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大梁城外,秦軍營地。


    中軍帳中,王翦正與諸將議事。大梁的魏人已經被分派到各處,有吃有住,魏人對秦軍很是感激。


    收地一事,也是順利,魏國的城池已經全部占領。在整個收地過程中,秦軍沒有遇到抗抵,哪怕是輕微的抵抗也沒有。


    大梁是魏國的都城,大梁被攻占,對魏人的軍心士氣打擊極為沉重;再者,魏國自魏惠王時起,曆代魏王就沉浸於享樂中,或愛珍玩,或愛女色,或喜遊獵,無心理民,魏國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尋常國人庶民都不滿意,誰願意找死?


    更別說,信陵君弑君一事令魏人痛恨,誰也不會為信陵君出頭,是以,占領魏地要不順利都不成。


    “上將軍,君上旨意。”就在這時,鐵鷹銳士進來,把秦異人的旨意遞給王翦。


    王翦接在手裏,展開一瞧,眼睛猛的瞪圓了,大是歡喜,笑道:“君上真是英明呀,有此妙計,還愁大事不成?”


    “上將軍,君上怎麽說?”眾將很是好奇。


    “君上……誇我們這仗打得不錯。”滅齊一事屬於高度機密,不能宣之於眾,王翦沒有透露的打算。


    “嗬嗬。”能得到秦異人的誇讚,那是何等的榮幸,眾將大是歡喜,發出一陣暢笑聲。


    “君上有旨,要把信陵君明正典刑,你們多派人手,四處宣揚此事,要多數落信陵君的罪過。”王翦有著不凡的政治眼光。當然明白此舉的好處。


    眾將得令。立時派出人手。四處宣揚。


    一時間,整個魏國都知道秦國要把信陵君明正典刑。對於此事,魏人是歡喜難言,無不是拍手稱快,因為秦軍數落信陵君的罪過全是鐵證如山,誰也不能否認的事實。


    到了處置信陵君這天,魏人從四麵八方趕來,無不是歡天喜地。跟大過年似的,無不欲親眼目睹信陵君之死。


    “嗬嗬。信陵君這惡賊,也有今日,他終於要死了,要被秦軍處置了。”


    “信陵君惡事做絕,壞事做光,他要不死,就沒有天理了。”


    “信陵君弑君弑兄,罪大惡極,死有餘辜。”


    “信陵君養門客。門客仗著他的勢,欺淩弱小。奪人田產,霸人妻女,因他而家破人亡者不知幾多,他的罪過就是用光三江四海之水研墨也不能道盡。”


    魏人一提起信陵君的罪過,就是憤恨不已,恨不得把信陵君撕著吃了。


    “還是秦人厲害,信陵君這狗賊在國中作惡數十載,魏國拿他沒辦法,秦軍一到,他就死定了。”


    “這還用說嗎?要是秦人不厲害的話,能雄視天下,能滅了魏國?”


    “秦國國無隸身,一體國人,不分貴賤,一體同法,我們就有好日子過了,不用再擔心王公貴族、世家豪強欺淩我們了。”


    緊接著,魏人就是大讚特讚秦國,對秦國的雷厲風行極為讚賞。


    象信陵君這樣的國君都要明正典刑,其他的王公貴族、世家豪強誰敢冒頭?誰冒頭誰就是活得不耐煩了。


    “快看,信陵君來了,信陵君這狗賊來了。”


    “快瞧,信陵君這狗賊低垂著頭顱呢,他的頭顱不是一直高昂著的麽,有種你再昂起來呀,你低垂著頭顱做什麽?”


    “哈哈!信陵君,你這狗賊也有今日,你也有今日。你作惡多端時,你可曾想過有今日?”


    信陵君被秦軍士卒押來了,此時的信陵君渾身發抖,連路都走不動了,秦軍銳士不得不扶著他,要不然的話,早就摔倒在地上裝死狗了。


    一片咒罵聲響起,魏人兀自不滿足,口水亂噴,隻一口氣功夫,信陵君差點被口水淹死了。這還不算,魏人抓起土塊石頭朝著信陵君身上亂扔,隻一會兒功夫,信陵君渾身上下都是傷,鮮血淋淋。


    “啊!啊!啊!”信陵君發出殺豬似的慘叫,卻是惹來魏人陣陣叫好聲。


    押到行刑的高台上,王翦身著戎裝,站在當地,沉聲問道:“信陵君,你看見了吧?魏人恨你入骨,枉你還沽名邀譽,枉你被譽為‘賢公子’,你的賢名哪裏去了?”


