壕,再多築兩道柵欄砦堡以拖延倭寇進攻。至於援軍麽……還是可以派人向朝廷請求明軍救援的。”
按照權栗的這番話來看,他顯然更傾向於自己一方盡力為之,至於明軍救援一事,則屬於“能來更好,不來也罷”。他這個態度其實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朝廷剛剛和明軍鬧過別扭,願不願意開口找明軍求援可難說,明軍聽到求援又願不願意幫忙,那也難說。
不過對於趙儆等權栗部下而言,可以求援一定是比不能求援要強百倍的,因此立刻領命,同時心中祈禱求援一事一切順利,畢竟在他們看來,能擋住日軍的肯定不是自己,隻能是明軍。
二月十二黎明。天光方破曉,晨霧正氤氳。寒風中,日軍便已在幸州外圍陸續集結布陣。權栗見日軍已至,下令今日不煮稀粥,全軍飽餐戰時硬飯,決心死戰到底。
權栗親自鼓舞全軍,大聲道:“將士們,我權栗已五十有五,可說時日無多,雖從軍多年提拔為將,卻一直屍位素餐,常為此羞愧萬分!值此國難之際,能與倭寇一戰,保家衛國,已成平生夙願,但我仍有一個更大的心願,那便是親領大軍,將倭寇完全驅逐入海!
自倭寇侵我朝鮮以來,殘害百姓,掠奪錢糧,占我山河,毀我宗廟。曆代先人不得安息,父母妻妾、子女同鄉皆流離失所,生死不明!
諸位,今日我等若不奮起反抗,拚死力戰,則朝鮮必亡,家國破碎,我們所有人都將死無葬身之地,屆時更有何顏麵於九泉之下麵對祖宗親族、父老鄉親!
諸位且看,倭寇如今就在城外,正在耀武揚威,以為必能將我等趕盡殺絕!眾將士,隨我誅殺倭寇,誓與幸州共存!”幸州全軍將士深受鼓舞,呐喊不止,殺氣昂揚。權栗見士氣大振,即令各部進入城防位置,等待日軍來攻。
此時旭日東升,天光破雲,三萬日軍皆背負各式各色大名戰旗,不少武士更是臉掛妖鬼麵具,全副武裝,齊聲呼喝,在將領、頭目們的喝令下齊步挺近,殺氣充野。朝鮮守軍見此陣勢,與己方訓練時的嘈雜混亂一對比,不免又心生畏懼,甚至膽戰心驚。權栗連連鼓舞,親自穩定軍心,好不容易才使全軍沉靜,隻待軍令。
攻向幸州的道路果然十分狹窄,如今又遍布朝鮮軍的防禦工事,使得日軍隻能分成十餘隊輪流攻擊。
日軍第一陣在小西行長的號令下向幸州發起衝鋒,權栗嚴令全軍不得還擊,安心等待軍令。待日軍第一陣大半已進入朝鮮火力範圍和射程,權栗親自擊鼓三聲,下令全軍反擊。一時間,滾木礌石、火箭弓矢齊下,各處零星火炮也同時響起。
此時日軍不僅猝不及防,而且又因地域狹小而陣型密集,突遭打擊之下根本無處閃躲,死傷漸漸增多。
不過小西行長堅信,麵對朝鮮軍隻要一鼓作氣便能突破,此時隻需要發揮日軍的輕火力優勢,將朝鮮軍氣焰打下去即可。因此小西行長下令本陣重組,集合火繩槍還擊。
然而意外的是,在朝鮮猛烈的還擊下,即便小西行長幾次下令,日軍第一陣都難以立刻形成有效的反擊力量,始終不能突破第一道柵欄。小西行長苦攻無果,未免本就損失過半的第一軍團傷亡進一步擴大,隻好下令撤退,使第二陣替換。
石田三成見小西行長敗陣,急忙上前詢問,小西行長說道:“朝鮮在幸州城外精心修築了防禦工事,幸州占據地利,不易攻取,而且此次朝鮮還擊猛烈,我猝不及防,難以立刻重組,苦苦支撐也不能突破,隻能退下來……真是恥辱,真想把幸州的朝鮮人全部殺光!”
