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臨別敘話
田賜良緣:農女致富記 作者:北風向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忙完了這波田地裏的活後,柳文娟和賀氏,王氏,柳蕊兒就專心在家縫製衣服,男人們去田地裏幹一些雜事,柳璿兒則負責準備吃食,順便帶兩個小家夥。
兩日後,柳文娟整理了下她們的成果,說道:“小孩的衣服鞋子夠穿到三歲了,大人穿的冬夏各有三套,鞋子也做了四雙,時間比較緊,被子就隻準備了一床,到時候璿兒再去荊寧州幫著買些吧。”
王氏感動道:“夠了,夠了,不需要買了。到了那邊後,我再自己做就行了。”
柳文娟不讚同道:“菲兒他們也不富裕,才剛起家一年,你過去的話就多一張嘴吃飯,能帶的話就多帶些,能減少他們的負擔就多減少一些吧。”
柳璿兒無語道:“姑姑,可以多帶些東西,可是你也要我們倆能背得動啊。這天寒地凍的,我們自己本身就穿得跟個球似的,路也不好走,還背著這麽多東西怎麽走啊?”
柳文娟笑道:“如今家裏田地裏的事情不多,爹讓亭兒和良兒兄弟倆也一起去送他們二伯母,順便去看看菲兒,有他們兄弟倆幫忙就不困難了。”
柳璿兒這才點頭道:“哦,行,他們倆去也可以。”
“衣服等就準備這些了,我再去給你們裝些吃的。臘腸,臘肉,臘魚,還有風幹的兔肉,紅薯土豆粉絲,腐乳和豆瓣醬,幹豆角,幹筍,這些可以收很久的東西多帶些,就算留到明年年中都可以吃的。”柳文娟說完後,立即起身去準備了。
柳璿兒:“……”姑姑,你又弄這麽多,多兩個人送又有什麽用?我身上的重量好像沒減反增了啊。
王氏心裏很感動,起身追過去道:“文娟姐,少拿些。家裏人多,也需要很多菜吃呢,我每樣帶一點點給菲兒他們嚐嚐鮮就行了。”
柳文娟頭也不回的回道:“多帶點,這些東西去外麵買可貴了,你多帶些過去剛好過個好年,免得菲兒他們要花錢去外麵買著吃。”
柳大山感歎道:“哎,文娟就是這性子,刀子嘴豆腐心,其實她心很軟的。這些東西外麵買確實很貴,能帶就多帶些吧。明日讓長庚駕駛馬車送你們去碼頭,到了那邊後,璿兒,你們也租個車送吧。”
柳璿兒點頭道:“嗯,那邊的事情你們不用擔心,我會處理好的。”
當天晚上,柳東林把大家都叫去了他家裏吃飯,算是給王氏踐行。他殺了一隻雞,一隻鴨,還去鎮上買了不少肉菜回來,賀氏則在廚房裏忙活,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膳。
他們剛剛吃完晚膳收拾好桌子,隔壁的李郎中和李嬸子,李小羽過來了。李嬸子手裏拿著一個包袱,進屋後交給王氏,說道:“翠蘭,昨日聽玉華說你要離開這裏去菲兒那了。哎,我們做鄰居十幾年,雖然以前也因為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有過些不愉快,可總歸是沒有大矛盾,可如今你這裏的家散了,心也涼了,離開這裏開始新的生活也好。時間倉促,我們也沒準備什麽好東西,這點吃食你就拿著路上吃吧。”
王氏也沒推拒她的一番好意,感動道:“謝謝嫂子。”
賀氏給他們端來茶,招呼道:“大家別站著,都快坐吧,坐下說。”
坐下後,李郎中詢問道:“明日什麽時候走啊?”
