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夜裏,臨時組成的京華騎丁雖然都屬於京華商社,但其實細算的話卻有三個來源。


    第一個來源是京華商社京畿事業部,這個京畿部平時的任務有幾項,其中一個方麵就是專門負責大寧方向。原因不全在經濟方麵,還有一個重要方麵就是作為高務實的暗樁,以大寧為北伐的情報支撐點,進行先期情報覆蓋。


    這個覆蓋,以察哈爾為主,土默特為輔,同時也包含外喀爾喀等蒙古左右翼的相關力量,這天日間土默特失利的消息也是來源於他們的監控。


    第二個來源是京華商社土默特事業部,這個“土默特部”顧名思義是專門負責在土默特進行貿易的,由於土默特此時的基本疆域(左右兩翼實控區經常會有變化,所以這裏隻能說基本)大致上就東至大寧一線,故京華商社土默特事業部需要來此發展業務。


    第三個來源是京華商社遼東事務部。遼東事務部以前是根據大明行政區劃來進行業務區劃的,即它在大明境內隻負責遼東巡撫管轄範圍,大明境外則隻和女真各部及朝鮮相關。不過隨著京華實力的一步步加強,以及高務實一直提倡“內部也要有競爭”,導致在很多區域出現了兩個事務部之間進行業務業績競爭的特殊現象。大寧就是這種比較特殊的地區。


    特殊在哪?特殊在大寧目前基本上處在一個孤懸關外的狀態,以及它在製度屬性上的怪異。


    之前曾經提到過,有明一朝的遼東是沒有自己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等設置的,山東布政使兼管遼東“布政”工作,山東按察使兼管遼東“按察”工作,以此類推。在地方行政上,遼東也沒有知府、知州、知縣這一類單純的行政設置,而是由當地衛所直接管理,也就是所謂的“軍管”。


    然而,並不是說遼東就純粹由軍方——或者說武將集團說了算,因為遼東又有正常的兵備道設置,那是由文官統管幾個相當於府、州級別的轄區,如高務實昔年初到遼東時所任職務,就是“金複海蓋兵備”,統管遼南的金、複、海、蓋四個州。


    大寧現在的情況就很有意思,它在行政區劃上屬於北直隸,在軍事劃片設置上歸薊遼總督主管,在巡撫設置區裏歸順天巡撫管轄,但是……它未設知府或者知州,當然從大小而論也不可能設知縣,於是它又具備了遼東的“軍管”特殊模式現象,可以說非常獨特。


    這種特殊就給京華的“內部競爭”創造了條件。京華商社負責全部的陸上對外貿易,大寧當然是陸上對外貿易的地區,所以在京華商社看來,大寧是它的業務區,這毫無問題,然而其下的各個事業部對大寧的看法就不同了。


    京畿事業部認為大寧既然在行政規劃上屬於北直隸,那我部當然要去開展工作,這完全沒問題啊,對不對?


    土默特事業部認為,大寧緊鄰土默特東部疆域,是我部在土默特東部開展業務的支點,是必須之地,我部當然要去開展工作,這完全沒問題啊,對不對?


    遼東事業部一看也不幹了,說大寧雖然暫時看起來“孤懸塞北”,但它過去一直是朝廷在北疆的支撐點,是從塞北連接遼東、北直隸的關鍵要地,地位與關內的山海關、錦州完全一致,那我部去大寧開展業務當然也完全沒問題啊,對不對?


    於是這下好了,大寧原本看起來是個三不管地區,結果三個事業部因為內部競爭要靠數據說話,都認為在大寧開展工作可以提高業績,於是紛紛跑去大寧開拓。這樣一來,大寧城內就經常會出現同屬京華商社的三個事業部都派人過來互相搶生意的奇觀。


    實際上高務實所說的內部競爭,並不是指這樣的內部競爭,他的本意或許可以用京華的三大造船廠來舉例。


    最開始京華造船廠隻有萊州的那一家,後來因為高務實本人外放廣西,京華業務開始南移,他便開始考慮在廣州設立一家新的造船廠。不過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這家造船廠的主廠區被調整到了欽州,京華欽州造船廠就成了京華造船廠的第二個造船廠。


