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雄視天下,大戰山東六國,以一敵六,越戰越強,打出一個燦爛的明天。
論土地城池,山東六國比秦國大得多;論人口,山東六國比秦國多得多;論財賦,山東六國不知比秦國多多少倍……
就是這樣巨大的差距,秦國仍然是勝了,最後統一了中國。
為何?
就在於四個字:政治清明!
秦國之所以能保持政治清明,就在於從秦孝公開始,秦惠文王、秦武王和秦昭王這四代國君都是曆經磨難,九死一生,了解民間疾苦,深知秦國政治的得與失,他們采取的治國方略很對症。
這是秦國一直能保持強盛的的重要原因。從秦孝公變法開始,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為止,秦國一共經曆了七代君主,沒有吃過苦頭,沒有經曆九死一生的,隻有秦異人的老爹贏柱。
贏柱之所沒能吃過苦頭,沒有經曆九死一生的磨難,就在於他的身體太弱了,是當時有名的病夫,哪敢去經受磨難,那還不要了他的小命?
秦異人質趙數載,經受的折磨不需要有說的,他沒有崩潰,沒有精神錯亂,沒有瘋掉,這已經很不得了。
秦始皇自小在趙國生活,因為秦異人離開趙國,偷偷回國,他沒少受趙國的刁難,這同樣磨練了他。
在秦國七代國君中,最有代表性的,不是秦孝公,而是秦惠文王。因為他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商鞅變法的人,並因此而被商鞅治罪,他被秦孝公趕出去,在秦國民間自生自滅了十幾年。要說恨,他對商鞅是恨之入骨,要是沒有商鞅,他不會吃那麽多苦,不會受那麽多難。
讓人想不到的是,他隻是車裂了商鞅,並沒有廢商君之法。
他不僅沒有廢商君之法,還強化了商鞅變法:一是把那些反對商鞅變法的守舊勢力連根拔起,徹底鏟除。車裂商鞅之後,那些守舊勢力歡天喜地,以為秦惠文王一定會廢除商君之法,秦國會回到過去,他們的好日子就來了。這些守舊勢力忍不住跳出來,令他們想不到的是,等待他們的是秦惠文王無情的屠刀,把他們殺得幹幹淨淨。
二是,秦惠文王把隴西、河西之地這些商鞅並沒有推行新法的地方全麵推開新法,把商君之法推向全國。
秦惠文王由一個商君之法的堅決反對者,最終成了商君之法的堅定擁護者,為何?因為他在秦國民間的十幾年,親眼目睹了秦國的巨大變化,親眼看見了秦國由一個“一窮二白”,隨時會被魏國滅掉的弱國,一舉而成為一流戰國,雄視天下。
他深深的知道,商君之法完全針對了秦國的弊端,唯有商君之法才能救秦國,才能讓秦國更加強大,是以,他堅決擁護商君之法。
秦異人質趙數載,雖是倍受磨難,磨練了他,然而,他對秦國的國情卻不太了解,他太需要細察秦國民間疾苦。唯有如此,他才能更好的治理秦國。
在桓齮和蒙驁心目中,秦異人是秦國國君的最佳繼承人,讓秦異人走上先輩的道路,了解秦國的民間疾苦,這對秦異人有著莫大的幫助,他們是一萬個讚同。
“那好。”秦異人與蒙武的交情極好,有他相陪,自然是沒有問題。
“你就先回鹹陽,我隨後就回來。”秦異人衝趙姬道。
“不!”趙姬搖頭,道:“你莫要忘了,我也是秦人呢,我是趙秦人。回到秦國,就是回到祖宗之地,我當然要去瞧瞧啦。”
趙姬的祖上也是秦部族,在秦襄公時分散,流落到趙國,成為“趙秦人”。雖然她從未踏上過秦國的土地,在她的心目中,秦國土地就是祖宗所居之地,她很想去見識見識。
“嗯。”秦異人想了想,道:“你去不是不可以,隻是這一路下來,會很辛苦。”
“人家不怕嘛。”趙姬想也不想,脫口而道。