柳璿兒回道:“明日天亮後,我們搭乘送魚去荊寧州的貨船。”
“璿兒,是送你租的大通湖裏養的魚嗎?”李郎中挑眉問道。
柳璿兒應道:“是的,大通湖裏的魚也賣得差不多了,這是送去荊寧州的最後一船貨了。”
“都賣了?”李嬸子驚訝道,有些可惜道:“哎喲,嬸子本還想去你那買幾條過年吃呢,這一湖的魚竟然這麽快就全賣了,這也太快了吧。”
“噗呲”,柳璿兒笑了,解釋道:“嬸子,湖裏的魚不可能一次性賣幹淨的,還有些小些的留著明年再賣。我給村裏每家每戶留了兩條大魚的,還有些個頭小些的,大概兩三斤重的還有很多,您要的話我到時候多弄點回來。”
李嬸子笑道:“原來是這樣啊,那嬸子就不跟你客氣了。以往冬天的魚賣得很貴,而且還很難買到,今年過年我們可托你的福能吃上好菜了。”
柳文娟想起前兩年在陽郡的生活,感慨道:“是啊,如今我們都是托她的福吃上了好菜,過上了好日子。那時候我剛嫁去陽郡的時候,家裏的生活也還不錯,日子比在老柳家好過,隔三差五能吃上塊肉,後來公公去世後,我們一家四口有時連野菜都吃不上,在我們快揭不開鍋時,是璿兒來帶我們回青山村,這才過上了好日子。以前我們是十天半個月都吃不上一個雞蛋,可如今孩子們每天都能吃上一個雞蛋了,這才兩年就如此大的差別了,若是擱以前想都不敢想呢。”
李嬸子笑道:“沒錯。我家大丫頭菊蘭嫁在岐山坳許家,家裏田地比我們多些,那時候村裏人個個羨慕她嫁的好。可如今啊,她前幾天回家直羨慕我們一年下來比他們家賺得錢還多了。”
柳文娟調侃道:“嫂子,現在誰不羨慕你啊?閨女嫁得好,兩個兒子也出息,你們婆媳兩關係也融洽,如今又添了個大胖孫子,村裏就數你最有福氣了。”
“哈哈,文娟這話說的,你不用說嫂子了,村裏人也都羨慕你呢。”李嬸子開懷大笑道。
柳東林從內室裏提了個酒壺出來,拿了幾個酒杯倒滿酒,憨笑道:“來,明富哥,小羽,長庚,東輝,我們再喝兩杯,這可是璿兒月初從京城帶回來的好酒,我還收著一直舍不得喝呢。”
吳長庚聞了聞酒香,笑道:“東林,你的還沒開喝,我的已經喝完了,又找璿兒要了一壺了。”
李郎中笑道:“璿兒送了一壺給小羽,我們爺三每天喝半杯,昨天也喝完了。這個酒真的夠帶勁,比竹葉青的味道烈多了,冬天喝上一口身子都暖和了。”
兩日後,柳文娟整理了下她們的成果,說道:“小孩的衣服鞋子夠穿到三歲了,大人穿的冬夏各有三套,鞋子也做了四雙,時間比較緊,被子就隻準備了一床,到時候璿兒再去荊寧州幫著買些吧。”
王氏感動道:“夠了,夠了,不需要買了。到了那邊後,我再自己做就行了。”
柳文娟不讚同道:“菲兒他們也不富裕,才剛起家一年,你過去的話就多一張嘴吃飯,能帶的話就多帶些,能減少他們的負擔就多減少一些吧。”
柳璿兒無語道:“姑姑,可以多帶些東西,可是你也要我們倆能背得動啊。這天寒地凍的,我們自己本身就穿得跟個球似的,路也不好走,還背著這麽多東西怎麽走啊?”
