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排名,向來是重中之重,同時也是慎之又慎。


    一次排名,影響的很可能就是一個人的一生。


    除了頭甲的排名,五甲的排次也很重要。


    一甲、二甲賜進士及第,及第二字,意味著進士中的進士,三甲、四甲賜進士出身。


    前四甲,雖然前者是賜進士及第,後者是賜進士出身,其稱呼固然不同,但除了頭甲前五人之外,其他人之間並無區別。


    到了五甲,區別就大了一點。


    同進士出身者,無法直接釋褐授官,而是需要守選。


    守選是宋代的銓選製度中的一項規定,即官員需要根據官職大小和資曆厚薄,由銓選機構進行考評後,方可赴任。


    至於,具體的考評時間,大體不等,也許一年,也許兩年,也許幾年。


    所以,五甲的排次也是相當重要。


    三月二十六。


    此科考試的大體排名已經確定,隻剩下幾分尚有爭議的答卷,暫時還沒有排定名次。


    其中,一甲五人的排名是討論最為激烈的議題。


    這一科的同考官有十人,雖然考官之中沒有具體的排名,但官居樞密副使的張士遜無疑是其中的首席。


    不過,張士遜也不是沒有對手。


    比如,龍圖閣直學士周起,就不怎麽賣張士遜麵子。


    周起有這個資格,畢竟,早在真宗朝,他便官居樞密副使,即便他現在的職位比張士遜低。


    換源app,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資曆擺在那裏。


    周起看著眼前的答卷,輕聲念道。


    “六卿分職,邦國之大柄也,有吏部考辯績而育人材,有吏部辨考績而育人材,有兵部簡車徒而治戎備。


    有戶部正版圖而阜貨財,有刑部謹紀律而誅暴強,有禮部祀神示而選賢俊,有工部繕宮室而修堤防,六職舉而天下之事備矣。”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此言當是鹹平二年,孫侍講(奭)上疏的內容吧?”


    “故此,此卷評為五甲,當無異議。”


    張士遜神色平靜道:“引前人直言,直抒自己之意,有何問題?”


    “邊患,不過纖芥之疾,內患,才是邦國大忌,而內患又以三冗為最。”


    “複周官唐世,不失為改變冗官之弊的良策。”


    宋朝的官製承襲的事唐製,當然,這裏的唐是指唐朝後期的官製,中書掌政事,樞密掌軍事,三司掌財政。


    即兩府三司製。


    三者相互依存,又相互製約,可以有效的防止奸臣篡權。


    然而,立國之初,三省六部九寺五監雖然失去了該有的職權,但它們仍然存在,並沒有被廢除。


    這些人雖不領職權,但俸祿是不少領的。


    所以,宋初的官員體係臃腫,不是沒有道理的。


    官、職、差遣分離,也導致宋初的官製極為混亂。


    其實,對於兩套體係並存的弊端,早就有官員呼籲改變,像孫奭,鹹平年間他便上言,希望恢複傳統的三省六部製。


    他提議此策,倒不是為了奪權什麽的。


    即使恢複了三生六部製,當權的仍是那些人,不會有任何改變。


    他提議的真正原因,乃是時機到了。


    宋初實行兩府三司製,其實是一種權宜之計。


    宋是代周而立,趙匡胤上位後,如何對待後周的臣子,是一個必須要嚴肅考慮的問題。


    如果全部罷黜,難免會引發時局動蕩。


    官、職、差遣分離製度,正好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


    後周的臣子,大部分人本官保持不變,不過,具體的職權,就別想了。


    “天真!”


    周起嗬嗬一笑,他的這句天真,不知是指應考舉子,還是指張士遜。


    恢複三生六部製,就能解決冗官之弊?


    可笑,可笑。


    官多闕少的根本原因,不在官製,而是在恩蔭濫賞。


    恩蔭之濫,也不是什麽新鮮話題。


    這名考生既然連孫侍講鹹平年間的上疏都知道,那麽,他不可能不知道恩蔭之禍。


    但此人卻絕口不提恩蔭之濫!


    為何?


    原因很簡單,恩蔭泛濫,損失最大的是誰?


    是大宋!


    是官家!


    受益最大的是誰?


    是百官!


    如此一來,也就能理解這考生為何如此作答。


    評卷的人是誰?


    名義上當然是官家,但官家身上擔著大宋萬民,哪有那麽多時間親自閱覽?


    除了排名最前的幾人,絕大多數考生的卷子是無法送至禦前的。


    所以,考生在答卷時,最重要,最先考慮的必然是避免得罪考官。


    倘若在卷中寫明恩蔭之弊,最終會導致什麽結果?


    運氣好,碰到剛正不阿的考官,或許會給一個高分。


    可若是運氣不好,直接被黜落也不是不可能,即使沒黜落,一個五甲,多半也是逃不掉的。


    周起是何等人物?


    看到卷子的那一刻,他就看破了考生的小心思。


    巧言令色之流,他是最看不起的。


    這便是他執意將此卷定為五甲的原因。


    此等之人若是有機會身居高位,怕不是又一個丁謂。


    另一邊,眼見周起一點麵子也不給自己,張士遜的臉上頓時有點掛不住了。


    雖然周起比他更早進入兩府,但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


    況且,真要論入仕時間,他可是太宗淳化三年(992)的進士,在這方麵,周起隻能是他的後輩。


    “既如此,便公議吧。”


    “由全體編排官共同表決。”


    “讚同將此卷落入五甲的,請示意。”


    話音剛落,在場的考官除周起之外,全都沒有任何意動。


    顯然,周起的話沒有張士遜的話好使。


    這也正常,在旁人眼中,周起雖然曾經輝煌過,但現在隻是區區登聞鼓院長官。


    而張士遜呢?


    不僅是官家的潛邸舊臣,更是樞密院副使。


    官場是最能反映人情冷暖的地方,曆史上的王安石死後是什麽待遇?


    宋人張舜民有詩雲。


    門前無爵罷張羅,玄酒生芻亦不多。


    慟哭一聲唯有弟,故時賓客合如何。


    大名鼎鼎王荊公都是這等待遇,周起受到的這點冷遇,又算得了什麽?


    周起一言不發的看著滿堂的同僚,心中徒留一聲歎息。


    世態炎涼,他早就習慣了,但值此之際,仍舊不免生出幾分唏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萬界之大拯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放羊小星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放羊小星星並收藏諸天萬界之大拯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