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低穀
二人在皇子府歇息了一個下午以後,在第二日的上午的時候,李晟和初芮遙換上了一身素色的衣裳,又再一次來到了蕭妃的宮中。
而這次後宮中大多數後妃也都穿著簡潔的衣裳來到了蕭妃宮中,初芮遙注意到,每個人的臉上或多或少的都掛著些不知真假的傷感。初芮遙看到最上方站著的,皇帝的身影,瞬間便明了了——畢竟皇帝在那裏站著,饒是逢場作戲,也實在是應該裝出來一些悲傷表情的。
初芮遙盡力不引起他人注意的向周圍四處張望了一圈,發現果不其然,齊妃正站在一個角落裏,一身素白衣裳,可麵上卻依舊是妝容精致的模樣,鬢邊的金色步搖還在陽光之下熠熠生輝。
初芮遙還注意到,她的嘴角雖未揚起,可是眼睛裏的笑意卻怎麽都擋不住。她身旁還跟了一個小丫頭,年紀似乎不是很大,隻是表情瞧著怯生生的,像是在害怕什麽一般。
初芮遙輕輕轉了轉眼珠子,隨後看了一眼一臉嚴肅的李晟,本想說出什麽安慰他的話來,可是張了張嘴,什麽都沒有說出來。
“七皇子殿下,安和郡主。”一旁的長陵看到初芮遙和李晟二人過來,便連忙從棺木的那邊走了過來,然後對著他們二人行了個禮,隨後開口道:“陛下已經在那裏等候多時了,還請二位一來時便趕快過去。”
“嗯。”李晟點了點頭,隨後看了一下初芮遙。初芮遙輕輕的呼了一口氣,輕輕看了長陵一眼,而後湊了過去輕聲問道:“長陵姑姑,您可知道齊妃娘娘身邊的那個小丫頭是什麽人?”
長陵似乎最開始並沒有注意到齊妃身邊的小丫頭,於是在看清楚了那人的長相以後嚇了一跳,驚呼了一聲,可馬上就捂住了自己的嘴,隨後四下環顧了一圈兒後才湊到了初芮遙的跟前,小聲說道:“那便是前些日子給娘娘端飯的,那名名叫巧兒的丫頭。”
“原來如此。”初芮遙輕輕點了點頭,隨後心中已經有了打算,說了一句:“多謝長陵姑姑”以後,就連忙跟在李晟的後麵往皇帝那邊走去了。
“父皇。”李晟走到皇帝跟前以後便行了個禮,而初芮遙自然也沒有落下這個禮數。
“你來了。”皇帝看了李晟一眼,隨後輕輕點了點頭:“你母妃去的突然,喪事能置辦的如此,已經是十分好了。”
“多謝父皇,父皇覺得好,便是好了。”
李晟說這句話的時候並沒有什麽多餘的表情,畢竟自己的母妃去世,饒是得到了誇讚,也實在是笑不出來的。
初芮遙看到一旁的皇帝,雖說還是站的筆直的樣子,可眼下的黑眼圈顏色十分厚重,定然是一夜都沒有睡好的緣故。
她垂了垂眸,心中暗道:這蕭妃在皇帝的心中,一定也是占了相當大的位置,不然的話,也不會得到他這樣多的悲傷。
“皇上萬福金安,七皇子和安和郡主,也都安好。”
就在幾人全都默不作聲的時候,突然傳來了一陣嬌俏到幾欲令人渾身起雞皮疙瘩的聲音。初芮遙像是不自覺的縮了縮脖子,隨後就看到一旁的齊妃扭著步子走了過來,頭上的金色簪子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摘了下去了。
“齊妃娘娘,五皇兄。”
李晟往那邊看了一眼,瞧見了齊妃和她身後的李菖,微微皺了皺眉,隨後便恢複了原樣,轉過了身子衝著那個方向行了個禮,隨後便再也沒有說什麽。
雖說是一百個一千個不樂意,但是皇宮中又不比自己家裏,因此該有的禮數一個也不能少。初芮遙百般不悅的撇了撇嘴,隨後也向他們二人行禮。
