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院子正在府邸中軸線上,屋舍是三明兩暗的格局,東西廂卻皆拆掉了,抄手遊廊亦緊貼院牆,因而顯得極闊朗,院子地麵鋪滿碎石,不出意外地,那角落裏擺放著幾種兵器。
陳瀅忍不住彎了彎唇。
看起來,裴恕是個健身狂人,連住處都變成了健身房。
而看著陳瀅的笑臉,裴恕的黑臉上,便塗上了幾分顏色。
“當初叫人改建這院子的時候,我也沒想著你會來。”他的下意識地摸了摸下巴,語聲有些發飄,不太有底氣的樣子。
說完了,猛地一回頭,狠狠瞪向郎廷玉:“怎地不收拾幹淨?不知道今日有客麽?我看你幾日不挨揍是忘了怎麽當差了。”
話聲未落,郎廷玉已是倒飛燕子三抄水,直退出去一丈之地,方才立住腳,身上還拉著架勢,神情卻很是幽怨,嘀嘀咕咕地道:“爺之前又沒說,屬下哪兒知道?”
裴恕臉一黑、眼一眯:“皮癢了是不是?”
郎廷玉身子一抖,擠出個比哭還難看的笑:“那什麽……要不屬下這就叫人端幾盆花兒過來,爺您瞧瞧……”
“還不快去?”不容他說完,裴恕橫眉怒喝,身上暴發出駭人的氣息:“給你半刻。”
郎廷玉大聲應是,轉身撒開丫子狂奔,眨間便沒了影兒。
裴恕這才氣平了些,方一轉首,見陳瀅竟早便穿院而過,全然未在意他們這對主從,猶自提步踏上台磯。
裴恕急了,疾步上前,仗著身高腿長,搶先一步替陳瀅打起簾子,一麵便道:“屍首便放在西梢間。”
陳瀅點點頭,直接轉去了西梢間。
西梢間裏很空,沒有一件家具,似是鮮有人來,窗格兒上落了好些灰,地麵上也是。
也正因此,那具裹著白布、拿床板裝著的屍體,便格外醒目。
“我平常不喜人服侍,這院子裏便沒下人住的地兒,這間房一直空著無用。”裴恕說道。
陳瀅“唔”了一聲,四下環視,複又快步行至窗邊,將窗屜子完全拉開,轉向裴恕一笑:“阿恕,請你把門兒也拉開、簾子掛起來,再多拿幾盞燈過來照亮。另外,還請拿四張高凳來,把屍體架高些,以便我進行屍檢。”
裴恕此前曾言,錢天降的身體表麵並無明顯傷痕。換言之,若這是一起凶殺案,則凶手作案手法必定十分隱蔽,肉眼較難分辨,而明亮的光線、良好的屍體呈現,或許便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裴恕當即應下,迅速吩咐下去,不多時,房間裏已是布置一新,十來支明燭分列於三張高幾,將屍身照得纖毫畢現。
陳瀅戴上手套、口罩,踱至屍體前,掀開白布。
錢天降蒼白泛灰的臉,出現在了燈光下。
“他多大了?”陳瀅端他兩眼,輕聲問道,並以手指按壓皮膚表麵的屍斑,仔細觀察屍斑反應。
按壓後的屍斑,局部有一些褪色。這是標準的擴散期屍斑,表明錢天降的死亡時間,已經超過了十二小時。
“按照錄冊記載,他今年四十九歲。”裴恕道,往旁行了幾句,注意不去遮擋光線。
陳瀅點了點頭,從屍體的頭部開始,逐次進行屍檢。
