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一古董行。
裏間。
張建華和一個胡子花白年過六旬的老人待在一起。老人帶著一副老花鏡。
“張律師,什麽風把你吹過來了?我如果沒有記錯,你差不多有一年時間沒有光顧我這裏了。”老人精神矍鑠,聲音也洪亮。
“唐老先生,我是沒找到貨。有貨我能不來找你嗎?”張建華道。
“那可不一定。你和‘和雅字畫’的董老板不是也很熟嗎?”唐老先生道。
“我和董老板隻是一般的朋友,和唐老先生您可就不一樣了。我帶了一個寶貝來,您給我看看。”說著,張建華從提包裏拿出一個物件來,把一層又一層的紙打開,露出武遠恒給他的那一麵青銅鏡。
“是嗎?”唐老先生眼睛瞄著青銅鏡。
“您看看貨色。”張建華雙手將青銅鏡遞給老人。
老人接過青銅鏡,很小心的將青銅鏡放在方桌上,把老花鏡下掉,仔仔細細的看了又看。之後,又從抽屜裏找出一個放大鏡,正麵反麵看了一遍又一遍。
“唐老先生,您覺得這會是哪個朝代的銅鏡?”張建華試探著問了一句。
唐老先生並不接話,而是又一次正麵反麵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
“你這是哪裏來的?”唐老先生問道。
“這個好像不重要。”張建華道。
“從鏡子的紋路,色澤,以及技術水平來看,我猜應該是唐朝的貨。張律師你覺得呢?”
“不是應該,它就是唐朝的鏡子。”
“隻能說像。”唐老先生沉吟道,“你玩古董應該清楚,古董這東西有很多贗品。最怕的就是後世朝代的模仿。”
“不排除這種可能。”
“所以我才問你這貨是從哪裏來的。”
“來自一個很普通的家庭。”
“你考察過這個家庭的家族嗎?”唐老先生問道。
“沒有很仔細的了解,因為我怕……”
“明白,我明白。”唐老先生笑道,“要不,我們再請人來鑒定鑒定。”
“嗬嗬,”張建華幹笑,“哪有這個必要?我來找唐老先生您,就是相信您的眼光。您如果有興趣,我們就談一談價格。”
“張律師就是這麽直爽。那我就說一個數。”唐老先生伸出一隻手。
張建華搖頭道:“唐老先生,我玩古董也有好幾年了。您出這個價,我是有點失望。”
“我能說張律師不識貨嗎?這個數我已經開到最高了。”唐老先生很沉著的樣子。
“既然唐老先生沒有什麽誠意,那就算了。”張建華站起來,伸出雙手去取放在方桌上的青銅鏡。
“哎呀,張律師你急什麽急,你可以開個價。你還沒有開價呢。”老人把張建華的手推開。
“四倍。”張建華凝視著唐老先生。
“你這是說笑嗎?”
“您覺得我像說笑的人嗎?來您這之前我已經去過‘和雅字畫’,他最多給我三倍,我不滿意,這才來找您。”
“那你還是回頭找董老板吧。實在太遺憾了。”唐老先生道。他把青銅鏡重新用紙包好遞給張建華。“你可要放好了。”
“那就下次見。有貨我還會來找您。”張建華把青銅鏡放進提包,往外走。
唐老先生笑嗬嗬地看著張建華的背影離去,忽然收了笑容,拍了拍手掌。
從屏風裏轉出一個人來,“您找我,老爺子?”
“給我盯著這個人,隨時向我匯報他的去向。”
“是。”
……
陽江。
楊家巷盡頭一間平房裏。
一個年近七十的老婆子正在給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女孩整理書包,小四站在一旁。
“哥,我不用你送。我自己可以走路去。”小女孩道。
“誰說的?哥不是說了,除非哥在外麵,除非哥怎麽都趕不回來,其他情況下我都會送你去學校上學,放學的時候接你回來。”小四道。
“那樣的話,哥就太辛苦了。小花不希望哥辛苦。”
“送你上下學有什麽辛苦的。哥開心,知道嗎?”
