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寧采臣認識的人,夏侯劍跑去比劍去了。蜘蛛精不知死哪去了,魚娘在閉關,這妖精閉關,不知多少年後才能出來。小青與白素貞劍術不錯,可她們實在不適合出名。


    龍脈之地,機遇是多,可危險也不少。


    沒奈何,寧采臣隻有親自出馬了。


    這次比鬥與上次夏侯劍、十三娘之戰不同,上次是穩與準,隻求傷敵,不求花式。


    這次主要是演,怎麽酷怎麽來,調動人類的主觀能動性,就不信就沒有一個以武入道者。


    既然是演戲,配合很重要。寧采臣的角色是以靜製動,十三娘則是動,越多越好,越神奇越好。


    白素貞她們不能出席演員表,但這幕後製作,聲光效果還是可以幫忙的。


    浩然正氣也好,仙靈之氣也好,凡人是看不到的。她們的工具在幕後,在寧采臣與十三娘所用的劍上施法。


    不為別的,隻要有光就好。


    如果兩劍相接,再迸出火花來,就更加出效果了。


    而為了讓人群能看清楚,寧采臣可還準備了一些慢動作。電影中的“子彈速度”搬到現實,有了妖精們相助,一切皆有可能。


    當然,寧采臣是不會真的用槍的。這時代的突火槍,一槍下去,全是鐵砂。寧采臣不覺得他能避過,所以在這裏他用的是柳葉。


    和《新白娘子傳奇》中一樣,那柳葉會飛到半途變為飛刀,然後寧采臣慢動作躲過。飛刀飛過,重新變成柳葉,插到地上牆上。


    讓這古代人親身體驗一把“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可將萬物‘轉化’為自己手中之‘劍’的境界。路邊的一根木棍、一個野草、甚至石頭均可用劍法轉化為‘劍’,用來退敵。


    現在的問題,就是向文衙內借地方,以及觀眾了。


    沒想到,當文衙內得知有人要在他的樓上比武,推廣武道時,他二話沒說,拍胸脯保證剩下的他包了。


    真是沒想到,比起掌櫃的不信,他倒是信的。


    那《鳳舞九天》,他一開始便買了一本,每天每天照著練。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白素貞已幫寧采臣做好了符。左邊衣袖是銀河落九天,點點星光從天而降;右邊是劍輪舞,符一撕開,便周身變化出光劍來。


    寧采臣要做的是控製好浩然正氣,不要影響了符咒施術便行了。


    文衙內真的很給力,把他老爹都請了來。由他老爹出麵,地方上的廂軍都統、將軍都有出麵。


    唯一遺憾是,宋朝的重文輕武,以致文人幾乎全體缺席。


    “這就夠了。武道是隻有武者才看得明白的。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來與不來,無關緊要。”寧采臣安慰他道。


    這時,一將軍走了進來,聽了,大聲道:“你這書生很好。早知道這書是你寫的,還是寫我們武人的,我非讓我軍中的小崽子們,一人一本。哪用得如許麻煩!”


    《鳳舞九天》實在不好賣。崔老板便把寧采臣的名頭打出去了。就連這鬥武大會,文衙內也借用寧采臣的名號。


    說服他爹時說:“寧公子為武人著書立說,卻沒有人欣賞。為了讓世人認知武道,不惜請來武道高人以演武。這等盛事,我等武人不支持,還有何人支持。”


    這一番話不要緊,所有軍官,能來的不能來的,全都來了。並對寧采臣好感大生。


    武人在宋朝的地位實在是太低了,為了讓武人從軍,朝庭竟然在人臉上刺字。


    平日裏別說寧采臣這大才子了,就是普通書生,他們也得賠著小心。萬一那人若做了文官,他們不就慘了。


    縱觀開朝以來,有哪個文人會高看他們武人一眼?更不必說著書立說了。


    麵前這武將,一身常服,並沒有做武將打扮。


    文衙內趕忙上前介紹道:“這位是呼延灼呼將軍。呼將軍是汝寧郡都統製。今路過杭州,特意請來。”


    呼延灼哈哈大笑道:“若知杭州有寧公子這等人才,我呼延灼早來拜見了。”


    “不敢不敢。是學生拜見將軍才是。”


    寧采臣說的不是客套話。


    呼延灼,宋朝開國名將鐵鞭王呼延讚嫡派子孫,祖籍並州太原(今屬山西太原),上梁山之前為汝寧郡都統製,武藝高強,殺法驍勇,有萬夫不當之勇。因其善使兩條水磨八棱鋼鞭,故人稱“雙鞭”呼延灼。在梁山排座次時,呼延灼位列天罡星第八位,上應“天威星”,為梁山第八名好漢,又被封為“馬軍五虎將”之第四員。梁山受招安後,隨宋江征討遼國、王慶、田虎、方臘,多建功勳。班師回朝後,呼延灼被封為禦營兵馬指揮使。後來率領大軍,打敗了金兀術四太子。


    這樣的人物顯然讓寧采臣吃驚不小。u看書 ww.uukanhu


    是,宋朝是有水泊梁山,是有梁山起義,但是這呼延灼可是小說中的人物。曆史上是沒有此人的,隻有呼延綽。


    “將軍之名可是灼燒之灼?”


    “正是。你可認得於我?”呼延灼感興趣道。


    “聞將軍是開國功臣鐵鞭王之後,似將軍這等名將,才是朝庭真正的支柱。”


    又一個虛假人物出現,寧采臣盡量保持著平靜。


    隻是呼延灼不比呼延綽。呼延灼在華夏隻是員上將,可是在日本,卻被尊為軍神。


    宋靖康之亂,國難當頭,金兵南犯。建炎3年宋高宗趙構為避追兵輾轉至海鹽,那時八十歲高齡的呼延灼也隱居海鹽,將軍老當益壯,英姿颯爽,手握雙鞭奉昭赴海鹽西門禦敵,將軍先斬金將杜充後戰主將金兀術,終因吊橋年久朽爛,馬陷前蹄,將軍壯誌成仁,可歌可泣。現在海鹽人民為了紀念呼延灼老將軍為他築了塑像,威風凜凜立在街頭。後來,又有呼延灼將軍掉到水裏的兩條鋼鞭的神話傳說:有一年大旱附近的河都幹枯了,隻有西門吊橋下麵的水始終很滿,每天清早人們常見兩條大黑魚從水低浮到水麵,據說這是呼延灼的兩條鋼鞭化為助民的兩條“烏龍”。


    如此人物,沒上前要簽名,已是養氣到家了。


    呼延灼將軍進來後,一眾武官依身份魚貫而入。


    可惜杭州處江南東路,除了呼延灼再無一名將可引起寧采臣的後世記憶。更多的卻是羸弱不堪,不是過瘦,就是過於肥胖。寧采臣甚至懷疑他們連刀劍都拿不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白蛇傳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虛數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虛數點並收藏從白蛇傳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