    本質上它是一家分廠,而為了區分,從這時候起就把萊州的原廠區也分離了,稱之為京華萊州造船廠。


    再往後就是安南開始建設金港造船廠,不過當時高務實對於能否確保安南永固還不是特別有把握,因此金港造船廠的投資水平和技術實力等方麵都長期受限,大致上以修船為主,自行建造的能力比較差。


    不過轉機很快來了,乘著滇緬戰爭的東風,京華如烈火燎原一般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了幾乎整個中南半島,而暹羅被選為將來的南疆核心區,定南城開始了大規模、高投入的建設。


    建設當然不是隻修個城池、修個王宮之類就完事了,沒有產業支撐的城市顯然沒有前途,多半隻能成為一個空中樓閣,因此在包括黃芷汀、高孟男乃至劉馨等人在內的大量京華內部高層人士建議下,高務實也開始調動資源,夯實定南的產業規模。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產業轉移就是把金港造船廠打包搬遷去定南,隻留下最基本的修船業務,同時加大對京華定南造船廠的投入,定南造船廠遂成為京華造船廠的第三個分廠。


    萊州、欽州、定南三大造船廠的分布拉開了萬裏之遙,是不是就沒有內部競爭了呢?當然不是。雖然三大造船廠的內河船隻建造的確按照地域劃分了“任務區”,如萊州造船廠負責整個大明北方省份的內河船隻建造、欽州造船廠負責整個大明南方省份的內河船隻建造、定南造船廠負責整個南疆地區的內河船隻建造,但這一劃分隻規定了內河船隻,是不包括海船的。


    海船的建造標準遠高於內河船隻,使用年限也更長(雖然因為使用環境的原因經常需要大修小補),所以在一個看似比較遠的地方買船其實並無太大影響,這就可以互相競爭了。


    原本技術力量最強和基礎設施最齊備的萊州造船廠占據著最大的市場份額,但後來欽州方麵靠著廣西優質且廉價的木料逐漸追趕,奪走了不少市場。


    緊接著是定南造船廠的異軍突起,該廠的特點是不僅也有物美價廉的好木料,而且因為本身最靠近南洋,所以還對京華的一些船隻具體部位進行了設計製造上的微調,使其更加適應南洋海況。


    這一來,萊州和欽州兩大造船廠都感受到了壓力,於是萊州方麵連忙調整思路,開始搞出針對黃海、東海、日本海況進行微調的產品,也就是把主要業務目標放在了“北洋係”。


    欽州造船廠一看不妙,好家夥,你們一個針對北洋,一個針對南洋,我欽州難道去喝西北風?那肯定不行啊,我也得有我的特色才行,要不然吃啥?


    於是欽州造船廠開始冥思苦想,最終找到了一條路子:我主打全海況適航性!換句話說,我的最終產品雖然在北洋不如萊州船,在南洋也不如定南船,但它們在北洋勝過定南船,在南洋勝過萊州船,最適合那種做一條龍貿易的——比如多段貿易:從北方上貨,在蘇鬆、廣州、呂宋、馬六甲一線都停靠進行貿易,然後在當地補貨,一路又賣回去的這種船東。


    這樣一來,此類船東就需要一種在多海況情況下都能較好兼顧的船隻,於是便可能更傾向於欽州船。


    什麽叫內部競爭?這就是高務實提倡的內部競爭,它是有針對性的差異化競爭,是為了打造出不同特色產品的一種競爭。


    但是京華商社在大寧城的這種內部競爭相對來說就差了點,因為京華商社本質上是一家貿易公司,其本身不負責生產,手頭的商品都是京華的各個實業實體生產的。這樣一來,三個事業部的進貨渠道差不多,在大寧城的競爭隻能靠什麽?靠想方設法降低成本。


    可是京華產品在京華體係內部的出貨價是固定的。比如說京華香皂廠京師總廠出廠的香皂,你京華商社京畿事業部來進貨是這個價格,他土默特事業部來進貨也是這個價格,遼東事業部來進貨當然還是這個價格。於是三個事業部想在大寧搶到更多的份額,成本方麵就隻好另想辦法。


