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這一路,眾人曉行夜宿、諸事順遂,倒是半點麻煩都沒遇上,而被倪氏視作大敵的明心,則更是連麵兒都沒露。郭婉對此的解釋是“明心得了不能吹風的病,隻能在車中靜養”,就此得來倪氏好一通誇讚。
由此可知,明心在黃縣的出現,不過是郭婉給倪氏她們打個招呼、知會一聲罷了。她深知倪氏等人心中所思,因此招呼打過之後,便又把人給關起來,不叫其出來惹人厭。
裘四奶奶如此知情曉事,即便出身低些,倪氏也還是極為欣賞的,且對方又將那才出的幾品“芳露”贈了好些,縱是見慣了好東西的李氏亦稱其不凡,倪氏看郭婉便愈加順眼起來。
半個月後一個微雨的黃昏,馬車抵達濟南府,眾人在城門處分作兩路,郭婉自有韓家管事前來接洽,而李珩之母——李老夫人,也早在兩個月前便住進了知府官邸,這幾日皆派了管事在城門處候著,此刻那管事亦自迎了過來。
透過薄薄的雨幕,陳瀅掀開車窗處的錦簾向外看去,便見李珩父子正立在車下,與一個樣貌精幹、穿灰布衫的男子說著話。
“這是齊管事,是祖父身邊最得用的。”李惜在一旁介紹地道,說話時兩個眼睛亮晶晶地,好奇地打量著不遠處的城門。
陳瀅點頭不語。
李氏也曾約略提過李家的情形,陳瀅知道這齊管事名祿,乃是李家世仆,從小便跟著外祖父李縝當書僮,如今幾十年過去,當年的小公子成了老太爺,齊祿也成了大管事。
與齊祿簡單的聊了兩句,李珩便又命車隊啟程,馬車緩緩駛過高大的城門,進入了濟南城。
因要接手公務,李珩會在半道兒拐去府衙,一眾女眷則是會在仆役的護送下直達官邸。
陳瀅還是第一次見到古代的濟南。
這座曆史上著名的古城,在這個時空亦同樣令人印象深刻。高大的城郭莊嚴肅穆,整齊的灰色牆磚堆疊出雄渾的氣韻,當馬車自城門洞下駛過時,陳瀅恍然有種於曆史中穿行的感覺。
入城之後,卻見寬闊的馬路以大塊石板鋪就,其市麵繁華不輸盛京,卻又有著一種前者所欠缺的樸拙之氣。馬車馳入道中,沿路時可見柳、偶遇秋花,雖非書中描寫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景,可其沛然悠遠的況味,卻又遠甚於紙上所書。
“都說山東人實在,在蓬萊我可沒這感覺,如今這濟南府倒是讓人覺出點兒這意思來。”李惜在旁搖頭晃腦地說道,一時又歎:“可惜下雨,瞧也瞧不盡興。”
陳瀅未曾說話,眉心卻蹙了起來。
繁華的大街上車來人往,男女老幼皆有,可若是細細觀察,便會發覺,路上行走的女子多為婦人裝束,年輕的姑娘不能說沒有,但卻極少。
李惜很快便也發現了這一點,便拿胳膊肘拐了拐陳瀅,笑嘻嘻地道:“表姐快瞧呀,這裏的姑娘們出門兒穿得可真嚴實。”
李惜所謂的嚴實並非指的衣裙。時至初冬,人的衣裳本就厚重,這無可非議。李惜所奇者,是那些年輕女子的長冪籬,那厚密的紗羅重重疊疊,直拖到地,連腳麵兒都蓋住了,根本就瞧不清姑娘們身上的衣著。
“真真和京裏不大一樣。”又看了一會兒後,李惜便再度說道,語氣中還是多為好奇。
便在此時,一個身影突然出現在車窗前,把李惜嚇了一跳,身子朝後便仰,還好被陳瀅給扶住了。
“姑娘們還請把簾子合上。”那窗外之人恭恭敬敬地道。
李惜立時便聽出這聲音的主人,微有些著惱,嗔怪地道:“常媽媽你也真是的,突然就竄出來了,直唬了我一跳呢。”
