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曆六年七月算起,高務實回鄉已經一年。


    如今已是萬曆七年乙卯,鄉試之年到了。


    這一年中,高務實的一切都挺順利,尤其是各項買賣發展勢頭都很好。舊的那些就不提了,光說新買賣,就值得高務實大笑三聲。


    新買賣的兩大重頭戲,一是京華銀行成立,以及該行向湖廣貸款興修水利一事;二是京華瓷器成立,並且打出‘京華禹窯’名頭開始正式向振興北瓷發起衝擊一事。


    前者費了不小的力氣,但主要不是費在籌集資金上,而是費在說服朝廷和湖廣官吏上。通過高務實或者說高黨的運作,湖廣布政使司在萬曆五年秋後正式向中樞提出申請,請求批準湖廣布政使司及各地方衙門向民間“願意借貸資金者”貸款以興修水利。


    湖廣布政使司當然找出了一大堆的理由證明這個做法很有必要,內閣在郭樸和張四維的力主之下,票擬“準該司所請,但所借銀資之利息不得高於一成。”


    疏入,朱翊鈞禦筆朱批:“興修水利可固農本,誠然國之要務,準該司所請。”


    但這道批複下達之後不久,便有奏疏諫止,其疏來自於應天巡按,該員表示:官府向民間拆解款項有辱朝廷威嚴,請止。


    按理說應天巡按怎麽也管不著湖廣的事,但朝廷上下誰都知道,這事絕非應天巡按個人的想法,恐怕應天巡撫方麵也是同樣的態度。原因不是湖廣修水利對他們有害,也不是湖廣借錢跟他們有關,而是他們已經得知內幕,京華銀行借款給湖廣的這筆買賣,其中有個條款便是“湖廣可折價以米糧償還該付本息。”


    <a id="wzsy" href="http://www.ahzww.org">ahzww.org</a>


    湖廣要借多少款子?足足一百萬兩銀子!


    按照這個數目,折價到每年償還本息的話,湖廣將要在接下來的十年之中,每年向京華銀行支付大量米糧!如何大量法?湖廣大多數地區米糧折銀,一石才值八錢銀子。


    即便不算利息,湖廣按照每年償還本金十萬兩來計算,也要支付給京華銀行125000石大米。其實以湖廣糧食之豐,這個數目的影響不能說特別巨大,了不起就是讓長江下遊的應天府糧價略微上漲罷了。


    但問題在於另一條附加款:允許京華銀行每年以定價收購湖廣大米,每年定額不得超過一百萬石,若不能於民間購足,則湖廣地方衙門以糧稅(尚未實現一條鞭法地區還是交糧)補足。


    12.5萬石大米可以白白養活五六萬人一整年,如果是一百萬石,起碼能養活四十幾萬人了,兩相加在一塊再節省一點吃,能養活大概六十萬人。


    如果隻是賑濟河南一省可能出現的災民,這個數量基本應該夠了,畢竟現在還隻是小冰河期的開始階段,災情沒有明末那麽嚴重。當然這個賑濟也絕非免費賑濟,肯定是以工代賑,要不然高務實這京華銀行沒幾年就得破產。


    但這樣一來,就要對南直隸產生影響了,糧價起碼上浮兩成,甚至上浮三成也沒準,應天撫、按兩院當然要站出來說話。


    萬曆是接到過高務實密報的,也知道河南等北方幾省這幾年經常受災減產,而南直隸至少不缺錢,多花點錢買米想來問題不大,於是堅決批複:湖廣水利興廢事關重大,該司不務虛名,但求實效,正所應當。該巡按且工本職,毋庸多言。”


    由此,這件事才算定了下來。


    雖然萬曆五年河南沒有遭什麽大災,但其實這筆買賣依然穩賺不賠,因為高務實相當於是被批準以較低的市價為基準在湖廣買米,哪怕市價上升也不關他的事——上升了就不在民間買,直接找布政使司動用糧稅抵扣。


    而河南的糧價比湖廣要貴了不少,如果按照正常市價,加上販運的費用之後,可能賺不了什麽錢,但既然收購價是個低價,那麽就算拿到河南市麵上賣掉也有錢賺。


    至於將來一旦有災害,河南糧價肯定還得漲。高務實要不是本著救濟(收攬)流民的意思,直接賣掉就能大賺。不過眼下他也就能幫到這兒,畢竟能力有限,能給河南減輕點壓力已經不錯了,山西陝西和北直隸什麽的,那個一時真沒辦法。


    隻能希望河總花了幾年時間用水泥加固的河堤不像以前那麽容易決口,到時候河南的災害輕一點,說不定臨省遭災以後會有流民往河南來,到時候高務實或許能再想點辦法,盡力而為吧。


    順利的第二件事便是京華禹窯的事了。


    說起來,這件事的順利甚至有些超過高務實的預期,或許是高務實自己都小看了新鄭高氏現在的名望和號召力,反正京華禹窯剛剛宣布成立,隻是托人在士林中吹噓了一番,沒過兩個月便開始有人紛紛來投了。


    來的這些人幾乎都是瓷匠,大多還都是祖傳的,其所精手藝各不相同,技藝高低也千差萬別,但張氏很快就在三大匠的協助下把他們分門別類安排好,然後開始試製。


    第一批產品,“良莠不齊”算是說得輕的了,應該說絕大部分都達不到張氏的要求,她最後挑選出來的瓷器隻有區區七件。其他的那些,她建議高務實一件都不要拿出去賣,直接分給名下各個廠礦自用算了。


    高務實倒是無所謂,他一開始就沒覺得這事情簡單,所以很淡定地讓瓷匠們繼續試製,不用著急,也不要怕虧本——高務實早就做好了連續虧本五年的計劃,因為他無所謂,燒瓷這個事,單從成本上來說是虧不了多少錢的,虧錢的大頭其實隻是養活這些沒有創收的工匠罷了。


    也許是高務實的態度鼓勵了瓷匠們,也許是北方瓷業雖然衰退但底蘊尤存,反正從第四批試製品起,京華禹窯就扭虧了!


    他們試製出一批上品的雞血紅茶碗,秉承著“鈞窯就是貴”的特色,這批座底銘文“京華禹窯·大雅”的雞血紅茶碗賣給了開封的周王府,直接一舉扭虧為盈不說,名頭也打響了。


    現在京華瓷器的主要問題反倒是一時難以擴大規模——有本事來投他的人基本都來得差不多了,現在要擴大規模,就隻能慢慢的自己培養專業人才了。製瓷器在這年代可是個高精尖的手藝活,沒個三年五載連入門都談不上,所以高務實也急不來。


    好在鈞窯一貫以稀少著稱,它這裏產量低反倒讓人覺得“原產地的正品就是原產地的正品,真是慢得夠可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元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無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無風並收藏大明元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