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雖然職位不高,隻是應天書院的教習之一,但滿朝諸卿,誰人不知他的大名?
官家何曾如此重視過某個官員?
沒有!
故此,哪怕長葛李氏是名門,李氏是名門閨女,但沒人覺得這場婚姻是不匹配的。
李氏看似是下嫁,可若是縱觀未來,說李氏高攀,也不為過。
正因為如此,範李之間的這場婚禮,不僅十分盛大,前來參加婚宴的人,其身份也大多不俗。
東來呂氏、洛陽張氏(張齊賢)、南豐曾氏(曾致堯)、吳越錢氏、浦城章氏、長洲丁氏(丁謂)等名門大族,全都派了家族子弟參加。
另外,因為鄭戩的關係(連襟),此科中第的新科進士們,也有不少人到了現場。
毫不誇張的說,參加這場婚宴的人,就沒有一個簡單的人物。
內堂。
看到今日之盛景,李昌言笑的都快合不攏嘴了。
自家這位賢婿,雖然年紀大了一點,今年已經三十多了,但他女兒的年紀也不小了。
李氏今年二十四,擱在此時,已然是大齡未婚婦女了。
連李昌言自己都沒料到,這樁婚事居然能成!
範李能夠聯姻,一是靠應天書院山長戚舜賓從中牽線搭橋,二嘛,靠的是自家人。
李昌圖之子李紘和範仲淹是同窗好友,如果不是李紘介紹,李氏壓根就沒機會結成這門親事。
畢竟,範仲淹是名人,可以預見,他未來必然會被官家重用。
不然的話,官家為何要將學院改製的事,交給一介選人?
自範仲淹抵達應天書院後,當地的大族得知此人竟然還沒結親,頓時覺得不可思議。
然後,這群人就像是聞到了血腥味的鯊魚,紛紛使出手段,希望招到一門賢婿。
最終,長葛李氏憑借著李紘的同窗之誼,近水樓台先得月,成功與範仲淹結親。
另一處。
兩位相貌俊雅的年輕人,正小聲的交流著。
“五叔,恭喜,恭喜,此次高中進士第,祝五叔來日,青雲平步!”
道喜的這人不是旁人,正是張齊賢的孫子張子寅。
至於,接受祝賀的人也是一個名人,此人是曾致堯五子曾易占,同時也是曾鞏的父親。
自張齊賢和曾致堯那一輩開始,張曾兩家世代相交。
所以,哪怕張子寅的年紀和曾易占差不多,按照輩分,張子寅也得稱呼對方為五叔。
曾易占來參加這場婚姻,倒是恰逢其會。
他亦是天聖二年的進士,前不久,期集(中第之後的活動)時,曾易占得從鄭戩的口中得知了此次婚事。
並且,鄭戩還向他發出了邀請。
然後,他便來了。
當然,他看的不是鄭戩的麵子,真正讓他感興趣的是範仲淹。
早在及第之前,曾易占便聽說過範仲淹的名頭,隻可惜,一直無緣與其見麵。
聽到張子寅的恭賀,曾易占隻是微微一笑,在他看來,考中此科進士,並不算什麽本事。
畢竟,此科足足取士三百人,殿試時更是一個黜落的都沒有。
在他看來,官家或許是遵循著龍飛榜的潛規則,雖然此科授官沒有優待,但取士卻給了十足的優待。
(龍飛榜:皇帝即位後的第一次科舉取士,謂之龍飛榜,一般而言,龍飛榜會在授官上有所優待,通常是轉升一等)
緊接著,曾易占忽的話鋒一轉。
“符遠(張子寅字),今上重視文教,曆代未有也,興許來年會再次開科取士,你難道不打算去考一考進士科?”
(ps:張子寅是原創人物,曆史中並無此人)
張曾兩家世代相交,關於張子寅的事,曾易占多少聽到過一些。
雖然張子寅的辭賦不太行,但策論恰好是對方擅長的。
此前,張子寅之所以不打算以科舉入仕,主要是因為不擅辭賦,可現在的情況卻已大為不同。
經過這次科舉,官家重策論而輕辭賦的事,已經不是秘密。
往後,像張子寅這樣的偏科生,完全有機會走正常途徑入仕,無需靠恩蔭入仕。
畢竟,恩蔭入仕不僅起點低,在授官轉遷之時,亦是遠遠不如進士出身者。
“不了。”
張子寅嗬嗬一笑,自謙道:“畢竟,我可沒有五叔那樣的才華,如果真去參加貢舉,怕是連發解試那一關也過不去。”
聞言,曾易占隻得無奈的笑了笑。
“你啊。”
“算了,既然你不願入仕,往後我也不提了。”
“對了,符遠,你交遊廣闊,可知今日婚宴都來了哪些人?”