正如裴恕此前所言,屍體的致命傷位於頸顱之間,陳瀅通過指壓、摸骨等方式推定,該傷勢或為顱底骨折、或為頸椎壓縮性骨折、或為顱底間歇性骨折。
這三者皆是墜落亡最常見的損傷,通常發生在頭部著地的情形下,且傷勢危重,以現代醫學亦極難救治。
錢天降若是醉酒中墜井,形成這樣的傷勢是說得通的。
而除此外,屍體上肢並無明顯抵抗傷,指甲縫中亦無皮膚碎屑、血跡、毛發組織等,唯手背有一處輕微擦傷,其上還沾著幾許細微的綠色,像是苔痕或草漬。
“那枯井壁是不是生了青苔?”陳瀅問,將鐵筷子在漬痕上抹幾下,仔細擦在裹屍白布上,迎光觀察其顏色及顆粒形狀,最後確定,“這是苔痕。”
苔蘚種類極其繁雜,而據偵探先生的植物學知識,陳瀅覺得,這像是薄齒蘚。
裴恕就湊近些,盯著那屍布上的痕跡看了一會兒,沉聲道:“這般看著,確實很像是井裏頭的青苔,我叫人挑些過來給你瞧瞧。”
陳瀅道聲“好”,裴恕便大步走了出去,陳瀅則仍在仔細觀察那點綠漬,與記憶中的苔蘚比對,以確認自己的判斷。
約半炷香後,裴恕重又回屋,手中捧隻白瓷碟,裏頭裝著幾塊青苔:“這是我命人從井壁挖來的。”
陳瀅掃眼看去,碟中青苔,正是薄齒蘚,她此前並未說錯。
她接過瓷碟,以鐵筷扶下些許,與死者手背綠漬比對,最後得出關於這一部分的屍檢結論:“死者生前應該並未與人扭打,其手部擦傷可能是墜落過程中觸及井壁造成的。”
這答案顯在裴恕意料中,他麵色淡定,將瓷碟置於高幾,未曾說話。
陳瀅此時便又道:“阿恕,請你替我拿隻燭台來,我要看一看他的口腔。”
裴恕應了一個“好”字,儼然化身為陳瀅的助手,捧來一支牛油巨燭,尋了個合適的位置,既照顧到陳瀅查驗,又能夠最大程度地照亮她的視野。
待光線調定,陳瀅以鐵筷翻看死者口腔並舌、喉諸處,並未找到被破壞的組織粘膜,亦無出血點。
她又摘下口罩,湊去近前細嗅。
死者口氣中帶著極微的酒氣,除此之外,並無異味。
這便排除了有人強行給死者灌酒、後拋屍於井的可能,也初步排除投毒後拋屍的可能。
而在排除這兩種假設後,陳瀅又仔細查驗了屍體其餘部分,同樣並未發現異樣。至此,屍檢工作告一段落。
她抬起頭,目注裴恕,明眸中一派平靜,匯報著屍檢結果:“根據屍檢情況,錢天降意外墜亡的可能性極大。”
裴恕聞言,神情微微一暗,眼底似有失望劃過。
然,再下個瞬間,他卻又似卸下沉荷,板正的肩膀亦略顯鬆泛,自嘲地咧開嘴角:“聽你這樣說,我既難過,又有些歡喜。”
陳瀅忍不住彎了彎唇。
看起來,裴恕是個健身狂人,連住處都變成了健身房。
而看著陳瀅的笑臉,裴恕的黑臉上,便塗上了幾分顏色。
“當初叫人改建這院子的時候,我也沒想著你會來。”他的下意識地摸了摸下巴,語聲有些發飄,不太有底氣的樣子。
說完了,猛地一回頭,狠狠瞪向郎廷玉:“怎地不收拾幹淨?不知道今日有客麽?我看你幾日不挨揍是忘了怎麽當差了。”
話聲未落,郎廷玉已是倒飛燕子三抄水,直退出去一丈之地,方才立住腳,身上還拉著架勢,神情卻很是幽怨,嘀嘀咕咕地道:“爺之前又沒說,屬下哪兒知道?”
裴恕臉一黑、眼一眯:“皮癢了是不是?”