“既然如此,那就一道吧。”秦異人眉頭一掀,道:“我就帶孟昭、馬蓋、範通、魯句踐、茉兒,還有蒙武就成了。”
“不用帶茉兒了,帶著個丫頭,你這還能是暗訪嗎?這些事,人家也會做。”趙姬反對。
秦異人打量一眼趙姬,見她很是認真,點頭道:“那好吧。我們就扮作一對夫妻。我得改名字,我就叫趙異。”
主意一定,換了一個照身帖,秦異人就成了趙異,帶著趙姬、孟昭、馬蓋、範通、魯句踐和蒙武出發了。
與蒙驁、桓齮他們作別,離了函穀關,上了一條小道。
這條小道雖然沒有函穀關去鹹陽的大道寬敞,卻是修得很是平整、結實,處處透著秦人的堅毅與強悍。
車聲轔轔,馬蹄遝遝,秦異人一行一邊趕路,一邊打量四周情形。
“我們終於回來了。終於回來了!”孟昭、馬蓋和範通激動難言,淚水在眼圈中滾來滾去。
他們隨著秦異人質趙,一去就是數載,九死一生,差點回不來,客死異鄉。如今,他們終於回到秦國,他們心中的激動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
想想當初,他們一共十人隨秦異人前去質趙,如今,隻有他們三人回轉,其餘七人全部餓死了,回想起來,那些艱難歲月仍是曆曆在目。
“孟昭、馬蓋、範通,容我回到鹹陽,我給你們放假,讓你們回去與家人團聚。”秦異人眼中淚水滾來滾去,前憑的記憶湧將上來,那些在趙國深受迫害的日子一幕幕的湧現。孟昭、馬蓋和範通他們在那沒有希望的日子裏忠貞不屈,處處維護秦異人,這讓人既是感動,又是鼻頭發酸。
“謝公子。”離家數載,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回到秦國,誰不想回到家裏,看望父母妻兒?孟昭、馬蓋和範通三人是驚喜不已。
“還有,等你們回家時,我會給你們一筆金,把七名客死異鄉的兄弟們的家人好好安頓。”秦異人的腦海中浮現那七個銳士餓死的情景,眼淚再也忍不住了,流了下來。
這七名銳士,忠貞不屈,到死他們都沒有背叛。他們在臨死前,仍是在鼓勵秦異人,要秦異人堅持下去,一定能回到秦國。
在沒有希望,沒有未來的日子裏,如此忠誠,那是何等的難得?無論怎樣讚譽都不為過。
“謝公子!謝公子!”秦異人能想到這七個死去的銳士,要安頓他們的家人,這比什麽美妙的言詞更能暖人心,孟昭三人是激動不已,一個勁的道謝。
氣氛有些悲傷,眾人沉默,誰都沒有說話。
“啊!這就是秦國,比趙國好多了呢,好得太多了呢。”人小鬼大的魯句踐眼珠子一轉,扯起嗓子大叫大嚷,道:“公子,你快看,那裏,好多的人呢。”
魯句踐是邯鄲人,是趙人,是趙國的奴隸,是秦異人給了他自由身,讓他成了國人,他對秦異人是感激不盡。同時,他也向往秦國,很想到秦國來瞧瞧,如今,當他踏上秦國的土地時,他很是好奇,一雙眼珠四下裏轉,四處瞧,一副眼珠子不夠用的模樣。
“真的很多人呢。”有了魯句踐調節氣氛,沉悶一掃而光,秦異人順著魯句踐所指方向瞧去,原來前麵是一個村落,在一個巨大的空地上,正聚著不少人。
“走!去瞧瞧。”好象有事情發生,秦異人的好奇心被勾了起來,要去瞧個究竟。
眾人無異議,立時趕去。
秦異人睜大眼睛,四下裏打量,這個村落不小,有上百間房屋,瓦舍占了六七成,茅草屋隻有三四成。雖然沒能象函穀關那樣全是瓦舍,仍是難能可貴了。
秦之富足,從這些瓦舍就能看出來。
“有人來了。敢問客從何處來?”有秦人發現了秦異人他們,迎將上來,熱情的問道。
“我們從山東來,欲要在秦國求仕,這不到處走走,選一求仕之地。”秦異人笑著回禮。
“原來是山東的讀書人,先生是有學問的人呢。快快請進。”秦人熱情的把秦異人一行迎將過去:“茶來!茶來!”
