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州商丘縣城,如今的大宋京城應天府,將士林立,商鋪皆開,進進出出的車輛川流不息,一派京都氣象。
城中最大的一座府宅,如今的大宋皇宮裏,幾十大宋臣屬與皇帝在議事,商議軍事主攻的方向,而且分歧很大。
趙匡義主張先進取襄州一帶和洛陽,再進取關內道,但兵部尚書李曄卻是反對,認為進軍西部起戰,很容易被了晉國漁利,應該主攻北方德州,他認為陸天風對燕地的歸治不可能很快達成,應該趁燕地不穩兵進北方,讓陸天風陷入顧此失彼的境地,而且大軍北去,可以與齊王張永德合兵。
趙匡義還是堅持大軍西進,認為進取關內之後,能夠迅速接管了西部,不但摧毀了陸天風的根基,也能夠吞並更多的軍力,而進軍北方,固然能夠讓陸天風顧此失彼,但北方的燕地一旦再次複國,那就會牽製了大宋軍力防禦北方,而且北方災荒欠收,很難獲得了戰略補給,另外大軍北去,大宋疆域就會麵臨來自西部的威脅,而北方畢竟有張永德在阻擋。
當然也有提議分軍進取的,卻是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反駁,大宋是有百萬軍力,但出征不可能會是百萬,最少得留四十萬軍力鎮守應天府和江淮,事實上留四十萬軍力守土也是很吃緊的,晉國有大量的戰船,隨時都能夠載了重兵渡江,大宋已然使人去與晉國談判,隻是一直沒有回音,而如今入秋,聽說太原和關隴都獲得了糧食豐收,若是任由陸天風持續加深了占據地的統治,那對大宋會越來越不利。
而對於開封府的進攻,大宋內部已然達成共識,就是不進攻開封府,一是開封府有二十多萬軍力鎮守,二是開封府裏的諸多勳貴影響力很大,趙匡胤軍中有很多與開封府勳貴親近的將官,三是一旦占據了開封府,那就幫助陸天風有了名正言順的獨立正統,所以隻能先戰敗了陸天風,才是獲得一切的關鍵,但是應該向那裏進軍,分歧太大。
最後,所有大宋臣屬都看了皇帝趙匡胤,趙匡胤微挑下眉,道:“齊王張永德願意向朕稱臣,其心是迫不得已,若是大軍北去,必然會讓張永德有所誤會,反而會與朕形成互相顧忌的牽製,所以隻能向西,那樣才能讓張永德放心的抵擋來自北方的進攻。”
眾臣點頭,趙匡胤又道:“朕諭令,趙匡美為應天府留守,趙匡義為江淮防禦使鎮守大江,三日後拔軍六十萬,朕親自西征。”
大宋群臣起身拜禮回應,各自散去備戰,趙匡胤留了兩位趙氏兄弟,說了很久的話。
*****
陸七送走了震驚難平的徐鉉,回到帥帳思索了片刻,他書了兩封信,讓人送去了開封府交給衛國公石守信,北方捷報抵達開封府後的反應,陸七已然得到了詳細回報,知道一直不出府的石守信,為北方大捷出了府。
信使抵達了開封衛國公府,將信交給了石守信,石守信打開一看:“請衛國公大人幫我,用入室搶劫的手段造成隴西郡公一人亡,天風。”
石守信看了信發怔,好一會兒才將信還給了信使,說句知道了,信使帶著陸七的書信離開了衛國公府,次日,隴西郡公府遭了賊匪,隴西郡公被賊人一刀刺中咽喉斃命,府中貴重財物被賊人劫走。
事後,開封府衙接手案件,一番調查後,定性為普通劫殺案,根本沒有引起刑部和大理寺的重視,因為隴西郡公就是一個無用的囚徒,開封府城發生的偷劫案子很多,那會為隴西郡公大張旗鼓的尋凶,隴西郡公一死,門外值守的八個將士也撤了,值此非常時期,也沒有上官究罪值守的將士,調走了事。
