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馮荔鎮守第一關,分診後再由別的大夫接手,也就是初診與複診雙管齊下,從好的方麵講,能夠比較穩妥地確定病情。
當然,不好的方麵也有,比如兩位大夫意見相左之類,但總的來說,還是正麵意義占優。
畢竟,這算是一間半專科醫院,在一定病症範圍內,意見相左的情形不太多。
約莫小半盞茶後,臻娘主仆重回大堂,冬兒已經很熟門熟路了,拿著芳子去取藥處付錢抓藥,末了,青衣女子又遞過一個小布袋兒。
“這裏頭裝著口罩,是拿滾水煮過的白棉布做的,你記得戴上。”她輕聲道。
冬兒好奇地拿出口罩,左看看、右看看:“這個就是姐姐們戴著的東西,卻不知有什麽用?”
青衣女子道:“你這個風寒發作之時,可能會傳人,你將這口罩戴上再與人說話,多少能防範些,尤其是遇見小孩子,更需注意。”
“哦,是這麽用的。”冬兒點點頭,一時忽發奇想,又問:“這東西我自己在家縫幾個,也一樣能用麽?”
“自是可以的。”青衣女子彎彎眼睛:“不過,你要記著,做好的口罩不能馬上就戴,要在滾水裏煮過曬幹,才能用,畢竟這東西連著口鼻呢,萬一那布料兒不幹淨,上頭有細菌什麽的,染上別的病,那就不好了。”
“細菌?”冬兒挑出了又一個新鮮詞兒,大眼睛都瞪圓了:“那又是什麽?”
“就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很小很細微的東西。”青衣女子細細解釋:“我們東家是這麽說的,有時候瞧著那窗眼兒裏的太陽光,裏頭像有好些細細的毛屑子飄著,細菌比那個還小呢。”
冬兒懵懂地點了點頭,心裏還糊塗著。
倒是臻娘,歎一聲,悵悵地道:“我有時候聽人念佛經,都說那一瓢水裏有十萬生靈,怕就是這個意思。”
“姑娘聰明。”青衣女子彎眸,“那所謂的細菌,有於人好的,也有於人壞的,也有時好時壞的,端看人的身子是何等情形。我們東家說了,打噴嚏、咳嗽,都會有看不見的細菌飛出來,有的還能飛出好遠,若有那身子弱的,便被會細菌染上病。”
冬兒終是聽明白了,連連咋舌:“嚇,這細菌原來這般厲害,真叫人防也沒處兒防呢。”
“所以你要戴口罩,尤其是接下來這三、四天裏,別對著人咳嗽,也別對著食水咳嗽。”馮荔在旁接口,眼睛還落在書上,就像在對著書說話。
臻娘自知她好意,點頭道:“受教了,多謝馮大夫指教。”
馮荔“唔”一聲,生受了人家這聲謝。
主仆二人又謝過餘眾,方提上藥包,在那門廊下頭穿青蓑、戴鬥笠,離開了保健院。
行至木扉處,冬兒摸摸錢袋兒,笑出兩粒歡喜的酒窩兒:“連藥錢加診病,攏共也就花了三錢銀子,比外頭可便宜好些呢,有些醫館光大夫診病就要不少錢。如今卻好,姑娘這病治得了,婢子的風寒也有藥吃,且診病的大夫又是兩位,這醫館還真真是好呢。”
臻娘回首轉望。
煙雨如細紗,輕輕拂過小園,梧桐殘葉飄搖,青碧梅枝被雨絲洗得油亮,庭院深深、幽寂似無人掃。
她有些惘然起來:“雖說無病最好,可說到底這也是……”
她的麵上現出一絲傷感,搖搖頭,轉身踏出木扉。
天色漸暗,有些店鋪門前早早挑起紗燈,光影昏昏,青石路上映出一片流光,灰雲攏住房簷兒,一團兒又一團兒,風過時,燈籠亂晃,似流光飛舞。
“姑娘,時候不早了,婢子去車行雇車,姑娘尋個地方等著婢子便是。”冬兒語道。
臻娘點了點頭:“我去前頭茶鋪子坐一坐,你看著路。”
冬兒嘻嘻而笑:“婢子常來這裏呢,路熟得很,姑娘放心。”
臻娘將她手上藥包兒接過,自去前頭茶鋪,冬兒空身去了,不多時,便雇來一輛驢車,主仆兩個登上車,一路過橋穿巷,來到一處僻靜的小巷。
那巷子窄長,不見半個行人,各門戶皆緊閉著,唯簷角紗燈灼然,宮粉的、鵝黃的、絳紅的、遠遠瞧著,倒似天街星河倒懸,說不出地旖旎。
這條巷子名叫四柳胡同,正是煙花之地。
“姐兒原來在這裏討生活。”車夫停穩車,探頭往巷子裏瞅,又笑看著下車的臻娘,討好道:“姐兒是哪家的?下回有客,我往姐兒家裏頭領。”
這原是京城煙花巷與車馬行慣有的勾當,有客人打聽,便有車夫領路帶客。有些車夫指著這些,每月收入不菲。
臻娘麵上立時浮起笑,唇半彎、眼波轉,微仰首間,眉間胭脂痣襯著車上紗燈,越添媚色:“奴是季家院兒裏的,這巷子走到頭拐彎兒,左首第三家,門前有棵大柳樹的便是。”
這一顰一笑,與前大是不同,那車夫直是色授魂與,涎臉又問:“姐兒素常往哪裏走動?花厝河街可去得?”
