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政殿西,邇英閣。
自禫除日後,視朝之製雖然尚未恢複,但不論是中書,亦或者是太後,都沒忘記對小皇帝的培養。
凡雙日,李傑都會在崇政殿西邊的邇英閣聽講。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今天講學的是魯宗道,為了今天的講學,他可是籌備已久,特地挑了《論語中的名篇。
抑揚頓挫的念完這一段後,魯宗道語氣微頓。
“官家可知此句之意?”
李傑直言道:“先生這是在考我嗎?”
“嗯。”
魯宗道倒是毫不客氣,直接承認了這一點,凡事自有規製,在課堂上,他是老師,官家即便貴為天子,亦是學生。
先生問學生,自是應當。
“此篇乃是《論語中的為政篇,宛丘候子張問至聖先師孔子,是不是可以先知。”
“至聖先師答曰,殷商之禮源於夏,其中既有損,亦有增,哪些增,哪些損,皆是有跡可循。
同理,周源於殷。
以殷、周為鑒,雖百世,亦可知也。”
聽到這個回答,魯宗道心裏很滿意,官家的學問愈發精進了,不過,他臉上卻沒有表露分毫,依然板著一張臉。
“官家自己可有所得?”
讀書?
何謂讀書?
隻知其義,不知其理,是為死讀書。
真正的讀書應該是通其意,曉其理,然後熟練的運用到生活之中。
如此方才算得上真正的讀書人!
李傑故作沉吟,片刻後答道。
“先生,我覺得此篇和《唐書·魏鄭公征傳中的一句話道理相似。”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好!”
魯宗道撫掌讚道:“官家能通此節,可謂進學矣!”
這句話是魯宗道發自內心的感歎,能將《論語和《唐書相連,說明官家已然貫通這兩本書。
並且,還不是普通的純熟,而是真正的通曉。
此時,魯宗道不由回想起已故王司諫王禹偁的一句話。
‘自古君臣相得,皆如魚之有水。’
如今,他頗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老師最喜歡什麽樣的學生?
一點就透,舉一反三的學生!
魯宗道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寄養在外祖母家,舅舅們對他很是輕視,幸得外祖母的培養,他有了讀書的機會。
幼時的遭遇讓他讀書愈發的刻苦,在他的仕途當中,有一個人是不能忽視的。
戚綸,他人生中的伯樂。
正因為戚綸,魯宗道有機會結識了名臣王禹偁。
戚綸和王禹偁皆是太平興國八年的進士,是同年
如果說戚綸是魯宗道的伯樂,王禹偁便是魯宗道的‘偶像’,他敢於直諫的風格大多是學自王禹偁。
“官家對變與不變,是如何看待的?”
半晌,魯宗道問出了準備許久的問題。
他今天講為政篇,正是為了引出這一句話。
國朝雖承平日久,但這隻是表象。
昔日,太宗朝,王司諫曾上書言五事,雖已時過境遷,但有些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越發的嚴重。
比如,冗官、冗兵問題。
魯宗道如今兼權判流內銓,對這一問題,他是深有體會。
如今天下已定,州、縣皆有定數,但官員卻沒有限額,每科取進士數百,職業就那麽多,待闕的官員卻越來越多。
此乃一冗。
至道太宗時期的年號初,王司諫上疏時,天下禁軍廂軍總和不過六十餘萬。
彼時尚有征伐,如今天下承平,禁軍廂軍人數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變多了。
國朝供養百萬軍士,每年花費的錢財超過五千萬貫。
如果麵臨外部威脅的話,養這麽多軍士,自然沒什麽可說的。
但現在天下承平,哪需要養活百萬軍?