石田三成勸慰道:“小西君不要動怒,退下來情有可原,並非你的指揮有誤,事後攻占幸州後再行屠殺即可。我看朝鮮軍不過逞一時之血勇,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幸州撐不過太久的,我再去攻,定能登上城樓。”
小西行長奉勸務必謹慎,石田三成作別後披掛上陣,接替進攻。此時石田三成依舊沒怎麽把朝鮮軍當回事,而是認為小西行長之所以敗陣,乃是因為此前平壤一戰損失太大,部隊失去了核心精銳,衝鋒陷陣之時失去了銳氣之故。
於是石田三成領第二陣再攻幸州,但日軍第二陣在朝鮮軍防守之下與第一陣的戰況如出一轍。石田三成大怒之下親冒矢石,奮勇當先,卻不料反而身中一箭,頭部也被投石散落的碎石塊擊傷,要不是兜帽保護,搞不好已經被開顱了。
這樣一來,第二陣短時間內顯然也難以突破柵欄,反而因為石田三成本人負傷而軍陣大亂。石田三成很快被救至軍陣後方,這一來第二陣便不斷有人向後退卻。石田見狀甚是無奈,也隻得下令撤退。
第三陣由黑田長政率領,黑田長政吸取了前兩陣的教訓,下令保持距離,避免在朝鮮射程之外就有人擅自發起衝鋒,其下令鐵炮隊集中至軍前射擊柵欄及掩藏與其後的朝鮮士兵。
黑田長政對自己的戰法頗有信心,輕哼道:“小西這家夥被明軍嚇破了膽,竟連朝鮮軍也不能戰勝了。至於石田,曆來不配武士之名,本就不具備作戰的才能……
不過,這支朝鮮軍倒是在幸州費了不少心血,但也無妨,隻要能穩步進取,等待可發揮我軍優勢之時,自然無人能擋。”
然而朝鮮這兩道柵欄砦堡著實是精心修築,日軍所謂鐵炮不過是火繩槍,難以對柵欄造成嚴重破壞。日軍也發現了這一點,因此又將手中鐵炮抬高角度進行仰射,希望將彈丸射入城中。
然而日軍與幸州城樓相距較遠,彈丸雖然也勉強拋射入城,可惜在那之後已威力大減,朝鮮軍幾無傷亡。黑田部亂射時久,卻並無成效,黑田長政未免繼續損失,也隻得尷尬撤退。
而就在這一時刻,柳成龍收到權栗請明軍施以援手的請求,顧不得雙方前不久才剛剛發生的齟齬,立刻求見大明禦倭經略宋應昌。
柳成龍這次看來沒什麽傲骨了,恭恭敬敬地道:“經台,前線危急,請您立刻發兵吧!以天兵之戰力,即便收複王京也是勝券在握,且眼下日軍正大舉進攻幸州,幸州守將權栗將軍十分需要援救,亦或者天兵此刻發兵王京,同樣也可解幸州之危。”
然而隻是他著急並沒有意義,李如鬆撤兵回平壤以來和宋應昌的關係正處於微妙之中,雙方都知道對方現在正等待什麽——那就是高務實針對當前局麵的指示。
簡單而言,在高閣老回信抵達之前,除非真有十萬火急的情況,否則無論宋應昌還是李如鬆,大概都不會做出什麽大動作。
因此宋應昌婉言回絕道:“碧蹄館一戰帶來的損失和影響比預計中要嚴重許多,眼下我軍需要一些時日來處理一些問題。另外,我早已有言在先,要求朝鮮軍歸於大明統一指揮,朝鮮各部不得擅自出戰。
此次幸州之戰我不知是誰挑起的戰事,但我深知朝鮮軍一直盼望獨立作戰,而我也曾向大王明言,若想朝鮮軍獨立作戰,則朝鮮必須展示相應的力量,那麽此時不正是朝鮮展現具備獨立作戰能力之機麽?”
所謂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柳成龍此時無法維持前不久的強硬了,隻能再勸道:“經台,我可以保證朝鮮軍民定會奮戰到底,死守幸州。然而眼下畢竟戰局為重,幸州為南北咽喉要地,一旦失守,倭寇將可漸處於有利態勢,屆時無論是進軍王京還是守衛開城、平壤,都將麵臨倭軍戰略壓迫,因此還請經略寬宏大量,不計前嫌再施援手。”
宋應昌畢竟是禦倭經略,如果對日戰況轉為嚴重,他是有直接責任的,因此柳成龍這樣一說他倒也認為有些道理,於是沉吟道:“都體察使所言有理,不過即便如此,也不必我軍大費周章進攻王京……收複王京時機未到,其中緣由都體察使不必細問。
至於救援幸州,這倒是輕而易舉。碧蹄館戰後,倭寇忌憚我天兵戰力,眼下隻需出一偏師,虛張聲勢向王京方向發起佯攻,行此避實就虛、圍魏救趙、攻其必救之策即可解幸州之圍。我料倭寇若知明軍大舉來攻,必撤出幸州,退回王京,如此幸州可保。”
宋應昌這個決定在柳成龍看來並非對朝鮮軍最有力的支持,但畢竟是一大恩,柳成龍還是誠懇地表示了感謝。於是宋應昌向查大受及茅國器傳令,命他二人領兵三千,攜帶火炮、旗幟佯攻王京。
這道命令頗有講究:茅國器是南軍將領,宋應昌不擔心他不接受調令,而查大受卻是李家軍的嫡係,值此宋應昌與李如鬆陷入冷戰般的局麵下,從他的反應大抵就可以揣測出李如鬆的心思。
----------
感謝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日月不落夏威夷”、“Dr.徐嘉輝”、“雲覆月雨”、“曹麵子”、“單騎照碧心”的月票支持,謝謝!