“嗯。”
“好了,可以去上學了。”老婆子提起書包交給小四,“你給我背好了。騎車一定要慢一點。”
“我知道的奶奶,你每次都這麽囑咐。”小四接過書包,“走了。”
“奶奶再見。”小女孩衝老婆子揮動著小手掌。
“小花乖。好好讀書。”
“我會的,奶奶。”
小女孩走出平房。小四把自行車提在手上,跨過門檻,走到門外。他把自行車放平穩,讓小女孩先坐上後架,而後溜車,抬腳從前麵的三腳架上車。
“小花可要扶好了,哥要飆車了。”說著,小四用力踩車,車速加快。
小四極其熟練的在楊家巷穿行,左拐右拐地到了街上——陽江中路,下行,往陽江二中方向駛去。
……
楊家巷路口一個路邊的小攤點。王向鷹遞給攤主五塊錢,“給我來一包水煮花生。一根玉米。”
“好勒。還要什麽嗎?”攤主是一個嗓音很亮堂的男中年,不到一米六的個頭。
“再給我來一包山花(煙名)。”
“好勒。一共三塊錢。找你兩塊。”
王向鷹接過物和零錢。
“向你打聽個事,師傅,剛剛出去的是一對兄妹吧?那個男的好像是一個混子。”王向鷹問道。
“你是指小四和他的妹妹小花嗎?小四確實是個混子,菜刀幫的。”
“原來是菜刀幫的。”
“可這個小四雖混,對妹妹卻非常好,刮風下雨的都接送妹妹上學放學,就跟我刮風下雨都在這裏擺攤子一樣。”
“這還真看不出來。”王向鷹遞給攤主一根煙。
“哎呦,好意思抽你的煙。我這有。”
“來一根。”
攤主接了煙,打火點著了,“說起來是一對可憐的人。”
“怎麽了?”
“主要是父母死的早。”攤主很享受地吸了口煙。
“哦。”
“我記得是小四十歲那一年,小花才四五歲,他爸媽坐車去華安買什麽vcd,回來的時候那車子翻了,兩個人都死了。”
“有這麽悲慘的事?”
“當場就死了。那輛車總共死了七個人。這以後小四和小花就靠她奶奶一個人帶大,你說能不苦嗎?”
“我這就明白了。隻有這樣的兄妹感情才會這麽深。”
“對啊。”
裏間。
張建華和一個胡子花白年過六旬的老人待在一起。老人帶著一副老花鏡。
“張律師,什麽風把你吹過來了?我如果沒有記錯,你差不多有一年時間沒有光顧我這裏了。”老人精神矍鑠,聲音也洪亮。
“唐老先生,我是沒找到貨。有貨我能不來找你嗎?”張建華道。
“那可不一定。你和‘和雅字畫’的董老板不是也很熟嗎?”唐老先生道。
“我和董老板隻是一般的朋友,和唐老先生您可就不一樣了。我帶了一個寶貝來,您給我看看。”說著,張建華從提包裏拿出一個物件來,把一層又一層的紙打開,露出武遠恒給他的那一麵青銅鏡。
“是嗎?”唐老先生眼睛瞄著青銅鏡。
“您看看貨色。”張建華雙手將青銅鏡遞給老人。
老人接過青銅鏡,很小心的將青銅鏡放在方桌上,把老花鏡下掉,仔仔細細的看了又看。之後,又從抽屜裏找出一個放大鏡,正麵反麵看了一遍又一遍。
“唐老先生,您覺得這會是哪個朝代的銅鏡?”張建華試探著問了一句。
唐老先生並不接話,而是又一次正麵反麵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
“你這是哪裏來的?”唐老先生問道。
“這個好像不重要。”張建華道。
“從鏡子的紋路,色澤,以及技術水平來看,我猜應該是唐朝的貨。張律師你覺得呢?”