初芮遙抬了眼睛瞅了一眼李菖,果不其然,他正用極為怪異的眼神看著自己,那情緒說不清道不明的,讓自個兒十分的不舒服,於是乎便不動聲色的往李晟身後退了半步,剛剛喘了口氣,卻聽見齊妃這樣說道。
“七皇子倒是苦命,蕭妃妹妹這樣小的年紀,卻偏偏香消玉殞了,唉……”
初芮遙看著齊妃抬起了手,捏著帕子擦掉了臉上本就沒有的淚水,忍不住從鼻子裏冷哼一聲。但是自己終歸是沒有什麽資格說她的,隻能看著齊妃在那裏假惺惺的做戲。
而就在初芮遙看她看的極為不爽的時候,突然聽到了李晟發話,隻聽他說道:“齊妃娘娘所言甚是,前些日子我瞧著母妃身子還算康健,之前不至於就這樣突然歿了,而如今聽到這個消息,傷心的時候,倒也有些不解……”
初芮遙注意到,李晟這話分明還沒有說完,可那齊妃的臉上卻已經出現了相當緊張的神情,而一旁的李菖表情也越發陰沉起來。
初芮遙皺了皺眉,心道一聲這二人一定知道些什麽,可是李晟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聽見皇帝的身邊的太監走了過來,對他們幾人說道:“陛下,吉時已到了,若是蕭妃娘娘再不上路,怕是有些來不及了。”
皇帝本來還在看著李晟和齊妃幾人,麵色稍有陰沉,可一聽到這太監的話,就連忙對他說道:“那且叫人上路吧,一切……皆從貴妃儀製。”
太監聽到他的話以後,跪下身子說了一聲是,而後站了起來,扯了尖銳的嗓子,高聲說道:“貴妃娘娘起駕!”
喪樂響亮,奏的連初芮遙都幾乎忍不住落下淚來。蕭妃娘娘的風評一向很好,為人處世也相當不錯,因此除了齊妃這樣的人以外,剩下的宮妃和奴婢,也幾乎全都在掉著眼淚。初芮遙看了看皇帝,發現他背著的手上,捏著一枝桃花。
皇帝從來沒有和人說過,這枝桃花,是想放到蕭妃的棺木裏去的。
隻是他最後沒敢打開棺木,隻要他沒看到她最後一麵,她就永遠活著。
他為蕭妃準備的墓地,是特意選了皇家陵園中,春日時會開上一整片桃花的那一角。
既然生前來不及,去後也遂了她的願吧。
二人在皇子府歇息了一個下午以後,在第二日的上午的時候,李晟和初芮遙換上了一身素色的衣裳,又再一次來到了蕭妃的宮中。
而這次後宮中大多數後妃也都穿著簡潔的衣裳來到了蕭妃宮中,初芮遙注意到,每個人的臉上或多或少的都掛著些不知真假的傷感。初芮遙看到最上方站著的,皇帝的身影,瞬間便明了了——畢竟皇帝在那裏站著,饒是逢場作戲,也實在是應該裝出來一些悲傷表情的。
初芮遙盡力不引起他人注意的向周圍四處張望了一圈,發現果不其然,齊妃正站在一個角落裏,一身素白衣裳,可麵上卻依舊是妝容精致的模樣,鬢邊的金色步搖還在陽光之下熠熠生輝。
初芮遙還注意到,她的嘴角雖未揚起,可是眼睛裏的笑意卻怎麽都擋不住。她身旁還跟了一個小丫頭,年紀似乎不是很大,隻是表情瞧著怯生生的,像是在害怕什麽一般。
初芮遙輕輕轉了轉眼珠子,隨後看了一眼一臉嚴肅的李晟,本想說出什麽安慰他的話來,可是張了張嘴,什麽都沒有說出來。
“七皇子殿下,安和郡主。”一旁的長陵看到初芮遙和李晟二人過來,便連忙從棺木的那邊走了過來,然後對著他們二人行了個禮,隨後開口道:“陛下已經在那裏等候多時了,還請二位一來時便趕快過去。”
“嗯。”李晟點了點頭,隨後看了一下初芮遙。初芮遙輕輕的呼了一口氣,輕輕看了長陵一眼,而後湊了過去輕聲問道:“長陵姑姑,您可知道齊妃娘娘身邊的那個小丫頭是什麽人?”