隴西郡公死後次日,那個信使又來了,交給了石守信第二封信,內容是解釋為什麽殺隴西郡公,陸七言明了正妻的出身秘密和隴西郡公的德行,直白告訴石守信,他不能讓隴西郡公成為日後的國丈。
石守信看了第二封信,什麽也沒有說,將信讓信使帶回去,而此事他卻是爛在了肚子裏,夫人也沒有告訴,他明白陸天風沒有使人刺殺,而是讓他代誅,事實上就是一種親近的倚重問詢,他做了,就等於明確回應了親近,說白了,有些投名狀的意義。
*****
陸七在為日後統治策劃的時候,也得到了趙匡胤起兵向西的軍情,他看了軍情有些遺憾的搖頭,事實上他是希望趙匡胤大軍北上,或者進攻開封府。
不過隻要趙匡胤大軍離開了根本疆域,就注定了走向加速滅亡,陸七一直沒有急於讓晉國軍力渡江,就是在等趙匡胤的軍力分離兩半。
陸七給大名府的張永德去了一封信,勸張永德交出軍權,他承諾會保住張永德的郡王地位,但張永德拒絕了他的勸降,直言告訴陸七,陸七沒有資格讓他投降。
陸七明白,張永德這是不服氣,既然不服氣那就隻能付諸武力,他傳軍令去了海上,命令在海中待命的二十萬大軍在青州海岸登陸,之後戰船長途繞回江陰,若是能夠趕上渡江進攻淮南,那就參與運兵。
二十萬軍力應令在環渤海南岸的青州(山東)登陸,而陸七事先已然發兵去奪取了齊州,青州,濟州,萊州,登州,驅逐或覆滅了張永德的駐軍,所有州縣的官員對陸天風軍力的到來,都是歡迎的態度,表態尊崇朝廷。
二十萬海路援軍與陸七軍力在齊州會師,而來自太原府的十萬關內軍力也抵達了齊州會師,近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奔了大名府。
張永德接到軍情回報大吃一驚,他根據軍報,一直估計陸天風最多集結三十萬軍力,如今竟然多出二十萬,難道是自燕地調來的?但據探報,燕地那裏正與遼國大軍激戰。
由於軍情嚴重的出乎意料,張永德不得不放棄與陸天風直接爭鋒的戰略,他的三十萬軍力,馬軍隻有一萬,步軍有很大一部分是征發的鄉兵,戰鬥能力不如正規禁軍很多,主要是軍備簡陋和缺少,沒有披甲的軍力,在戰力和鬥誌上都會弱勢。
張永德被迫分軍守城,大名府留軍十萬鎮守,其他州域分軍占據主要城池據守,有屬下勸他分軍不如退去江淮與大宋朝廷合力,張永德沒有采納,也沒有向大宋朝廷告急請援。
陸七大軍一到大名府,用二十萬軍力圍困了大名府,三十萬軍力開始攻克其他州域,基本上大軍一圍城,射入朝廷不究罪名的勸降書,據守的張永德軍力就開城投降。
而大名府這裏,陸七圍城了三日不攻,三日後才射入了一封信,守城將官忙飛奔送去了總管府,交給了張永德,張永德一身金甲,神情冷漠的打開了來信。
“我與郡王在暖亭茶話,曾經是相敬和睦,我知道郡王是怨恨我在德州的囂張行徑,故願向郡王道歉,郡王戎馬一生,為大周鎮護北方多年,我想郡王有生之年應該去幽州看一看,虞王陸天風。”
張永德怔視著手中信,兩旁的將帥神情有了愕然,忽張永德抬手給信,將帥們接信傳看了一下,神情都有了意外。
“開城。”張永德起身吩咐。
大名府南城門打開,張永德率領將帥出城歸降,陸七得報後親自出迎,在接受了張永德與將帥的跪拜後,迎入軍營與張永德喝酒說話。
三日後,張永德率領十萬步軍,一萬馬軍的本部軍力去了北方,陸七任命張永德為幽州副留守,接替楊延昭原本在幽州的職責。(未完待續)