魯宗道雖然不是三司使相當於財政部部長,但關於國朝的稅賦他還是知道一些的。
去年國朝的總收入約為一億五千萬貫,支出大約一億兩千萬貫,歲餘不過兩千萬貫。
此數據采自《宋史·食貨誌,時間是天禧末年,也就是前一年
兩千萬貫,看似很多,但其中一部分需要上交內藏庫天子私庫,三司餘下的錢並不多。
另外,多提一句,宋朝最尊祖宗之法,這是共識。
不過,祖宗之法是慢慢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書裏的時間節點,正是形成時期,還沒有完全定型
祖宗之法的形成,劉娥和宋仁宗貢獻了不少的力量。
ps:祖宗之法可以簡單理解為,遵從祖宗法度,不輕易變革
年初的南郊恩賞,以及真宗治喪,兩樣事情加到一起,已然耗盡了三司的財力。
如果是‘原身’,隻怕領會不到魯宗道的深意,但現在掌控的是李傑,他自然知道魯宗道的心思。
所以,他的回答當然會挑好聽的說,最好直接擊中魯宗道的內心。
如果不這樣,魯宗道又怎麽會為他宣揚,為他搖旗呐喊?
“世有萬古不易之常經,卻無一成不變之治法。”
末了,李傑還用上太宗實錄中的內容。
“太宗實錄中有載,昔日,大爹爹祖父即位之初,覽前王令典,改五代之弊政,乃革故鼎新,以致海晏河清。”
借助太宗實錄中的內容,也是不得以為之。
畢竟,李傑的言論有些太過超前。
當前社會風氣仍是以保守為主,雖說有人高呼裁冗官,減冗兵,但這隻是少部分。
另外,為了考慮士林的影響,李傑還刻意加上了前麵那句‘世有萬古不易之常經’。
沒辦法,誰讓文官掌握了絕大多數的話語權。
即便李傑想要改變文官培養製度,那也是掌權之後的事。
而且培養人才,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另一邊,聽到李傑的話,魯宗道的心中可謂是激蕩不已!
官家剛剛的言論,簡直超乎了他的預期!
世有萬古不易之常經,卻無一成不變之治法!
此話,當浮一大白!
緊接著,魯宗道的心中忽然生出了一個念頭。
今天的事,他必須要告訴其他人!
廣而告之!
國朝得此明君,後繼有人矣!
自禫除日後,視朝之製雖然尚未恢複,但不論是中書,亦或者是太後,都沒忘記對小皇帝的培養。
凡雙日,李傑都會在崇政殿西邊的邇英閣聽講。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今天講學的是魯宗道,為了今天的講學,他可是籌備已久,特地挑了《論語中的名篇。
抑揚頓挫的念完這一段後,魯宗道語氣微頓。
“官家可知此句之意?”
李傑直言道:“先生這是在考我嗎?”
“嗯。”
魯宗道倒是毫不客氣,直接承認了這一點,凡事自有規製,在課堂上,他是老師,官家即便貴為天子,亦是學生。
先生問學生,自是應當。
“此篇乃是《論語中的為政篇,宛丘候子張問至聖先師孔子,是不是可以先知。”
“至聖先師答曰,殷商之禮源於夏,其中既有損,亦有增,哪些增,哪些損,皆是有跡可循。
同理,周源於殷。
以殷、周為鑒,雖百世,亦可知也。”
聽到這個回答,魯宗道心裏很滿意,官家的學問愈發精進了,不過,他臉上卻沒有表露分毫,依然板著一張臉。
“官家自己可有所得?”
讀書?
何謂讀書?
隻知其義,不知其理,是為死讀書。
真正的讀書應該是通其意,曉其理,然後熟練的運用到生活之中。
如此方才算得上真正的讀書人!
李傑故作沉吟,片刻後答道。
“先生,我覺得此篇和《唐書·魏鄭公征傳中的一句話道理相似。”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好!”
魯宗道撫掌讚道:“官家能通此節,可謂進學矣!”
這句話是魯宗道發自內心的感歎,能將《論語和《唐書相連,說明官家已然貫通這兩本書。
並且,還不是普通的純熟,而是真正的通曉。
此時,魯宗道不由回想起已故王司諫王禹偁的一句話。
‘自古君臣相得,皆如魚之有水。’
如今,他頗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
老師最喜歡什麽樣的學生?