長陵似乎最開始並沒有注意到齊妃身邊的小丫頭,於是在看清楚了那人的長相以後嚇了一跳,驚呼了一聲,可馬上就捂住了自己的嘴,隨後四下環顧了一圈兒後才湊到了初芮遙的跟前,小聲說道:“那便是前些日子給娘娘端飯的,那名名叫巧兒的丫頭。”
“原來如此。”初芮遙輕輕點了點頭,隨後心中已經有了打算,說了一句:“多謝長陵姑姑”以後,就連忙跟在李晟的後麵往皇帝那邊走去了。
“父皇。”李晟走到皇帝跟前以後便行了個禮,而初芮遙自然也沒有落下這個禮數。
“你來了。”皇帝看了李晟一眼,隨後輕輕點了點頭:“你母妃去的突然,喪事能置辦的如此,已經是十分好了。”
“多謝父皇,父皇覺得好,便是好了。”
李晟說這句話的時候並沒有什麽多餘的表情,畢竟自己的母妃去世,饒是得到了誇讚,也實在是笑不出來的。
初芮遙看到一旁的皇帝,雖說還是站的筆直的樣子,可眼下的黑眼圈顏色十分厚重,定然是一夜都沒有睡好的緣故。
她垂了垂眸,心中暗道:這蕭妃在皇帝的心中,一定也是占了相當大的位置,不然的話,也不會得到他這樣多的悲傷。
“皇上萬福金安,七皇子和安和郡主,也都安好。”
就在幾人全都默不作聲的時候,突然傳來了一陣嬌俏到幾欲令人渾身起雞皮疙瘩的聲音。初芮遙像是不自覺的縮了縮脖子,隨後就看到一旁的齊妃扭著步子走了過來,頭上的金色簪子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摘了下去了。
“齊妃娘娘,五皇兄。”
李晟往那邊看了一眼,瞧見了齊妃和她身後的李菖,微微皺了皺眉,隨後便恢複了原樣,轉過了身子衝著那個方向行了個禮,隨後便再也沒有說什麽。
雖說是一百個一千個不樂意,但是皇宮中又不比自己家裏,因此該有的禮數一個也不能少。初芮遙百般不悅的撇了撇嘴,隨後也向他們二人行禮。
初芮遙抬了眼睛瞅了一眼李菖,果不其然,他正用極為怪異的眼神看著自己,那情緒說不清道不明的,讓自個兒十分的不舒服,於是乎便不動聲色的往李晟身後退了半步,剛剛喘了口氣,卻聽見齊妃這樣說道。
“七皇子倒是苦命,蕭妃妹妹這樣小的年紀,卻偏偏香消玉殞了,唉……”
初芮遙看著齊妃抬起了手,捏著帕子擦掉了臉上本就沒有的淚水,忍不住從鼻子裏冷哼一聲。但是自己終歸是沒有什麽資格說她的,隻能看著齊妃在那裏假惺惺的做戲。
而就在初芮遙看她看的極為不爽的時候,突然聽到了李晟發話,隻聽他說道:“齊妃娘娘所言甚是,前些日子我瞧著母妃身子還算康健,之前不至於就這樣突然歿了,而如今聽到這個消息,傷心的時候,倒也有些不解……”
初芮遙注意到,李晟這話分明還沒有說完,可那齊妃的臉上卻已經出現了相當緊張的神情,而一旁的李菖表情也越發陰沉起來。
初芮遙皺了皺眉,心道一聲這二人一定知道些什麽,可是李晟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聽見皇帝的身邊的太監走了過來,對他們幾人說道:“陛下,吉時已到了,若是蕭妃娘娘再不上路,怕是有些來不及了。”
皇帝本來還在看著李晟和齊妃幾人,麵色稍有陰沉,可一聽到這太監的話,就連忙對他說道:“那且叫人上路吧,一切……皆從貴妃儀製。”
太監聽到他的話以後,跪下身子說了一聲是,而後站了起來,扯了尖銳的嗓子,高聲說道:“貴妃娘娘起駕!”
喪樂響亮,奏的連初芮遙都幾乎忍不住落下淚來。蕭妃娘娘的風評一向很好,為人處世也相當不錯,因此除了齊妃這樣的人以外,剩下的宮妃和奴婢,也幾乎全都在掉著眼淚。初芮遙看了看皇帝,發現他背著的手上,捏著一枝桃花。
皇帝從來沒有和人說過,這枝桃花,是想放到蕭妃的棺木裏去的。
隻是他最後沒敢打開棺木,隻要他沒看到她最後一麵,她就永遠活著。
他為蕭妃準備的墓地,是特意選了皇家陵園中,春日時會開上一整片桃花的那一角。
既然生前來不及,去後也遂了她的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