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玖翻著帳本。


    一期工程即將竣工銷售,每天的開銷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若非她連續不斷的注資,若非她從少府借貸了一百萬兩,並且說服了少府放貸給流民,光是一期工程就能將人拖垮。


    一期工程不僅僅是修房子,更是在為後麵的二三四五期工程打基礎。是在潛移默化的改變流民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慣,甚至要改變他們的鄉土觀念。


    這哪裏是修房子啊,顧玖分明是要在南城門外造一個城。


    造一個大大城,能容納幾十萬人的城。


    每個流民都將參與這項舉世矚目的工程中,並獲得參與感,成就感。


    他們與有榮焉,他們將紮根此地,他們就是這座城的締造者,又有什麽理由不去愛這座城?


    當然,這項工程所需資金,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將打破所有的記錄。


    看著帳本上一項項開銷,縱然是顧玖,也暗暗咋舌,心都在痛。


    太能花錢了。


    「得趕緊將房子賣出去,套取一部分現銀。」


    鄧存禮躬身說道:「按照計劃,開盤定在下個月一號。」


    「有沒有問題?需不需要我出麵幫你們解決?」


    顧玖問道。


    鄧存禮搖頭,「目前一切進展順利,夫人暫時不用出麵。」


    「那就好。」


    她將帳本翻到最後結算頁麵,幾個月,幾十萬的現銀流水似的花出去。她深刻意識到,南城門外就是個吞金巨獸,將來也會變成聚寶盆。


    她先是無奈一笑,笑過之後又為自己感到驕傲。


    因為她是在打造一個城,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或許千百年之後,這個城還矗立在世間,成為史書中的偉績。


    至於錢,她能花就能賺。


    幾個月幾十萬兩的開銷,弄不跨她。


    實在不行,召集天下豪商,開個競標會,忽悠一頓,又是幾百萬兩進帳。


    隻是原本計劃一百萬的盤,這麽一折騰,硬生生變成了一千萬的盤。


    盤子大了,想要分享利益的人也會隨之增加。


    顧玖想了想,對鄧存禮說道:「開盤當天,必須仔細核對買房者身份信息。第一批購房者,必須全部是流民,必須有身份銘牌。


    你要記住,第一批流民購房者,是樣板,是榜樣。隻有順利將他們從窩棚區搬出來,讓其他流民看到買房子的好處,後續的搬遷計劃才能順利進行。」


    鄧存禮應下,「夫人是在擔心有外來者購房嗎?」


    顧玖擲地有聲地說道:「不是擔心,而是肯定有這樣的人。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見我們的房子質量有多好,有頭腦的人都知道不出意外南城門外一定會火起來。


    恐怕已經有人盯上這一批房,開盤當天他們一定有所動作。所以你要叮囑下麵的人,叫他們嚴防死守,不給任何人鑽空子的機會。如果人手不夠,開盤當天,讓白仲帶著人過去幫你。」


    鄧存禮點頭應下,「老奴會和白仲商量,拿出一個行動方案。」


    「如此甚好。馬小六他們幾個在你身邊學習了這麽長時間,表現怎麽樣?以後能大用嗎?」


    馬小六這一批小黃門一共四人,是顧玖以劉詔的名義,從少府要的第二批人。


    第一批就是鄧存禮他們。


    能寫能算,又值得信任的人太少。


    為了南城門外的項目,顧玖隻能將身邊人都派出去。


    馬小六他們一走,顧玖身邊就少了使喚的人。


    這不,半個月前,她又從少府要了四個小黃門,正在慢慢調教。


    鄧存禮說道:「夫人親手調教出來的人,自然是有真本事。多鍛鍊鍛鍊,定能獨當一麵。」


    「這就好。你下去忙吧。」


    「老奴遵命。」


    鄧存禮離去,二壯還站在原地沒動。


    顧玖拿起另外一疊帳本翻閱。


    她先看的是肉菜店的帳本。


    肉菜店薄利多銷,比市場上的行情價低了兩到三成左右。真真正正做到了惠民。


    這也是主婦們情願多走幾裏路,情願出城,也要到四海商行肉菜店消費的原因。


    價格低,看似沒什麽利潤,但是架不住數量大。


    肉菜店是以批發商的規模做著零售商的生意,辛苦死了。


    好在辛苦是有回報的。


    顧玖一頁一頁翻著。


    她點點頭,「不錯。有了這個肉菜店,南城門集市就被盤活了。你們居功至偉。」


    二壯笑道:「這都是小的該做的。」


    顧玖笑了起來,「你回去告訴肉菜店的夥計們,下個月發工錢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一筆獎金。」