郎廷玉身子一抖,擠出個比哭還難看的笑:“那什麽……要不屬下這就叫人端幾盆花兒過來,爺您瞧瞧……”
“還不快去?”不容他說完,裴恕橫眉怒喝,身上暴發出駭人的氣息:“給你半刻。”
郎廷玉大聲應是,轉身撒開丫子狂奔,眨間便沒了影兒。
裴恕這才氣平了些,方一轉首,見陳瀅竟早便穿院而過,全然未在意他們這對主從,猶自提步踏上台磯。
裴恕急了,疾步上前,仗著身高腿長,搶先一步替陳瀅打起簾子,一麵便道:“屍首便放在西梢間。”
陳瀅點點頭,直接轉去了西梢間。
西梢間裏很空,沒有一件家具,似是鮮有人來,窗格兒上落了好些灰,地麵上也是。
也正因此,那具裹著白布、拿床板裝著的屍體,便格外醒目。
“我平常不喜人服侍,這院子裏便沒下人住的地兒,這間房一直空著無用。”裴恕說道。
陳瀅“唔”了一聲,四下環視,複又快步行至窗邊,將窗屜子完全拉開,轉向裴恕一笑:“阿恕,請你把門兒也拉開、簾子掛起來,再多拿幾盞燈過來照亮。另外,還請拿四張高凳來,把屍體架高些,以便我進行屍檢。”
裴恕此前曾言,錢天降的身體表麵並無明顯傷痕。換言之,若這是一起凶殺案,則凶手作案手法必定十分隱蔽,肉眼較難分辨,而明亮的光線、良好的屍體呈現,或許便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裴恕當即應下,迅速吩咐下去,不多時,房間裏已是布置一新,十來支明燭分列於三張高幾,將屍身照得纖毫畢現。
陳瀅戴上手套、口罩,踱至屍體前,掀開白布。
錢天降蒼白泛灰的臉,出現在了燈光下。
“他多大了?”陳瀅端他兩眼,輕聲問道,並以手指按壓皮膚表麵的屍斑,仔細觀察屍斑反應。
按壓後的屍斑,局部有一些褪色。這是標準的擴散期屍斑,表明錢天降的死亡時間,已經超過了十二小時。
“按照錄冊記載,他今年四十九歲。”裴恕道,往旁行了幾句,注意不去遮擋光線。
陳瀅點了點頭,從屍體的頭部開始,逐次進行屍檢。
正如裴恕此前所言,屍體的致命傷位於頸顱之間,陳瀅通過指壓、摸骨等方式推定,該傷勢或為顱底骨折、或為頸椎壓縮性骨折、或為顱底間歇性骨折。
這三者皆是墜落亡最常見的損傷,通常發生在頭部著地的情形下,且傷勢危重,以現代醫學亦極難救治。
錢天降若是醉酒中墜井,形成這樣的傷勢是說得通的。
而除此外,屍體上肢並無明顯抵抗傷,指甲縫中亦無皮膚碎屑、血跡、毛發組織等,唯手背有一處輕微擦傷,其上還沾著幾許細微的綠色,像是苔痕或草漬。
“那枯井壁是不是生了青苔?”陳瀅問,將鐵筷子在漬痕上抹幾下,仔細擦在裹屍白布上,迎光觀察其顏色及顆粒形狀,最後確定,“這是苔痕。”
苔蘚種類極其繁雜,而據偵探先生的植物學知識,陳瀅覺得,這像是薄齒蘚。
裴恕就湊近些,盯著那屍布上的痕跡看了一會兒,沉聲道:“這般看著,確實很像是井裏頭的青苔,我叫人挑些過來給你瞧瞧。”
陳瀅道聲“好”,裴恕便大步走了出去,陳瀅則仍在仔細觀察那點綠漬,與記憶中的苔蘚比對,以確認自己的判斷。
約半炷香後,裴恕重又回屋,手中捧隻白瓷碟,裏頭裝著幾塊青苔:“這是我命人從井壁挖來的。”
陳瀅掃眼看去,碟中青苔,正是薄齒蘚,她此前並未說錯。
她接過瓷碟,以鐵筷扶下些許,與死者手背綠漬比對,最後得出關於這一部分的屍檢結論:“死者生前應該並未與人扭打,其手部擦傷可能是墜落過程中觸及井壁造成的。”
這答案顯在裴恕意料中,他麵色淡定,將瓷碟置於高幾,未曾說話。
陳瀅此時便又道:“阿恕,請你替我拿隻燭台來,我要看一看他的口腔。”
裴恕應了一個“好”字,儼然化身為陳瀅的助手,捧來一支牛油巨燭,尋了個合適的位置,既照顧到陳瀅查驗,又能夠最大程度地照亮她的視野。
待光線調定,陳瀅以鐵筷翻看死者口腔並舌、喉諸處,並未找到被破壞的組織粘膜,亦無出血點。
她又摘下口罩,湊去近前細嗅。
死者口氣中帶著極微的酒氣,除此之外,並無異味。
這便排除了有人強行給死者灌酒、後拋屍於井的可能,也初步排除投毒後拋屍的可能。
而在排除這兩種假設後,陳瀅又仔細查驗了屍體其餘部分,同樣並未發現異樣。至此,屍檢工作告一段落。
她抬起頭,目注裴恕,明眸中一派平靜,匯報著屍檢結果:“根據屍檢情況,錢天降意外墜亡的可能性極大。”
裴恕聞言,神情微微一暗,眼底似有失望劃過。
然,再下個瞬間,他卻又似卸下沉荷,板正的肩膀亦略顯鬆泛,自嘲地咧開嘴角:“聽你這樣說,我既難過,又有些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