福島正則這話看似口氣很大,其實也有前提,開城現在沒有明軍駐守了,朝鮮軍在日軍眼裏不過土雞瓦狗,第二番隊和第五番隊一齊上,一日破之那也著實不算異事。
但宇喜多秀家卻答道:“我自登陸朝鮮以來尚未親自攻占城池,雖說身為總大將未必非得親立戰功,但畢竟我也有破城殺敵之願。當然,即便如此,我也不會獨占此功,這才令各番隊抽調兵力合攻幸州。
至於第二番隊、第五番隊,你們都是眾所周知的精銳,因此為防備明軍仗著騎兵優勢突然襲擊,還是請第五番隊扼守要道,第二番隊防備漢陽,此這兩件事比起攻打幸州更為重要。”
這話給足了福島正則和加藤清正麵子,福島正則雖然居功自負,但有宇喜多秀家這樣的態度,倒也願意就此作罷,同意擔任防備明軍的任務。當然,這也是因為福島正則心中其實極為期盼能與明軍交戰之故。
加藤清正則仍對小西行長語出嘲諷,譏笑道:“小西,你最好祈禱明軍不會來救援幸州,否則我們將明軍擊退之後,你該多慚愧呀,是不是?”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la">xiaoshuting.la</a>
小西行長知道宇喜多秀家雖說是總大將,但其態度或多或少仍是偏向於加藤清正的,因此這次沒有多話,隻是冷冷地看著他,怒而不語。
此時幸州這邊也正為防備日軍來襲而做準備,休靜大師二弟子處英聽聞日軍將攻幸州,也領僧兵數百趕來支援。
權栗對處英的到來十分感謝,親自迎接並表達謝意,道:“聽聞日軍在京畿道清剿義軍及僧兵,我正為此擔憂,眼下見師父們無事,實在是老天護佑。”
處英合十謝道:“多謝將軍關心,天下僧侶群起響應,佛祖自在心中,怎會被妖邪殺戮殆盡?此次我奉師父之命,特來助將軍守衛幸州。”權栗再謝,相請入城。
入城之後,權栗便召集諸將,道:“幸州地處險要,為南北咽喉,事關全局。正因為是此等要害之地,是以日軍遲早來攻,如今看來果不其然。諸位,我軍必須憑險堅守,日後幸州也可作為光複王京之前線駐地,必能事半功倍。”
部將趙儆麵色憂慮,遲疑道:“將軍,幸州兵力不到三千,若倭寇大軍來攻,如何能守衛幸州?是否可以考慮……請明軍援救?”
權栗對於部下中會有此一問早有預料,聞言毫不意外,回答道:“幸州地利在我,此地位於德陽山上,南有漢江,東有昌陵川,而二水之間沼澤密布,隻有西北一路可供出入。
我軍隻要借此狹窄之便善加布置,則倭寇無論兵力再多都難以鋪開,隻能化作斑斑小股,批次進攻,如此便更利於我軍防守了。
爾等切記,弓弩火矢、火箭投石、蒺藜火炮等物都需要再核查一遍是否可用,另外還要再次加固幸州防禦工事,挖掘戰壕,再多築兩道柵欄砦堡以拖延倭寇進攻。至於援軍麽……還是可以派人向朝廷請求明軍救援的。”
按照權栗的這番話來看,他顯然更傾向於自己一方盡力為之,至於明軍救援一事,則屬於“能來更好,不來也罷”。他這個態度其實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朝廷剛剛和明軍鬧過別扭,願不願意開口找明軍求援可難說,明軍聽到求援又願不願意幫忙,那也難說。
不過對於趙儆等權栗部下而言,可以求援一定是比不能求援要強百倍的,因此立刻領命,同時心中祈禱求援一事一切順利,畢竟在他們看來,能擋住日軍的肯定不是自己,隻能是明軍。
二月十二黎明。天光方破曉,晨霧正氤氳。寒風中,日軍便已在幸州外圍陸續集結布陣。權栗見日軍已至,下令今日不煮稀粥,全軍飽餐戰時硬飯,決心死戰到底。
權栗親自鼓舞全軍,大聲道:“將士們,我權栗已五十有五,可說時日無多,雖從軍多年提拔為將,卻一直屍位素餐,常為此羞愧萬分!值此國難之際,能與倭寇一戰,保家衛國,已成平生夙願,但我仍有一個更大的心願,那便是親領大軍,將倭寇完全驅逐入海!