就在這時,張子寅的耳邊忽然傳來一道熟悉的聲音。
“符遠,你今日竟然也在此處?”
轉頭一看,一名穿著華服的年輕人正笑吟吟的向這邊走來。
看到這人,張子寅連忙站起身來,迎上前去。
“不更,沒想到你也來了。”
能讓張子寅笑臉相迎的,當然不是簡單人物,這位穿著華麗的年輕男子姓呂,名昌齡。
其父為呂從簡,乃是呂蒙正的第九子。
雖然呂從簡官名不顯,隻是衛尉寺丞(閑職),但呂從簡的堂兄呂夷簡卻是朝中參政。
】
眾所周知,東來呂氏人心最齊,哪怕東來呂氏分為南宅(呂蒙正一支)和北宅(呂蒙亨一支,呂夷簡之父)。
但兩支仍如一支,北宅發生了什麽事,南宅肯定會管,同理,也是如此。
因此,即使呂昌齡尚未正式入仕,張子寅也不敢小覷對方。
不僅不會小覷,他還得想辦法拉攏對方。
前不久,他們家族剛剛和王欽若聯手,除掉了禦史中丞劉筠,然而,官家轉手就任命劉燁為禦史中丞。
劉筠和劉燁是好友,而且他們都是王曾一係,準確來說是太平興國五年(981)進士那一係的人。
單從陣營來看,張家和他們就是政敵關係。
另一邊,看到張子寅,呂昌齡同樣覺得很高興。
呂家南宅這一係和張家也算是世交。
張齊賢和呂蒙正都是太平興國二年(977)的進士,兩人不止是同科,更是同鄉,並且及第十數年後相繼拜相,同時,兩人也先後受到趙普的推薦。
有如此關係,呂家和張家的關係,自然很是親密。
到了這一代,仍是如此。
官家何曾如此重視過某個官員?
沒有!
故此,哪怕長葛李氏是名門,李氏是名門閨女,但沒人覺得這場婚姻是不匹配的。
李氏看似是下嫁,可若是縱觀未來,說李氏高攀,也不為過。
正因為如此,範李之間的這場婚禮,不僅十分盛大,前來參加婚宴的人,其身份也大多不俗。
東來呂氏、洛陽張氏(張齊賢)、南豐曾氏(曾致堯)、吳越錢氏、浦城章氏、長洲丁氏(丁謂)等名門大族,全都派了家族子弟參加。
另外,因為鄭戩的關係(連襟),此科中第的新科進士們,也有不少人到了現場。
毫不誇張的說,參加這場婚宴的人,就沒有一個簡單的人物。
內堂。
看到今日之盛景,李昌言笑的都快合不攏嘴了。
自家這位賢婿,雖然年紀大了一點,今年已經三十多了,但他女兒的年紀也不小了。
李氏今年二十四,擱在此時,已然是大齡未婚婦女了。
連李昌言自己都沒料到,這樁婚事居然能成!
範李能夠聯姻,一是靠應天書院山長戚舜賓從中牽線搭橋,二嘛,靠的是自家人。
李昌圖之子李紘和範仲淹是同窗好友,如果不是李紘介紹,李氏壓根就沒機會結成這門親事。
畢竟,範仲淹是名人,可以預見,他未來必然會被官家重用。
不然的話,官家為何要將學院改製的事,交給一介選人?
自範仲淹抵達應天書院後,當地的大族得知此人竟然還沒結親,頓時覺得不可思議。
然後,這群人就像是聞到了血腥味的鯊魚,紛紛使出手段,希望招到一門賢婿。
最終,長葛李氏憑借著李紘的同窗之誼,近水樓台先得月,成功與範仲淹結親。
另一處。
兩位相貌俊雅的年輕人,正小聲的交流著。
“五叔,恭喜,恭喜,此次高中進士第,祝五叔來日,青雲平步!”