立時有秦人奉上熱茶,秦異人謝過,接在手裏,笑著問道:“今兒圍了這裏多人,有何事?”
“先生,你來得真巧。今兒是驗牛的日子呢。”秦人忙回答。
“驗牛?”秦異人大是驚奇,這說法也太新鮮了,他還沒聽過:“牛有甚好驗的?”
秦人的臉立時一沉,把秦異人一通打量,有些不悅了,適才的熱情不再,uu看書w.kansh.o 道:“看你象個讀書人,是有學問的人,怎能如此不解民間之事?我們大秦,奉行牛耕,這耕厲害金貴,若是不能養好,還怎生種地?”
牛耕,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那,那是落後的代名詞,我們都在用機械化了,誰在用牛耕地?
不過,在戰國時代,牛耕是極為重要的生產技術,非常先進。放眼整個天下,隻有秦國重視牛耕,在秦國全麵推行。並且,秦國還把保護耕牛寫進了秦法,一年一度由官方進行檢驗。
若是今年的厲害去歲強壯,那麽,家主就可以得到賞賜,甚至減免一些賦稅。
若是今年的厲害去歲更加瘦弱,那麽,家主就要被懲罰。這種懲罰不會太重,也不會太輕,一般是杖責,根據牛的瘦弱程度而定。
正是因為有如此完善的保護措施,秦人對耕牛極為重視,象祖宗一樣珍視,這是秦國富強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真的不了解秦國國情,這次要好好訪察。”秦異人不僅沒有生氣,反倒是提醒自己。(未完待續)
論土地城池,山東六國比秦國大得多;論人口,山東六國比秦國多得多;論財賦,山東六國不知比秦國多多少倍……
就是這樣巨大的差距,秦國仍然是勝了,最後統一了中國。
為何?
就在於四個字:政治清明!
秦國之所以能保持政治清明,就在於從秦孝公開始,秦惠文王、秦武王和秦昭王這四代國君都是曆經磨難,九死一生,了解民間疾苦,深知秦國政治的得與失,他們采取的治國方略很對症。
這是秦國一直能保持強盛的的重要原因。從秦孝公變法開始,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為止,秦國一共經曆了七代君主,沒有吃過苦頭,沒有經曆九死一生的,隻有秦異人的老爹贏柱。
贏柱之所沒能吃過苦頭,沒有經曆九死一生的磨難,就在於他的身體太弱了,是當時有名的病夫,哪敢去經受磨難,那還不要了他的小命?