自倭寇侵我朝鮮以來,殘害百姓,掠奪錢糧,占我山河,毀我宗廟。曆代先人不得安息,父母妻妾、子女同鄉皆流離失所,生死不明!
諸位,今日我等若不奮起反抗,拚死力戰,則朝鮮必亡,家國破碎,我們所有人都將死無葬身之地,屆時更有何顏麵於九泉之下麵對祖宗親族、父老鄉親!
諸位且看,倭寇如今就在城外,正在耀武揚威,以為必能將我等趕盡殺絕!眾將士,隨我誅殺倭寇,誓與幸州共存!”幸州全軍將士深受鼓舞,呐喊不止,殺氣昂揚。權栗見士氣大振,即令各部進入城防位置,等待日軍來攻。
此時旭日東升,天光破雲,三萬日軍皆背負各式各色大名戰旗,不少武士更是臉掛妖鬼麵具,全副武裝,齊聲呼喝,在將領、頭目們的喝令下齊步挺近,殺氣充野。朝鮮守軍見此陣勢,與己方訓練時的嘈雜混亂一對比,不免又心生畏懼,甚至膽戰心驚。權栗連連鼓舞,親自穩定軍心,好不容易才使全軍沉靜,隻待軍令。
攻向幸州的道路果然十分狹窄,如今又遍布朝鮮軍的防禦工事,使得日軍隻能分成十餘隊輪流攻擊。
日軍第一陣在小西行長的號令下向幸州發起衝鋒,權栗嚴令全軍不得還擊,安心等待軍令。待日軍第一陣大半已進入朝鮮火力範圍和射程,權栗親自擊鼓三聲,下令全軍反擊。一時間,滾木礌石、火箭弓矢齊下,各處零星火炮也同時響起。
此時日軍不僅猝不及防,而且又因地域狹小而陣型密集,突遭打擊之下根本無處閃躲,死傷漸漸增多。
不過小西行長堅信,麵對朝鮮軍隻要一鼓作氣便能突破,此時隻需要發揮日軍的輕火力優勢,將朝鮮軍氣焰打下去即可。因此小西行長下令本陣重組,集合火繩槍還擊。
然而意外的是,在朝鮮猛烈的還擊下,即便小西行長幾次下令,日軍第一陣都難以立刻形成有效的反擊力量,始終不能突破第一道柵欄。小西行長苦攻無果,未免本就損失過半的第一軍團傷亡進一步擴大,隻好下令撤退,使第二陣替換。
石田三成見小西行長敗陣,急忙上前詢問,小西行長說道:“朝鮮在幸州城外精心修築了防禦工事,幸州占據地利,不易攻取,而且此次朝鮮還擊猛烈,我猝不及防,難以立刻重組,苦苦支撐也不能突破,隻能退下來……真是恥辱,真想把幸州的朝鮮人全部殺光!”
