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肖想的聖地
多年來一直繁盛的東榮國是匈奴人肖想了多年的桃源聖地,一個可以一年四季處處鳥語花香的地方,如何能夠讓他們不羨慕不嫉妒?
那樣美好如同聖地一般的地方,卻擁有著那樣昏庸的帝王,真是每每想起就讓人扼腕。
風雪吹起了號角,匈奴人沒有辦法像中原一樣堅持數年的戰爭,他們隻能拚上性命用最勇猛的姿態去接受戰爭,用勝利結束戰爭。
比起義無反顧的匈奴人,東榮國這邊就要放鬆警惕的多了。
雖然每次與匈奴的戰鬥都少有獲勝,但畢竟泱泱大國,被其他小國歌頌慣了,東榮國還是沒能有足夠的危機意識。
一如往常的覺得,哪怕這次戰爭再次失敗,隻要賠上一些糧食布匹,讓匈奴人過完冬天,一切就能夠回到重新的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沒有人察覺到在這樣表麵隻是不算特別的戰爭底下暗湧著的是人民苦痛的哀嚎聲,不得民心的,終究隻能倒下。
臘月來時,皇帝的病居然一日日的好了起來,甚至能夠重新上朝。
而這一次,皇帝自知不能再為難自己了,自己的血液裏或許還殘留著那麽一丁點兒雄心壯誌,但僅僅這麽一丁點兒東西與他尊貴的性命相比起來實在相差太遠。
皇帝不再關注朝政上的事情,而是把整頓朝政的事準備留給他的繼承人,朝堂之事,他現在隻關心一件事,就是立太子之事。
因為心懷著殷切期待,皇帝這一次倒是半點不打算任性妄為,而是實打實的絞盡腦汁,認認真真參考了諸位大臣的意見。
這點讓諸位大臣頗為欣慰,多年皇帝,終於還是開始長了點腦子的,雖然少,但夠用就行,他們就不嫌棄了。
重重考量過後,除了極少數的特別臣子,朝廷關於立太子之位,基本上分為了兩個派別。
大多數的稍微有那麽一丁點良知的人自然是選擇六皇子的,畢竟不管是賢能才名,六皇子都遠勝於十皇子。
而另外一小半卻是支持十皇子的投機分子,支持勢力微弱之人,反而更容易得到從龍之功。
反正六皇子身邊的人已經夠多了,就算自己提出支持,也不過平平。
但十皇子就不一樣了,十皇子身邊的人少,若有支持,他自然該千恩萬謝,從此自己的地位也可以平步青雲。
皇帝本人對於兩個兒子倒是相差不大,其實真論起喜歡,他更喜歡的還是老十。
不過自己也知道,老十生性活潑喜愛玩樂,腦子不如老六,他不能讓下一任帝王也如自己這般,否則這天下怕是……
可是六皇子至今卻是依舊遲遲不歸……
所以皇帝決定為他等一等,等他回來就封他為太子,讓他管理朝政,自己當個悠閑皇帝就行了,享受自己的餘生便好。
皇帝打算當個悠閑皇帝,可是哪怕身為皇帝,也不是那麽事事如意的。
皇帝一邊等老六回來,一邊等得不耐煩的時候就給他發聖旨,表達一下父子思念之情,讓他早點回來。
可六皇子卻是全都不曾理會,一副誓要將匈奴趕出東榮境內才肯還朝的架勢。
如此一來可是讓朝野上下支持六皇子的大臣們著急的不行,依舊連著修書送往前線一個月了,可還是沒有任何音信。
傳回來的除了起初東榮連失六城的消息之後,便隻有六皇子領兵與匈奴軍對峙木城一線。
至於六皇子對立太子是何態度,卻始終沒有確切的消息傳回。
如此消息,皇帝與眾大臣心裏著急,可淑貴妃的心裏卻是歡喜的不行。
她自然是不惜黃六皇子回來的,因為著那就意味著皇儲位置的落定。
所以此刻的淑貴妃不止是不希望六皇子回京,反倒是巴不得他死在戰場上才好,省了自己動手的麻煩。
多年來一直繁盛的東榮國是匈奴人肖想了多年的桃源聖地,一個可以一年四季處處鳥語花香的地方,如何能夠讓他們不羨慕不嫉妒?