城中最大的一座府宅,如今的大宋皇宮裏,幾十大宋臣屬與皇帝在議事,商議軍事主攻的方向,而且分歧很大。
趙匡義主張先進取襄州一帶和洛陽,再進取關內道,但兵部尚書李曄卻是反對,認為進軍西部起戰,很容易被了晉國漁利,應該主攻北方德州,他認為陸天風對燕地的歸治不可能很快達成,應該趁燕地不穩兵進北方,讓陸天風陷入顧此失彼的境地,而且大軍北去,可以與齊王張永德合兵。
趙匡義還是堅持大軍西進,認為進取關內之後,能夠迅速接管了西部,不但摧毀了陸天風的根基,也能夠吞並更多的軍力,而進軍北方,固然能夠讓陸天風顧此失彼,但北方的燕地一旦再次複國,那就會牽製了大宋軍力防禦北方,而且北方災荒欠收,很難獲得了戰略補給,另外大軍北去,大宋疆域就會麵臨來自西部的威脅,而北方畢竟有張永德在阻擋。
當然也有提議分軍進取的,卻是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反駁,大宋是有百萬軍力,但出征不可能會是百萬,最少得留四十萬軍力鎮守應天府和江淮,事實上留四十萬軍力守土也是很吃緊的,晉國有大量的戰船,隨時都能夠載了重兵渡江,大宋已然使人去與晉國談判,隻是一直沒有回音,而如今入秋,聽說太原和關隴都獲得了糧食豐收,若是任由陸天風持續加深了占據地的統治,那對大宋會越來越不利。
而對於開封府的進攻,大宋內部已然達成共識,就是不進攻開封府,一是開封府有二十多萬軍力鎮守,二是開封府裏的諸多勳貴影響力很大,趙匡胤軍中有很多與開封府勳貴親近的將官,三是一旦占據了開封府,那就幫助陸天風有了名正言順的獨立正統,所以隻能先戰敗了陸天風,才是獲得一切的關鍵,但是應該向那裏進軍,分歧太大。
最後,所有大宋臣屬都看了皇帝趙匡胤,趙匡胤微挑下眉,道:“齊王張永德願意向朕稱臣,其心是迫不得已,若是大軍北去,必然會讓張永德有所誤會,反而會與朕形成互相顧忌的牽製,所以隻能向西,那樣才能讓張永德放心的抵擋來自北方的進攻。”
眾臣點頭,趙匡胤又道:“朕諭令,趙匡美為應天府留守,趙匡義為江淮防禦使鎮守大江,三日後拔軍六十萬,朕親自西征。”
大宋群臣起身拜禮回應,各自散去備戰,趙匡胤留了兩位趙氏兄弟,說了很久的話。
*****
陸七送走了震驚難平的徐鉉,回到帥帳思索了片刻,他書了兩封信,讓人送去了開封府交給衛國公石守信,北方捷報抵達開封府後的反應,陸七已然得到了詳細回報,知道一直不出府的石守信,為北方大捷出了府。
信使抵達了開封衛國公府,將信交給了石守信,石守信打開一看:“請衛國公大人幫我,用入室搶劫的手段造成隴西郡公一人亡,天風。”
石守信看了信發怔,好一會兒才將信還給了信使,說句知道了,信使帶著陸七的書信離開了衛國公府,次日,隴西郡公府遭了賊匪,隴西郡公被賊人一刀刺中咽喉斃命,府中貴重財物被賊人劫走。
事後,開封府衙接手案件,一番調查後,定性為普通劫殺案,根本沒有引起刑部和大理寺的重視,因為隴西郡公就是一個無用的囚徒,開封府城發生的偷劫案子很多,那會為隴西郡公大張旗鼓的尋凶,隴西郡公一死,門外值守的八個將士也撤了,值此非常時期,也沒有上官究罪值守的將士,調走了事。