    二壯喜笑顏開,「這下子夥計們更有幹勁。」


    「有幹勁才好。你也要督促莊子上的莊頭,莊子出產越多,年底也少不了他們的一份獎金。」


    「小的記住了。」


    顧玖繼續翻閱帳本,隨口問道:「每天那麽多人搶購,肉菜供應得上嗎?」


    二壯點頭,「按照夫人的計劃,小的以四海商行的名義,同兩百戶農家簽了合作協議。他們會集中土地種植蔬菜,今年的供應應該能滿足。


    而且這隻是第一批簽合作協議的農戶。等他們吃到甜頭,還會有第二批,第三批簽約合作農戶。」


    顧玖很滿意。


    一開始,她以為自己是個開發商,目標是從小開發商做到大開發商。


    誰知道修個房子,修著修著,變成了帶動鄉農發家致富,發展新農村。


    這麽大的功勞,朝廷不給她一點獎勵,都說不過去。


    顧玖默默吐槽朝廷的窮家子氣,還有天子的小家子氣。


    她懷孕,天子送個禮,竟然就幾把不值錢的玉如意和玉玨。真是不如不送。


    顧玖問道:「我說的那個人工孵化小雞,莊子上有弄出來嗎?」


    「還在嚐試。」


    顧玖點點頭,「這個不著急,慢慢來。」


    她也隻是大致知道人工孵化小雞的原理,具體怎麽操作,她也不清楚。


    她將想法提出來,讓人先在莊子上嚐試。成本全都算在商行。


    莊子上的人嚐試了幾批,效果都不太理想。


    不是小雞沒被孵化出來,而是孵化率太低。


    五十枚雞蛋,一次才孵化出七八隻小雞。其他雞蛋全都浪費掉。


    顧玖之所以想搞人工孵化,是因為她需要大量的雞蛋。


    冬天蔬果少,雞蛋是個很好的補充。而且還關係到她後續的一些列計劃。


    但是想要將人工孵化小雞推廣到千家萬戶,做個家禽禽蛋經銷大戶,這麽低的孵化率是絕對不行的。


    因為鄉農們承受不起這麽低孵化率,他們損失不起。


    顧玖可以拿幾百玫,幾千玫,甚至幾萬枚雞蛋去嚐試。但是鄉農們不行,他們沒這本錢,他們捨不得。


    如果能保證五十枚雞蛋,一次能孵化出四十五隻以上的小雞,人工孵化小雞的技術才有可能被鄉農接受,才有可能培養出一批養殖大戶。


    光靠自耕農養在房前屋後那點母雞下蛋,想要收購大量的雞蛋,意味著得走遍十裏八鄉。


    時間成本太高,路途太遠,也不夠新鮮。


    想要產量上去,就必須集中化大規模生產。


    大規模生產的前提就是效率。


    人工孵化,就是一次效率提升。


    顧玖給了莊子一年的時間。


    隻要一年內,能摸索出成熟的人工孵化技術,就算成功。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會給予高額獎勵。


    這就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策略。


    據二壯說,莊子上負責人工孵化的幾個大娘,把雞蛋看得比閨女還要寶貝。沒經過她們允許,都不準進入孵化間。


    顧玖聞言,笑了起來,「她們這麽重視,遲早會成功的。等到成功後,還要辛苦她們前往十裏八鄉,教授孵化技術。」


    二壯有點捨不得,「真要將孵化技術教給別人嗎?」


    顧玖點頭,「那是當然。你不會認為,肉菜店那點需求量就滿足了吧。記住我的話,肉菜店隻是剛起步。


    在將來,四海商行的肉菜店規模,將是今日的十倍,百倍。我要將京畿地區所有鄉鎮,所有村莊,全都捆綁到我們四海商行的這艘大船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在未來,肉菜店將是比房產開發更重要的部門。這番話,你默默記在心裏就好,不要對任何人說。」