一點就透,舉一反三的學生!
魯宗道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寄養在外祖母家,舅舅們對他很是輕視,幸得外祖母的培養,他有了讀書的機會。
幼時的遭遇讓他讀書愈發的刻苦,在他的仕途當中,有一個人是不能忽視的。
戚綸,他人生中的伯樂。
正因為戚綸,魯宗道有機會結識了名臣王禹偁。
戚綸和王禹偁皆是太平興國八年的進士,是同年
如果說戚綸是魯宗道的伯樂,王禹偁便是魯宗道的‘偶像’,他敢於直諫的風格大多是學自王禹偁。
“官家對變與不變,是如何看待的?”
半晌,魯宗道問出了準備許久的問題。
他今天講為政篇,正是為了引出這一句話。
國朝雖承平日久,但這隻是表象。
昔日,太宗朝,王司諫曾上書言五事,雖已時過境遷,但有些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越發的嚴重。
比如,冗官、冗兵問題。
魯宗道如今兼權判流內銓,對這一問題,他是深有體會。
如今天下已定,州、縣皆有定數,但官員卻沒有限額,每科取進士數百,職業就那麽多,待闕的官員卻越來越多。
此乃一冗。
至道太宗時期的年號初,王司諫上疏時,天下禁軍廂軍總和不過六十餘萬。
彼時尚有征伐,如今天下承平,禁軍廂軍人數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變多了。
國朝供養百萬軍士,每年花費的錢財超過五千萬貫。
如果麵臨外部威脅的話,養這麽多軍士,自然沒什麽可說的。
但現在天下承平,哪需要養活百萬軍?
魯宗道雖然不是三司使相當於財政部部長,但關於國朝的稅賦他還是知道一些的。
去年國朝的總收入約為一億五千萬貫,支出大約一億兩千萬貫,歲餘不過兩千萬貫。
此數據采自《宋史·食貨誌,時間是天禧末年,也就是前一年
兩千萬貫,看似很多,但其中一部分需要上交內藏庫天子私庫,三司餘下的錢並不多。
另外,多提一句,宋朝最尊祖宗之法,這是共識。
不過,祖宗之法是慢慢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書裏的時間節點,正是形成時期,還沒有完全定型
祖宗之法的形成,劉娥和宋仁宗貢獻了不少的力量。
ps:祖宗之法可以簡單理解為,遵從祖宗法度,不輕易變革
年初的南郊恩賞,以及真宗治喪,兩樣事情加到一起,已然耗盡了三司的財力。
如果是‘原身’,隻怕領會不到魯宗道的深意,但現在掌控的是李傑,他自然知道魯宗道的心思。
所以,他的回答當然會挑好聽的說,最好直接擊中魯宗道的內心。
如果不這樣,魯宗道又怎麽會為他宣揚,為他搖旗呐喊?
“世有萬古不易之常經,卻無一成不變之治法。”
末了,李傑還用上太宗實錄中的內容。
“太宗實錄中有載,昔日,大爹爹祖父即位之初,覽前王令典,改五代之弊政,乃革故鼎新,以致海晏河清。”
借助太宗實錄中的內容,也是不得以為之。
畢竟,李傑的言論有些太過超前。
當前社會風氣仍是以保守為主,雖說有人高呼裁冗官,減冗兵,但這隻是少部分。
另外,為了考慮士林的影響,李傑還刻意加上了前麵那句‘世有萬古不易之常經’。
沒辦法,誰讓文官掌握了絕大多數的話語權。
即便李傑想要改變文官培養製度,那也是掌權之後的事。
而且培養人才,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另一邊,聽到李傑的話,魯宗道的心中可謂是激蕩不已!
官家剛剛的言論,簡直超乎了他的預期!
世有萬古不易之常經,卻無一成不變之治法!
此話,當浮一大白!
緊接著,魯宗道的心中忽然生出了一個念頭。
今天的事,他必須要告訴其他人!
廣而告之!
國朝得此明君,後繼有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