隴西郡公死後次日,那個信使又來了,交給了石守信第二封信,內容是解釋為什麽殺隴西郡公,陸七言明了正妻的出身秘密和隴西郡公的德行,直白告訴石守信,他不能讓隴西郡公成為日後的國丈。
石守信看了第二封信,什麽也沒有說,將信讓信使帶回去,而此事他卻是爛在了肚子裏,夫人也沒有告訴,他明白陸天風沒有使人刺殺,而是讓他代誅,事實上就是一種親近的倚重問詢,他做了,就等於明確回應了親近,說白了,有些投名狀的意義。
*****
陸七在為日後統治策劃的時候,也得到了趙匡胤起兵向西的軍情,他看了軍情有些遺憾的搖頭,事實上他是希望趙匡胤大軍北上,或者進攻開封府。
不過隻要趙匡胤大軍離開了根本疆域,就注定了走向加速滅亡,陸七一直沒有急於讓晉國軍力渡江,就是在等趙匡胤的軍力分離兩半。
陸七給大名府的張永德去了一封信,勸張永德交出軍權,他承諾會保住張永德的郡王地位,但張永德拒絕了他的勸降,直言告訴陸七,陸七沒有資格讓他投降。
陸七明白,張永德這是不服氣,既然不服氣那就隻能付諸武力,他傳軍令去了海上,命令在海中待命的二十萬大軍在青州海岸登陸,之後戰船長途繞回江陰,若是能夠趕上渡江進攻淮南,那就參與運兵。
二十萬軍力應令在環渤海南岸的青州(山東)登陸,而陸七事先已然發兵去奪取了齊州,青州,濟州,萊州,登州,驅逐或覆滅了張永德的駐軍,所有州縣的官員對陸天風軍力的到來,都是歡迎的態度,表態尊崇朝廷。
二十萬海路援軍與陸七軍力在齊州會師,而來自太原府的十萬關內軍力也抵達了齊州會師,近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奔了大名府。
張永德接到軍情回報大吃一驚,他根據軍報,一直估計陸天風最多集結三十萬軍力,如今竟然多出二十萬,難道是自燕地調來的?但據探報,燕地那裏正與遼國大軍激戰。
由於軍情嚴重的出乎意料,張永德不得不放棄與陸天風直接爭鋒的戰略,他的三十萬軍力,馬軍隻有一萬,步軍有很大一部分是征發的鄉兵,戰鬥能力不如正規禁軍很多,主要是軍備簡陋和缺少,沒有披甲的軍力,在戰力和鬥誌上都會弱勢。
張永德被迫分軍守城,大名府留軍十萬鎮守,其他州域分軍占據主要城池據守,有屬下勸他分軍不如退去江淮與大宋朝廷合力,張永德沒有采納,也沒有向大宋朝廷告急請援。
陸七大軍一到大名府,用二十萬軍力圍困了大名府,三十萬軍力開始攻克其他州域,基本上大軍一圍城,射入朝廷不究罪名的勸降書,據守的張永德軍力就開城投降。
而大名府這裏,陸七圍城了三日不攻,三日後才射入了一封信,守城將官忙飛奔送去了總管府,交給了張永德,張永德一身金甲,神情冷漠的打開了來信。
“我與郡王在暖亭茶話,曾經是相敬和睦,我知道郡王是怨恨我在德州的囂張行徑,故願向郡王道歉,郡王戎馬一生,為大周鎮護北方多年,我想郡王有生之年應該去幽州看一看,虞王陸天風。”
張永德怔視著手中信,兩旁的將帥神情有了愕然,忽張永德抬手給信,將帥們接信傳看了一下,神情都有了意外。
“開城。”張永德起身吩咐。
大名府南城門打開,張永德率領將帥出城歸降,陸七得報後親自出迎,在接受了張永德與將帥的跪拜後,迎入軍營與張永德喝酒說話。
三日後,張永德率領十萬步軍,一萬馬軍的本部軍力去了北方,陸七任命張永德為幽州副留守,接替楊延昭原本在幽州的職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