“不是應該,它就是唐朝的鏡子。”
“隻能說像。”唐老先生沉吟道,“你玩古董應該清楚,古董這東西有很多贗品。最怕的就是後世朝代的模仿。”
“不排除這種可能。”
“所以我才問你這貨是從哪裏來的。”
“來自一個很普通的家庭。”
“你考察過這個家庭的家族嗎?”唐老先生問道。
“沒有很仔細的了解,因為我怕……”
“明白,我明白。”唐老先生笑道,“要不,我們再請人來鑒定鑒定。”
“嗬嗬,”張建華幹笑,“哪有這個必要?我來找唐老先生您,就是相信您的眼光。您如果有興趣,我們就談一談價格。”
“張律師就是這麽直爽。那我就說一個數。”唐老先生伸出一隻手。
張建華搖頭道:“唐老先生,我玩古董也有好幾年了。您出這個價,我是有點失望。”
“我能說張律師不識貨嗎?這個數我已經開到最高了。”唐老先生很沉著的樣子。
“既然唐老先生沒有什麽誠意,那就算了。”張建華站起來,伸出雙手去取放在方桌上的青銅鏡。
“哎呀,張律師你急什麽急,你可以開個價。你還沒有開價呢。”老人把張建華的手推開。
“四倍。”張建華凝視著唐老先生。
“你這是說笑嗎?”
“您覺得我像說笑的人嗎?來您這之前我已經去過‘和雅字畫’,他最多給我三倍,我不滿意,這才來找您。”
“那你還是回頭找董老板吧。實在太遺憾了。”唐老先生道。他把青銅鏡重新用紙包好遞給張建華。“你可要放好了。”
“那就下次見。有貨我還會來找您。”張建華把青銅鏡放進提包,往外走。
唐老先生笑嗬嗬地看著張建華的背影離去,忽然收了笑容,拍了拍手掌。
從屏風裏轉出一個人來,“您找我,老爺子?”
“給我盯著這個人,隨時向我匯報他的去向。”
“是。”
……
陽江。
楊家巷盡頭一間平房裏。
一個年近七十的老婆子正在給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女孩整理書包,小四站在一旁。
“哥,我不用你送。我自己可以走路去。”小女孩道。
“誰說的?哥不是說了,除非哥在外麵,除非哥怎麽都趕不回來,其他情況下我都會送你去學校上學,放學的時候接你回來。”小四道。
“那樣的話,哥就太辛苦了。小花不希望哥辛苦。”
“送你上下學有什麽辛苦的。哥開心,知道嗎?”
“嗯。”
“好了,可以去上學了。”老婆子提起書包交給小四,“你給我背好了。騎車一定要慢一點。”
“我知道的奶奶,你每次都這麽囑咐。”小四接過書包,“走了。”
“奶奶再見。”小女孩衝老婆子揮動著小手掌。
“小花乖。好好讀書。”
“我會的,奶奶。”
小女孩走出平房。小四把自行車提在手上,跨過門檻,走到門外。他把自行車放平穩,讓小女孩先坐上後架,而後溜車,抬腳從前麵的三腳架上車。
“小花可要扶好了,哥要飆車了。”說著,小四用力踩車,車速加快。
小四極其熟練的在楊家巷穿行,左拐右拐地到了街上——陽江中路,下行,往陽江二中方向駛去。
……
楊家巷路口一個路邊的小攤點。王向鷹遞給攤主五塊錢,“給我來一包水煮花生。一根玉米。”
“好勒。還要什麽嗎?”攤主是一個嗓音很亮堂的男中年,不到一米六的個頭。
“再給我來一包山花(煙名)。”
“好勒。一共三塊錢。找你兩塊。”
王向鷹接過物和零錢。
“向你打聽個事,師傅,剛剛出去的是一對兄妹吧?那個男的好像是一個混子。”王向鷹問道。
“你是指小四和他的妹妹小花嗎?小四確實是個混子,菜刀幫的。”
“原來是菜刀幫的。”
“可這個小四雖混,對妹妹卻非常好,刮風下雨的都接送妹妹上學放學,就跟我刮風下雨都在這裏擺攤子一樣。”
“這還真看不出來。”王向鷹遞給攤主一根煙。
“哎呦,好意思抽你的煙。我這有。”
“來一根。”
攤主接了煙,打火點著了,“說起來是一對可憐的人。”
“怎麽了?”
“主要是父母死的早。”攤主很享受地吸了口煙。
“哦。”
“我記得是小四十歲那一年,小花才四五歲,他爸媽坐車去華安買什麽vcd,回來的時候那車子翻了,兩個人都死了。”
“有這麽悲慘的事?”
“當場就死了。那輛車總共死了七個人。這以後小四和小花就靠她奶奶一個人帶大,你說能不苦嗎?”
“我這就明白了。隻有這樣的兄妹感情才會這麽深。”
“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