    進貨價一樣,成本還能怎麽優化?當然是控製運輸成本。如果有水運,當時最佳的運輸成本控製法寶。可是去大寧城的水運條件相當差,雖說有一條老哈河,但這條河枯水期的徑流量堪憂,而且本身也不算什麽大江大河,很難穩定利用,於是沒法子,大家隻好在馬隊上下功夫。


    馬隊上怎麽下功夫?無非兩點:擴大規模,降低養馬(不止是馬,運輸牲畜都算)成本。但是這一來,擴大規模方麵以土默特事業部優勢最大;降低養馬成本方麵則以遼東事業部優勢最大,於是最後居然也還真搞出了一個神奇的錯位競爭。


    且慢,那京畿事業部怎麽辦?沒關係,他們靠近京華產業密集的北直隸地區,雖說拿貨價一樣,但主要產品可以集中運輸,因為運輸距離短,也形成了獨特優勢。


    總之不管怎麽說,三大事業部在大寧城競爭得相當激烈,三方在大寧的馬隊規模也相對較大,這一點算是今夜他們能夠組團救援土默特軍的力量基礎。


    此時此刻,三大事業部的人湊在一起算了算,京畿事業部方麵能湊出一千三百四十四騎,土默特事業部能湊出兩千八百六十三騎,遼東事業部能湊出兩千一百七十六騎,三方合計能湊出將近六千四百騎,這已經不是小數目了。


    當然,理論上來說,六千多騎麵對察哈爾的六萬大軍肯定是不夠看的,不過人家土默特雖然吃了個敗仗在先,怎麽說也還有兩萬多騎,不能當人家不存在吧?


    何況京華三大事業部都認為己方也是有一些特殊優勢的,比如說京華的騎丁全員沒有夜盲症,夜戰方麵至少在視力一項就明顯占據優勢。


    又比如說京華騎丁的裝備水平一直很好,尤其是火器優勢。雖說火器配備給騎兵,在雙方都是騎兵,對戰時可能因為陷入對衝而使火器隻有放一槍的機會之窘況,但夜戰的時候卻未必——對方既然看不清前方路況,挨了一頓齊射之後還敢直接衝陣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為他完全不知道對方騎兵的身前是否預先挖好了陷馬坑、布下了鐵蒺藜等陷阱。


    除此之外,三大事業部的騎丁首領還一致認為,布日哈圖恐怕能料到大寧官軍不敢夜間出城,即便要救援也會等到次日天亮,所以他對於今晚可能出現的援軍應該不會有什麽準備。


    到了這個時候,大夥商議基本達成,隻剩一件事要決定了:誰做主將?


    這件事非常現實,因為不管今夜出擊是勝是敗,主將都是那個承擔責任的人。勝利了,他是首功;失敗了,他是罪魁。


    不過,高務實暗中實行數年之久的“職稱製”在此刻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大家比一比“職稱”就知道誰是主將了。


    職稱不必解釋,紅朝人都懂,不過高務實的這個“職稱製”其實是一個煙霧彈,它事實上就是軍銜製,隻是為了掩人耳目才改成了所謂的職稱製。


    軍銜這東西,後世之人都知道,就是軍人的一種銜稱,主要根據一個軍人的戰鬥素養、軍事素養、業務素養以及資曆來授予的,通常戰鬥素養、資曆越高的軍人被授予的軍銜也就越高。


    <a id="wzsy" href="http://m.loubiqu.net">筆趣閣</a>


    後世的軍銜主要分為列兵、士官、尉官、校官、將官以及元帥。其中士官分為上士、中士、下士、軍士長;尉官分為上尉、中尉、下尉;校官主要分為上校、中校、下校;將官主要分為上將、中將和上將;每個國家的軍銜都有區別,比如紅朝還特別設置了大校這個軍銜,而米帝的準將也很特殊,其實兩個軍銜的等級是差不多的,隻不過叫法不一樣。


    高務實也是按照這個標準來設置他麾下武裝家丁們的職稱的,隻是換了個名稱。


    ----------


    感謝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雲覆月雨”、“書友20180209233838332”、“書友20191018172646328”、“曹麵子”、“東南崇武門”、“單騎照碧心”、“A夜煙客A”、“快樂的陶子”的月票支持,謝謝!


    PS:看錯時間,發晚了幾分鍾,抱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元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無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無風並收藏大明元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