    這一問不打緊,信陵君是羞愧難言,滿臉通紅,想要說話,卻是說不出來。


    信陵君養數千門客為他吹噓,把他吹得跟花兒似的,說他天縱奇才,能定國安邦,可是,到頭來,剝去偽裝之後,他們不過是繡花枕頭,一包草罷了。


    王翦手一揮,秦軍銳士手起刀落,信陵君一顆頭顱滾得老遠,滿眼的驚恐之色,臉孔扭曲了。


    “大秦萬歲!”魏人爆發出驚天的吼聲,歡喜難言。


    信陵君是魏國的一大毒瘤,他被處置了,要魏人不歡喜都不成。


    此時此刻,魏人對秦國的好感刷刷提升,隻覺秦國才是他們的親人,比親人還要親。


    魏國本是周武王之弟畢公姬高的後人,後來一度沒落,至於原因史料不全,無法知曉。到了晉獻公時,畢氏出了一個將軍叫畢萬,此人是一個尋常將領,立有軍功,晉獻公把魏地封給他。


    經過占卜,說魏地大吉,畢萬決心改姓為魏氏,這就是魏氏的由來。


    晉獻公末年,晉國發生儲君之爭,畢萬之子魏武子追隨晉文公。晉文公回國繼位後,重用魏武子,魏氏由此而成為晉國六大世家大族之一,勢力越來越大。


    在晉國末年,智氏最為強大,橫行無忌,聯合韓魏二氏欲要滅掉趙氏。這一戰,用的是水戰,差點把趙氏的老巢淹沒了。之所以最終沒能滅掉趙氏,是因為智氏一句感慨之詞,葬送了智氏一脈。


    眼看著趙氏的老巢即將被淹沒,大功將成,智氏感慨說今日始知水亦能滅人。這話一出,韓魏二氏心驚肉跳,因為他們的老巢附近也有大水,若是引水淹他們的老巢的話,韓魏二氏難保。


    於是乎,韓魏二人決心背叛,聯合快要覆滅的趙氏,裏應外合,攻滅智氏。最後,三家聯合起來,把晉國給瓜分了,這就有了魏國。


    戰國初年,魏國出了一個很有名的國君,那就是一代賢侯魏文侯。魏文侯在位五十多年,勵精圖治,舉賢任能,手下有一大批良將良臣,是以魏國特別強盛,硬是把魏國的土地擴大了一倍有餘。


    魏文侯死後,其子魏武侯繼位,這也是一個有為之君,子承父業,發揚光大,魏國更加強盛。魏武侯唯一的憾事,就是錯失吳起。魏武侯很賞識吳起,想要命吳起為相。魏武侯考慮到吳起文武兼備,一旦為禍的話,對魏國的禍事不小。當然,魏武侯沒想過要除掉吳起,而是決定要拉攏吳起,準備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吳起,這樣就是姻親,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這本是好事兒,吳起也有意。若事情真要這樣發展下去的話,就是皆大歡喜了。


    然而,另一個駙馬很忌妒吳起的才華,怕吳起被重用,決心要破壞這事。其破壞的手法也很巧妙,並不是中傷吳起,而是請吳起前去家裏飲宴。


    吳起想著一旦結成姻親,就是親戚了,去飲宴聯絡一下感情也是應該的,就同意了。在席間,公主對駙馬是又打又罵,跟收拾孫子似的,這令吳起大是驚訝。這公主就說,我還是好的呢,要是我妹妹,哼哼!


    吳起不想受這罪,就婉拒了魏武侯嫁妹的好意,這令魏武侯大是不滿。吳起知道他不可能再當魏國的丞相了,就逃離魏國,去了楚國。


    魏武侯錯失吳起這事,看似不大,卻是魏國失才的開端。


    魏武侯死後,其子魏惠王繼位,接二連三的失去盤盤大才,魏國由盛轉衰,最終錯失了一統天下的資格。


    魏惠王第一個失去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孫臏,孫臏願仕於魏,u看書 ww.ukansh.cm卻遭龐涓所害,差點死在魏國,靠裝瘋賣傻逃回齊國,最終成了魏國的心腹大患,馬陵之戰、桂陵之戰,重創了魏國賴以征戰天下的“魏武卒”,使得魏國元氣大傷,由盛轉衰。


    魏惠王第二個失去的大才就是奠定了秦國統一中國基礎的商鞅。商鞅本是衛人,願在魏國出仕,是魏國丞相公叔痤手下的吏員,中庶子。公叔痤死前先是向魏惠王舉薦商鞅,魏惠王不用,公叔痤就要魏惠王殺掉商鞅。魏惠王同樣不采納,致使商鞅出走,去秦國變法,一舉扭轉秦國的頹勢,秦國一躍而成為一流戰國,打得魏國丟土失地。


    魏惠王第三個失去的大才就是張儀了。張儀還是魏國人,本想效力於父母之邦,魏惠王不用,張儀不得不遠走他邦,最後成了魏國的心腹大患。張儀先是做了秦國丞相,後來回到魏國當魏國丞相,名義上是魏國丞相,實則是秦國安插在魏國的最大間諜,沒少泄露魏國機密給秦國,令魏國吃足了苦頭。


    失才,是魏國衰敗,乃至滅亡的根本原因。


    縱觀戰國之世,魏國的人才最多,還有後來的範睢和尉繚,皆是土生土長的魏人,最後不得不遠走秦國,成為魏國的大患。


    處置了信陵君之後,王翦當即點起秦軍,朝東而去,很快就來到了魏齊邊境。


    王翦一聲令下,秦軍就在魏齊邊境紮下營般,滅齊之戰就此拉開了序幕。(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皇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揚並收藏秦皇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