    二壯一臉懵逼。


    他隱約感覺到顧玖有個很大的計劃。可是剛剛摸到一點邊,靈感又消失了。


    他張張嘴,小心翼翼地問道:「京畿地區所有村莊?」


    顧玖點頭,「你沒聽錯,是所有村莊。所以,接下來你還要繼續上山下鄉,繼續拿著銀子刷臉。遇到可造之材,不妨帶回來細心培養。」


    二壯頓感壓力山大,「隻是所有村莊,那麽多農產品,賣得出去嗎?」


    「誰說賣不出去?」顧玖笑了起來,「我手裏頭的東西,從來不愁賣不出去。」


    捆綁京畿地區所有的鄉村,關係到顧玖後續的工業計劃。


    現在同二壯說也說不清楚。


    而且顧玖的計劃也不太成熟,還需要一步步打基礎,爭取有一天能水到渠成。


    衣食住行,不管是哪個年代,都是生活必需品。


    做生活必需品相關生意,以她皇孫妻的身份,已經幹掉了大部分二道販子,三道販子。她是穩賺不賠。


    至於會不會有豪商盯上她的生意。


    顧玖對此表示:來啊!本夫人不帶怕地。


    她永遠被人模仿,從未被超越。


    在這個時代,她是絕對的領先。


    領先,就已經讓她成功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沒有什麽是錢解決不了的。


    如果有,那麽就放湖陽,讓湖陽去咬那些人。


    二壯沒有帥才,做不到高屋建瓴。但是他是個優秀的執行者,他會照著顧玖的要求,一板一眼完成交代的任務。


    所以顧玖才肯將這些任務交給二壯去辦。


    她信任他。


    她又拿起另外的帳本。


    「糧油店分店生意不錯嘛。」


    二壯聞言,也笑了起來,「的確很不錯。」


    顧玖翻著帳本,開業頭三天每天都有一兩百兩的營業額。過了生意最旺盛的頭三天後,生意開始趨於平穩,每天依舊有七八十兩的營業額。


    糧油店賣的都是低品質低價格商品,薄利多銷。大約隻有三成五的毛利。比起一般零售店都有五成毛利少多了。


    利潤雖低,可是架不住生意好啊。


    照著這個勢頭,一個月兩千兩的營業額是沒問題的。


    三成五的毛利,一個月也有六七百兩,一年七八千兩。


    扣掉所有費用,一年下來純利潤也有大幾千兩。


    就這收益,已經比糧油店主店往年的收益高了兩倍不止。


    要知道糧油店主店,就是顧玖從王府接手的那家店,過去賣的都是高附加值的精米,頭道醬油諸如此類富裕人家才吃得起的東西。


    顧玖當初從王府家令手中接過糧油店的帳本的時候,就很不以為然。


    這哪裏是做生意啊,這分明是拿著房產混日子。


    不做生意,將房子租出去,好歹能收一筆租金。開著糧油店,還走高端奢侈路線,純粹是錢多燒得慌。


    無論哪個年代,富裕的人永遠是少數。


    少數就意味著消費人次有限,銷售量就上不去。


    而且糧油這種東西,不會因為你家富裕,你就要每餐多吃兩碗,一天吃五頓。


    糧油不是珠寶,是必需品,必需品就別玩那些虛頭巴腦的花樣。


    糧油店,就該走大眾百姓路線。簡稱接地氣。


    去年,顧玖接管了糧油店,改變了經營思路,開始走大眾消費路線。


    奈何,糧油店過去十年『臭』名聲早就傳遍京城,而且中低檔糧油市場,早就被其他糧油大戶給瓜分。


    簡單的說,老百姓不認帳。


    老百姓買糧油,會習慣選擇熟悉的店家。


    王府的糧油店,過去太過高冷,這會去哪裏培養忠實的大眾消費客戶群體?


    一不做二不休,幹脆借著肉菜店的東風,到流民窩棚區開分店。


    於是乎,就有了糧油店分店,生意還很旺哦!


    顧玖對二壯說道:「開分店的思路很不錯,你可以借鑑借鑑,想想我們哪些生意可以開設分店。」


    二壯試著說道:「布莊能開分店嗎?」


    顧玖點頭,「能開,不過沒到時候。流民窩棚區不需要我們去開布莊分店。等新的集市修建好投入使用後,會有別家布莊進入,不需要我們自己去做這門生意。」


    「夫人對布匹生意不感興趣嗎?」


    顧玖搖頭,「我很感興趣,非常有興趣。衣食住行,我統統感興趣。但是開分店沒必要,不符合我們後續的發展。」


    二壯摸摸頭,他也搞不清楚顧玖的後續發展到底是什麽。


    反正他隻需要按照吩咐辦事就成。


    顧玖說道:「你現在最主要的任務是刷臉,每個鄉鎮,每個村莊頻繁刷臉。你要了解當地風土人情,土壤氣候,種植出產。


    同時你還要建一個人口檔案,將每個村的特點,人口分布記錄下來。


    另外,遇到好苗子不要放過。就算是想從武,也別拒絕。帶回來交給公子,公子會安排他們。」


    二壯躬身領命。


    顧玖將帳本翻完後,又說道:「我準備建個學堂,就設在南城門外西山山坡上,同二期工程一起開工。


    以後所有的好苗子,全都丟到學堂裏麵讀書學習,設置各種學科。想學技術學技術,想學文走仕途我也同意,學武也支持。


    你呢,搜索好苗子的同時,別忘了留意一下有沒有合適的夫子。若是有技術不錯的匠人,也可以重金請來。


    南城門外,將會是我們的根基,我們的黃金寶藏。需要各種匠人。匠人很寶貴,不可輕慢。」


    二壯拿著筆,將顧玖的要求一條條記錄下來。


    看他寫的內容,字雖然不怎麽樣,但是記錄得很有條理。


    一要刷臉,記錄村莊人文氣候種植。


    二要找好苗子。


    三要找夫子,找匠人。


    四要建學堂,學文學武學技術。


    ……


    顧玖掃了眼他的記錄,點點頭,贊道:「挺好!全都記下來了。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嗎?」


    二壯合起小本子,「夫人,小的人手不夠用,還得再添點人。」


    顧玖崩潰。她都將身邊的人派了出去,實在是抽不出更多的人。


    人才啊人才!


    問她什麽最寶貴?


    當然是人才。


    二壯給她出了個主意,「夫人身邊沒人,公子身邊有啊。公子身邊那些小廝,個頂個的能幹。如果能得到他們幫助,小的也能事半功倍。」


    咦!


    這個主意不錯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侯門醫妃有點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吃元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吃元寶並收藏侯門醫妃有點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