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鯨港——紅手灣軍事同盟協議(非公開)》:
【1,白鯨港有責任向紅手灣提供軍事保護,同時任何敵人入侵雙方其一的領土,則另一方無條件對該敵方宣戰。】
【2,戰爭期間,紅手灣對白鯨港開放港口,城市社區,道路及全部據點;必要時,白鯨港有權征用紅手灣所有設施,人員與物資,用於向紅手灣提供充足的安全保障。】
【3,白鯨港所有軍事行動開支,全部由白鯨港獨立承擔(這段劃掉)——將有雙方經協商後分別承擔,紅手灣議會有責任保障在其領土範圍內,白鯨港所有軍隊的基本後勤補給以及所需費用和補償。】
【4,雙方共享所有情報,各自向對方公開議會討論內容,定期(兩周一次)組織會麵,交流信息。】
【5,雙方在各自議會設立常駐外交官。】
【6,雙方一切貿易行為應秉承最惠原則,統一關稅,所有存在‘價格爭議’商品,關稅價格應由雙方商議之後決定,並且每次修改都應重新進行商議;任何一方如有違反,則視為破壞協議本身,則協議作廢。】
【7,雙方不限製彼此人員流動,對任何在各自領地內生活的民眾一視同仁。】
【8,允許守信者同盟在各自領地範圍內自由行動,傳教,組織大型活動,購置不動產;允許《紅手灣正義報》(《白鯨港好人報》分報)在紅手灣正常流通,不得實施任何查禁行為。】
【9,以上所有條款,適用於所有後加入該同盟國家;雙方應積極拉攏盟友,號召所有反抗帝國統治勢力加入己方陣營,或至少對反抗行為保持中立態度。】
簡簡單單的九個條款,安森和皮特·查塔姆兩個人從清晨一直談到傍晚;期間除了中途來過一次的塔莉婭送過咖啡和她自製的蘋果派(給莉莎做剩下的),再沒有吃過一次東西,連洗手間也隻去過一次。
毫無準備,整整十二個小時的談判讓皮特精疲力竭,渾渾噩噩的在協議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安森將一式兩份的協議中屬於自己的那份收好,心滿意足的離去。
他其實根本不在乎皮特或者他背後的紅手灣,究竟會不會遵守協議;隻要想辦法將這份協議的存在散播出去,那目的就算達到了。
紅手灣議會…乃至所有叛變的帝國殖民地並非真心想要背叛帝國,這一點安森在親眼見識了“白鯨港五百人議會”之後心知肚明。
這些殖民地的既得利益者渴望自治,渴望擺脫被剝削的敵人獲得更多利益,因此想要反抗帝國;但他們也很清楚一旦本土真的下定決心,就憑他們那點兒實力充其量也就是負隅頑抗,無謂的掙紮而已,除了殺敵八百自損一萬,什麽也做不了。
一方麵心有不甘,一方麵又膽小怯懦的要死,被打了還往自己身上找責任,想投降還擔心被別人搶了先;對內不敢武裝底層平民怕自己先被打死,對外不敢籠絡強援摳門吝嗇;但隻要有性命之憂,立刻就什麽都肯答應了。
這差不多就是殖民地統治階層和既得利益者們的大致形象。
所以這份協議與其說是給那些叛變殖民地看的,倒不如說是給那支正在平叛的帝國大軍看的;用一份協議和長湖鎮的陷落,激怒帝國,讓叛變的殖民地徹底失去退路。
如果他們還是不肯加入,那安森就隻能考慮用一些更激進的手段,趁帝國動手之前先拿下這些殖民地——他們要麽一個一個分別被自己吊旗杆,要麽被帝國抓起來集體吊旗杆,不會再有任何退路。
甚至其實如果紅手灣違背協議更好,安森就能名正言順的將消息漏給長湖鎮,讓帝國先下手為強幹掉紅手灣,把他們打造成最好的反麵典型。