石田三成勸慰道:“小西君不要動怒,退下來情有可原,並非你的指揮有誤,事後攻占幸州後再行屠殺即可。我看朝鮮軍不過逞一時之血勇,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幸州撐不過太久的,我再去攻,定能登上城樓。”
小西行長奉勸務必謹慎,石田三成作別後披掛上陣,接替進攻。此時石田三成依舊沒怎麽把朝鮮軍當回事,而是認為小西行長之所以敗陣,乃是因為此前平壤一戰損失太大,部隊失去了核心精銳,衝鋒陷陣之時失去了銳氣之故。
於是石田三成領第二陣再攻幸州,但日軍第二陣在朝鮮軍防守之下與第一陣的戰況如出一轍。石田三成大怒之下親冒矢石,奮勇當先,卻不料反而身中一箭,頭部也被投石散落的碎石塊擊傷,要不是兜帽保護,搞不好已經被開顱了。
這樣一來,第二陣短時間內顯然也難以突破柵欄,反而因為石田三成本人負傷而軍陣大亂。石田三成很快被救至軍陣後方,這一來第二陣便不斷有人向後退卻。石田見狀甚是無奈,也隻得下令撤退。
第三陣由黑田長政率領,黑田長政吸取了前兩陣的教訓,下令保持距離,避免在朝鮮射程之外就有人擅自發起衝鋒,其下令鐵炮隊集中至軍前射擊柵欄及掩藏與其後的朝鮮士兵。
黑田長政對自己的戰法頗有信心,輕哼道:“小西這家夥被明軍嚇破了膽,竟連朝鮮軍也不能戰勝了。至於石田,曆來不配武士之名,本就不具備作戰的才能……
不過,這支朝鮮軍倒是在幸州費了不少心血,但也無妨,隻要能穩步進取,等待可發揮我軍優勢之時,自然無人能擋。”
然而朝鮮這兩道柵欄砦堡著實是精心修築,日軍所謂鐵炮不過是火繩槍,難以對柵欄造成嚴重破壞。日軍也發現了這一點,因此又將手中鐵炮抬高角度進行仰射,希望將彈丸射入城中。
然而日軍與幸州城樓相距較遠,彈丸雖然也勉強拋射入城,可惜在那之後已威力大減,朝鮮軍幾無傷亡。黑田部亂射時久,卻並無成效,黑田長政未免繼續損失,也隻得尷尬撤退。
而就在這一時刻,柳成龍收到權栗請明軍施以援手的請求,顧不得雙方前不久才剛剛發生的齟齬,立刻求見大明禦倭經略宋應昌。
柳成龍這次看來沒什麽傲骨了,恭恭敬敬地道:“經台,前線危急,請您立刻發兵吧!以天兵之戰力,即便收複王京也是勝券在握,且眼下日軍正大舉進攻幸州,幸州守將權栗將軍十分需要援救,亦或者天兵此刻發兵王京,同樣也可解幸州之危。”
然而隻是他著急並沒有意義,李如鬆撤兵回平壤以來和宋應昌的關係正處於微妙之中,雙方都知道對方現在正等待什麽——那就是高務實針對當前局麵的指示。
簡單而言,在高閣老回信抵達之前,除非真有十萬火急的情況,否則無論宋應昌還是李如鬆,大概都不會做出什麽大動作。
因此宋應昌婉言回絕道:“碧蹄館一戰帶來的損失和影響比預計中要嚴重許多,眼下我軍需要一些時日來處理一些問題。另外,我早已有言在先,要求朝鮮軍歸於大明統一指揮,朝鮮各部不得擅自出戰。
此次幸州之戰我不知是誰挑起的戰事,但我深知朝鮮軍一直盼望獨立作戰,而我也曾向大王明言,若想朝鮮軍獨立作戰,則朝鮮必須展示相應的力量,那麽此時不正是朝鮮展現具備獨立作戰能力之機麽?”
所謂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柳成龍此時無法維持前不久的強硬了,隻能再勸道:“經台,我可以保證朝鮮軍民定會奮戰到底,死守幸州。然而眼下畢竟戰局為重,幸州為南北咽喉要地,一旦失守,倭寇將可漸處於有利態勢,屆時無論是進軍王京還是守衛開城、平壤,都將麵臨倭軍戰略壓迫,因此還請經略寬宏大量,不計前嫌再施援手。”
宋應昌畢竟是禦倭經略,如果對日戰況轉為嚴重,他是有直接責任的,因此柳成龍這樣一說他倒也認為有些道理,於是沉吟道:“都體察使所言有理,不過即便如此,也不必我軍大費周章進攻王京……收複王京時機未到,其中緣由都體察使不必細問。
至於救援幸州,這倒是輕而易舉。碧蹄館戰後,倭寇忌憚我天兵戰力,眼下隻需出一偏師,虛張聲勢向王京方向發起佯攻,行此避實就虛、圍魏救趙、攻其必救之策即可解幸州之圍。我料倭寇若知明軍大舉來攻,必撤出幸州,退回王京,如此幸州可保。”
宋應昌這個決定在柳成龍看來並非對朝鮮軍最有力的支持,但畢竟是一大恩,柳成龍還是誠懇地表示了感謝。於是宋應昌向查大受及茅國器傳令,命他二人領兵三千,攜帶火炮、旗幟佯攻王京。
這道命令頗有講究:茅國器是南軍將領,宋應昌不擔心他不接受調令,而查大受卻是李家軍的嫡係,值此宋應昌與李如鬆陷入冷戰般的局麵下,從他的反應大抵就可以揣測出李如鬆的心思。
----------
感謝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日月不落夏威夷”、“Dr.徐嘉輝”、“雲覆月雨”、“曹麵子”、“單騎照碧心”的月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