秦異人質趙數載,經受的折磨不需要有說的,他沒有崩潰,沒有精神錯亂,沒有瘋掉,這已經很不得了。
秦始皇自小在趙國生活,因為秦異人離開趙國,偷偷回國,他沒少受趙國的刁難,這同樣磨練了他。
在秦國七代國君中,最有代表性的,不是秦孝公,而是秦惠文王。因為他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商鞅變法的人,並因此而被商鞅治罪,他被秦孝公趕出去,在秦國民間自生自滅了十幾年。要說恨,他對商鞅是恨之入骨,要是沒有商鞅,他不會吃那麽多苦,不會受那麽多難。
讓人想不到的是,他隻是車裂了商鞅,並沒有廢商君之法。
他不僅沒有廢商君之法,還強化了商鞅變法:一是把那些反對商鞅變法的守舊勢力連根拔起,徹底鏟除。車裂商鞅之後,那些守舊勢力歡天喜地,以為秦惠文王一定會廢除商君之法,秦國會回到過去,他們的好日子就來了。這些守舊勢力忍不住跳出來,令他們想不到的是,等待他們的是秦惠文王無情的屠刀,把他們殺得幹幹淨淨。
二是,秦惠文王把隴西、河西之地這些商鞅並沒有推行新法的地方全麵推開新法,把商君之法推向全國。
秦惠文王由一個商君之法的堅決反對者,最終成了商君之法的堅定擁護者,為何?因為他在秦國民間的十幾年,親眼目睹了秦國的巨大變化,親眼看見了秦國由一個“一窮二白”,隨時會被魏國滅掉的弱國,一舉而成為一流戰國,雄視天下。
他深深的知道,商君之法完全針對了秦國的弊端,唯有商君之法才能救秦國,才能讓秦國更加強大,是以,他堅決擁護商君之法。
秦異人質趙數載,雖是倍受磨難,磨練了他,然而,他對秦國的國情卻不太了解,他太需要細察秦國民間疾苦。唯有如此,他才能更好的治理秦國。
在桓齮和蒙驁心目中,秦異人是秦國國君的最佳繼承人,讓秦異人走上先輩的道路,了解秦國的民間疾苦,這對秦異人有著莫大的幫助,他們是一萬個讚同。
“那好。”秦異人與蒙武的交情極好,有他相陪,自然是沒有問題。
“你就先回鹹陽,我隨後就回來。”秦異人衝趙姬道。
“不!”趙姬搖頭,道:“你莫要忘了,我也是秦人呢,我是趙秦人。回到秦國,就是回到祖宗之地,我當然要去瞧瞧啦。”
趙姬的祖上也是秦部族,在秦襄公時分散,流落到趙國,成為“趙秦人”。雖然她從未踏上過秦國的土地,在她的心目中,秦國土地就是祖宗所居之地,她很想去見識見識。
“嗯。”秦異人想了想,道:“你去不是不可以,隻是這一路下來,會很辛苦。”
“人家不怕嘛。”趙姬想也不想,脫口而道。
“既然如此,那就一道吧。”秦異人眉頭一掀,道:“我就帶孟昭、馬蓋、範通、魯句踐、茉兒,還有蒙武就成了。”
“不用帶茉兒了,帶著個丫頭,你這還能是暗訪嗎?這些事,人家也會做。”趙姬反對。
秦異人打量一眼趙姬,見她很是認真,點頭道:“那好吧。我們就扮作一對夫妻。我得改名字,我就叫趙異。”
主意一定,換了一個照身帖,秦異人就成了趙異,帶著趙姬、孟昭、馬蓋、範通、魯句踐和蒙武出發了。
與蒙驁、桓齮他們作別,離了函穀關,上了一條小道。
這條小道雖然沒有函穀關去鹹陽的大道寬敞,卻是修得很是平整、結實,處處透著秦人的堅毅與強悍。
車聲轔轔,馬蹄遝遝,秦異人一行一邊趕路,一邊打量四周情形。
“我們終於回來了。終於回來了!”孟昭、馬蓋和範通激動難言,淚水在眼圈中滾來滾去。
他們隨著秦異人質趙,一去就是數載,九死一生,差點回不來,客死異鄉。如今,他們終於回到秦國,他們心中的激動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
想想當初,他們一共十人隨秦異人前去質趙,如今,隻有他們三人回轉,其餘七人全部餓死了,回想起來,那些艱難歲月仍是曆曆在目。
“孟昭、馬蓋、範通,容我回到鹹陽,我給你們放假,讓你們回去與家人團聚。”秦異人眼中淚水滾來滾去,前憑的記憶湧將上來,那些在趙國深受迫害的日子一幕幕的湧現。孟昭、馬蓋和範通他們在那沒有希望的日子裏忠貞不屈,處處維護秦異人,這讓人既是感動,又是鼻頭發酸。