這樣等風暴師吞…重建長湖鎮和紅手灣,並且再拉攏其它殖民地議會的時候,說服起來就更方便了——畢竟事實勝於雄辯,太善於妥協的人總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的。
但無論是哪一種結果,隻要長湖鎮陷落,反叛帝國的殖民地開始走向聯合,安森計劃的第一步就算是成功了,接下來的劇情應該是“正義”的風暴師聯合“弱小無助”的新世界殖民地,對抗帝國暴政。
當然,這麽重大的軍事行動想不通知本土那是不可能的;甚至在得到本土的同意——至少也得是默許——之前,白鯨港的軍隊甚至不能輕易離開冰龍峽灣,最多隻能在遭受入侵的時候,予以還擊。
畢竟現在不是征召兵團的時候了,全軍上下從士兵到軍官都是有編製的;就算頂著軍隊創始人的頭銜和瀚土的輝煌勝利,他也休想說服所有人放棄手頭的鐵飯碗和光明前程,跟著他一起抗命尋死。
而且實話實說,整個風暴師上上下下,之所以願意跟他跑到殖民地“被流放”;一定程度上其實是抱著療養甚至養老心思的。
在與世隔絕的世界邊緣安安靜靜的熬幾年資曆,之後靠著這份履曆升遷或者調任都很方便;能看在錢的份上在白鯨港忙前忙後,幫盧恩家族站穩腳跟,已經很給某位熱衷搞事情的總司令麵子了。
因此除非有足夠巨大的利潤空間,本土的默許加上實在是迫不得已,否則風暴師絕無可能在初春冰天雪地的新世界,陪安森再來一次“東線大回轉”。
所以他對皮特承諾“隻要紅手灣受到威脅,白鯨港立刻派兵救援”,完全是隨口一說,絕對辦不到的事情;假如長湖鎮立刻出擊,白鯨港將向紅手灣提供一切支持——除了幫助。
到時候再和全家老小都被殺了的皮特議員一起上《白鯨港好人報》,畫一幅自己握著他的手表示安慰的插圖,旁白就寫“或許我們原本可以做什麽,但可惜太遲了”——冰龍峽灣的老百姓未來幾個月又有談資了。
但至少現在安森還是希望行動的,所以皮特議員暫時還沒有榮登頭版頭條的幸運。
………………
“是嗎,那真是太不幸了。”
晚餐時間,享用著熱葡萄酒的塔莉婭搖了搖頭,帶著些許遺憾道:“如果真的能成功,說不定可以做成一個長期板塊,標題塔利亞都想好了——白鯨港的一片落葉,最後的紅手灣人。”
“呃…這、這樣不好吧?”剛想叉起一塊炭燒牛裏脊的安森直接怔住,看著盤子裏汁水四溢的牛肉發愣,但還是很有求生欲的立刻補充道:
“當然,我不是說行為不好!我是說這麽有深度的故事,對那些普通民眾來說…不會太無聊了嗎?”
“恰恰相反,我親愛的安森,正因為足夠有深度,它才能暢銷。”塔莉婭微微翹起嘴角,猩紅的小舌頭舔掉了上唇的酒漬:
“在思考一個新聞是否合適時,你必須先把自己放到讀者的立場上;一個能夠吸引他們的好新聞,大概分三種——他們在乎的,他們有代入感的,他們喜聞樂見的。”
“食物和燃料的價格,招工啟事,征稅…這些是他們在乎的,某個工人靠努力開了一家小酒館,某位冒險者擊殺了試圖襲擊他的土著,這些是他們能有代入感的。”
“而一個來自異鄉,特別還是和白鯨港有競爭關係的異鄉大人物,很不幸的倒了大黴,但因為待在白鯨港所以僥幸活了下來……”安森接過話道:
“就肯定是讀者們喜聞樂見的了,對吧?”
“完全正確。”塔莉婭端起酒杯,輕抿一口:
“作為談判使者,皮特·查塔姆議員閣下完全不合格,甚至無法在親愛的安森麵前撐過一個回合;但作為某個新聞的主角,他倒是完美符合了‘喜聞樂見’一類的全部特征。”
安森抽了抽嘴角。
“呃…我能問個問題嗎?”
“當然可以。”
“這些…編輯新聞的小技巧,是誰教你的嗎?”