花厝河街,是盛京城著名的風月街,在這條街上往來的,皆是年齡偏大、色將衰而未衰的私伎,俗稱歪伎。那些個正當紅的名伎自不會來,行市看好的伎子也不會光顧。
因街上伎子眾多,黃昏即至、夜深方散,是故在京名聲頗著,有那慣好風月的外地人,每每至京,必往花厝河街走上幾遭兒,在那脂粉堆裏打個滾兒,得著個風流浪子的名號,也算不虛此行。
臻娘聞言嬌笑,作勢將帕子甩了甩,掩袖道:“假母不叫奴往那搭兒去,歪的太多,不好看相,爺常在長幹裏走動,那地方貴客多,有那乘車問路的,勞爺指著路便是。假母是個厚道人,不會虧了爺的。”
所謂假母,便是伎子對老鴇之稱。
那車夫滿口笑應,又見她粉頰含春、顏色嬌媚,一時間色膽包天,伸手便要向她麵上摸。
“還不把你那髒手給我收起來!”斜刺裏一個人陡然冒出,手中大鬥笠重重砸在他手上,疼得他“啊唷”直叫。
當然,不好的方麵也有,比如兩位大夫意見相左之類,但總的來說,還是正麵意義占優。
畢竟,這算是一間半專科醫院,在一定病症範圍內,意見相左的情形不太多。
約莫小半盞茶後,臻娘主仆重回大堂,冬兒已經很熟門熟路了,拿著芳子去取藥處付錢抓藥,末了,青衣女子又遞過一個小布袋兒。
“這裏頭裝著口罩,是拿滾水煮過的白棉布做的,你記得戴上。”她輕聲道。
冬兒好奇地拿出口罩,左看看、右看看:“這個就是姐姐們戴著的東西,卻不知有什麽用?”
青衣女子道:“你這個風寒發作之時,可能會傳人,你將這口罩戴上再與人說話,多少能防範些,尤其是遇見小孩子,更需注意。”
“哦,是這麽用的。”冬兒點點頭,一時忽發奇想,又問:“這東西我自己在家縫幾個,也一樣能用麽?”
“自是可以的。”青衣女子彎彎眼睛:“不過,你要記著,做好的口罩不能馬上就戴,要在滾水裏煮過曬幹,才能用,畢竟這東西連著口鼻呢,萬一那布料兒不幹淨,上頭有細菌什麽的,染上別的病,那就不好了。”
“細菌?”冬兒挑出了又一個新鮮詞兒,大眼睛都瞪圓了:“那又是什麽?”