那常媽媽便賠笑道:“奴婢給姑娘請安,驚著姑娘是奴婢的錯兒,姑娘萬莫惱了去。”
這些仆役皆是李家的,李惜個個皆熟,此刻便擺手道:“罷了罷了,這也不是什麽大事兒,你下去吧。”
那常媽媽聞言,卻是並未離開,繼續賠笑道:“姑娘們且把簾子放下,奴婢這就去。”
李惜便有點兒不大樂意了,不耐地道:“我們就看看罷了,又沒下車,常媽媽快去便是,很不必你來多管。”
李惜平素極得李老夫人寵愛,言語間自不會那麽客氣。
常媽媽如何這知這小祖宗是得罪不得的,隻她也是無可奈何,隻得小心翼翼地道:“姑娘莫惱,奴婢一會兒自己掌嘴去。隻這濟南府和別處不大一樣,姑娘還是請聽奴婢一句話,把簾子合上吧。”說到最後,語意極是哀懇。
李惜皺起眉頭,還欲再說什麽,陳瀅卻輕輕拍了拍她,上前把簾子拉上了,一麵便道:“媽媽去吧,我們知道了。”
常媽媽大鬆了一口氣,千恩萬謝地去了,李惜便撅著嘴一臉地不高興,坐在那兒生悶氣,大約是氣陳瀅不肯幫她。
陳瀅既覺好笑,又是無奈,遂上前拉她的手道:“你方才許是沒發現,那外頭有好些行人對著我們的車指指點點的,常媽媽也為難。”
李惜聞言,不由便惱了,也不去生陳瀅的氣,隻掐腰道:“這些人管得真寬,我自瞧我的,關他們什麽事?”
“自不關他們的事,但有些人就愛管這些。”陳瀅摸摸她的頭發,語聲輕柔:“想必此地民風十分古板,常媽媽也是好心。”
縱然她並不認同這樣的民風,甚至對此嗤之以鼻,但同樣地,她也不願意為難這些無辜的下人。
這本就是時代使然,與個人無關。縱使她自己願意飛蛾撲火,卻也不能強拉著旁人認同於她不是?
馬車很快便到了地方,李惜也拋開這些煩心事,開開心心地下了車。
她自小就在李老夫人身邊長大,祖孫二人感情極深,如今將要見到祖母,她自是歡喜不禁,下車後那嘴巴就一直翹著,兩眼都放出光來,一個勁兒地催促陳瀅快些。
陳瀅由得她拉著往前走,待坐上那青簾小轎時,便掀開轎簾四處打量。
由此可知,明心在黃縣的出現,不過是郭婉給倪氏她們打個招呼、知會一聲罷了。她深知倪氏等人心中所思,因此招呼打過之後,便又把人給關起來,不叫其出來惹人厭。
裘四奶奶如此知情曉事,即便出身低些,倪氏也還是極為欣賞的,且對方又將那才出的幾品“芳露”贈了好些,縱是見慣了好東西的李氏亦稱其不凡,倪氏看郭婉便愈加順眼起來。
半個月後一個微雨的黃昏,馬車抵達濟南府,眾人在城門處分作兩路,郭婉自有韓家管事前來接洽,而李珩之母——李老夫人,也早在兩個月前便住進了知府官邸,這幾日皆派了管事在城門處候著,此刻那管事亦自迎了過來。
透過薄薄的雨幕,陳瀅掀開車窗處的錦簾向外看去,便見李珩父子正立在車下,與一個樣貌精幹、穿灰布衫的男子說著話。
“這是齊管事,是祖父身邊最得用的。”李惜在一旁介紹地道,說話時兩個眼睛亮晶晶地,好奇地打量著不遠處的城門。
陳瀅點頭不語。
李氏也曾約略提過李家的情形,陳瀅知道這齊管事名祿,乃是李家世仆,從小便跟著外祖父李縝當書僮,如今幾十年過去,當年的小公子成了老太爺,齊祿也成了大管事。
與齊祿簡單的聊了兩句,李珩便又命車隊啟程,馬車緩緩駛過高大的城門,進入了濟南城。
因要接手公務,李珩會在半道兒拐去府衙,一眾女眷則是會在仆役的護送下直達官邸。
陳瀅還是第一次見到古代的濟南。
這座曆史上著名的古城,在這個時空亦同樣令人印象深刻。高大的城郭莊嚴肅穆,整齊的灰色牆磚堆疊出雄渾的氣韻,當馬車自城門洞下駛過時,陳瀅恍然有種於曆史中穿行的感覺。
