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北上鳴沙,痛擊聯軍?


    還是南下環州,繼續寇邊?


    沉吟許久,李德明也沒能下定決心。


    想了想,他的目光不由緩緩投向東方,投向了大遼。


    契丹一直是夏州李氏依附的對象,出征之前,他自然不會忘記向遼國派遣使節。


    此次出使遼國,一是為了求親,二是為了聯遼抗宋。


    半個多月前,他收到從遼國發回的消息,關於和親的事,遼國的態度很是曖昧。


    既沒有一口答應,也沒有斷然拒絕。


    根據使臣的回報,遼主似乎被宋朝使臣薛奎說動了。


    故此,遼主才會搖擺不定。


    得知此事,李德明的心頓時涼了半截。


    雖然他心底不怎麽瞧得上宋廷,但宋廷的實力確實不容小覷,宋軍的戰力不行,可架不住人多啊。


    另外,沿邊的環州、延州、慶州、鎮戎軍、渭州等地,全都修建了大量的堡寨。


    如果李德明知道後世的戰爭理論,他一定可以準確的描繪出宋廷的防守策略。


    一般而言,防禦戰有三種形式,即前沿防禦(戰線防禦)、縱深防禦以及彈性防禦。


    前沿防禦的主要目的便是為了禦敵人於國門之外,長城就是典型的前沿防禦措施。


    隻是,修建長城的代價太大,即便宋朝政府有錢,也無力在廣闊的西北地區重新築起一道長城。


    畢竟,沒有那麽多的地勢可以利用。


    因此,宋廷在西北地區采取的戰略便是縱深防禦與彈性防禦相結合的模式。


    縱深防禦,即節節抵抗,令敵人每攻陷一地,都要付出相應的抵抗和代價。


    沿邊修建的大量堡寨,日常既可以作為邊地巡檢的基地,又可以收攏部分投靠宋朝的熟戶。


    此外,某些堡寨還能充當臨時交易場所。


    而到了戰時,這些堡寨搖身一變,就成了宋軍沿邊的據點,大量的堡寨連接在一起,互相協防,可以有效的阻擊敵軍的進攻。


    這些堡壘就像是釘子,敵軍如果視而不見,堡壘中的駐軍瞬間就從陣前轉移到了敵後。


    敵後如果存在一定數量的部隊,不論是襲擾後勤,還是聚而成勢,偷襲後路,都是作戰方無法承受的代價。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所以,這些堡壘需要拔除,即使不需要全部拔除,也需要摧毀絕大部分堡寨。


    而這,恰好也是彈性防禦的一部分。


    何謂彈性防禦?


    選擇彈性防禦的主要目的,便是不讓部隊分散在前線漫長的陣地上,也可以避免陷入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同時擁有進攻者的機動以及本土作戰的便利,這便是彈性防禦的最大優點。


    當然,彈性防禦也不是沒有代價。


    將敵人放入國境線,這便是最大的危害。


    敵人會進攻哪裏,會怎麽做,完全是不可控的,所以,宋廷隻能放棄堡寨附近的大片土地。


    這些土地,要麽荒廢,要麽賜給沿邊的熟戶。


    此前,曹韋招攬蕃部的田地就是這麽來的,如果不是身處沿邊第一線,哪來的土地賜給蕃部?


    ……


    ……


    ……


    契丹。


    中京,大定府。


    最近這段時間,耶律隆緒(遼聖宗)的心中很是糾結。


    遼聖宗深受儒學學說的熏陶,幼年時間,他便手不釋卷,十歲能詩,作為儒家文化的仰慕者之一,他不忍欺負大宋的孤兒寡母。


    自澶淵之盟後,宋與大契丹互為兄弟之國,因真宗年長,故真宗為兄,遼聖宗為弟。


    真宗登遐之際,遼聖宗還感歎。


    吾與皇兄未結好前,征伐互有勝負,約為兄弟,二十餘年,皇兄升遐,況與吾同月生,年隻大兩歲,吾又得幾時也?


    後來,遼聖宗還專門給真宗修建了祈福道場,祈福百日。


    因此,綜合而言,遼聖宗本人還是十分認可澶淵之盟的。


    按照輩分,大宋如今的官家是他的皇侄。


    如果接受了夏州李氏的求援,出兵南下,且不說違背了先前的盟約,單單大人欺負稚子這件事,遼聖宗就過不了自己那一關。


    但是,站在國家的角度,夏州李氏又不得不救。


    如果沒有夏州李氏的牽扯,宋廷就能將兵力全都集中於河北諸地。


    反複沉思了大半天,遼聖宗最終決定,還是先問一問臣下的意見。


    事關南朝,當然是召集南麵官商議最好。


    遼國官製分南北,其中北麵官是專屬契丹人的官職係統,南麵官則是漢人官職係統。


    以國製製契丹,以漢製待漢人。


    其實,這就是古代版的一國兩製。


    約莫半個時辰後,南府宰相呂德懋匆匆趕到殿中。


    呂德懋祖上是東平人,五代時期因為躲避戰亂,東平呂氏的一支遷移到了燕雲之地。


    遼國也是有科舉的,身為漢人,呂氏家族積極地參與科舉考試。


    到了呂德懋這一代,其成果斐然,遼聖宗統和十二年(995),呂德懋和弟弟呂德方同時參加科舉。


    呂德懋一舉奪魁,狀元及第。


    自此,呂德懋一路官運亨通,先後曆任三司使、樞密副使等職,如今依然高居南府宰相。


    在遼國的體製下,漢人出身的官員坐到了南府宰相,做官幾乎已經做到頭了。


    “參見陛下!”


    入殿後,呂德懋躬了躬身子,麵朝遼聖宗拜了拜。


    “呂卿素有急智,依卿之見,南朝之事,我大契丹該如何處置?”


    “臣以為,萬萬不可答應聯宋攻夏之議!”


    呂德懋雖然是漢人,但他的家族入遼已有數代,正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他最先考慮到的當然是遼國的利益。


    宋土,隻是故地。


    如果是無關緊要的小事,他不介意為南朝說說話,但涉及到了軍國大事,他可不會事事遷就南朝。


    “哦?”


    遼聖宗微微一笑:“呂卿之意,何解?”


    “大宋天子雖年少,但以臣觀之,其胸有韜略,來日,大宋天子極有可能繼承先輩之遺誌,重新攻取燕雲!”


    對於大宋的新天子,呂德懋一直保持著關注。


    起初,他以為皇太後劉娥會獨掌大權,一如本朝的蕭太後。


    畢竟,劉娥有著先帝遺詔,名正而言順。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遠超預期,宋朝的小天子竟然頻頻‘幹擾’朝局,似乎已然獲得了親政的權利。


    這一點,細思極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萬界之大拯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放羊小星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放羊小星星並收藏諸天萬界之大拯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