“很不幸,沒有。”塔莉婭遺憾的搖了搖頭:
“在倫德莊園的時候,塔莉婭從未看過任何報紙,白鯨港也沒有這方麵的人才;但幸運的是,安森的書記官艾倫·道恩小先生,他的行李中攜帶了大量資料,其中就包括許多舊報紙。”
“塔莉婭從這些舊報紙中掌握了不少基礎,特別是其中一份叫《克洛維真相報》的報紙,有一個中篇偵探板塊,十分巧妙的將許多新聞和故事編輯的技巧,夾雜在了有趣的劇情之中,借助一位偵探之後娓娓道來,非常生動形象。”
克洛維真相報?偵探?
這個一聽就特別耳熟的組合,立刻勾起了安森某些並不美好的回憶,警覺的抬頭看向對麵的少女:“等等,你說的該不會是……”
沒等他開口,塔莉婭就主動公布了答案:“那位作者的名字叫德拉科,德拉科·維爾特斯。”
安森·巴赫:“……”
“他是安森的朋友嗎?”
塔莉婭像是沒有注意到安森的表情,依舊微笑著問道。
“算是吧,我們其實也不是很熟,隻見過幾次麵。”
嗯,而且已經是極限了,再多見幾次安森真的擔心自己會忍不住掏出“匕首”對著他太陽穴三連…兩次。
“塔莉婭想邀請他到白鯨港做客,成為報社的常駐編輯。”少女輕聲說道,端起玻璃酒壺為安森斟酒。
“常、常駐?!”
安森麵色一怔,差點兒把手裏的酒杯直接扔出去。
“他是編輯方麵的專家,又是安森的朋友,所以塔莉婭覺得邀請他應該很合適。”
少女依舊保持著溫柔的笑意:“有這樣專業的人才輔佐,應該對盧恩家族在新世界的傳媒行業發展很有幫助吧?”
“大、大概吧。”安森實在不想討論這個話題,倒是對另一個很感“興趣”:
“什麽時候?”
“嗯唔…大概下個月初吧,如果一帆風順的話。”
“你打算下個月初再寄信給他?”
“不,是他下個月初差不多就該到了…如果一帆風順的話。”
塔莉婭甜甜的笑道,上下唇縫間些微露出了潔白的貝齒:“塔莉婭已經把信寄出去了…就在安森委托艾倫·道恩小先生,幫你把信寄給索菲婭小姐的同一天。”
聽到這裏,安森勉強擠出的一絲微笑,直接凝固在了臉上。
餐廳徹底安靜了下來,隻剩下少女用餐時刀叉與碗盤清脆的碰觸聲,以及安森起伏不定,明顯加速的心跳。
“索菲婭小姐她也是安森的朋友,給自己的朋友寫信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塔莉婭是不會插手過問的。”
少女用叉子拿起一塊牛裏脊,輕輕放在安森的盤子裏:“但作為安森的未婚妻,對自己未來丈夫和一位年輕女性的交往一無所知,未免實在是說不過去…不是嗎?”
她放下手裏的餐具,清澈的瞳孔中散發著柔和的光芒,仿佛是兩顆璀璨的寶石在衝他招手微笑。
迎著塔莉婭那毫無威脅意味的目光,安森的心弦緊繃到了極點。
過了很久,剛剛威脅過別人就立刻“體驗”了一把的他,在僵硬的臉頰上勉強擠出一絲微笑:
“……我明白了。”
“等下次我在寫信之前,一定不會再瞞著你了。”
“而塔莉婭也絕對不會偷窺安森信中的內容——我們要保持對彼此的信任,就像所有的未婚夫妻一樣。”少女歪了歪小腦袋,滿臉都是幸福的表情:
“所以我們下一步要做什麽?”
“下一步?”
“長湖鎮。”塔莉婭輕聲提醒道:
“我們剛才不是在聊究竟該如何利用長湖鎮與紅手灣的矛盾,將所有叛亂的殖民地籠絡起來,讓它們緊緊依靠在白鯨港周圍,對抗帝國的暴政與入侵嗎?”