柳文娟笑道:“如今家裏田地裏的事情不多,爹讓亭兒和良兒兄弟倆也一起去送他們二伯母,順便去看看菲兒,有他們兄弟倆幫忙就不困難了。”
柳璿兒這才點頭道:“哦,行,他們倆去也可以。”
“衣服等就準備這些了,我再去給你們裝些吃的。臘腸,臘肉,臘魚,還有風幹的兔肉,紅薯土豆粉絲,腐乳和豆瓣醬,幹豆角,幹筍,這些可以收很久的東西多帶些,就算留到明年年中都可以吃的。”柳文娟說完後,立即起身去準備了。
柳璿兒:“……”姑姑,你又弄這麽多,多兩個人送又有什麽用?我身上的重量好像沒減反增了啊。
王氏心裏很感動,起身追過去道:“文娟姐,少拿些。家裏人多,也需要很多菜吃呢,我每樣帶一點點給菲兒他們嚐嚐鮮就行了。”
柳文娟頭也不回的回道:“多帶點,這些東西去外麵買可貴了,你多帶些過去剛好過個好年,免得菲兒他們要花錢去外麵買著吃。”
柳大山感歎道:“哎,文娟就是這性子,刀子嘴豆腐心,其實她心很軟的。這些東西外麵買確實很貴,能帶就多帶些吧。明日讓長庚駕駛馬車送你們去碼頭,到了那邊後,璿兒,你們也租個車送吧。”
柳璿兒點頭道:“嗯,那邊的事情你們不用擔心,我會處理好的。”
當天晚上,柳東林把大家都叫去了他家裏吃飯,算是給王氏踐行。他殺了一隻雞,一隻鴨,還去鎮上買了不少肉菜回來,賀氏則在廚房裏忙活,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膳。
他們剛剛吃完晚膳收拾好桌子,隔壁的李郎中和李嬸子,李小羽過來了。李嬸子手裏拿著一個包袱,進屋後交給王氏,說道:“翠蘭,昨日聽玉華說你要離開這裏去菲兒那了。哎,我們做鄰居十幾年,雖然以前也因為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有過些不愉快,可總歸是沒有大矛盾,可如今你這裏的家散了,心也涼了,離開這裏開始新的生活也好。時間倉促,我們也沒準備什麽好東西,這點吃食你就拿著路上吃吧。”
王氏也沒推拒她的一番好意,感動道:“謝謝嫂子。”
賀氏給他們端來茶,招呼道:“大家別站著,都快坐吧,坐下說。”
坐下後,李郎中詢問道:“明日什麽時候走啊?”
柳璿兒回道:“明日天亮後,我們搭乘送魚去荊寧州的貨船。”
“璿兒,是送你租的大通湖裏養的魚嗎?”李郎中挑眉問道。
柳璿兒應道:“是的,大通湖裏的魚也賣得差不多了,這是送去荊寧州的最後一船貨了。”
“都賣了?”李嬸子驚訝道,有些可惜道:“哎喲,嬸子本還想去你那買幾條過年吃呢,這一湖的魚竟然這麽快就全賣了,這也太快了吧。”
“噗呲”,柳璿兒笑了,解釋道:“嬸子,湖裏的魚不可能一次性賣幹淨的,還有些小些的留著明年再賣。我給村裏每家每戶留了兩條大魚的,還有些個頭小些的,大概兩三斤重的還有很多,您要的話我到時候多弄點回來。”
李嬸子笑道:“原來是這樣啊,那嬸子就不跟你客氣了。以往冬天的魚賣得很貴,而且還很難買到,今年過年我們可托你的福能吃上好菜了。”
柳文娟想起前兩年在陽郡的生活,感慨道:“是啊,如今我們都是托她的福吃上了好菜,過上了好日子。那時候我剛嫁去陽郡的時候,家裏的生活也還不錯,日子比在老柳家好過,隔三差五能吃上塊肉,後來公公去世後,我們一家四口有時連野菜都吃不上,在我們快揭不開鍋時,是璿兒來帶我們回青山村,這才過上了好日子。以前我們是十天半個月都吃不上一個雞蛋,可如今孩子們每天都能吃上一個雞蛋了,這才兩年就如此大的差別了,若是擱以前想都不敢想呢。”
李嬸子笑道:“沒錯。我家大丫頭菊蘭嫁在岐山坳許家,家裏田地比我們多些,那時候村裏人個個羨慕她嫁的好。可如今啊,她前幾天回家直羨慕我們一年下來比他們家賺得錢還多了。”
柳文娟調侃道:“嫂子,現在誰不羨慕你啊?閨女嫁得好,兩個兒子也出息,你們婆媳兩關係也融洽,如今又添了個大胖孫子,村裏就數你最有福氣了。”
“哈哈,文娟這話說的,你不用說嫂子了,村裏人也都羨慕你呢。”李嬸子開懷大笑道。
柳東林從內室裏提了個酒壺出來,拿了幾個酒杯倒滿酒,憨笑道:“來,明富哥,小羽,長庚,東輝,我們再喝兩杯,這可是璿兒月初從京城帶回來的好酒,我還收著一直舍不得喝呢。”
吳長庚聞了聞酒香,笑道:“東林,你的還沒開喝,我的已經喝完了,又找璿兒要了一壺了。”
李郎中笑道:“璿兒送了一壺給小羽,我們爺三每天喝半杯,昨天也喝完了。這個酒真的夠帶勁,比竹葉青的味道烈多了,冬天喝上一口身子都暖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