那樣美好如同聖地一般的地方,卻擁有著那樣昏庸的帝王,真是每每想起就讓人扼腕。
風雪吹起了號角,匈奴人沒有辦法像中原一樣堅持數年的戰爭,他們隻能拚上性命用最勇猛的姿態去接受戰爭,用勝利結束戰爭。
比起義無反顧的匈奴人,東榮國這邊就要放鬆警惕的多了。
雖然每次與匈奴的戰鬥都少有獲勝,但畢竟泱泱大國,被其他小國歌頌慣了,東榮國還是沒能有足夠的危機意識。
一如往常的覺得,哪怕這次戰爭再次失敗,隻要賠上一些糧食布匹,讓匈奴人過完冬天,一切就能夠回到重新的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沒有人察覺到在這樣表麵隻是不算特別的戰爭底下暗湧著的是人民苦痛的哀嚎聲,不得民心的,終究隻能倒下。
臘月來時,皇帝的病居然一日日的好了起來,甚至能夠重新上朝。
而這一次,皇帝自知不能再為難自己了,自己的血液裏或許還殘留著那麽一丁點兒雄心壯誌,但僅僅這麽一丁點兒東西與他尊貴的性命相比起來實在相差太遠。
皇帝不再關注朝政上的事情,而是把整頓朝政的事準備留給他的繼承人,朝堂之事,他現在隻關心一件事,就是立太子之事。
因為心懷著殷切期待,皇帝這一次倒是半點不打算任性妄為,而是實打實的絞盡腦汁,認認真真參考了諸位大臣的意見。
這點讓諸位大臣頗為欣慰,多年皇帝,終於還是開始長了點腦子的,雖然少,但夠用就行,他們就不嫌棄了。
重重考量過後,除了極少數的特別臣子,朝廷關於立太子之位,基本上分為了兩個派別。
大多數的稍微有那麽一丁點良知的人自然是選擇六皇子的,畢竟不管是賢能才名,六皇子都遠勝於十皇子。
而另外一小半卻是支持十皇子的投機分子,支持勢力微弱之人,反而更容易得到從龍之功。
反正六皇子身邊的人已經夠多了,就算自己提出支持,也不過平平。
但十皇子就不一樣了,十皇子身邊的人少,若有支持,他自然該千恩萬謝,從此自己的地位也可以平步青雲。
皇帝本人對於兩個兒子倒是相差不大,其實真論起喜歡,他更喜歡的還是老十。
不過自己也知道,老十生性活潑喜愛玩樂,腦子不如老六,他不能讓下一任帝王也如自己這般,否則這天下怕是……
可是六皇子至今卻是依舊遲遲不歸……
所以皇帝決定為他等一等,等他回來就封他為太子,讓他管理朝政,自己當個悠閑皇帝就行了,享受自己的餘生便好。
皇帝打算當個悠閑皇帝,可是哪怕身為皇帝,也不是那麽事事如意的。
皇帝一邊等老六回來,一邊等得不耐煩的時候就給他發聖旨,表達一下父子思念之情,讓他早點回來。
可六皇子卻是全都不曾理會,一副誓要將匈奴趕出東榮境內才肯還朝的架勢。
如此一來可是讓朝野上下支持六皇子的大臣們著急的不行,依舊連著修書送往前線一個月了,可還是沒有任何音信。
傳回來的除了起初東榮連失六城的消息之後,便隻有六皇子領兵與匈奴軍對峙木城一線。
至於六皇子對立太子是何態度,卻始終沒有確切的消息傳回。
如此消息,皇帝與眾大臣心裏著急,可淑貴妃的心裏卻是歡喜的不行。
她自然是不惜黃六皇子回來的,因為著那就意味著皇儲位置的落定。
所以此刻的淑貴妃不止是不希望六皇子回京,反倒是巴不得他死在戰場上才好,省了自己動手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