“啊…啊!抱歉,差點兒把這件事給忘了…哈哈哈…下一步…下一步……”
安森怔了下,僵硬的身體重新恢複了正常,嘴角開始自然上揚:
“下一步,我們就該‘被’長湖鎮入侵了。”
【1,白鯨港有責任向紅手灣提供軍事保護,同時任何敵人入侵雙方其一的領土,則另一方無條件對該敵方宣戰。】
【2,戰爭期間,紅手灣對白鯨港開放港口,城市社區,道路及全部據點;必要時,白鯨港有權征用紅手灣所有設施,人員與物資,用於向紅手灣提供充足的安全保障。】
【3,白鯨港所有軍事行動開支,全部由白鯨港獨立承擔(這段劃掉)——將有雙方經協商後分別承擔,紅手灣議會有責任保障在其領土範圍內,白鯨港所有軍隊的基本後勤補給以及所需費用和補償。】
【4,雙方共享所有情報,各自向對方公開議會討論內容,定期(兩周一次)組織會麵,交流信息。】
【5,雙方在各自議會設立常駐外交官。】
【6,雙方一切貿易行為應秉承最惠原則,統一關稅,所有存在‘價格爭議’商品,關稅價格應由雙方商議之後決定,並且每次修改都應重新進行商議;任何一方如有違反,則視為破壞協議本身,則協議作廢。】
【7,雙方不限製彼此人員流動,對任何在各自領地內生活的民眾一視同仁。】
【8,允許守信者同盟在各自領地範圍內自由行動,傳教,組織大型活動,購置不動產;允許《紅手灣正義報》(《白鯨港好人報》分報)在紅手灣正常流通,不得實施任何查禁行為。】
【9,以上所有條款,適用於所有後加入該同盟國家;雙方應積極拉攏盟友,號召所有反抗帝國統治勢力加入己方陣營,或至少對反抗行為保持中立態度。】
簡簡單單的九個條款,安森和皮特·查塔姆兩個人從清晨一直談到傍晚;期間除了中途來過一次的塔莉婭送過咖啡和她自製的蘋果派(給莉莎做剩下的),再沒有吃過一次東西,連洗手間也隻去過一次。
毫無準備,整整十二個小時的談判讓皮特精疲力竭,渾渾噩噩的在協議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安森將一式兩份的協議中屬於自己的那份收好,心滿意足的離去。
他其實根本不在乎皮特或者他背後的紅手灣,究竟會不會遵守協議;隻要想辦法將這份協議的存在散播出去,那目的就算達到了。
紅手灣議會…乃至所有叛變的帝國殖民地並非真心想要背叛帝國,這一點安森在親眼見識了“白鯨港五百人議會”之後心知肚明。
這些殖民地的既得利益者渴望自治,渴望擺脫被剝削的敵人獲得更多利益,因此想要反抗帝國;但他們也很清楚一旦本土真的下定決心,就憑他們那點兒實力充其量也就是負隅頑抗,無謂的掙紮而已,除了殺敵八百自損一萬,什麽也做不了。
一方麵心有不甘,一方麵又膽小怯懦的要死,被打了還往自己身上找責任,想投降還擔心被別人搶了先;對內不敢武裝底層平民怕自己先被打死,對外不敢籠絡強援摳門吝嗇;但隻要有性命之憂,立刻就什麽都肯答應了。
這差不多就是殖民地統治階層和既得利益者們的大致形象。
所以這份協議與其說是給那些叛變殖民地看的,倒不如說是給那支正在平叛的帝國大軍看的;用一份協議和長湖鎮的陷落,激怒帝國,讓叛變的殖民地徹底失去退路。
如果他們還是不肯加入,那安森就隻能考慮用一些更激進的手段,趁帝國動手之前先拿下這些殖民地——他們要麽一個一個分別被自己吊旗杆,要麽被帝國抓起來集體吊旗杆,不會再有任何退路。
甚至其實如果紅手灣違背協議更好,安森就能名正言順的將消息漏給長湖鎮,讓帝國先下手為強幹掉紅手灣,把他們打造成最好的反麵典型。