“謝公子。”離家數載,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回到秦國,誰不想回到家裏,看望父母妻兒?孟昭、馬蓋和範通三人是驚喜不已。
“還有,等你們回家時,我會給你們一筆金,把七名客死異鄉的兄弟們的家人好好安頓。”秦異人的腦海中浮現那七個銳士餓死的情景,眼淚再也忍不住了,流了下來。
這七名銳士,忠貞不屈,到死他們都沒有背叛。他們在臨死前,仍是在鼓勵秦異人,要秦異人堅持下去,一定能回到秦國。
在沒有希望,沒有未來的日子裏,如此忠誠,那是何等的難得?無論怎樣讚譽都不為過。
“謝公子!謝公子!”秦異人能想到這七個死去的銳士,要安頓他們的家人,這比什麽美妙的言詞更能暖人心,孟昭三人是激動不已,一個勁的道謝。
氣氛有些悲傷,眾人沉默,誰都沒有說話。
“啊!這就是秦國,比趙國好多了呢,好得太多了呢。”人小鬼大的魯句踐眼珠子一轉,扯起嗓子大叫大嚷,道:“公子,你快看,那裏,好多的人呢。”
魯句踐是邯鄲人,是趙人,是趙國的奴隸,是秦異人給了他自由身,讓他成了國人,他對秦異人是感激不盡。同時,他也向往秦國,很想到秦國來瞧瞧,如今,當他踏上秦國的土地時,他很是好奇,一雙眼珠四下裏轉,四處瞧,一副眼珠子不夠用的模樣。
“真的很多人呢。”有了魯句踐調節氣氛,沉悶一掃而光,秦異人順著魯句踐所指方向瞧去,原來前麵是一個村落,在一個巨大的空地上,正聚著不少人。
“走!去瞧瞧。”好象有事情發生,秦異人的好奇心被勾了起來,要去瞧個究竟。
眾人無異議,立時趕去。
秦異人睜大眼睛,四下裏打量,這個村落不小,有上百間房屋,瓦舍占了六七成,茅草屋隻有三四成。雖然沒能象函穀關那樣全是瓦舍,仍是難能可貴了。
秦之富足,從這些瓦舍就能看出來。
“有人來了。敢問客從何處來?”有秦人發現了秦異人他們,迎將上來,熱情的問道。
“我們從山東來,欲要在秦國求仕,這不到處走走,選一求仕之地。”秦異人笑著回禮。
“原來是山東的讀書人,先生是有學問的人呢。快快請進。”秦人熱情的把秦異人一行迎將過去:“茶來!茶來!”
立時有秦人奉上熱茶,秦異人謝過,接在手裏,笑著問道:“今兒圍了這裏多人,有何事?”
“先生,你來得真巧。今兒是驗牛的日子呢。”秦人忙回答。
“驗牛?”秦異人大是驚奇,這說法也太新鮮了,他還沒聽過:“牛有甚好驗的?”
秦人的臉立時一沉,把秦異人一通打量,有些不悅了,適才的熱情不再,uu看書w.kansh.o 道:“看你象個讀書人,是有學問的人,怎能如此不解民間之事?我們大秦,奉行牛耕,這耕厲害金貴,若是不能養好,還怎生種地?”
牛耕,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那,那是落後的代名詞,我們都在用機械化了,誰在用牛耕地?
不過,在戰國時代,牛耕是極為重要的生產技術,非常先進。放眼整個天下,隻有秦國重視牛耕,在秦國全麵推行。並且,秦國還把保護耕牛寫進了秦法,一年一度由官方進行檢驗。
若是今年的厲害去歲強壯,那麽,家主就可以得到賞賜,甚至減免一些賦稅。
若是今年的厲害去歲更加瘦弱,那麽,家主就要被懲罰。這種懲罰不會太重,也不會太輕,一般是杖責,根據牛的瘦弱程度而定。
正是因為有如此完善的保護措施,秦人對耕牛極為重視,象祖宗一樣珍視,這是秦國富強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真的不了解秦國國情,這次要好好訪察。”秦異人不僅沒有生氣,反倒是提醒自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