道喜的這人不是旁人,正是張齊賢的孫子張子寅。
至於,接受祝賀的人也是一個名人,此人是曾致堯五子曾易占,同時也是曾鞏的父親。
自張齊賢和曾致堯那一輩開始,張曾兩家世代相交。
所以,哪怕張子寅的年紀和曾易占差不多,按照輩分,張子寅也得稱呼對方為五叔。
曾易占來參加這場婚姻,倒是恰逢其會。
他亦是天聖二年的進士,前不久,期集(中第之後的活動)時,曾易占得從鄭戩的口中得知了此次婚事。
並且,鄭戩還向他發出了邀請。
然後,他便來了。
當然,他看的不是鄭戩的麵子,真正讓他感興趣的是範仲淹。
早在及第之前,曾易占便聽說過範仲淹的名頭,隻可惜,一直無緣與其見麵。
聽到張子寅的恭賀,曾易占隻是微微一笑,在他看來,考中此科進士,並不算什麽本事。
畢竟,此科足足取士三百人,殿試時更是一個黜落的都沒有。
在他看來,官家或許是遵循著龍飛榜的潛規則,雖然此科授官沒有優待,但取士卻給了十足的優待。
(龍飛榜:皇帝即位後的第一次科舉取士,謂之龍飛榜,一般而言,龍飛榜會在授官上有所優待,通常是轉升一等)
緊接著,曾易占忽的話鋒一轉。
“符遠(張子寅字),今上重視文教,曆代未有也,興許來年會再次開科取士,你難道不打算去考一考進士科?”
(ps:張子寅是原創人物,曆史中並無此人)
張曾兩家世代相交,關於張子寅的事,曾易占多少聽到過一些。
雖然張子寅的辭賦不太行,但策論恰好是對方擅長的。
此前,張子寅之所以不打算以科舉入仕,主要是因為不擅辭賦,可現在的情況卻已大為不同。
經過這次科舉,官家重策論而輕辭賦的事,已經不是秘密。
往後,像張子寅這樣的偏科生,完全有機會走正常途徑入仕,無需靠恩蔭入仕。
畢竟,恩蔭入仕不僅起點低,在授官轉遷之時,亦是遠遠不如進士出身者。
“不了。”
張子寅嗬嗬一笑,自謙道:“畢竟,我可沒有五叔那樣的才華,如果真去參加貢舉,怕是連發解試那一關也過不去。”
聞言,曾易占隻得無奈的笑了笑。
“你啊。”
“算了,既然你不願入仕,往後我也不提了。”
“對了,符遠,你交遊廣闊,可知今日婚宴都來了哪些人?”
就在這時,張子寅的耳邊忽然傳來一道熟悉的聲音。
“符遠,你今日竟然也在此處?”
轉頭一看,一名穿著華服的年輕人正笑吟吟的向這邊走來。
看到這人,張子寅連忙站起身來,迎上前去。
“不更,沒想到你也來了。”
能讓張子寅笑臉相迎的,當然不是簡單人物,這位穿著華麗的年輕男子姓呂,名昌齡。
其父為呂從簡,乃是呂蒙正的第九子。
雖然呂從簡官名不顯,隻是衛尉寺丞(閑職),但呂從簡的堂兄呂夷簡卻是朝中參政。
】
眾所周知,東來呂氏人心最齊,哪怕東來呂氏分為南宅(呂蒙正一支)和北宅(呂蒙亨一支,呂夷簡之父)。
但兩支仍如一支,北宅發生了什麽事,南宅肯定會管,同理,也是如此。
因此,即使呂昌齡尚未正式入仕,張子寅也不敢小覷對方。
不僅不會小覷,他還得想辦法拉攏對方。
前不久,他們家族剛剛和王欽若聯手,除掉了禦史中丞劉筠,然而,官家轉手就任命劉燁為禦史中丞。
劉筠和劉燁是好友,而且他們都是王曾一係,準確來說是太平興國五年(981)進士那一係的人。
單從陣營來看,張家和他們就是政敵關係。
另一邊,看到張子寅,呂昌齡同樣覺得很高興。
呂家南宅這一係和張家也算是世交。
張齊賢和呂蒙正都是太平興國二年(977)的進士,兩人不止是同科,更是同鄉,並且及第十數年後相繼拜相,同時,兩人也先後受到趙普的推薦。
有如此關係,呂家和張家的關係,自然很是親密。
到了這一代,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