這樣等風暴師吞…重建長湖鎮和紅手灣,並且再拉攏其它殖民地議會的時候,說服起來就更方便了——畢竟事實勝於雄辯,太善於妥協的人總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的。
但無論是哪一種結果,隻要長湖鎮陷落,反叛帝國的殖民地開始走向聯合,安森計劃的第一步就算是成功了,接下來的劇情應該是“正義”的風暴師聯合“弱小無助”的新世界殖民地,對抗帝國暴政。
當然,這麽重大的軍事行動想不通知本土那是不可能的;甚至在得到本土的同意——至少也得是默許——之前,白鯨港的軍隊甚至不能輕易離開冰龍峽灣,最多隻能在遭受入侵的時候,予以還擊。
畢竟現在不是征召兵團的時候了,全軍上下從士兵到軍官都是有編製的;就算頂著軍隊創始人的頭銜和瀚土的輝煌勝利,他也休想說服所有人放棄手頭的鐵飯碗和光明前程,跟著他一起抗命尋死。
而且實話實說,整個風暴師上上下下,之所以願意跟他跑到殖民地“被流放”;一定程度上其實是抱著療養甚至養老心思的。
在與世隔絕的世界邊緣安安靜靜的熬幾年資曆,之後靠著這份履曆升遷或者調任都很方便;能看在錢的份上在白鯨港忙前忙後,幫盧恩家族站穩腳跟,已經很給某位熱衷搞事情的總司令麵子了。
因此除非有足夠巨大的利潤空間,本土的默許加上實在是迫不得已,否則風暴師絕無可能在初春冰天雪地的新世界,陪安森再來一次“東線大回轉”。
所以他對皮特承諾“隻要紅手灣受到威脅,白鯨港立刻派兵救援”,完全是隨口一說,絕對辦不到的事情;假如長湖鎮立刻出擊,白鯨港將向紅手灣提供一切支持——除了幫助。
到時候再和全家老小都被殺了的皮特議員一起上《白鯨港好人報》,畫一幅自己握著他的手表示安慰的插圖,旁白就寫“或許我們原本可以做什麽,但可惜太遲了”——冰龍峽灣的老百姓未來幾個月又有談資了。
但至少現在安森還是希望行動的,所以皮特議員暫時還沒有榮登頭版頭條的幸運。
………………
“是嗎,那真是太不幸了。”
晚餐時間,享用著熱葡萄酒的塔莉婭搖了搖頭,帶著些許遺憾道:“如果真的能成功,說不定可以做成一個長期板塊,標題塔利亞都想好了——白鯨港的一片落葉,最後的紅手灣人。”
“呃…這、這樣不好吧?”剛想叉起一塊炭燒牛裏脊的安森直接怔住,看著盤子裏汁水四溢的牛肉發愣,但還是很有求生欲的立刻補充道:
“當然,我不是說行為不好!我是說這麽有深度的故事,對那些普通民眾來說…不會太無聊了嗎?”
“恰恰相反,我親愛的安森,正因為足夠有深度,它才能暢銷。”塔莉婭微微翹起嘴角,猩紅的小舌頭舔掉了上唇的酒漬:
“在思考一個新聞是否合適時,你必須先把自己放到讀者的立場上;一個能夠吸引他們的好新聞,大概分三種——他們在乎的,他們有代入感的,他們喜聞樂見的。”
“食物和燃料的價格,招工啟事,征稅…這些是他們在乎的,某個工人靠努力開了一家小酒館,某位冒險者擊殺了試圖襲擊他的土著,這些是他們能有代入感的。”
“而一個來自異鄉,特別還是和白鯨港有競爭關係的異鄉大人物,很不幸的倒了大黴,但因為待在白鯨港所以僥幸活了下來……”安森接過話道:
“就肯定是讀者們喜聞樂見的了,對吧?”
“完全正確。”塔莉婭端起酒杯,輕抿一口:
“作為談判使者,皮特·查塔姆議員閣下完全不合格,甚至無法在親愛的安森麵前撐過一個回合;但作為某個新聞的主角,他倒是完美符合了‘喜聞樂見’一類的全部特征。”
安森抽了抽嘴角。
“呃…我能問個問題嗎?”
“當然可以。”
“這些…編輯新聞的小技巧,是誰教你的嗎?”