入城之後,卻見寬闊的馬路以大塊石板鋪就,其市麵繁華不輸盛京,卻又有著一種前者所欠缺的樸拙之氣。馬車馳入道中,沿路時可見柳、偶遇秋花,雖非書中描寫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景,可其沛然悠遠的況味,卻又遠甚於紙上所書。
“都說山東人實在,在蓬萊我可沒這感覺,如今這濟南府倒是讓人覺出點兒這意思來。”李惜在旁搖頭晃腦地說道,一時又歎:“可惜下雨,瞧也瞧不盡興。”
陳瀅未曾說話,眉心卻蹙了起來。
繁華的大街上車來人往,男女老幼皆有,可若是細細觀察,便會發覺,路上行走的女子多為婦人裝束,年輕的姑娘不能說沒有,但卻極少。
李惜很快便也發現了這一點,便拿胳膊肘拐了拐陳瀅,笑嘻嘻地道:“表姐快瞧呀,這裏的姑娘們出門兒穿得可真嚴實。”
李惜所謂的嚴實並非指的衣裙。時至初冬,人的衣裳本就厚重,這無可非議。李惜所奇者,是那些年輕女子的長冪籬,那厚密的紗羅重重疊疊,直拖到地,連腳麵兒都蓋住了,根本就瞧不清姑娘們身上的衣著。
“真真和京裏不大一樣。”又看了一會兒後,李惜便再度說道,語氣中還是多為好奇。
便在此時,一個身影突然出現在車窗前,把李惜嚇了一跳,身子朝後便仰,還好被陳瀅給扶住了。
“姑娘們還請把簾子合上。”那窗外之人恭恭敬敬地道。
李惜立時便聽出這聲音的主人,微有些著惱,嗔怪地道:“常媽媽你也真是的,突然就竄出來了,直唬了我一跳呢。”
那常媽媽便賠笑道:“奴婢給姑娘請安,驚著姑娘是奴婢的錯兒,姑娘萬莫惱了去。”
這些仆役皆是李家的,李惜個個皆熟,此刻便擺手道:“罷了罷了,這也不是什麽大事兒,你下去吧。”
那常媽媽聞言,卻是並未離開,繼續賠笑道:“姑娘們且把簾子放下,奴婢這就去。”
李惜便有點兒不大樂意了,不耐地道:“我們就看看罷了,又沒下車,常媽媽快去便是,很不必你來多管。”
李惜平素極得李老夫人寵愛,言語間自不會那麽客氣。
常媽媽如何這知這小祖宗是得罪不得的,隻她也是無可奈何,隻得小心翼翼地道:“姑娘莫惱,奴婢一會兒自己掌嘴去。隻這濟南府和別處不大一樣,姑娘還是請聽奴婢一句話,把簾子合上吧。”說到最後,語意極是哀懇。
李惜皺起眉頭,還欲再說什麽,陳瀅卻輕輕拍了拍她,上前把簾子拉上了,一麵便道:“媽媽去吧,我們知道了。”
常媽媽大鬆了一口氣,千恩萬謝地去了,李惜便撅著嘴一臉地不高興,坐在那兒生悶氣,大約是氣陳瀅不肯幫她。
陳瀅既覺好笑,又是無奈,遂上前拉她的手道:“你方才許是沒發現,那外頭有好些行人對著我們的車指指點點的,常媽媽也為難。”
李惜聞言,不由便惱了,也不去生陳瀅的氣,隻掐腰道:“這些人管得真寬,我自瞧我的,關他們什麽事?”
“自不關他們的事,但有些人就愛管這些。”陳瀅摸摸她的頭發,語聲輕柔:“想必此地民風十分古板,常媽媽也是好心。”
縱然她並不認同這樣的民風,甚至對此嗤之以鼻,但同樣地,她也不願意為難這些無辜的下人。
這本就是時代使然,與個人無關。縱使她自己願意飛蛾撲火,卻也不能強拉著旁人認同於她不是?
馬車很快便到了地方,李惜也拋開這些煩心事,開開心心地下了車。
她自小就在李老夫人身邊長大,祖孫二人感情極深,如今將要見到祖母,她自是歡喜不禁,下車後那嘴巴就一直翹著,兩眼都放出光來,一個勁兒地催促陳瀅快些。
陳瀅由得她拉著往前走,待坐上那青簾小轎時,便掀開轎簾四處打量。