“就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很小很細微的東西。”青衣女子細細解釋:“我們東家是這麽說的,有時候瞧著那窗眼兒裏的太陽光,裏頭像有好些細細的毛屑子飄著,細菌比那個還小呢。”
冬兒懵懂地點了點頭,心裏還糊塗著。
倒是臻娘,歎一聲,悵悵地道:“我有時候聽人念佛經,都說那一瓢水裏有十萬生靈,怕就是這個意思。”
“姑娘聰明。”青衣女子彎眸,“那所謂的細菌,有於人好的,也有於人壞的,也有時好時壞的,端看人的身子是何等情形。我們東家說了,打噴嚏、咳嗽,都會有看不見的細菌飛出來,有的還能飛出好遠,若有那身子弱的,便被會細菌染上病。”
冬兒終是聽明白了,連連咋舌:“嚇,這細菌原來這般厲害,真叫人防也沒處兒防呢。”
“所以你要戴口罩,尤其是接下來這三、四天裏,別對著人咳嗽,也別對著食水咳嗽。”馮荔在旁接口,眼睛還落在書上,就像在對著書說話。
臻娘自知她好意,點頭道:“受教了,多謝馮大夫指教。”
馮荔“唔”一聲,生受了人家這聲謝。
主仆二人又謝過餘眾,方提上藥包,在那門廊下頭穿青蓑、戴鬥笠,離開了保健院。
行至木扉處,冬兒摸摸錢袋兒,笑出兩粒歡喜的酒窩兒:“連藥錢加診病,攏共也就花了三錢銀子,比外頭可便宜好些呢,有些醫館光大夫診病就要不少錢。如今卻好,姑娘這病治得了,婢子的風寒也有藥吃,且診病的大夫又是兩位,這醫館還真真是好呢。”
臻娘回首轉望。
煙雨如細紗,輕輕拂過小園,梧桐殘葉飄搖,青碧梅枝被雨絲洗得油亮,庭院深深、幽寂似無人掃。
她有些惘然起來:“雖說無病最好,可說到底這也是……”
她的麵上現出一絲傷感,搖搖頭,轉身踏出木扉。
天色漸暗,有些店鋪門前早早挑起紗燈,光影昏昏,青石路上映出一片流光,灰雲攏住房簷兒,一團兒又一團兒,風過時,燈籠亂晃,似流光飛舞。
“姑娘,時候不早了,婢子去車行雇車,姑娘尋個地方等著婢子便是。”冬兒語道。
臻娘點了點頭:“我去前頭茶鋪子坐一坐,你看著路。”
冬兒嘻嘻而笑:“婢子常來這裏呢,路熟得很,姑娘放心。”
臻娘將她手上藥包兒接過,自去前頭茶鋪,冬兒空身去了,不多時,便雇來一輛驢車,主仆兩個登上車,一路過橋穿巷,來到一處僻靜的小巷。
那巷子窄長,不見半個行人,各門戶皆緊閉著,唯簷角紗燈灼然,宮粉的、鵝黃的、絳紅的、遠遠瞧著,倒似天街星河倒懸,說不出地旖旎。
這條巷子名叫四柳胡同,正是煙花之地。
“姐兒原來在這裏討生活。”車夫停穩車,探頭往巷子裏瞅,又笑看著下車的臻娘,討好道:“姐兒是哪家的?下回有客,我往姐兒家裏頭領。”
這原是京城煙花巷與車馬行慣有的勾當,有客人打聽,便有車夫領路帶客。有些車夫指著這些,每月收入不菲。
臻娘麵上立時浮起笑,唇半彎、眼波轉,微仰首間,眉間胭脂痣襯著車上紗燈,越添媚色:“奴是季家院兒裏的,這巷子走到頭拐彎兒,左首第三家,門前有棵大柳樹的便是。”
這一顰一笑,與前大是不同,那車夫直是色授魂與,涎臉又問:“姐兒素常往哪裏走動?花厝河街可去得?”
花厝河街,是盛京城著名的風月街,在這條街上往來的,皆是年齡偏大、色將衰而未衰的私伎,俗稱歪伎。那些個正當紅的名伎自不會來,行市看好的伎子也不會光顧。
因街上伎子眾多,黃昏即至、夜深方散,是故在京名聲頗著,有那慣好風月的外地人,每每至京,必往花厝河街走上幾遭兒,在那脂粉堆裏打個滾兒,得著個風流浪子的名號,也算不虛此行。
臻娘聞言嬌笑,作勢將帕子甩了甩,掩袖道:“假母不叫奴往那搭兒去,歪的太多,不好看相,爺常在長幹裏走動,那地方貴客多,有那乘車問路的,勞爺指著路便是。假母是個厚道人,不會虧了爺的。”
所謂假母,便是伎子對老鴇之稱。
那車夫滿口笑應,又見她粉頰含春、顏色嬌媚,一時間色膽包天,伸手便要向她麵上摸。
“還不把你那髒手給我收起來!”斜刺裏一個人陡然冒出,手中大鬥笠重重砸在他手上,疼得他“啊唷”直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