“很不幸,沒有。”塔莉婭遺憾的搖了搖頭:
“在倫德莊園的時候,塔莉婭從未看過任何報紙,白鯨港也沒有這方麵的人才;但幸運的是,安森的書記官艾倫·道恩小先生,他的行李中攜帶了大量資料,其中就包括許多舊報紙。”
“塔莉婭從這些舊報紙中掌握了不少基礎,特別是其中一份叫《克洛維真相報》的報紙,有一個中篇偵探板塊,十分巧妙的將許多新聞和故事編輯的技巧,夾雜在了有趣的劇情之中,借助一位偵探之後娓娓道來,非常生動形象。”
克洛維真相報?偵探?
這個一聽就特別耳熟的組合,立刻勾起了安森某些並不美好的回憶,警覺的抬頭看向對麵的少女:“等等,你說的該不會是……”
沒等他開口,塔莉婭就主動公布了答案:“那位作者的名字叫德拉科,德拉科·維爾特斯。”
安森·巴赫:“……”
“他是安森的朋友嗎?”
塔莉婭像是沒有注意到安森的表情,依舊微笑著問道。
“算是吧,我們其實也不是很熟,隻見過幾次麵。”
嗯,而且已經是極限了,再多見幾次安森真的擔心自己會忍不住掏出“匕首”對著他太陽穴三連…兩次。
“塔莉婭想邀請他到白鯨港做客,成為報社的常駐編輯。”少女輕聲說道,端起玻璃酒壺為安森斟酒。
“常、常駐?!”
安森麵色一怔,差點兒把手裏的酒杯直接扔出去。
“他是編輯方麵的專家,又是安森的朋友,所以塔莉婭覺得邀請他應該很合適。”
少女依舊保持著溫柔的笑意:“有這樣專業的人才輔佐,應該對盧恩家族在新世界的傳媒行業發展很有幫助吧?”
“大、大概吧。”安森實在不想討論這個話題,倒是對另一個很感“興趣”:
“什麽時候?”
“嗯唔…大概下個月初吧,如果一帆風順的話。”
“你打算下個月初再寄信給他?”
“不,是他下個月初差不多就該到了…如果一帆風順的話。”
塔莉婭甜甜的笑道,上下唇縫間些微露出了潔白的貝齒:“塔莉婭已經把信寄出去了…就在安森委托艾倫·道恩小先生,幫你把信寄給索菲婭小姐的同一天。”
聽到這裏,安森勉強擠出的一絲微笑,直接凝固在了臉上。
餐廳徹底安靜了下來,隻剩下少女用餐時刀叉與碗盤清脆的碰觸聲,以及安森起伏不定,明顯加速的心跳。
“索菲婭小姐她也是安森的朋友,給自己的朋友寫信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塔莉婭是不會插手過問的。”
少女用叉子拿起一塊牛裏脊,輕輕放在安森的盤子裏:“但作為安森的未婚妻,對自己未來丈夫和一位年輕女性的交往一無所知,未免實在是說不過去…不是嗎?”
她放下手裏的餐具,清澈的瞳孔中散發著柔和的光芒,仿佛是兩顆璀璨的寶石在衝他招手微笑。
迎著塔莉婭那毫無威脅意味的目光,安森的心弦緊繃到了極點。
過了很久,剛剛威脅過別人就立刻“體驗”了一把的他,在僵硬的臉頰上勉強擠出一絲微笑:
“……我明白了。”
“等下次我在寫信之前,一定不會再瞞著你了。”
“而塔莉婭也絕對不會偷窺安森信中的內容——我們要保持對彼此的信任,就像所有的未婚夫妻一樣。”少女歪了歪小腦袋,滿臉都是幸福的表情:
“所以我們下一步要做什麽?”
“下一步?”
“長湖鎮。”塔莉婭輕聲提醒道:
“我們剛才不是在聊究竟該如何利用長湖鎮與紅手灣的矛盾,將所有叛亂的殖民地籠絡起來,讓它們緊緊依靠在白鯨港周圍,對抗帝國的暴政與入侵嗎?”
“啊…啊!抱歉,差點兒把這件事給忘了…哈哈哈…下一步…下一步……”
安森怔了下,僵硬的身體重新恢複了正常,嘴角開始自然上揚:
“下一步,我們就該‘被’長湖鎮入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